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23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间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振幅为4cm
B .这列波的周期为1s
C .此时x =4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D .此时x =4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2、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213112H H He γ+→+,是聚变反应
B .1511247162N H
C He +→+是α衰变
C .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D .铀(238
92U )经过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20682Pb )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共有6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用一轻绳拴接。

用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绳的中点,绳间的夹角α=60°.缓慢增大力F ,直到两球刚要沿水平面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的拉力逐渐减小
B .地面对两球的支持力不变
C .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D .球运动前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4、用频率为υ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 )
A .h c υ
B .
hc υ C .
2hc υ D .2h c υ
5、如图所示,一均匀带电的球体半径为R ,在球内有一点A ,与球心距离为2
R ,球外有一点B ,与球心距离为32R ,已知球体外场强与电荷全部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激发的场强相同,均匀球壳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A 、B 两点的场强比值为:
A .3:1
B .1:1
C .9:8
D .9:1
6、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名质量为60 kg 的运动员,从高处自由下落,着网时的速度1v =8m/s ,然后沿竖直方向蹦回,离开网时的速度2v =10 m/s 。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
为1.2s ,g 取10m/s²。

则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 .100 N
B .700 N
C .900 N
D .1500 N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B.图乙:波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辐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对气壁压强一定越大
D.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E.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9、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分析甲图中的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和γ射线的作用情况,其中①是α射线,②是γ射线
B.乙图表示的是磁场对αβ
C.丙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人工无法控制的核反应
D.丁图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曲线,如右图所示。

图中t4=2t2,则在0~t4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C.两物体t3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D.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这个物体加速度值a=_____m/s1.(1)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丙所示,请写出一条对提高本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12.(12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 ,则摆长为______.
(2)为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下列措施有利的是____.
A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B .摆线要细些、伸缩性要小,并适当增加摆线长度
C .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 .当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量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
(3)某同学由测量数据作出2l T -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g =____m/s 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 的匝数为N =50匝,线圈ab 的边长为L 1=0.2m ,bc 的边长为L 2=0.25m ,在磁感应强度为B =0.4T 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 ′轴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ω=1002rad/s ,若线圈自身电阻为r =1Ω,负载电阻R =9Ω.试求:
(1)穿过线圈平面的最大磁通量Φm ;
(2)线圈在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
(3)1min 时间内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Q 的大小.
14.(16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度均为25/v cm s =.两列波在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
(1)0t =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
(2)从0t =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质点的时间.
15.(12分)如图所示为火灾报警器的原理图,竖直放置的玻璃试管中装入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响声。

在27℃时,下端封闭的空气柱长为L 1=20cm ,水银柱上表面与导线端点的距离为L 2=10cm ,
管内水银柱的重量为G =10N ,横截面积为S =1cm 2,大气压强P 0=1.0×
105Pa ,问:
①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
②如果温度从27℃升到报警温度的过程中,封闭空气柱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20J ,则空气柱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试题分析:振幅等于y 的最大值,故这列波的振幅为A=2cm .故A 错误.由图知,波长λ=8m ,由波速公式v T λ=,得周期824
T s s v λ
===.故B 错误.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平移法得知,此时x=4m 处质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C 错误.此时x=4m 处质点沿处于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故D 正确.故选D .
考点:波的图像
2、D
【解析】
A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的是重核裂变,故A 错误;
B .1511247162N H
C He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B 错误;
C .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故C 错误;
D .铀(238
92U )到铅(206
82Pb ),质量数减少32,发生了8次α,电荷数10,说明发生了6次β衰变,每次β衰变,
有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所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共有6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故D 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A.细线的连接点受三个绳子的拉力而平衡,拉力越大,绳子的拉力也越大,故A错误;
B.把两小球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F+2F N=2G;由于F不断增大,故F N不断减小。

故B错误;
CD.对结点受力分析如图:
有F=2T sin60°,即T= F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小球静止时,f=T cos60°=0.5T;故f=F;在滑动之前f为静摩擦,故F增大,T增大,f增大,故C错误,D正确;
4、D
【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则光子的动量为
p=h h
c
νλ
=
取入射方向为正方向,则光子动量的变化量为
△p=p末-p初=-p-p=
2h
c
ν-
因此当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光子的速度方向与开始时相反,所以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2 h c ν; 故选D.
点睛:考查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
h p ,并掌握速度、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式,理解动量、动量的变化均是矢量.注意正方向选取是列矢量式的前提.
5、C
【解析】B 点场强224932B kQ
kQ E R
R ==⎛⎫ ⎪⎝⎭,根据均匀球壳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在均匀带电的球体中抠去一个半径为2R 的球体,则A 点的场强为零,根据填补法可知, 22A kQ E R =
,所以则A 、B 两点的场强比值为:9:8,故C 正确。

