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高一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①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③“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滑落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④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⑤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⑥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生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朝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⑦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⑧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一、文学常识写的《》,就写了樱子寄信及出车祸的一瞬间,并加以时空的人为放大,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二、掌握字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柏.油路()闪烁.()2.根据注音补全词语tǒng shā tàng邮()()车滚()三、文本解读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①②③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少于15字) .①②③3.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到眼镜上,其作用是:(不超过20字)4.下列几种说法。
永远的蝴蝶(说课)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依据教育部2009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新教材第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是第五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对这篇作品定位在对小小说文体特点的把握及学习小小说的阅读方法。
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那种悲痛、悔恨、自责和眷恋之情表露无遗,读完让人为之感动、惋惜。
这篇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
学习这篇小说要让学生掌握环境在小说描写中的作用,领略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2.学情分析高一(13)班语文学习基础一般,该班纪律相对较好,但语文学习兴趣不是特别浓,语文素质一般。
《永远的蝴蝶》是一篇爱情悲剧小说,对女生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兴趣,但如何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细微描写,对她们来说仍然的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法。
②从小说创造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赏析场景和细节描写,发掘小说感动读者的要素。
③理解偶然事件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引导学生尝试着去直面人生的不幸。
4.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5.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为何把樱子比做永远的蝴蝶。
6.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和讨论分析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本课的学法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讨论和综合探究。
1.做好课前预习。
2.课堂上以集体提问、个别提问和讨论分析去推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充满着幻想,充满着希望。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和保护。
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和生命脆弱的散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蝴蝶和花的故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与花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2 生字词解析:蝴蝶(húdié):昆虫,翅膀美丽。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完全展开。
脆弱(cuìruò):容易受伤或破坏。
共生(gòng shēng):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讲授法: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等奖(语文版高一上册)-2024鲜版

作者介绍
陈启佑,台湾著名作家, 以短篇小说《永远的蝴蝶 》等作品享誉文坛。
2024/3/27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 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文学地位
《永远的蝴蝶》被誉为台 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之 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和象征手法。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Chapter
2024/3/27
7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2024/3/27
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 小说的主要事件和情节发展,理 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解读故事主题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表达的 主题思想,如爱情、生命、责任 等。
8
人物形象分析与评价
小组合作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表现出良好 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 成任务。
情感表达
学生们在朗读和讨论环节能够充分表 达情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深 入的理解。
2024/3/27
16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析
作业质量
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字 迹
阅读理解 写作训练 口语表达 课堂小结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分 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4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Chapter
2024/3/27
15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 保持良好的互动。
语文版高一上册《永远的蝴蝶》教案

语文版高一上册《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主题的把握。
2.课文语言特色的分析。
3.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永远的蝴蝶》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课文深度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心得。
三、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悬念、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四、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课文主题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课文主题,如:亲情、生命、爱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心得。
三、课文修辞手法运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永远的蝴蝶》教案(语文版高一上册)

《永远的蝴蝶》教案(语文版高一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2、能力目标:通过范读、诵读、精读、探究基础上,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难点: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品及相关知识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蝴蝶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1、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就与朋友合办《拜灯》诗刊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现在彰化师范大学任教著名作品:新诗《竹》散文《吃桑叶的哲人》《永远的蝴蝶》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荣获台湾短篇小说大奖赛第一名2、扫除字词障碍①、柏油:②、骑楼:方言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③、贱:溅:④、拔尖:文中指强烈刺耳的刹车声⑤、煞车:3、知识积累: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喜欢)那我们关于小说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温故一下①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哪些?--常见的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校园小说等等②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分为哪几类?