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Ⅰ 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

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增加了约7400万人。

其中各年龄段百分比构成变化如表所示。

据此回答1~3题。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单位:%)
1.
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图中符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有
A.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5.7%
B.0~14岁人口数量最少,但数量变化最大
C.0~14岁人口数量变化大于60岁以上变化
D.15~59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数量变化最少3.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B.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4.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时段进出某功能区地铁平
均客流量统计图,该功能区最有可能为
A.工业区 B.中央商务区 C.休闲娱乐区 D.住宅区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等值线a、b、c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6.造成图中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
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的便捷程度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7~8题。

7.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
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8.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
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光热充足②水热组合好③有灌溉水源④土壤肥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10.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①交通不便②劳动力价格低③政策扶持力度小④科技水平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右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读图
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12.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A.鱼塘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蓄水池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
比较图”,完成13~15题:
13.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D.甲——城郊乳畜业
14.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15.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2016年3月31日,“农民特产信息网”正式开通。

当日就帮助农民销售大棚草莓等产品3000多斤。

据此回答16~17题。

16.大棚生产草莓,主要是大棚改造了
A.热量和水分条件B.地形和土壤条件
C.市场和技术条件D.产品的生理条件
17.“农民特产信息网”的开通说明了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是
A.气候因素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D.信息因素
专家指出:“酿酒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一切性质。

”读“中国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分布图”,回答18~19题。

18.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B.光热适宜
C.交通便利D.劳动力丰富
19.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均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有效措
施是
A.调整酒厂布局,以避免对产品的污染
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
C.加大灌溉力度,增加葡萄亩产
D.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销售市场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0~21题
20.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1.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
海南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读图完成22~23题。

22.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
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
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23.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
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

那么,该日的
日期可能是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
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甲、乙两地雨季时,影响两地降水的分别是
A.西南季风、西南季风 B.西南季风、赤道低压
C.赤道低压、赤道低压 D.赤道低压、西南季风
25.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岸且纬度相近,则乙地年均温小于甲地的主要原因可
能是
A.云层 B.地形、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第Ⅱ 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1: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图1)和“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图2)。

材料2: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
社会,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简要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5分)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图2)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
点?(2分)
(3)试分析材料2(图3)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分)
(4)材料2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
________(变大或变小),简要分析其原因。

(5分)
27.下图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务区,为什么?(3分)
(2)除中心商务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高,为什么?(3分)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

假若你是政府工作
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把工业区迁往X区?(8分)
28.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2分
)
(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 和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经营方式一般多为__________ 经营, A 的农作物
是 ,B 的农作物是 ,C 的产品主要是_________ ___,C 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乙图所示D 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解决措施是 。

(4)甲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中我国东北西北也有的是 ,北京、上海 等大城
市有的是 。

(填字母)
29.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2示意局部地区环流分布,完成(1)—(4)题。

(10分)
(1)图2中与图1的季节相同的是
(填甲或乙),乙图中M 、N
气压带之间的风向为 ,在N 气压带控制下,气温和降水
特点是。

(3分)
(2)丙洋流的性质是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分)
图2
M 气压带 N 气压带 ° ° ° ° ° ° ° ° ° ° 甲 乙
(3)图1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与中国相比,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速度。

(3分)
(4)比较图1中A、B两地风力大小,并分析成因。

(2分)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5: BCBDA 6--10:BBDBC 11--15:ACBBC
16--20:ACBBD 21--25:DAC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6 (16分)
(1)沪、苏、津、粤(1分)。

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2分);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分)
(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2分)。

(3)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 (任答2点得4分)
(4)变小(1分)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2分);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2分)
27 (12分)
(1)①(1分)本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发达。

(2分)
(2)⑤最高(1分)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临海靠山,环境优美;公路经过,近河口,交通便利。

(2分)
(3)X区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下降;本区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本区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高;本区有公路,交通较便利。

(任答3点得6分)
28 (12分)
(l)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2)家庭农场玉米小麦乳肉产品市场
(3)水源东水西调
(4)A或B C(写字母得分)(每空1分,共12分)
29.(10分)
(1)乙东北风高温多雨
(2)暖流增温增湿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慢
(4)A大于B A处等压线密集;且摩擦力较小(每空1分,共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