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期工会保障工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新时期工会保障工作的思考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新时期工会保障工作呢?本文从持之以恒,实现工会保障工作经常化、逐本溯源,实现工会保障工作制度化、开拓进取,实现工会保障工作社会化三方面探讨。
标签:工会;保障;工作
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乐意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并颁布实施。
这是全国广大职工群众期盼已久的大事,对进一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调动、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修改后的《工会法》,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工会的性质、任务、权力、义务、活动准则和组织原则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是全面促进工会工作再在新台阶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新时期工会保障工作呢?
一、持之以恒,实现工会保障工作经常化
近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劳动法》、《企业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文件,对企业建设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就决定了工会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是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而只有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才能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性,决定了工会保障工作的长期性。
而在工作实践中,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表现在逢年过年时热,平时冷;领导强调的多时热,强调的少时冷;职工不安定时热,队伍稳定时冷。
这种起伏不定的”冷热病”妨碍了工会保障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减员分流,职工下岗待业,贫困职工增多,这就要求工会保障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仅在关键时候”雪中送炭”更要在平时发挥作用,决不能成为应时之举,应急之举。
实现工会保障工作经常化,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经常”:一要经常开展调查研究。
要对职工群众,特别是特困职工进行动态调查摸底,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时刻掌握;要对各级党委、上级部门有关政策执行情况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对策;要求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定期研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解决,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职工困难、意愿和要求,力争使问题及时解决。
二要经常走访慰问。
要做到”五必访”,即在职工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生活困难、突发事故、思想波动时必须走访慰问;要把解决实际困难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把抓工会保障同情感化管理结合起来,在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功夫。
三要经常开展职工互助互济。
要在职工发生个人能力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发挥工会保障工作的互助互济作用,要在互助互济工作深
层次上下功夫,不仅要在物质、经济上互助,而且要在思想、技术互助,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二、逐本溯源,实现工会保障工作制度化
工会保障工作不是一向随意性工作,也不是阶段性任务,而应该是始终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而不断加强的一项深入持久的工作,必须用制度来规范,用制度来保证。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的大事,工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在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实施后,更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推进,在推进中总结,使之成为可操作性、刚性强的行为准则。
我们认为应建立和坚持以下济种制度:一是建立贫困职工档案制度。
要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职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工会干部定期联系特困户制度。
工会干部要定期联系特困户,要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措施、定目标。
三是建立下岗职工、贫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要把下岗职工、贫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政府”三条保障线”范围,暂未纳入时,企业太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对于极端困难户,要有特殊的救济措施,并形成制度。
四是积极开展职工互助保险。
职工因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发生困难时,职工互助保险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资金补偿,保障职工正常生活。
五是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工会要与企业党政紧密配合,抓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锻炼职工技能,转变职工观念,提高脱贫脱困能力。
六是建立信息统计反馈制度。
信息统计反馈要全面、真实、准确、及时。
为防止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发生,工会组织要及时发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成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当然也要成为第一调解矛盾的第一参与人。
制度建设是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的重要工作,以上只是我们实践中探索到的几点认识,工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必将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而不断完善。
三、开拓进取,实现工会保障工作社会化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保障工作应该说是党关心职工群众的”爱心桥”。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与职工所面临的困难,其面之广,问题之多,矛盾之深,情况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今依靠工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把保障工作局限在工会的小圈子内运行,就会窒息其生命力。
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使这项工作事半功倍。
实现保障工作社会化,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向企业党政报告,反映企业和职工真实状况,提出保障工作措施和建议。
二是通过典型引路,舆论导向,让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扶持保障工作。
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是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让社会各方对保障工作产生认同感。
生活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不能贪大求全,即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办一件,就要成一件;开了头,就要干到底;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只开花不结果,只要我们真正为职工办实事了,职工就会欢迎,社会就会承认,党政就会支持,工会保障工作就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