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张超珍
摘要:现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自1996年施行以来,至今未做修改完善。
然而随着我国地质工作进程的不断开展,有关地勘单位的财务核算需求和管理要求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此,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工作必须
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作出调整。
本文主要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入手,
重点分析实施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有效地推动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核算方面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地勘单位;会计制度;
改革必要性一、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
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地质服务和地质科技的主力
军,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的当今,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经济形势和业务范围都在拓展变化,这无形间对我国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所沿用的地勘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并适应当今地质矿产勘查服务发展的需要。
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后,更改为省属事业单位,而且单位运作形式依旧包含着市场化经营。
这种类似于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促使着地勘单位要对其所实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
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地勘单位的属性与管理体制发生改变在新版地勘会计制度发布之后,1999年我国国务院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属性与管理体制作出了重要的调整与决策,在所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将地勘单位的属性由中央直属更改为省属事业单位,并积极引导地勘单位顺应改革开放潮流,实行新型的企业化与市场化经营与管理模式。
同时,在地质工作的投资管理体系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明确规定由国家负责出资并实行地质勘查工作之外,其余的具备商业性质的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由地勘单位自由参与竞争,根据市场上企业需求提供勘
查服务,并收支自主。
但是,
在收入中,则规定按比例上交部分收入。
比如2013年,河南省就规定地勘单位按年度市场收入的6%上交财政,纳入预算。
(二)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环境有所改变
在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中,以
《会计法》为核心法律规范,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以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有了详细的规定,这对地勘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来说是一种新的指导。
2006年,财政部制定
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配套办法,
并不定期对新准则有新的修订注解。
同时,国家对税务方面(比如营改增)也有重大改革。
可以说,地勘单位的市场化经营状况反映有了新的核算要求。
2012年国家一口气颁布了《事业单位
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个制度,这让拥有事业公益属性的地勘单位也必须在
财务核算依据方面有所决定。
(三)地勘会计制度无法满足核算需求,
甚至与当前规定相悖
一是会计科目与经济新形势不适应。
“地勘单位财务关系划归地方管理”(财基字〔1999〕886号)之后,
一般预算财政拨款补助不足部分允许经营解决。
但是地勘会计
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已不能适应需求。
如“限额存款”
、“内部往来”、“拨付所属资金”
、“住房周转金”、“上级拨入资金”“多种经营生产”等会计科目,
已随着国库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不再适用。
而适应新形势的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核算科目,在当前会计制度中无迹可寻。
二是对科目的适用解释与实际要求相悖。
比如当前地勘会计制度对“管理费用”的解释“地勘单位的管理费,应在国家预算内地质项目与社会地勘工作、自筹资金地勘工作、多种经营之间按照一定标准(如实际成本比例
等)进行分配”。
但是,根据有关决算要求,
政府预算项目支出明确禁止分摊计入费用。
三是地勘会计制度个别规定与现行规定相悖。
如《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第六十三条规定,地勘单位取得的
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拨款结算收入及其实现的节余,年度地质成果资料转让实现的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
免征税金。
这很明显与税务部门要求完全不同。
此外关于“地质成果”的核算说明、地勘单位税后的“节余与收益分配”规定,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其他规定也明显不同。
三、有效促进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科学对策
(一)明确并对现有地勘单位的性质、
发展目标进行定位与分类
地勘单位作为一种具备特殊性质的事业单位,除了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与公益职能外,还具备企业的基础
功能。
地勘单位首先就要明确并对地勘单位的性质、
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分类。
如果把地勘单位定义为事
业单位模式管理,那就执行事业单位相关核算规定,
比如《政府会计制度》。
如果完全改制为企业,则执行企业核算相关规则即可。
所以,对现有地勘单位的分类改革至关重
155
. All Rights Reserved.
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
张建
摘要: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能够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相统一,
以便财务全方位对业务实时监控并及时发现问题后进行处理;同时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本文在阐述财务业务一体化基本思想和重
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为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业务;
一体化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指在IT 环境下(包括管理软件、数据库、网络等平台),利用计算机这一载体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业务和财务这三大主要环节融入在一起。
具体来说,主要是利用计算机
“时间驱动”这一理念设计相关流程,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流程内置和融入于财务和业务信息系统中,设计一个根据业务事件驱动财务事件的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相统一,并集管理、财务和业务信息于一个数据库中,需要任
何一个环节的信息时,相关的数据库
“授权”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信息进行相应的查找并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工具以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自动输出,这样能最大化
地实现不同业务间的数据共享,
并全方位地对管理、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实施监控。
最大化地实现不同业务间的
数据共享,并全方位地对管理、
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实施监控。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相统一
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能够解决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业务和财务方面口径不统一的问题。
相关的会计信息数据首先通过业务系统录入,然后利用系统中已设定的程序自动传输至财务系统并在此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这样能够确保在同一时点下业务和财务这两个信息系统中信息数据的相统一,既能满足施工企业业务系统的成本分析需要,又能满足财务系统的会计核算。
另外,能够促使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从进行经济活动事后记录向进行辅助决策转型的实现。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各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一方面,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的相关成本数据通过业务系统自动要,其身份性质是会计核算主体的根本。
(二)结合地勘单位的定位性质,
确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地勘单位的核算依据必须与其单位性质相适应。
按
分类改革后的属性确定相应的核算规则和制度。
但是,所适用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不断的完善与改变。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更要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适用于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需要。
因此,笔者建议地勘单位根据政府的分类改革确定会计核算制度,并应当按照制度的规定合理设置与使
用会计科目。
尤其是对净资产类、
经营成果方面(比如收益分配等)的核算,必须按照单位分类性质确定,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性质的单位核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三)鉴于目前地勘单位性质改革未果的情况,建议维持会计制度现状
国家对地勘单位的改革计划实施了多年,但分类改
革结论迟迟不能确定。
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下,
地勘单位的改革结果,可能是继续向企业化迈进,也可能是保留
政府预算资金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身份,
可谓是错综复杂。
会计核算制度的使用,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能一
刀切的执行当前要求的《政府会计制度》。
笔者建议,如果地勘单位的属性暂时不能明确,
那么,会计制度使用仍应维持现状,待属性明确后再确定执行哪种会计制度。
这样做,既符合《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相关规定,又不至于导致频繁更换会计制度的弊端。
结语:
综上所述,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是推动地勘单
位持续发展,获取最大化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
应当得到全面的关注与重视。
地勘单位还应积极地针对会计核算
与管理制度进行内容、实施方式、
目的与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与完善,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地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灵活的调节会计核算方式,兼顾实际核算要求。
但重要的诸如会计科目的设置、经营成果分配方式的处理,要在政府部门的许可下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堂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6).
[2]张社.浅议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9).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
产调查院)
15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