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与影视作品比较具有的优势.pptx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与原著的比较研究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与原著的比较研究1. 引言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这种影视改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原著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针对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2. 影视改编与原著之间的差异2.1 故事情节的删减和调整在影视改编中,为了适应时间限制和观众口味,往往会对原著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删减和调整。
例如,某些重要细节可能被省略或合并以简化故事线索。
此外,为了增加观赏性和娱乐性,在影视改编中可能会添加新的情节或角色。
2.2 角色塑造和表演演绎原著小说通常会详细描写角色内心世界及其复杂性,而在影视改编中,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特点是一种常见方式。
这导致了角色形象可能不同于读者的想象,并且演员的个人风格和表演技巧也会对角色塑造产生影响。
2.3 艺术表达手法的不同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艺术表达手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文学作品借助文字来描述情节、描绘人物、展现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图像、声音、配乐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和情感,呈现给观众一个直观的视听体验。
3. 影视改编与原著之间的关系3.1 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宣传和推广作用通过影视改编,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可以更好地被大众所知晓。
影视作品通常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吸引更多人对原著进行阅读和了解。
3.2 影视改编与原著之间相互补充尽管存在差异,但影视改编本质上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创作,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关联和补充。
通过影视改编,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从原著中深入挖掘出更多细节与意义。
4. 影视改编质量评价的标准影视改编的质量直接影响观众对于原著的认知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来评价影视改编质量的标准: - 忠实度:是否忠于原著精神和故事情节。
- 观赏性: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和叙事能力。
- 演员表演:是否能够真实呈现角色特点和情感世界。
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作品比较
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作品比较的ﻭﻭ当今,随着多的,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后搬上银幕.人们也因此拥有了更多途径去接触更多作品,无疑,这对于国民文艺素质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在这个速食年代,凡事都贴上商业化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作品成了金钱利益下的牺牲品,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而缺失了本身的文学艺术性。
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为了剧情的好看,或者说为了收视率,改编后的作品随意为古人、真人编排事迹。
当然,我指的不是本身带有编造意味的或者,如《康熙微服私访记》一类的“戏说”之作。
而是具有某种历史严肃性的作品。
ﻭ在这里,我以历史的改编为例予以说明。
历史是今年荧屏上的热点,较多的作品都存在与历史人事的关系问题。
如果忽略影视的制作和表演艺术,单看剧作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就有很大的缺陷与不足了.ﻭ《汉武大帝》是近几年比较红火的一部历史剧,其主要事件和重要细节多取自相关史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历史的艺术展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将观众带回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中期,领略两朝此起彼伏的治风云和战争波涛,领略那些多近写实的历史画面和人物风貌,时而惊心骇目,时而会心莞尔,在切实的艺术感受中品味强盛帝国那段遥远的历史,思索形形色色人物形象留给后人的精神启迪。
ﻭ但是由于的剧情和篇幅限制,该剧角色相对集中,有时为了节省人物或强化性格,将人事张冠李戴,横向移植。
当然处理得当,也会收到多种效用。
但是在《汉武大帝》中,将王志趁景帝厌恨栗姬之时“阴使人趣大臣”请“立栗姬为皇后”,结果自然是相反的,王氏从而为自己做皇后和儿子当太子扫清了道路。
这种阴险手段是刘想不出也做不出的.《汉武大帝》却将王志的转移给刘,不仅毫无必要,而且有损人物特征,可谓是适得其反。
ﻭ一些影视作品在改编后,美化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或者事件,比如《花开》。
《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妇女生活》,大致与原著内容保持一致,特别是三段式的结构。
沿袭了式的表述方式,但是在感情基调上没有原著的残酷,特别是的结尾,导演没有的残忍,将结尾处理成一个相对光明的暗示,淡化了整体的悲剧色彩而且给人以新的希望.影像弱化了文本的表象残忍,用唯美的视觉呈现置换文本的直白残忍,让观者在视觉享受中慢慢感受生活的残酷,的不可逆转。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随着现代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小说和影视作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说和影视作品作为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对小说和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故事表达方式小说和影视作品在故事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小说可以通过文字描写的方式将读者引入故事情节中,帮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小说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文字的力量深入细致地描述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环境的细节,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
影视作品则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手段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
影视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场景的布置以及音效的营造,可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二、视觉效果的表现影视作品在表现视觉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电影特效、摄影手法和布景等技术手段,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故事所发生的场景和环境。
观众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体验,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相比之下,小说在视觉表现方面受限于文字的表达能力,读者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场景和形象。
