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九年级政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专题复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依托重点工程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建设,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二、知识1.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2.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5.我国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6.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7.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三、问题设置1.我国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此外,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②这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现实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研讨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热点综述】 1.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2.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
武广高铁的建成,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现,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正式步入高速铁路时代。
3.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温家宝指出: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
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必要性: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2) 重要性: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从国家的角度看)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③(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从社会的角度看)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oc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欧中国特色自主创西。
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方针。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真正的核心技术、关建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动。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

祖国2019.3.上|管理方略|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
本文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包括培养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企业,完善政府职能,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
关键词: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型国家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文/阮媛一、创新型国家的含义与特征当前,创新能力已愈发成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优势的关键因素。
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及话语权,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作为未来基本发展战略。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①。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和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关键在于牢牢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通过有效整合配置创新资源,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亟待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然而,在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仍然缺乏的情况下,要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走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随着国际市场科技竞争的加剧及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如果我国依然继续依靠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而不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不仅要付出更加高昂的发展成本,而且极易被他国摁住发展的咽喉,难以维持本国经济的安全发展,甚至丧失国际竞争的良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热点回放1.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嫦娥飞天”,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果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闵恩泽院士和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至此,中国已有12位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一、近年来我国接连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说明了什么?1.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及其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说明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成就的显著。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相继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
十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发展,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当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3.说明科技工作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就。
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的光芒。
二、党和政府为什么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给予重奖?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
无论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还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是人才。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是国家也是世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即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和科学分析。
因此,21世纪的今天,如何创新教育体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存在的不足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被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
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
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
缺乏自主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
但是,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缺乏自主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
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二、如何改正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中心任务之一。
中国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月13号 9:00-11:00 11教114(上课班级:6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
2.由于一段时间内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
因此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1.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一切科学的合理的事物都是美的。创新就是要发现科学的合理的事物,发现美。当我们对某些事物和道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之后,经常会由于一些小的事情想到一些其他的一些事物和道理,这就是灵感产生了。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把握灵感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是创新的三个要素,只有这三点都把握好了,我们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创新。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我们只有分清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科学的合理的,什么是假冒的错误的,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创造出美的科学的合理的事物。但是如果缺乏把握灵感的能力,当灵感来临时我们不知道,让它们悄悄溜走了,当然也不可能有创新。把握灵感的能力包括对创新的强烈愿望,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等。其实触发灵感的事情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把握,能不能把握。抓住了灵感,有了创新还不够,还必须把创新成果尽量扩大化,这就需要推理能力。
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实不用我说,创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创新就是要摆脱陈腐,发现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总之一切发现新东西都是创新。但是发现新大陆不是创新。社会主义改革也是新的领域,提高就业率,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促进了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创新代表着社会进步。当今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原有的生产领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面对发展中国家蓬勃的发展潜力,他们感觉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想有新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发现更多新的生产领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压力的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他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机遇以及没有饱和的发展空间。现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但当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社会不断趋于饱和,如果社会创新不够,他们必将面对现在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创新,他们的经济最多可以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绝对不可能超越发达国家。其实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少廉价劳动力和多少资源,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创新力够不够。日本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日本是一个人力和物资资源都非常缺乏的国家,但是他们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不http://n得不让人惊叹。不容置疑,美国是一个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虽然他们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中国,但如果中国不能发展强大的民族创新能力,他要想超越美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主备人:江苏省泗阳中学吴士东一、学习目标通过本专题学习,要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相关论述,从而明确强调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行自主创新的措施,并能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二、高考预测1、命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内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则靠的是扩大开放来引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这种“依赖引进”战略,在经济起步阶段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但是,在经过20 多年的较快发展之后,我们不能再走“技术引进依赖”之路。
首先,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使我国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地位。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已严重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赖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第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进的技术永远不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更不是标志一国科技实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科技弱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第四,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逐步达到这一目标。
这些因素决定自主创新必然成为2006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知识,把握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观点和措施。
高考很有可能通过对数据或具体事例的分析,来考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经济政治意义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
在备考中,要重视结合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知识,从“为什么”、“怎么样”角度进行准备。
特别强调一点,要注意区分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创新能力三者的差异。
2、命题形式该热点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等热点紧密相连,可与其进行综合考查。
形势与政策论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
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哂纳感,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提高引进、消化、吸收的能力。
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自主,核心在创新。
我们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就是要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壮大发展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保证自主创新取得良好效果。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试题及答案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胡锦涛高度概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个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4、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科教兴国战略旨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人才强国战略则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支持创新发展的需求。
