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照《拟行路难(共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共六)
鲍照(南北朝)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是()
A.乐府诗B.古体诗C.杂言诗D.叙事诗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跌宕且曲折B.记叙和抒情兼有C.文词质朴且率直D.对比和比喻并用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如何表达情感的。
【答案】
1.D
2.D
3.直抒胸臆,前四句直接刻画愤激的神态,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间接抒情,中间六句写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之景,但闲居家园是不得已的做法,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这实际是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是对时世不公道揭发、控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所以本首是乐府诗;本诗属于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同,不是四句也不是八句,且押韵不讲究,应属于古体诗和杂言诗;
本诗有叙述生活画面,但重在抒情,所以不能归为叙事诗。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比和比喻并用”说法错误,诗歌中仅用了比喻,没有对比。
在“安能蹀躞垂羽翼”中说大丈夫怎么能像蝴蝶六足落地时一样垂下翅膀,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文中并没有对比这一手法的使用。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抒情技巧的能力。
第一:诗歌前四句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刻画了作者愤激的神态,充分展示了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愤懑不平和悲愤心情。
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结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
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
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
所以此句是他经历打击之后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之音,这些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
第二:诗歌中间六句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写的是诗人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着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这是一幅温馨动人的场景,展现的是一种天伦之乐。
但看似温馨的场面中却充满了辛酸与无奈。
本诗中从“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一句可知诗人心情是苦闷的,闲居家园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举,他的心情并未豁然。
因此这几句实际是间接表达了自己人生不如意、不得志的苦闷,有志难伸。
诗人是因壮志不得伸,才选择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天伦之乐,这样的温馨场面更加显得他处境的悲哀。
因此这几句属于间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