三、角色形象的刻画小说在刻画角色方面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作者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个性、情感和思想。
小说可以通过长篇描写和多维度的叙述手法展现角色的复杂性和丰满性,使读者与角色建立更为密切的情感联系。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角色的刻画相对较为简洁,常常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引导来表达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四、叙事结构的处理小说和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小说可以采用线性叙事或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自由地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
小说作者可以通过章回体结构、倒叙、插叙等手法塑造复杂的故事结构,使读者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而影视作品受限于时间和节奏的要求,常常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以迅猛的节奏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在表达方式、视觉效果、角色刻画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小说与电影改编对比
小说读者与电影观众的期待不同
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的修改和删减 可能导致原著粉丝不满
电影的表现形式与原著内容不完 全匹配
电影的叙事方式和节奏可能不符 合原著风格
电影改编成小说的优势
电影能够通过画面和 音效直接呈现故事情 节,给观众更强烈的 视觉冲击和感受。
电影的视听效果能 够让观众更加沉浸 在故事中,体验更 真实。
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劣势
小说中的描述需要转化为视觉画面 小说中的想象空间难以在电影中完全呈现 小说中的情感表达难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完全传递 小说中的情节线索需要在电影中进行取舍和改编
演员选择困难:难以找到与角色形象完全匹配的演员 情节压缩问题:小说情节丰富,电影时长有限,需要适当压缩 艺术表现力限制: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在电影中难以完美呈现 改编难度大:小说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抽象性给改编带来挑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小说改编成电影的 优势
02 小 说 改 编 成 电 影 的 劣势
03
电影改编成小说的 优势
04
电影改编成小说的 劣势
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优势
小说可以更深入地 挖掘角色内心世界, 展现更丰富的情节 和细节。
小说中的情节可以 更加自由地展开, 不受电影时空限制。
小说语言文字的运 用可以更加深入地 刻画人物形象和故 事背景。
电影的镜头语言和画 面构图能够丰富故事 的表现形式,提供更 多的想象空间。
电影的演员表演和场景 布置能够生动地展现人 物形象和故事背景,增 强观众的代入感。
电影改编成小说可以保留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和紧凑节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张 感和期待感。
电影改编成小说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和人物性 格。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优劣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贵妃倾国倾城。 人们是用这样的文字来描写她们的:“沉鱼落雁之容,闭 月羞花之貌”。凡是欣赏过这些文字的人,没有一个不被 她们的美貌所折服。因为每个人的脑海里所涌现出来的 “美女”是符合他们各自的审美想象的,也正是语言文字 表达出的这种“美女”形象的不确定性,给了读者以丰富 的想象,这种想象的感觉更能令人陶醉其中。乐府诗《陌 上桑》中对邯郸美女秦罗敷的描写手法更为绝妙:“行者 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话无 一字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 的神态,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 的想象空间
1 文学作品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创造性的审美愉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创造的审美 意象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浓缩的“典型”,蕴 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提炼出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方 式委婉含蓄,给欣赏者提供了进行想象的广阔天地,能使他 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再创造的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 更高的审美愉悦。
• 然而事实上,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 过程中,能赋予文本新的阐释,从而使作 品的意义得到不断的开拓与建构。这是一 切影视作品无法不折不扣地去独立完成的。 所以,欣赏原著和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影 视作品,其效果是有差异的。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优劣
1 文学作品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创造性的审美愉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创造的审美 意象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浓缩的“典型”,蕴 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提炼出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方 式委婉含蓄,给欣赏者提供了进行想象的广阔天地,能使他 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再创造的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 更高的审美愉悦。
• 然而事实上,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 过程中,能赋予文本新的阐释,从而使作 品的意义得到不断的开拓与建构。这是一 切影视作品无法不折不扣地去独立完成的。 所以,欣赏原著和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影 视作品,其效果是有差异的。
• 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审美意象的构成方 式不同,所达到的审美效果也不同。文学 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审美意象是靠语 言媒介来创造的,其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 和未定型性。影视作品是一种可视艺术, 其审美意象是通过声音、图像来构成的, 其审美意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 • • • • • • • • •
1 影视作品融入了导演的审美体验,是导演对文学作 品的再创造 文学欣赏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体验重新创造形象的, 不同的欣赏者再创造的形象,肯定也是有差别的。农人说: “一花一世界。”佛家说:“一叶一菩提。”鲁迅先生曾说:“《红 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 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不同的导演所拍摄出来的影视作 品中,都会有他们自己再创造的“非作品元素”,并非是文学 作品的原貌。
