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统编版精美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程朱理学 ③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程朱理学
宋代说书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清明上河图流动的勾栏瓦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清·戴震
材料三: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影响:
积极: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 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 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 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道教圣地武当山
福建泉州老君岩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此图绘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 辩经论道,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
一、儒学的复兴
②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存天理,灭 人欲;格物致知。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 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 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 道德规定。例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 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正身体 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经嚼缓 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如此等等。这就是正心诚意修 身,否则就谈不齐家,更别说治国、平天下了。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思考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根本)
(目的)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
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 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 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 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理学还涵盖了 哪些领域?
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 还包括对社会的要求,即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 伦理道德;它还包括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儒学的复兴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佛教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 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
道教在民间传播:
阅读材料,思考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
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
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
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二: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1.背景
①从三国到五代,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②从北宋中期起,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实
服务。 2.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3.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程颢
程颐
朱熹
什么是“理学”? 道、佛
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 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大行散乐忠都 秀在此作场”壁画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 数民族的音乐……蒙古人阿 鲁威,女真人奥敦周卿、王 景,畏兀儿人贯云石……等 都是著名的散曲家。
——邓广铭、田余庆、戴 逸等《中国通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程朱理学 ③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程朱理学
宋代说书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清明上河图流动的勾栏瓦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清·戴震
材料三: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影响:
积极: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 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 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 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道教圣地武当山
福建泉州老君岩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此图绘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 辩经论道,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
一、儒学的复兴
②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存天理,灭 人欲;格物致知。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 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 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 道德规定。例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 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正身体 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经嚼缓 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如此等等。这就是正心诚意修 身,否则就谈不齐家,更别说治国、平天下了。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思考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根本)
(目的)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
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 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 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 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理学还涵盖了 哪些领域?
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 还包括对社会的要求,即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 伦理道德;它还包括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儒学的复兴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佛教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 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
道教在民间传播:
阅读材料,思考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
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
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
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二: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1.背景
①从三国到五代,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②从北宋中期起,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实
服务。 2.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3.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程颢
程颐
朱熹
什么是“理学”? 道、佛
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 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大行散乐忠都 秀在此作场”壁画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 数民族的音乐……蒙古人阿 鲁威,女真人奥敦周卿、王 景,畏兀儿人贯云石……等 都是著名的散曲家。
——邓广铭、田余庆、戴 逸等《中国通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第1 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