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肠道功能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
患者肠道功能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彭军华
作者单位:
472500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肠道功能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8
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肠
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

术后7d,两组患者CD3+、CD4+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CD8+水平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7d研究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利于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免疫状况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 16485/j issn 2095 7858 2020 03 013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
导致脾功能亢进,从而损伤肝功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目前,脾脏切除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首选治疗
方案,
其中开腹手术治疗较为常见,虽然疗效确切,但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且不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1]。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获取良好治疗效果,还可减轻机体创伤,
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

鉴于此,本研究探
讨腹腔镜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
者肠道功能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8
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4例。

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
脾功能亢进诊断标准[3 4]
;临床资料完整;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伴有全身严重感染;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研究组中,女20例,男
24例;年龄40~70(54.26±4.18)岁。

对照组中,女19例,男25例;年龄39~70(53.98±4.3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6~8h;手术时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后,对照组患者采
用开腹手术:于左上腹肋缘下做长10~15cm斜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游离结扎脾动脉后,将脾周
韧带切断;
结扎、切断脾蒂血管后,游离切除脾脏组织。

引流管置于脾窝处,脾窝放置大网膜覆盖肾包膜和腹膜,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

研究组患者采用
腹腔镜手术:
于脐下缘做弧形切口,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12mmHg左右,置入腹腔镜;分别于脐与左、
右肋中点做一5mm穿刺孔,置入手术相关操作器械;
腹腔镜下探查胃、肠、脾、肝等组织情况;打开网膜囊,将脾胃韧带离断,对脾动脉主干行分离、结扎;随后分离、结扎脾膈、脾肾及脾结肠韧带;处理脾静脉后,
离断脾蒂,并对脾脏进行游离、切除;经操作孔取出切除组织。

将近端胃大小弯区网膜切断,离断贲门周围血管,充分止血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禁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②采集两组患者术
前、
术后7d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摇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CD3+、CD4+
、CD8+
水平;③记录术后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肺炎等
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
2检验;以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珋
x±s)组别例数禁食时间
(d)肠道功能恢复
时间(d)术中出血量
(ml)研究组442.91±0.542.32±0.65702.35±23.41对照组444.23±0.704.18±0.71865.35±25.64
t-9.9012.8231.14P

<0.01
<0.01
<0.01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2。

手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7d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较术前升高,CD8+水平较术前降低(P<0 01);术后7d研究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3例、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腔积液1例、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

3 讨 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未接受规范治疗,可阻碍脾脏血流循环,继发脾功能亢进。

有资料显示,肝硬化时肝功能损伤越严重,患者机体代谢及能量摄取能力越低,从而降低肝动脉血供,高度扩张相邻的脾动脉,导致肝动脉血流被分流,从而加重肝实质缺氧缺血,进一步损伤肝功能。

目前,脾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可降低门静脉高压,减轻脾功能亢进症状[5 6]。

开腹手术是既往常用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且对腹腔脏器有明显的干扰,从而延长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影响患者预后。

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其手术切口较小,可最大限度减轻机体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

在腹腔镜下,可清晰查看腹腔脏器组织情况,进而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且手术操作环境较为封闭,可减少对腹腔脏器的暴露,减轻对腹腔脏器的挤压、牵拉,从而利于术后肠道功能快速恢复[7 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外周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临床公认的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分为CD3+、CD4+、CD8+等亚群,其中CD3+是成熟的外周T细胞,具有稳定T细胞表面受体结构作用;CD8+细胞属于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抗体分泌和合成,CD4+属于辅助性T细胞,具有辅助B细胞分泌抗体,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作用,两者水平相互制约,其水平可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轻机体创伤,利于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梁彦,伊文静,贾战生,等.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924 1927.
[2] 韦韡,张晓刚.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6):728 729.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胃肠病学,2011,12(6):351 366.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 68.[5] 何维阳,王彦峰,熊艳,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功能亢进的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2):133.
[6] 魏涛.丝线线段在脾亢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1):41 42.
[7] 郑才锋,鄢邦仲,韩亚飞.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460 463.
[8] 苏鉴柠,林良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53(15):57 59.[9] 吴作友,丁海,刘俊卯,等.脾切除术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7,45(7):15 17.
[10] 杨宏志,张涌泉,许景洪,等.脾切除对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血常规的影
响[J].广西医学,2015,37(11):1591 1594.
(2020 01 30收稿 2020 04 18修回)
(本文编辑 杜军英)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珋x±s,%)
组别例数
CD3+
术前术后7d
CD8+
术前术后7d
CD4+
术前术后7d
研究组4440.02±8.3361.14±9.11 32.12±5.0925.01±4.24 33.08±6.4839.52±6.11 对照组4439.65±8.2450.68±9.65 32.65±5.1128.14±4.36 33.65±6.3336.41±5.26 t-0.215.230.493.410.424.94P->0.05<0.01>0.05<0.01>0.05<0.01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