文学作品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创造性的审美愉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创造的审美意象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浓缩的典型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提炼出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影视 进入普通人家,读书特别是看小说的人越来越少 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 没有时间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看文学作品 改编的影视剧,效果是一样的。”这种观点认为 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创作基础就是作品本 身,其反映的主题思想及其审美、娱乐功能和作 品本身在观众和读者中的影响是相同的,认为二 者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原著与改编:对比分析原著与电影或舞台剧本
原著与改编:对比分析原著与电影或舞台剧本概述在文学和艺术创作领域,原著与改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原著指的是作者创作的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而改编则是将原著内容进行改动或转化,并应用到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中,如电影、舞台剧本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比分析原著与电影或舞台剧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原著与电影:对比分析1. 叙事结构原著通常以文字叙事为主,可以使用大量细节来描绘情节、人物以及环境,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力自行构建场景。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语言和音效来呈现故事情节,必须利用画面去表达和传递信息。
因此,在改编中,叙事结构可能被重新调整或简化。
2. 角色塑造原著中的角色往往更具复杂性和深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可能有更多空间。
但是,在电影中,角色的形象和特征通常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来呈现。
因此,角色的塑造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细节和情感可能无法完全展现出来。
3. 背景与环境原著在描述背景和环境时可以通过文字细致地描绘场景,读者可以想象自己身临其境。
而在电影中,导演可以利用摄影技术、特效等手段将场景直观地展示给观众。
因此,在改编中,背景与环境可能更加真实和具体。
4. 时间压缩原著通常具有较长的叙事时间跨度,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而电影作为一种时间受限的艺术形式,则必须将故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框架内。
因此,在改编中,一些情节可能会被合并或省略,时间跨度也可能被压缩。
原著与舞台剧本:对比分析1. 台词与对白原著中经典的台词和对白往往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文字形式保存下来。
而在舞台剧本中,台词和对白需要角色通过演员的表演出来。
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表达可能会有所改变或调整。
2. 舞美与舞蹈在原著中,舞美和舞蹈场景通常需要读者自行构建想象。
而在舞台剧本中,舞美和舞蹈则成为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
因此,在改编中,剧本会包含更多关于舞台布景、服装设计以及舞蹈编排等方面的指导。
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
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影视作品和原著作品是文学与艺术界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著作品通常是一部小说、漫画或戏剧的文本形式,而影视作品则是将原著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等形式的视觉媒体。
在影视作品与原著之间的比较中,往往存在着相似和不同之处。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一、故事内容的改编在影视作品与原著之间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内容的改编。
由于媒体的不同,影视作品通常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缩减和调整,以适应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和播放要求。
例如,原著作品可能有较长篇幅的描写和细节,但在影视作品中,这些描写往往被删减或重新搭配,以便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影视作品也会根据目标观众群体的需求对故事情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吸引观众。
然而,尽管在故事内容的改编中存在着不同之处,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忠实地还原原著的精髓,并将其搬上荧幕。
这些作品通常能够通过精湛的演技、出色的剧本和精心的制作带给观众与原著相似的情感体验。
二、角色形象的还原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中,角色形象的还原也是观众和读者关注的焦点。
有时,观众可能对电影或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与原著中所塑造的形象有所差异而产生质疑。
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媒体中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演员的选择和演技也会对角色形象产生影响。
然而,仍然有很多影视作品能够将原著中的角色形象还原得非常到位。
这些作品的制作团队通常会选择与原著中的形象相符合的演员,并且通过服装、化妆和演技等方面的努力来还原原著中的角色形象。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原著作品通常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而影视作品在改编时往往需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因此,影视作品可能会对原著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动,以便更好地适应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影视作品对原著的文化背景完全抛弃。
相反,有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通过巧妙的方式将原著的文化背景融入其中,使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也能够感受到原著所传达的文化氛围。
边城 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分析(1)
谢谢观看
• 建议加一张幻灯片来阐述我们比较的中心、 主题。就这些内容来看,比较散乱。主题我 个人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性格导致悲剧。
开,梦摘虎耳草的用意照应翠翠的心理,这份青涩的爱情始终与虎耳草相粘连。经 历了四次情节的重复,对应翠翠心从犹忐忑不安到心意已决的变化。
2.关于妓女的描写
