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东沟小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以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来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

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

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

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推荐与课文相联系的书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

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小学六年,跨度较大。

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

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

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

如学习《水上飞机》,了解了说明文的写法,动员学生对身边熟悉事物加以说明介绍,进一步明确介绍事物的方法。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
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如今年神州七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

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

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四、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通过提示范
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营造阅读的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

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训练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外书的准备必不可少。

我们学校为每班购进了一百册新课程必读书籍,每学期班级之间,年级之间进行互换,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班级书架就像一个中转站,方便每个学生的借阅,而家庭书架则是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学生在家的时间最多,也是阅读的重要场所。

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

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

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都可成为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六、检查阅读效果,推动阅读深入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

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

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

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