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身免疫复合物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最新课件
21
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3)Arthus反应 由于皮下注射过多抗原,形成中等大小
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注射局部的毛细血管 壁上,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中性粒细胞集 聚等,最后导致组织损伤,如局部出血和 血栓等,严重时可发生组织坏死。
最新课件
22
六. 迟发型(Ⅳ型)
最新课件
14
四. 细胞毒型(Ⅱ型)
(3)抗体介导的细胞功能异常
患者体内存在抗某种受体的自身抗体,
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 导致靶细胞的功能异常。由于不结合补体 ,因而不破坏靶细胞亦无炎症反应。如重 症肌无力,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 受体的自身抗体,此抗体可与骨骼肌运动 终板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削弱 神经肌冲动的传导而导致肌肉无力。
(2)控制:目前主要通过使用非特异性的脱 敏药和避免动物接触可能的过敏原等措施 来控制。
最新课件
11
四. 细胞毒型(Ⅱ型)
Ⅱ型变态反应又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型 变态反应。
1.过 程
外源性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机 体内细胞相结合,刺激抗体IgG或IgM产生, 抗体IgG 或lgM 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形 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使细胞被溶 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造成溶血或细胞数 量减少。
最新课件
23
六. 迟发型(Ⅳ型)
2.分 类
根据是否有感染可分为:
(1)感染性迟发型变态反应:多见于胞内寄 生菌感染,如结核杆菌等分支杆菌和一些原 虫感染。伴随感染存在。
(2)接触性迟发型变态反应:体外的一些小
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重金属等,在进
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由
郎罕氏细胞递呈给T细胞,被激活并成为效
水肿和形成水泡;再次接触抗原后48h开始
出现症状
最新课件
25
六. 迟发型(Ⅳ型)
(3)结核菌素变态反应 以单核细胞为主的局部硬变,肿胀发热
;再次接触抗原后48h开始出现症状 (4)肉芽肿变态反应
以上皮类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增生;再次 接触抗原后14d开始出现症状
最新课件
26
最新课件
27
最新课件
28
最新课件
13
四. 细胞毒型(Ⅱ型)
(2)抗体依赖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在本反应中,靶细胞为低浓度的IgG抗体
所包绕,IgG的Fc片段可与一些具有Fc受体 的细胞(K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单核细胞)相接触而引起靶细胞的溶 解,后者需要消耗能量但不涉及吞噬反应 或补体的固定。这类反应主要与寄生虫或 肿瘤细胞的消灭以及移植排斥有关。
活性介质可作用于不同组织,引起毛细 血管扩展、通透性增加、皮肤黏膜水肿、 血压下降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平滑肌痉挛等 一系列临床反应,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最新课件
10
三. 过敏反应型(Ⅰ型)
3.常见的过敏反应及其控制
(1)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因 大量过敏原(如静脉注射)进入体内而引 起的急性全身性反应,如青霉素过敏反应 ;二是局部的过敏反应,如霉菌、花粉等 引起的呼吸系统过敏反应。
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变态反应。
1.概念
其发生无需抗体或补体参加,在变应原
作用下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 同变应原时,可表现出一种迟缓的(至少约 12小时后才出现反应,24~72小时达高峰)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特 征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组 织损伤等。
(2)免疫复合物在组织的沉积,是导致组织 损伤的关键因素。
血管通透性的提高、血液动力学改变、与
组织抗原结合、大小改变、补体缺陷等因
素均可造成免疫复合物在组织中吸附和沉 积。
最新课件
20
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2.临床常见疾病 (1)血清病
因循环免疫复合物吸附并沉积于组织,导 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和形成炎症反应的一类 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心肌炎 等;
最新课件
16
四. 细胞毒型(Ⅱ型)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不明原 因引起自身血细胞抗体形成而导致相应血 细胞的破坏;
(4)某些药物反应: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血细 胞膜结合形成抗原,激发抗体形成,后者 针对血细胞-药物复合物(抗原)而引起 血细胞的破坏;
最新课件
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最新课件
6
二. 分 类
根据变态反应中所参与的细胞、活性物质、 损伤组织器官的机制和产生反应所需时间等, 可将变态反应分为四类:过敏反应型(Ⅰ型)、 细胞毒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和 迟发型(Ⅳ型)或细胞介导型。其中前3型均 由抗体所介导,反应发生快;而Ⅳ型由细胞所 介导,反应发生较慢。
最新课件
29
最新课件
30
最新课件
31
最新课件