• 小说:对妓女用了较多笔墨的描写,如:由于边地 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 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 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 …这些人既重义 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 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 电影:旁白中并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背景讲清楚。 仅用了水手们交谈的几个镜头带过。
电影:影片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示出民国初 年湘西小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情伦理,另 一方面又揭示了封建落后的愚昧思想对人 的束缚和造成的悲剧。
相同:1.着重描写自然风景
• 小说:“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 在分定的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 待”,在这个作者描写的湘西小城中,环境优美, 幽静,与世隔绝,就像桃花源中,每个淳朴的乡民 自得其乐,和谐,憧憬。 “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 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身边草丛中虫 声繁密如落。”淡雅的月光,衬托出翠翠的美丽。 • 电影: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特写镜头,把优美静谧的 湘西小城刻画出来。
6.爷爷将逝
• 手法不同: 小说:以“假如爷爷死了……”等话语或心理活动做铺垫 暗示爷爷将离世 电影:以雷雨傍晚及晚上爷爷的一连串艰难的动作来刻画 即将离世的爷爷 • 意义: 小说: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文化的象征 ,他的慢慢老去 象征着苗族文化的地位愈加危险。小说表示的是对苗族文 化的依恋与惋惜。 电影:电影传达出来的是苗族文化自身艰苦的挣扎。
原著与影视作品比较具有的优势
主要三方面: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其他方面:1、文学言语层面2、文学意蕴层面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优越性的充分施展,电视、网络逐渐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大多数人的视线也逐渐车转移到荧屏上,喜欢荧屏中那光鲜华丽的色彩,崇拜荧屏上那些耀眼闪亮的明星,追求荧屏中完美满载理想及浪漫主义的生活,荧屏带给我们的是方便与快捷,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开始放弃手中的珍宝(即我们的精神食粮——书籍),享受遨游于荧屏的遐思中。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时光荏苒,那些被称作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既是作者的创造对象又是读者的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很可能被永久的尘封,所以引出我今天要说的话题,原著与按照原著作品编拍成的荧屏作品相比较所具有的几点主要优势,即原著能够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拥有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还具有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首先,原著比较荧屏作品所具有的第一个优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因为拍成荧屏做精品的纸质文学作品大多以小说为主,也就是说人物是其原动力,美国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曾说过:我们看一部小说主要看小说中对人物性格的揭示,这也就是构成小说的魅力和教育意义的因素。
原著中描写人物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它不像荧屏那样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主要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大多原著在描写人物时会具体到人物的音容笑貌、心里状态、对话、行为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等手段。
为此,我想用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做例子来解释:《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见林黛玉描写到:两湾似戚非戚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此时这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形象朦胧但却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她似水中华般音容的弱女子。
这就是原著的妙处可在。
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分析
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分析小说与电影都是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各自展现了人类文化的丰富内涵。
两者在表现手法、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小说与电影进行对比分析。
一、表现手法1.1 文字描述与视觉呈现小说主要通过文字描述来展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读者需要在心中构建起一幅幅画面。
而电影则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呈现,将故事、人物、场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直接的视觉呈现使得电影在表现上更具直观性和震撼力。
1.2 想象空间与感官体验小说由于仅以文字为载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发挥,创造出独特的心理图像。
相比之下,电影则在视觉、声音、特效等方面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真实的感官体验,但同时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二、叙事结构2.1 时间线与叙事视角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打破时间线的连续性,也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故事。
而电影在时间线的处理上相对固定,通常遵循线性叙事,或在个别情况下采用非线性叙事。
在叙事视角上,电影通常只能通过固定或有限的视角来展现故事,而小说则可以灵活地在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切换。
2.2 节奏与剧情转折小说的节奏相对较为宽松,可以通过冗长的描述和内心独白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而在电影中,节奏通常较快,需要通过画面、音乐、对话等元素在有限的时间内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
此外,电影中的剧情转折往往更为紧张激烈,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人物塑造3.1 内心刻画与外在表现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则主要通过演员的外在表现来展现人物性格,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肢体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2 人物关系与情感表达小说在表现人物关系和情感方面更具深度,可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电影则通过视觉画面和音乐来展现人物关系和情感,往往需要通过对话和场景来直接表达。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小说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叙事手法和视听效果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角度、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角度的呈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与思考,以及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示更为细腻的情感和思想。
