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诸子百家
D、百家争鸣
2.下列表述中属于孔子的思想精华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
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荀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C.孔子的思想D.韩非子的思想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6.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哪种思想类似
A.道家思想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董仲舒“天人合一”
7. 清风吹动旗子上的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8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9.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10.“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11下列思想或观点反映了人文精神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识你自己。
③无知是一切罪
恶的首要根源。
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后者强调“理性”,是对前者“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
1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
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14.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
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包括①“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②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③“朕即天下”④“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①④
15.启蒙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1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
它们在作用上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17.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A.《论法的精神》B.《天真汉》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18.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
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9.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古语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石氏星表》 B.近代经典力学体系 C.量子力学 D.狭义相对论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②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22.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道出了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
不同用途,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D.指南针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3.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
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动摇了天主教神学基础
24.“他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
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具有材料所描述的思想特点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2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
2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体用之争”的焦点是: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2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29.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
30.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主要是指
新化运动:
A、主张民主共和
B、开展文学革命
C、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提倡新道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 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请回答:
(1)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4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材料二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2分)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或指引下,欧洲分别发生了哪两场重大的改革或革命运动。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
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33.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
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
(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
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分)它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