长篇小说:篇幅长、情节复杂、人物多,反映广阔的社会画面的作品,字数在10万字以上例如: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恩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篇小说: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字数一般在2万至10万字左右如鲁迅的《阿Q正传》,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字数一般在2千至2万字左右例如:张爱玲《倾城之恋》,矛盾《春蚕》【】通过阅读《课文导读》我们知道这篇《永远的蝴蝶》属于哪一种文体呢?(小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微观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等,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有小说的一切要素”③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学生带着“小说三要素”线索听读课文,回答问题:1、故事情节:--课后练习题一1.答案:樱子雨中帮我寄信而遭遇夺命车祸(课文导读有借鉴)2、人物形象:(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樱子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够反应樱子人物形象的句子,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外秒描写(分析归纳樱子的人物形象)①、语言描写--“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善良、热情、体贴“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本是关心,但反作嗔怪--有着普通女孩子的活泼和俏皮②、神态描写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温柔善良③、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虚写白色代表着纯洁(圣洁,雪、武当弟子的衣着),同时也代表着不幸(红白喜事、医院墙壁的颜色)加强悲剧色彩--纯洁、恬静、年轻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⑶、环境描写(看上)--天气: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雨的描写1、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交待天气(自然之雨),地点(骑楼下),周围环境(柏油路面、交通灯、邮筒)(提示: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读者这样的审美感受:闪烁的灯火仿佛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己)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2、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整个情节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始终“雨”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天下着雨,而两人又只带了一把雨伞,才有樱子独自过马路的行动;也正是因为雨天路滑且视线迷蒙,才有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的心灵感应,足见“我”爱樱子的深度和细致;“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这时,情雨交融,悲之切、悔之痛,悲剧气氛愈加浓烈情之深、爱之重,使每位读者都为之动容四、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在大自然里,蝴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它色彩斑斓,轻盈可爱所以,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蝴蝶在我们民族文化中除了象征着美好以外还象征着爱情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在庄周梦蝶中,蝴蝶又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和复活蝴蝶也象征了深深的眷恋,流行歌曲《思念》中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作者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1)、现状(红绿黄青色)意象往往是人类某一方面情感和命运的象征(2)、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出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呢?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联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3)、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论著中也提到过蝴蝶,就是很有名的庄周梦蝶在这里,蝴蝶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复活和喜乐因为蝴蝶需要经过变身的过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身躯,故又有成长、跃进、成功及转变的意思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2、“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小说最后补叙了那封夺去樱子生命的书信的内容,点明了两人的恋人关系,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3、文章还善于运用反复,三次反复写到“站在骑楼下”,为的是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状态第一次写“我们”“站在骑楼下”,是恬然“躲雨”,心绪平静;第二次是写樱子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就突然死在车轮下,刻画出在这出乎意外的残酷打击,无限悲痛的强烈刺激下,“我”“站在骑楼下”,是“眼裹热泪”,一片“茫然”,且神情呆滞的状态第三次写,表现出陷入深沉悲痛的“我”,在眷恋情人和残酷现实的痛苦矛盾中,仍是一片“茫然”,甚至知觉虚幻,突出了“我”对失去情人的永远的痛苦,对造成车祸悲剧的永远的悔恨,对情人的永远的眷恋这样抓住了人物心理的变化,运用感情凝重、深沉的语言作真切的描写,不仅渲染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且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4、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作者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话来反映人物在极度悲痛时那种精神恍惚的心态作品正是通过矛盾来反映人物悲痛欲绝的心情的5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A、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B、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连续两个问句,将“我”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C、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五、总结小小说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镜头)、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篇幅短小、取材小、选题角度小--451个字、寄信一事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两个人物一个场所一小段时间事情的发展(寄信、车祸)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结尾六、拓展思考1、如若没有这声车祸,文中的两人会怎样?假如没有车祸,他们会怎样的幸福快乐,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如今即使步入婚姻殿堂的樱子永远的走了,而“我”孤独的留守在这世上,这一切只因为生命中的一次偶然的不幸2、同学设想一下,如果文中的男主人公生日,樱子会怎样为他庆生呢?要体现出樱子的性格特点七、音乐欣赏张迈《永远的蝴蝶》八、课堂小结:《永远的蝴蝶》的这个爱情悲剧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句诗来描述樱子的一生就像蝴蝶一样短暂,又如蝴蝶一样美丽,消逝在那场永不停歇的大雨中,我则在一瞬间失去了挚爱的恋人,任凭那雨水和泪水敲打着心扉朗诵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配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丝毫不在意,没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而是填平沟渠后才发现,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解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在深潜海底八、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雨樱子蝴蝶清冷伤感温柔纯洁凄美眷念梁静[《永远的蝴蝶》教案 (语文版高一上册)]。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孩子通过与一只蝴蝶的互动,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提问:“亲情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五、评价方法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写作技巧: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6.2 相关读物:其他关于亲情、家庭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文章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3. 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观点表达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亲情、友情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1017

采撷一捧诗意,分享满园芬芳——《永远的蝴蝶》信息化教学说课稿朱光潜先生曾说:“读小说只看故事,而没有看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永远的蝴蝶》“采一捧诗意,吻满园芬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永远的蝴蝶》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的导读,要求我们把握不同的文体特点,然而因其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诗意。