通过这两项战略的实施,中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无愧于国际社会的大国崛起。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核心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1.加强基础研究。
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应该得到加强。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并建立一套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贷款、减税等支持,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税收减免、创业资金等支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面对全球化的科技竞争,我国不能闭门造车。
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世界先进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要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侧重于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驱动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扩大高教规模,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推动产学研结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
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江苏泰州市加强自主创新的实践表明,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自主创新的正确方向,探寻有效途径,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环境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江苏省曾提出科技兴省战略,随后确立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主体战略,近年来又提出科教优先的发展方针,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早在的时候,江苏省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45.5%和5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9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4。
现在,省委和省政府从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
近期,我们对江苏泰州市加强自主创新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主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
泰州市10年间成长起了“春兰”、“扬子江”企业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50多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
泰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3倍,财政收入增长4倍多,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泰州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材料】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温家宝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
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们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010年世博会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展示各国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盛会。
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和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
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新亮点。
这是中央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展示各国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盛会。
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和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
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新亮点。
这是中央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全球化经济变革的加深,世界形势不断演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和
必须面对的挑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现在,随着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紧密,应用科技的能力与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关键,技术创新成为国家
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的建设就必将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其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开创中国技术革新发
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历史时期,新技术
更新换代,科技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变成一种国家科技发展的
必要条件。
如一个国家想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果,就必须建立面向技术前
沿的创新型国家系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中国技术创新
的发展。
毛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 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 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 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 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video/2009/ 9/M/V/V5HUDHMMV.html
第二、政府在不断调整创新战略和塑造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国家创新战略,以 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积极的经济和教育政策,制 订长期发展规划,协调产业界内部及其学术界等的关系等,在完善国家创新 体系,改进科研基础设施,组织产官学合作、促进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 协同等方面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并进而在推动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如日本通产省通过分析世界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积极的国 家投资政策,针对国际竞争,组织和协调大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等。在提 升日本企业创新能力、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产 省的工作基本方针是:1、面对发达国家企业的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保护日 本企业,待其具有较充分的竞争力之后,才转向自由化的政策;2、为避免 大量中小企业无序竞争,无力对抗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压力,将各行各业都限 制为几家企业,并使它们之间保持竞争;3、在与外国专利保护者尽心交涉 时,保持国内企业的团结,使其对外处于有利地位。
第一、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坏境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不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开启明智和科技积累,还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大量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都集中体现了日本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环 境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特点。可以说,突出的学习能力是日本 从后进实现赶超的重要前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不仅高度重视技术引 进,更加高度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日本从20世纪50 年代到70年代,技术引进费用增加了14倍,而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费 用却增加了73倍。从政府层面看,政府根据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需要设立 重点领域。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但明确提出了“一号机 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技术引进审批标准;从企业层面看,企 业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重于对设备的引进,同时力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 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实行再创新。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分解、研制, 并加以改造和集成创新,不断创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较 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不断提高日本的技术能力。概言之,“日本从海外进 口技术和其他知识,逐渐建立起了它的能力,使这些技术同它自己的长处相 适应,从试验和错误中学习以及自己越来越致力于创新的努力,反复试验, 而且越来越致力于它自己的创新工作。
为什么要提高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提高创新能力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增长向创新增长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第一,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有了保证。
第二,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的体制机制,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条件。
一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作用,加强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二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扩散。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我们遵守国际规则的需要,也是保护我们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没有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
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
三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一般地说,生产者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利润。
但创造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追加成本,只有在新技术能让生产者获得收益时,他才愿意用新技术来取代原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2006-01-03 11:59:12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2005年第24期刊登评论员文章《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文章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分别从7个方面阐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全文如下: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求是》评论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键也在于自主创新。
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
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
必须看到,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不了贸易强国。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因此,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集成创新,促进重要产业跨越发展;努力加强消化吸收再
创新,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个中心。
要突出重点,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要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的转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术创新战略,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力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要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发挥其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具活力。
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要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形成符合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要求的科技布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
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和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
第三,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
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对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适当倾斜。
要改进人才考核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结合。
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要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作用,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
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要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要把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一种优良作风来培育。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作风。
要使自主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培育自主创新的作风,就要大力倡导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精心营造创新的环境。
所谓创新的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识,就是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就是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
所谓创新的能力,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突破前人、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就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能力。
所谓创新的环境,就是指锐意创新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压抑、阻碍、扼杀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做法都能得到纠正,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人都会受到批评和鞭策这样一种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而道远。
只要全党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我们的社会就必将永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国家就必将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