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八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3.2土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3.举例说明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课本图3.7、图3.8、图3.9,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二、地区分布不均
读图3.10,完成课本第70页活动题。

知识点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读图3.11土地资源是如何遭到破坏的?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
知识点四、我国国土主要保护措施
完成73页活动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例.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分别为:
A_______ ,
B______ _,
C_______ ,
D_______ 。

(2)造成图中A、B两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制度不同 B.地形、地势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高低 D.气候条件的不同
(3)从干湿地区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 __ ____和___ 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地区。

(4)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学生展示】探究点
【教师点评】探究点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
【当堂检测】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①总量丰富②类型齐全③人均土地资源少,特别是人均耕地少④、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小⑤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⑥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B、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D、耕地、林地、草地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3.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C.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依照有关土地法规进行管理
4.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意义是()
①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②防治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白色污染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下列土地资源与其利用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平原一耕地
B.高原一草地
C.山地一耕地
D.山地一林地
6.“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措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A.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B.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基本保护
C.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D.进一步加大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力度,保证粮食供应
7.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B.大兴安岭--草地
C.内蒙古高原--林地D.东北平原--荒地
8.我国辽阔的国土中,很难利用的土地是()
A.宜林荒地 B.宜垦荒地
C.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 D.工矿、交通用地
9.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在陡坡地带开垦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B.将所有荒地开垦为耕地,以增产粮食
C.禁止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防止土地沙漠化
D.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10.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小结作业】
作业:本节限时练
附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答案: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主要为建设用地。

2、结合课本图3.7、图3.8、图3.9,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答案: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知识点二、地区分布不均
读图3.10,完成课本第70页活动题。

答案:见课本
知识点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读图3.11土地资源是如何遭到破坏的?
答案: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土地污染,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等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知识点四、我国国土主要保护措施
完成73页活动题
答案:见课本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学会用事实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等资料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配上台湾著名景观
二、新课讲授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台湾省地理概况(范围、面积、人口、地理位置)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
(1)台湾的地形
(2)台湾的气候
(3)台湾的河流
2、美丽富饶的宝岛
(1)美丽的宝岛
(2)富饶的宝岛
(3)亚洲天然植物园
(三)外向型经济
1、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1)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台湾的范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物产、景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等。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宝岛,我们期盼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略)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的增长》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我国人口基数大。

2000年有12.66亿,2010年达到13.40亿。

(2)增长速度过快。

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学生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 1982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算一算,想一想
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

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4. 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
(1)第一幅画: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2)第二幅画: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完全自然条件下,没有现代科技)(砍树、开荒)
(3)第三幅画: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4)第四幅画: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
此四幅漫画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

回到第二幅漫画,提问:如果人们不通过开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来养活自己?(依靠提高单产来解决)。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5.举例说负面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

学生回答提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靠前,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人口东多西少
1.读教材P13图 1.13《中国人口的分布》。

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画一条直线,将我国划成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和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提问:为什么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要大?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来总结。

2.(师问)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生答)东部的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

而青海位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3.(讨论、交流)针对课本P14“活动2”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

政府应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四、课外作业
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

) 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村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落后,大班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同学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于国于乡于己都有利。

)
5.【宣传活动】近期进行一次“介绍计划生育好处,唤起民众的人口忧患意识”的宣传。

(说明: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黑板报等,要以浅显的道理,身边的鲜活事例,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