6、D
【解析】
运动员与蹦床接触的时间内受到重力与弹力,选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mgt =mv 2-(-mv 1)
代入数据得
F =1500N
故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关键是对运动员的各个运动情况分析清楚,然后结合动量定理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注意正方向的选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BC
【解析】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故A 正确;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B 正确;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 正确;图丁: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上图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 错误。

故选ABC .
【点睛】
弄清楚每个图象的作用及代表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是掌握此类知识的前提.这一类的知识点要靠平时的积累.
8、ABD
【解析】
A.分子距离若从r0开始增大,分子力会先增大后减少,故A正确;
B.若分子距离从小于r0开始变大,则分子力先是表现为斥力后为引力,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
C.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速率以及气体的密度都有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对气壁压强不一定越大,故C 错误;
D.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小,悬浮微粒受到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就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显著,故D正确;
E.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E错误。

故选ABD。

9、AB
【解析】
A. 甲图是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射线①带正电,为α射线;射线②不带电,为γ射线,故B正确;
C.丙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可以人工控制的核反应,故C错误;
D.丁图中黑体辐射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AB
10、BCD
【解析】
A.速度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乙的速度一直为正,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甲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故B正确。

C.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相距的距离等于两者位移之差,根据图象可知,t3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故C正确;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等于乙物体的位移,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0.8 实验前先平衡摩擦力
【解析】
(1)[1]由图可得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1
50.10
50
T s s =⨯=
物体加速度()2
223
1223.53 1.9310/0.80/220.10x x a m s m s T --⨯-===⨯ (1)[1]由a ﹣F 图线可知,物体所受力不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仍为零;则实验时应先平衡摩擦力.
12、l +2
d BC 9.86 【解析】 (1)摆长是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应等于L =l +
d 2; (2)A. 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小的,故A 错误;
B. 为减小思议误差,摆线要细些、伸缩性要小,并适当增加摆线长度,故B 正确;
C. 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则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5,故C 正确;
D. 为准确测量单摆周期,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以此作为计时的起点,误差较小,测多个周期的时间取平均值作为单摆的周期,故D 错误;
故选BC.
(3)根据单摆的周期2T =,可得:224g L T π=⋅,l -T 2图象的斜率:2 1.044g π=,解得:g=9.86m/s 2。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02Wb (2)V (3)5.4×
104 J 【解析】
(1)穿过线圈平面的最大磁通量
120.40.20.25Wb 0.02Wb m BS BL L Φ===⨯⨯=
(2)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 m =NBωS =NBL 1L 2ω=50×0.4×0.2×0.25×V
线圈在图示位置时电动势达到最大值,此时感应电动势的值为V .
(3)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100V 电流有效值为 I=E R r +=10091+A=10A
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为
Q =I 2Rt =102 ×9×60=5.4×104 J
点睛: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而对于电表读数、求产生的热量均由交变电的有效值来确定,而涉及到耐压值时,则由最大值来确定.而通过某一电量时,则用平均值来求.
14、 (1) (50300)0,1,2,...x n cmnn =+=±± (2)t=0.1s
【解析】
(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cm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
设质点x 坐标为x
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60cm λ=乙,50cm λ=甲
则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1115050(1,2,3)x k k =+⨯=±±±⋯⋯
1225060(1,2,3)x k k =+⨯=±±±⋯⋯
综上,所有波峰和波峰相遇的质点坐标为
整理可得1(50300)x n cm =+1,2,3n =±±±⋯⋯
(ii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的点,
0t =时,波谷之差122121(5060)(5050)22
n n x ++∆=+⨯-+⨯1,2,3n =±±±⋯⋯ 整理可得1210(65)5x n n ∆=-+
波谷之间最小的距离为'5x cm ∆=
两列波相向传播,相对速度为250/v cm s =
所以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最短时间'0.12x t s v
∆=
= 15、①T 2=450K ②ΔU =18J
【解析】
(1)过程为等压变化,由,得, (2)气体对外做功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