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制作流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母戊鼎制作详细流程
——河南鼎都文化有限公司司母戊鼎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jìng )。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
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
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
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
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
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
配合,才能完成。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一、范铸法
现在司母戊鼎仿制工艺主要采用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范铸法(或称模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
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范铸法铸造的具体过程
(1)、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
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
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
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
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
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
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
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颗粒较粗。
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
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
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
(3)、翻范
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
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
(4)、浇注
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可趁热浇注,不然需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
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
预热的温度以400-500℃为佳。
焙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伤害,并在外加木条箍紧,也是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
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浇口。
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同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
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
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
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或“一次浑铸”,或者“整体浇铸”。
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
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
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征。
(5)、打磨和修整
铸件去陶范后还要进行修整,其经过锤击、锯挫、錾凿几打磨,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飞边,只有这样才算制造完毕。
除浑铸法之外还有分铸法,即器物的歌部位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而是分别铸成的,并用连接方法使之连为一体。
而连接则主要有铸合法和焊接法。
在此就不介绍了。
二、失蜡法
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安阳殷都文化艺术研究院
河南鼎都文化有限公司
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