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即将成年的职高学生,她们读小说时往往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视小说的诗意。
我总是试图去引导学生改变这种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情趣,一种生活。
根据教材,结合学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在小说里解读诗意的方法,并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写作。
过程和方法目标:主要以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依托,让学生结合个体学习和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逐步从感悟诗意到诗意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家所传达的诗意情怀,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
其中,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依托在小说里解读诗意,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用诗意的语言进行写作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教法学法】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以未解诗意(课前)——初探诗意(5分钟)——感悟诗意(25分钟)——创作诗意(15分钟)为思路,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用品读法和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信息手段】此外,我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交流方式辅助教学。
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创作成果发送到班级微信,。
教师启动电脑,打开微信的“朋友圈”,全体学生都能在大屏幕上快捷而直观地看到各自的完成情况。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未解诗意(课前准备)1、教师:开辟网上评论专栏。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2024年《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高教版高一语文基础上册《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
教学重难点: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教学时间:4[导读]《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先生的一篇小小说。
作品情节很简单,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自愿帮“我”到马路对面去寄信。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原因就在于作品巧妙而高超的表现艺术。
其中有几点尤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一是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
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
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
二是作家善于反复运用细节。
如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以此使“我”的情感思绪变化的脉络和层次更加清楚明显;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是对“我”的心理刻画,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三是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正因为作家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作品才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1、导入: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能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2.范读——抒写(粗读)“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提出要求(范读):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3.启发性鉴赏(精读)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永远的蝴蝶》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
5.2 相关读物: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阐述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

【课题】永远的蝴蝶【教学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永远的蝴蝶》选自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小说定位在“欣赏”,很切合中职生的文化基础。
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写的是一个凄美的悲情瞬间。
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在于艺术表现手法巧妙高超。
引导学生欣赏它,可玩味下手的地方较多。
本课以贯穿全篇的悲情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悲情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心理)、情节(细节)、环境中的体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针对本课时的学习情况预测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和师生现状)【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尝试创作小小说。
2、理解掌握小说的内,学习本文重在抒情的手法。
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乐向上、珍爱生命的品德。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关注作者在失去恋人之后那般痛彻、悔恨、责、惋惜、眷恋之情。
难点::“蝴蝶”这一形象,爱情,象征作者对爱人樱子永远的眷恋,象征手法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及策略】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步骤如下:(一)课前自主探究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有关新课的相关信息、资料;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
(二)激情目标探究在课的起始,教师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激动、愉快等情绪,达到“一石激起万重浪”的目的。
如本课所创造的悲剧美尤为让人震撼,导入时可运用音乐、画面、故事、诗歌等种种手段,尽量营造爱与悲伤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悲剧,感受悲剧美。
【教学环境与资源】收集凄美的爱情故事。
如:讲述一个汶川地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在仔细品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究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分析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小说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是一幕发生在都市里的爱情悲剧,故事的结构独巨匠心,语言凄美隽永,是一篇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艺术精品。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再通过学生的诵读,去感悟人物形象及小说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最后,通过精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时,播放钢琴曲《tears》来渲染凄美氛围,增添阅读情趣。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也就是指导学生首先在课前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再读课文导读,使学生弄清学习本文要“学什么”,此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课文分析完毕,再次研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文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从歌曲和歌词中请每个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范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2023年语文说课稿:永远的蝴蝶

2023年语文说课稿:永远的蝴蝶2023年语文说课稿:永远的蝴蝶1开场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请各位评委老师和我一起走进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我将从教材、策略、程序、反思四方面来解读这篇美文。
一、抓住特点,说教材《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
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
所以,要求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