32
最新课件
33
最新课件
34
色素沉着、苔藓化
最新课件
35
最新课件
3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7
最新课件
5
一. 简 介
3. 发生条件
一是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特应性体质,这
是先天遗传决定的,并可传给下代,其机 率遵循遗传法则;
二是与抗原的接触,有特应性体质的动物 与抗原首次接触时即可被致敏,但不产生
临床反应,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
原时,就可发生反应,其时间不定,快者
可在再次接触后数秒钟内发生,慢者需数
(1)刺激形成具有过敏毒性和促细胞迁移性 的C3a和C5a,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释放舒血管组胺,提高血管通透性和在局 部聚集多形细胞;
(2)通过Fc受体而与血小板反应,形成微血 凝,提高血管通透性。
最新课件
19
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1.发生机制
(1) 免疫复合物不断产生和持续存在,是形 成并加剧炎症反应的重要前提;
最新课件
7
三. 过敏反应型(Ⅰ型)
临床最常见的一种。 1. 特 点 (1)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效应
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 (2)发生快,消退快; (3)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
伤; (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最新课件
8
三. 过敏反应型(Ⅰ型)
2. 反应过程 (1)IgE抗体产生
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应答,B细 胞经增殖分化,分泌IgE抗体。 (2)活性细胞的致敏
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并被致敏,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
最新课件
9
三. 过敏反应型(Ⅰ型)
(3)过敏反应
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的活性 细胞结合,细胞就被活化,脱颗粒并释放 出药理作用的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 、过敏毒素等。
最新课件
12
四. 细胞毒型(Ⅱ型)
2.发生机制
(1)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特异性抗体(IgM或IgG)与细胞表面的 抗原相结合,固定并激活补体,直接引起 细胞膜的损害与溶解,或通过抗体的Fc片 段及C3b对巨噬细胞相应受体的亲和结合, 由巨噬细胞所介导。此反应常累及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外组 织如肾小球基底膜,引起细胞和组织损害。
最新课件
3
一、简 介
2. 概 述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叫变应原。 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异种动物血清、 组织细胞、微生物、寄生虫、植物花粉、 兽类皮毛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 素、磺胺、非那西汀等药物,或生漆等低 分子物质);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 内源性的。
最新课件
4
一. 简 介
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变应 原的性质、进入机体的途径、参与因素、发生 机制和个体反应性的差异而不同 。
变态反应
最新课件
1
主要内容
一. 简介
二. 分类
三. 过敏反应型(I型)
四. 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Ⅱ型)
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六.迟发型(Ⅳ型)
最新课件
2
一. 简 介
1. 概 念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一类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机体与 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 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 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应T细胞,再次接触出现过敏现象。
最新课件
24
六. 迟发型(Ⅳ型)
根据皮肤试验观察出现皮肤肿胀的时间 和程度以及其他指标,可分为:
(1)Jones-mote反应
碱性粒细胞在皮下直接浸润形成的皮肤 肿胀;再次接触抗原后24h,皮肤出现最大 肿胀,可持续7~10d
(2)接触性变态反应
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湿疹,伴有皮肤
最新课件
15
四. 细胞毒型(Ⅱ型)
3. 临床常见反应 (1)输血反应:由于供者红细胞抗原与受者
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相结合而导致红细胞的 溶解; (2)新生儿(畜)溶血性贫血:由于母体( Rh阴性)和胎儿(Rh阳性)抗原性差异所 致,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IgG)通过胎盘 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导致溶血;
17
四. 细胞毒型(Ⅱ型)
(5)由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溶血反应:某 些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能吸附宿主红细 胞,表面有微生物抗原的红细胞受到自身 免疫系统的攻击而产生溶血;
(6)组织移植排斥反应:根本原因是受体与 供体间MHC—I类抗原不一致。
最新课件
18
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免疫复合物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