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加大。

中职教育是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地方。

中职信息技术是中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条件,使得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条件不好,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在中职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一味地给学生教授课本知识,没有联系实际,照本宣科,使得课堂的氛围十分地沉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的学校都给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展学生的视野。

但很多老师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反而是太依靠这个。

在课堂上仅仅靠播放幻灯片来完成教学任务,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太落后,与时代脱节严重
当前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更新的很快。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的信息产业,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在实际的就业中,很多中职教育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技术已经过时了,在实际中用不上。

落后的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而且在学校里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不够,致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立即的上手,也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地方,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学到技术知识。

但采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很重要。

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老师可以建立一个聊天室,比如用微信。

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比如学生有难题了可以在上面进行询问和解答。

老师也可以在上面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的作业,学生完成后可以及时进行交流。

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给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设计作品,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2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上,老师应该采取精讲多练的策略。

既要向学生简明扼要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讲授和练习要同步进行,通过老师的讲授,在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时,要重点讲解要点和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精讲是学生学好的前提,不过加大练习才是学生学好的关键。

精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在教学上要多启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是在教学的语言上,要精练和准确,通俗易懂。

另外,对练习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熟悉原理和方法。

不过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才可以避免练习的盲目性。

二是在练习时要注重练习的质量,练习要由易到难,逐步地提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多进行项目教学
要提高教学的效果,仅仅进行练习是不够的。

如果能够结合项目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那是最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

因此,进行项目教学是最适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和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职业中,什么是技术和怎样用技术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同时,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但是,
DOI:10.16660/ k i.1674-098X.2017.16.235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杨乐
(河北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河北唐山 06369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要也不断地加大。

为了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在不断地对课程
进修改革。

中职教育在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对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当
前我国的中职信息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
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a)-0235-02
(下转237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骤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分析数据、总结数据和最后用文字表达数据的能力培养。

养成提纲式的实验步骤;准确完整的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晰,图表清楚,文理顺畅,表达简捷。

要能正确运用示意图和数学式来表达;在最后问题与讨论的环节要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

4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求索未知的东西,激励学生去填补知识的空白,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爱因斯坦设想了第一流的思想实验,创立了相对论。

可见,学校的环境,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空间,要建立轻松、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敢于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

同样,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太多需要改进、更新的东西,有太多的空白要填补。

我们要启发,鼓励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勇敢地踏上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道。

例如,在空气柱共鸣的演示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粗细不同的旧灯管来做这个实验。

照明用的40 W日光灯管,有粗细两种规格,粗管直径约38 m m,细管直径约30 m m,粗管用来做寿盛水容器,约100 c m长,要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细管用来做共鸣管,两端开口。

方法是用棉线浸煤油或酒精后在断口合适部位缠绕几圈,点燃棉线后将管竖直往水里浸。

管内壁荧光粉要擦干净。

为能方便地测出空气柱的长度,应在细管外壁用制投影胶片的特种油彩笔画一直线,并以整齐一端开始标上厘米刻度。

开始实验,向粗管内注水90 c m高,滴入几滴红墨水,使之看出液面位置,然后将粗管直立在铁架台上用夹子固定,再把细管慢慢插入粗管内,上下抽动细管,可随意改变管内空气长度。

演示时,一手抽动细管,一手拿频率440H z的振动音叉置管口,当听到最强共鸣时,让学生观测并记录此时的空气柱长度。

此时要在共鸣点附近来回移动共鸣管,使学生确信只有在共鸣点才能有最强的共鸣。

再向上抽细管,听到第二次共鸣时,测出空气柱的长度;然后后再第三次测出空气柱的长度。

准确测出了
1

2

3
=1∶2∶3.如此创造性地完成此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完成实验。

再如:在测露点的分组实验中,学生用露点温度计测得的结果与实验室的干湿泡温度计的结果有差异,教师让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有的同学提出:温度计插在盒里测出的温度与盒表面刚刚出现露珠时的温度有差别,应设法使温度计靠进盒面。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大胆去设计,改进实验装置,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在多次实验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少数实验很难达到目标。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多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

条件允许时,要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要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讨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要多开展课外实验,扩大实验场所。

其次,要有培养实验能力的具体安排,也就是对每个学生实验都要有实验能力和重点要求,而每一个重点要求都是总体安排中的一个实施步骤。

这样才能有计划地提高实验修养和培养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春红.加强学生物理实验中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J].南
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160-161.
[2] 郭光勇.挖掘实验资源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潜能[J].科学
咨询,2012(18):173-174.
项目教学来自于企业生产的需要,而要进行项目教学,就需要学校加强和企业的联系。

并且,老师也要全程地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组分配项目的一个部分,最后再进行整合。

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且操作性也很强,所以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的实施是最关键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保证项目和按时完成。

在完成后,要总结项目中的不足和长处。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4 优化教材,及时的更新教学的内容
中职教育中采用的信息技术教材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及时的对内容进行更新,并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在职业中使用到。

合理的对教授的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2.5 鼓励学生技能考证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考证,实行证书的制度,要求学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技能证书,从而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技能考证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当考证成为一种大趋势,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有证在手的时候,这种压力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的去为了拿到证书而努力。

总之,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老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改善教学的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努力培养出大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志雄.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职信
息技术学科为例[J].考试周刊,2015(51):131.
[2] 王铁刚.关于中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分析[J].读
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5):319.
[3] 李春燕,张翼然,周丽娟,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14(11):4-9.
(上接235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