二、因地制宜,说策略1、学情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目标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__凄美的意境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把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3、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三、多元解读,说程序我将从“蓄蝶之势”、“入蝶之境”、“识蝶之美”、“诉蝶之情”、“致蝶之意”、“续蝶之缘”这六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我多年来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授课人段玮婷【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在仔细品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究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分析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小说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是一幕发生在都市里的爱情悲剧,故事的结构独巨匠心,语言凄美隽永,是一篇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艺术精品。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再通过学生的诵读,去感悟人物形象及小说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最后,通过精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时,播放钢琴曲《tears》来渲染凄美氛围,增添阅读情趣。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也就是指导学生首先在课前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再读课文导读,使学生弄清学习本文要“学什么”,此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课文分析完毕,再次研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文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从歌曲和歌词中请每个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范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正确回答]: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正确回答]: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正确回答]: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提示]:樱子纯洁、恬静、年轻。
[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生在眼前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
讨论2: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正确回答]: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 “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提示]:在大自然里,蝴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
它色彩斑斓,轻盈可爱。
所以,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蝴蝶在我们民族文化中除了象征着美好以外还象征着爱情。
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
在庄周梦蝶中,蝴蝶又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和复活。
蝴蝶也象征了深深的眷恋,流行歌曲《思念》中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作者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
[小结]:“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
“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讨论3:作者如何设置环境,描摹景物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正确回答]: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提示]: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读者这样的审美感受:闪烁的灯火仿佛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己。
[小结]: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
讨论4:“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正确回答]: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提示]:小说最后补叙了那封夺去樱子生命的书信的内容,点明了两人的恋人关系,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
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
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
[小结]: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四、品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
(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人物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问1: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正确回答]:“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
[正确回答]:“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
[正确回答]:“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 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
[正确回答]:“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小结]:整个情节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始终。
“雨”是故事的起因。
因为天下着雨,而两人又只带了一把雨伞,才有樱子独自过马路的行动;也正是因为雨天路滑且视线迷蒙,才有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的心灵感应,足见“我”爱樱子的深度和细致;“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
这时,情雨交融,悲之切、悔之痛,悲剧气氛愈加浓烈。
情之深、爱之重,使每位读者都为之动容。
提问2: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正确回答]: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正确回答]: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正确回答]: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正确回答]: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话来反映人物在极度悲痛时那种精神恍惚的心态。
作品正是通过矛盾来反映人物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提问3: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
A、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B、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C、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赏析]:A、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
B、连续两个问句,将“我”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C、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小结]: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
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
五、课堂小结:(强调重点,渗入情感教育)《永远的蝴蝶》这篇小小说的情节虽然非常简单,但它的结构精巧,语言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读着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艺术精品,我们时时被它强大的艺术力量震撼着。
一个简单的故事,作者却用凄美隽永、意味无穷的语言,让它生命焕发光彩,如此美丽的回忆,如果樱子地下有知,她也该瞑目了。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生命的逝去,留给亲人的都是无尽的悲伤和思念。
生着的人,要珍爱生命,特别是我们这些远离父母在外求学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用成功去回报亲人对我们的爱。
六、迁移实践:(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一、请同学们列举你们所知道的与《永远的蝴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
[提示]: 1.具有悲剧美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2.匠心独运,显示高超的构思技巧的作品:《项链》莫泊桑(法国)二、名人爱情格言摘录没有青春的爱情有何滋味?没有爱情的青春有何意义?――拜伦爱情可以启迪愚昧。
——欧里庇得斯爱情不仅不能买,而且金钱必然会扼杀爱情。
——卢梭爱,有如花冠上的露珠,只会逗留在清纯的灵魂里。
——拉姆奈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爱情是磨练性格的磨石,爱情也是一个人的思想成熟程度的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泰戈尔勇气如爱情,需要希望来滋养。
――拿破仑爱情既不是低级的享受,也不是高级的罗网。
——丁玲爱情作为一种涉及双方的人类感情,是不能强求的。
越是真正懂得爱情的人,便会越尊重自己所爱的人。
——刘心武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安排学生在欣赏了小小说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的感受,着重进行写作训练。
(一)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明月——窗子——梦”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构思一个600字的小故事,要合理的设置背景、意象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