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思绪,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与决策。
而在影视作品中,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传递剧情。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影视作品中,对角色的心理描写相对简略,观众需要通过演员的演技和导演的引导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叙事方式的不同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可以采用抒情式、描写性和叙事性等不同的叙事方式。
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的精巧运用,塑造细腻的情节。
小说可以灵活地采用倒叙、正叙、插叙和多条叙事线等手法,使叙事更具有层次感和张力。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则通过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来叙事。
导演通过画面的构图、剪辑的选择和配乐的运用等手法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
影视作品具有更直观的表现力,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的联合来传达情感和悬疑。
三、艺术表达的差异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借助想象力来创造人物形象和场景。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小说中的描写,根据个人想象力来构建一个独特的世界。
小说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作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表达能力。
与之相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主要通过视听效果来实现。
导演通过色彩运用、场景布置和音乐等元素来营造氛围,观众可以通过眼睛和耳朵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更注重视觉和声音的冲击力,可以给观众带来更直接的感受。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在角度的呈现、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文字来构建情节;而影视作品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
小说与影视作品比较与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比较与分析小说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受众群体。
但是,很多经典的小说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这引起了人们对于小说和影视作品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本文将就小说与影视作品从故事呈现、角色塑造以及受众体验等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故事呈现小说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呈现故事情节。
它可以详细描绘人物心理、场景细节以及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细微之处。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呈现故事。
它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效果,为观众展示生动的场景和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二、角色塑造小说在角色塑造上有更多的自由度,作者可以深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读者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体验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角色形象,演员的外貌、气质和演技都会影响观众对角色的认知。
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往往更加鲜活生动,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直接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三、受众体验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受众体验也有所不同。
阅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读者可以慢慢品味文字的韵味,自己脑补情节和场景,从而产生一种与作者的亲密感。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来阅读,可以停下来思考,回顾之前的情节,进行推理和解读。
而观看影视作品则是一种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全方位地感受故事的张力和情感。
观众一般需要按照影片的节奏观看,不能在某一个场景或情节停留太久。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各有其独特之处。
小说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叙述来呈现故事,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乐和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呈现故事,能够直观地展示场景和情感,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对于经典的小说作品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影响,共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名著改编电影与原著阅读比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原著阅读。
添加标题
选择改编电影或 原著阅读时,要 考虑自己的文化 背景和语境,以 便更好地理解和
欣赏原著。
添加标题
对于不同文化背 景和语境的读者,
原著改编电影和 原著阅读的选择 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选择原著改编 电影或原著阅读 时,要注重原著 的文学价值和艺 术性,而不是仅 仅关注电影或阅
读的娱乐性。
第一章
媒介不同
媒介形式:电影是视听媒介,原著是文字媒介 媒介特点:电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原著具有抽象性、想象空间 媒介接受方式:电影是集体接受,原著是个体接受 媒介传播效果:电影具有广泛传播效果,原著传播范围有限
表现形式不同
电影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接受信息。 书籍则是通过文字来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读者需要自己想象和解读。 电影的节奏和情节相对紧凑,而书籍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心理描写。 电影通常会删减原著中的某些情节或人物,而书籍则更加完整地呈现了原作的内容。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原著的细节和背景, 建议选择阅读原著。
如果你对某个导演 或演员非常感兴趣 ,可以选择改编电 影来欣赏他们的艺 术创作。
如果你想在阅读原 著后通过电影来感 受不同的艺术表现 形式,可以选择改 编电影。
根据时间和精力选择
