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当看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固体药品用钥匙或者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将平放的试管慢慢竖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量筒的读数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pH试纸不能直接放 待测液中会污染溶液,故D错误,符合题意。
⑤称量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可以证明加热过程中铜参与了反应。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铜粉加热后,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由砖红色变为黑色,正确;
②根据图像,氧气含量由20.99%减少至6.15%,说明氧气和铜粉发生了反应,正确;
③如果装置漏气,外界的空气会进入装置,会影响实验结果,错误;
【分析】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详解】A、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经开区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下列物质与干冰的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空气B.氧气C.水D.水银
【答案】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Cl的个数分别是2、4,生成物中含Ti、Cl、C、O的个数分别是1、4、2、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1个Ti、2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TiO2;
【小问2详解】
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小问3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空间站内的微量有害气体。
13.不锈钢保温杯美观、保温效果好,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查阅资料可以得到下列信息:不锈钢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保温杯的不锈钢内层主要由铁(Fe)、铬(Cr>18%)和镍(Ni>8%)等金属组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铬、镍元素均位于氢元素之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保温杯最外面的保护层通常喷涂一层具有良好致密性的漆。喷漆的主要目的是___。
B、①②试管中白磷均达到着火点,①中未接触氧气所以不燃烧,②中接触氧气所以可以燃烧,这说明达到着火点也未必燃烧,还必须接触氧气,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①③中除了红磷白磷不同外,①不接触氧气,③接触啊氧气,二者均不燃烧,无法验证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选项说法错误;
D、燃烧放热,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变大,放热会导致气球膨胀,这可缓解试管内 压强,选项说法正确;
④该实验中若铜粉的量不足,则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对于消耗氧气的含量有影响,错误;
⑤称量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可以证明加热过程中铜参与了反应,正确;
①②⑤正确,故选C。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24分)
10.2023年5月18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西安举行。
C、NH4HCO3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NH4)2HPO4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故选D。
11.近些年,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制造航天器会用到大量的钛合金。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钛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故答案为:D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硝酸铵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D.将二氧化碳通入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试管中,试纸变成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可观察到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3)丝绸之路是文明之路,我国计划在未来3年为中亚国家举办扶贫研修班,建立“中国一中亚农业合作中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KClB.CO(NH2)2C.NH4HCO3D.(NH4)2HPO4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①.CH4②.有机合成(3)D
故选C。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适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B.金属制品生锈后可回收利用以节约金属资源
C.冬季在室内用煤炉取暖时,可以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具有乳化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适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补充钙元素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故A错误;
(1)丝绸之路是香料之路,古代中国输出大量的铁器、茶叶、陶瓷,换回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胡椒粉散发出辛辣刺鼻的气味,原因是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能源之路,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地区主要的石化资源国,其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输送天然气所使用的管道主要由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有机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A. ,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B.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为28,故镍元素的质子数为28,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C.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为28,故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8,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D.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4,所以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所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又称合成气,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原料来源广泛,某生产工艺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____,保持乙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二氧化碳通入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试管中,试纸不会变成红色,错误。
故选B。
5.有关下列化学符号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C②Fe2+③Cu④H2SO4⑤Fe3+
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但生成新分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H2O2分解产生H2O与O2,反应中单质生成,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2)“天和”核心舱中通过电解水为航天员提供氧气。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氧气来自于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3)为保证空间站内的空气清新,用特种活性炭除去空间站内的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答案】(1)TiO2
(2)正极(3)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B.气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由于浓硫酸遇水液会放热,所以无法判断放热是因为中和反应,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8.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故选A。
7.下列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烧碱有吸水性B.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C.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D. 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实验,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的右端下沉,是因为吸收了食盐水中的水分,可证明烧碱有吸水性,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2)不锈钢保温杯内层外面镀铜,目的是通过反射热辐射以提高保温杯的保温效果。选择所镀金属时,还需要考虑该金属的活动性。请你写出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弱的化学方程式:_____
A.只有②试管中有燃烧现象B.由①②试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C.由实验①③可验证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D.该实验中气球起缓冲试管内压强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白磷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接触氧气,不能燃烧,②中白磷达到着火点又接触氧气,所以可以燃烧,③中红磷接触氧气,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回收利用生锈的金属制品,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B正确;
C、冬季在室内用煤炉取暖时,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C错误;
D、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是同学们进行中考实验演练操作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固体药品
C. 读取液体体积D. 测定溶液的pH
故选C。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检验氧气的消耗,并通过传感器获得装置内O2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铜粉加热后,由砖红色变为黑色。
②氧气含量由20.99%减少至6.15%说明氧气和铜粉发生了反应。
③如果装置漏气,不影响实验结果。
④该实验中铜粉的量对于消耗氧气的含量无任何影响。
(3)科学家利用了镍钴双金属基催化剂提高合成气的生成效率。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图中x的值为2B.镍元素的质子数为28
C.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8D.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答案】(1)①.O##氧②.水分子
(2)1:3(3)D
【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能闻到胡椒粉散发出辛辣刺鼻的气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2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聚氯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A、KCl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CO(NH2)2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小问1详解】
反应前为甲烷CH4和H2O,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为CO和H2,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所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氧元素,故填:O;
保持乙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小问2详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3;
带3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符号即可表示一种元素,同时还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且C、Fe还分别为碳、铁的化学式,则还可表示一种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证据推理”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的分子生成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与HCl反应生成CuCl2与H2O,反应中生成物为盐和水,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A.②和⑤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B.④中的数字“4”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C.⑤中的数字“3”表示铁元素显+3价
D.①③均能表示一种元素,也可表示一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②⑤分别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其质子数相同,则它们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④H2SO4中的数字“4”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