时间充足:阅读原著,深入了 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时间有限:观看改编电影,快 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内涵和主题
电影和原著相互补充,共同 促进观众对原著的理解和认
识
互相丰富表现形式
电影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直观表现形式,将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化,为观众提供了更 加生动、立体的视觉体验。
小说与影视剧的比较分析
小说与影视剧的比较分析目录:一、前言二、小说与影视剧的共同点三、小说的独特魅力四、影视剧的视觉冲击力五、小说创作的自由度六、影视剧的表现形式多样性七、小说的隐喻与深度八、影视剧的大众传播力九、小说与影视剧的互补关系十、结语一、前言小说和影视剧作为文学和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小说与影视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二、小说与影视剧的共同点小说和影视剧共同点极为显著。
它们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让观众读者沉浸在独特的艺术境界中。
而且,它们都能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困境。
三、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不受制于媒介和技术的限制,创作的自由度很高。
小说能透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想法,给予读者无限联想的空间。
同时,小说的艺术性让读者沉浸其中,体验到独特的审美愉悦。
四、影视剧的视觉冲击力与小说相比,影视剧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它运用影像、声音等多种艺术元素,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和视听上的享受。
影视剧能够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场景的布置,直观地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观感体验。
五、小说创作的自由度小说的创作自由度相对较高。
作家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
这种自由度让作家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人性、社会和人生等议题。
六、影视剧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相较于小说,影视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它可以通过画面、音乐、演员的表演等多种元素来传达故事。
影视剧能够借助特效和摄影技术,打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七、小说的隐喻与深度小说在表达上更加隐喻和深度。
它可以通过寓言、象征等方式,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小说通常需要读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八、影视剧的大众传播力相对而言,影视剧具有更强的大众传播力。
它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直接传达给观众,覆盖范围更广。
电影与原著的比较
电影与原著的比较
电影与原著的比较
摘要:《呼啸山庄》2011年最新改编电影赞誉很高,在情节、主题、人物的刻画等上的改编都很成功,唯独在叙述结构上有较大差异。
本文就这点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原著中套层叙述结构,揭示作品在叙述上的无穷艺术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原著套层叙述
一
《呼啸山庄》在1847 年首次出版后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
这部表现爱与复仇题材的旷世巨著却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难以或缺,令人惊叹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此出现了无数版本的电影,但2011年版的电影才被称誉为“迄今为止最为大胆、最为贴近原著的一个版本”,这是与之前的各种版本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但更进一步是与原著的一个比较,其中针对主题、情节与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爱恨分明的希斯克利夫等的角色是最贴近的吧。
但是在叙述故事的结构上却大相径庭。
二
“小说中构成原则是时间,而在电影中构成原则是空间。
小说通过时间来作出叙述,电影则通过空间来作出叙述”,片中就一条线索:围绕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之间周旋的爱恨情仇,并且恨大于其它的一切感情。
故事展开是从第三代开始的,画眉山庄的埃德加送林顿到呼啸山庄他的父亲那里去,不想再沾染到。
电影与原著,哪个更吸引你
电影与原著,哪个更吸引你在文学与影视的交汇点上,电影与原著如同两条平行的河流,各自流淌着独特的魅力。
一方是文字构建的广阔世界,另一方是影像呈现的直观画面。
对于这两者,我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偏好。
本文将探讨电影与原著的优缺点,分析它们对受众的不同吸引力,并表达我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个人倾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原著的魅力。
原著,如同一片广袤的森林,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和探索。
文字的力量,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人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阅读原著,如同一场心灵的旅行,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驰骋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感受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体会每一个情节的跌宕起伏。
原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更在于其给予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
阅读原著,如同品尝一杯浓郁的咖啡,越品越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原著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阅读原著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阅读能力。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一部作品,有时显得不太现实。
其次,文字的抽象性可能导致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
不同的人,由于背景和经历的不同,对同一段文字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此外,原著的文字描述有时难以直观地呈现一些复杂的场景和情感,需要读者通过想象来补充。
相比之下,电影则具有明显的视觉优势。
电影,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将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让人一目了然。
电影通过镜头语言、音效和表演,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如同一场视听盛宴,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观看电影,如同乘坐一辆高速列车,带着观众飞速穿越故事情节,让人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体验到原著中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感受到的震撼。
然而,电影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电影的时长限制了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电影往往需要对原著进行删减和改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和深度。
读原著比看电影强
读原著⽐看电影强昨天晚上看了三部电影,《波特⼩姐》、《朗读者》和《布拉格之恋》。
总体感觉是,看电影不如读原著。
尤其是《朗读者》和《布拉格之恋》,是根据原著改编的,因此更要读原著,不能光看电影。
和⽂字⽐起来,电影总显出编造和做作的成分偏多,看电影要依赖于导演、演员本⾝对原著的把握和理解程度怎样,⽽⽂字上的丰富多彩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其实是很难通过表演来表达准确的,只能通过阅读⽂字本⾝才能理解。
有时甚⾄觉得电影是种商业运作,为了提⾼票房和收视率,常常把⼀些⽆关宏旨的东西故意夸⼤,避重就轻,更多的是不适当的夸张。
《波特⼩姐》是最好看的,⽂艺传记⽚,唯美、清新、可爱,以及令⼈感动,影⽚展现了⼗九世纪著名的⼉童绘本画家波特的传奇⼈⽣。
⾃从我听说波特的故事后,就⼀直想看这部电影,很羡慕和崇拜她,有才华,富有,个性纯善,虽然波特在爱情上有痛苦经历,但她带给孩⼦们的活泼可爱、充满想象⼒的图画故事书同样也吸引着成⼈,我曾不⽌⼀次地听成年朋友说对《兔⼦彼得和他的朋友们》的喜爱有多深。
谁能说波特不是个杰出的作家呢?此⽚绝⽆不良内容,整部影⽚从始⾄终都很感⼈,⼗九世纪英国的⽥园风光是那样的美丽、令⼈陶醉,⽽温馨、优雅的绅⼠、淑⼥⽓息⽼少皆宜,适合所有⼈⼠观看。
此⽚推荐指数:五星《布拉格之恋》则是根据⽶兰·昆德拉的⼩说《⽣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我还是觉得要看原著,不能光看电影。
看电影要靠导演、演员的把握,⼀般也就看个热闹。
我觉得,只看⼩说,不看电影,没关系,不可惜,也不会有损失;若是光看电影,不看⼩说,就很可惜,损失就⼤了。
也许这种说法适合所有根据⼩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吧。
此⽚推荐指数:四星《朗读者》的原著我没看过,看了电影后,倒很想看原著,想那⼀定⽐电影精彩多了。
此⽚推荐指数:三星总体感受,还是那句话,电影艺术集合声、光、电等技术外加⼈⼒的调配和协作,是⼀种多管齐下的再创作产物,⼀种视觉盛宴,就像海鲜⼤餐或满汉全席,给⼈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官享受。
张恨水原著与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
张恨水原著与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以《金粉世家》为例摘要:近几年来,张恨水先生的文学作品纷纷相继被搬上银屏,形成了当前电视剧改编的“张恨水热”。
本文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从原著结构与改编结构,原著形象与改编形象,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三大方面,来探讨一下,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联系与区别,以及编导的误区和改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金粉世家》,改编,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昔日,作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的张恨水凭借“章回体”小说《金粉世家》,①“成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如今它经过80多年的岁月荏苒流变后重舞翩跹,形成了当前电视剧改编中的“张恨水热”。
自2003年以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满江红》(《红粉世家》)《夜深沉》、《现代青年》等纷纷相继搬上银屏。
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影视界,无不引起轰动。
经典超越时空而存在无论是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被誉为20世纪的《红楼梦》。
纵观张恨水先生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小说取材广泛,新闻性强,他曾将自己的小说定位“社会小说”,②擅于用白描的手法言行与现实相杂糅,准确细致入微地刻画社会生活。
一方面,它是通俗的,最大特点是故事性强,每个章节里都布满了玄机,还有人物情节的传奇性、闲适性和平民化,故事语言平易晓畅,完全没有时代的距离。
另一方面,它是高雅的,追求一种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品位与高层次,风雅中不失民间意味,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犹如品尝年代久远的佳酿,愈久弥香,愈久而甘甜。
再说起《金粉世家》电视剧剧本来,更令人爱不释手。
它既保留了日韩偶像剧的风格,使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集中,结构明快顺畅,情节波澜起伏,爱情曲折迷离,又具有十分立体、便捷、感性的阅读感。
以下我们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来探讨一下原著与改编新作的关系。
一、原著结构与改编结构张恨水原著《金粉世家》的叙事结构以“家”为主要线索,有一个贯穿全文的叙事人组织事件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简爱》电影与原著的区别
浅谈《简爱》电影与原著的区别《简爱》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和其他人的事迹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验。
作者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相似,在牧师家庭出生,母亲早逝,小时候就被送往一所寄宿学校。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在电影里也有表现出来,她的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她后来在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
后来想创办学校但没有成功,所以投身于文学。
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女性在社会上、工作上、婚姻上地位十分不平等,此小说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透露出她对爱情观,对她当时女子在社会上各方面地位的不满。
个人认为电影还是不如原著好,因为原著上的许多情节因为电影篇幅限制和考虑电影效果被删除,原著更能看出各个人物的个性特点,也能看到更多细节描写,看到的比电影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更透彻,电影在感官方面回更好些。
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女主人公确实如原著上的那种敢爱敢恨的类型,简爱小时候的景遇被演绎出来了,与原著不同的是,她的好朋友在电影中是在她还小时去世的,而原著中是在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海伦才去世的,不过相同的是都是患肺病去世的。
在后来的简登广告被女管家录用一直到简遇见主人,也就是罗契斯特。
在这里和原著又有不同,电影里的是在倾盆大雨中,简去寄信时遇见罗契斯特,并间接使罗契斯特受伤,那时她还不知道那就是罗契斯特,后来回到城堡才知道;而原著中是在黄昏中简外出散步,才与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邂逅。
到后来的罗契斯待对简的态度,举行家宴、罗契斯待对简的求婚到知道了罗契斯待有妻子的部分电影和原著都基本一样,在简离开罗契斯待的部分,原著写到的是: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契斯特。
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唇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我要说原著比起荧屏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第二大优点: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荧 屏作品往往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而原著 则 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丰富、复杂的情节,反应更广泛的生活内容。譬 如说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讲述了女娲补天石用了三万六 千五百块石头,只剩下一块没有用,落在青埂峰上,化成灵石(也可以说是书中所谓的顽石), 上面记录着故事的开始、发展、结局。而荧屏中在刚开始的一集中也只是以旁白的说法描述 了一番,并没有以剧情的形式演出来。再举一例,《红楼梦》后半部分,书中明确贾宝玉出 家,而电视中的最后一集只讲贾宝玉走了,贾政被流放与原著也不符。再如《西游记》中, 这部被《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因为荧屏 集数有限,加之在拍摄成荧屏作品前,已将原著改编成了剧本,删除了原著中的很多内容和 很多章节,使得读者感到荧屏中的西游记与原著有很大的出入。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用她自 己的思想写出一部完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书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在一起的 时间比较长,一起参观庄园,而电影中描述的这个场景也不是原著中写的四个人一起散步, 而是伊丽莎白在初晨一个人漫步,达西特地来找她。结尾书中描述的是他们幸福生活而电影 只用了一个温馨的场景替代了。在如《包法利夫人》中第一个章节中医生夏尔的妻子死去的 场景并没有在电影中展现出来,而是以旁白的寥寥几句话带过。所以说完整的情节叙述只能 够在原著中体现出来。
学海无涯
原著与影视作品比较具有的优势
主要三方面: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其他方面: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意蕴层面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优越性的充分施展,电视、网络逐渐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大多数人的视线也逐渐车转移到荧屏上,喜欢荧屏中那光鲜华丽的色彩,崇拜荧屏上那些耀 眼闪亮的明星,追求荧屏中完美满载理想及浪漫主义的生活,荧屏带给我们的是方便与快捷, 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开始放弃手中的珍宝(即我们的精神食粮——书籍), 享受遨游于荧屏的遐思中。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时光荏苒,那些被称作显示客观世界的 “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既是作者的创造对象又是读者的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很可 能被永久的尘封,所以引出我今天要说的话题,原著与按照原著作品编拍成的荧屏作品相比 较所具有的几点主要优势,即原著能够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拥有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还 具有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首先,原著比较荧屏作品所具有的第一个优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因为拍成荧屏做精品 的纸质文学作品大多以小说为主,也就是说人物是其原动力,美国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 说美学》曾说过:我们看一部小说主要看小说中对人物性格的揭示,这也就是构成小说的魅 力和教育意义的因素。原著中描写人物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塑 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它不像荧屏那样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主要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大 多原著在描写人物时会具体到人物的音容笑貌、心里状态、对话、行为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 等手段。为此,我想用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做例子来解释:《红楼梦》第三 回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见林黛玉描写到:两湾似戚非戚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时这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形象朦胧但却可以让我们 感觉到她似水中华般音容的弱女子。这就是原著的妙处可在。我们学过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 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但是他的特点,也是他的优点,有文学形象
说起人物描写,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典型。比如说《半生缘》中,张爱玲为我们 塑造的最淳朴的男女主角,一个经历了大起大落人生的普通年轻女子顾曼桢经历了人生的 风 风雨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本身就外柔内刚的她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男主角许世 均是 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对爱情有执著追求的人物。我曾经问过好 多看过 电视剧《半生缘》的人,在她们的印象中,如果不看原著的话,对这部荧屏作品就 不会有很 大的感受,甚至对里面人物形象性格印象模糊。
我还想再举一例,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应该都看过吧?书中对包法利夫人楚楚动人 的描写那是相当形象的。例如:她那么忧郁又那么宁静,那么动人,那么矜持,在她身边 会让人感到一种玉洁冰清的美,犹如置身于教堂之中,透着大理石寒意的花香叫人嗅着打 颤。就连旁人也抵御不住这种诱惑,这段描写从旁人眼光中写出包法利夫人表面的纯洁美丽, 同时也为写莱昂会倾慕包法利夫人奠定基础。再如这一节描述:打直裥的长裙里面,藏得是 一颗骚动不宁的心,模样娇羞的嘴唇,无法诉说心间的苦楚。这些细微处、神态处的描写, 在荧屏中大都是不会表现出来的。
1
学海无 涯
不确定性所留给读者的想象的余地,更能使读者在想象和在创造中获得愉悦,从而是文学形 象更富于魅力,荧屏作品《红楼梦》即使让最好的演员来演,对于读过小说的人来说,也总 觉得失落了什么东西,其原因就是荧屏中把“不确定性”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等变成了确 定性的活人,破坏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象,或者破 坏了读者原有的想象。再如,贾宝玉和黛玉的对话: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 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是从人物对话来描写林黛玉是个谨慎、小心、谦虚的人。以上是从肖像和对话两方面来描 写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再举一个例子,是从侧面描写人物的。如:众人见黛玉年 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这是从侧面描绘出一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娇小女子。原著不仅可以细致入微到一个人物 的描写,它也会将整个镜头中的所有不同人物形象通过笔来描绘的淋漓尽致,譬如说《红楼 梦中》描绘迎春、探春、惜春的一段文字: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塞凝新荔,鼻腻 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儿脸,俊眼修眉,顾盼神 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衩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 束。我想大家都看过旧版《红楼梦》,当这三位小姐出场时也只留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美丽 或者漂亮,并不能细细的品味她们真正的音容姿态。所以说荧屏作品大多具有的是客观性 , 而原著具有的是可知性、可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