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VR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以央视官网“VR浸新闻”栏目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媒体时代VR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以央视官网“VR浸新闻”栏目为例
徐 伟 黄颖颖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摘 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无到有,从独家到普及,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传媒行业,VR技术与新闻报道的跨界融合,引发了业内的深入探索实践,新华网、人民日报、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等媒体都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
本文以央视官网“VR浸新闻”栏目为实例,分析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优势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发展“VR+新闻”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VR技术;新闻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提出的一项全新技术,它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
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其模拟环境的真实性与现实世界难辨真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
如今,VR技术已经覆盖了娱乐、军事、教育、医学、航空等多个领域,在新闻报道中融入VR技术是近年来全球探索VR技术应用的又一项新尝试。
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高级研究员、“虚拟现实教母”诺妮·德拉佩纳(Nonny de la pena)将使用VR技术生产的新闻定义为“是一种能让观众获得新闻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称体验的新闻生产形式”,并将其命名为“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2]。
1 央视VR新闻概况
央视新闻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全国人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012年至2014年间,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视微视频相继上线,形成了顺应时代潮流的“三微一端”传播格局。
2019年2月,央视新闻官网正式推出了“VR浸新闻”栏目,涵
盖VR任意门、VR暖故事、VR大事
件及VR大突发四大版块。
截至2019
年7月底,央视官网“VR浸新闻”栏
目共发布VR报道137篇,涉及旅游文
化、社会民生、突发事件、军事政治
等多方面题材。
2 央视新闻的VR传播特点
2.1 VR让新闻更迷人
现今的新闻随着科技的进步,图
文、字幕、影像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常态,但显然无
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普通观众均不满
足当前的报道形式和观看模式,也正
因为这种“不满足”才使得社会朝着
更先进、更前沿的方向发展。
央视网作为我国官方的新闻网站,
在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设备支
持下,开始了VR新闻的探索之路。
在央视“VR浸新闻”栏目任意门版
块的赏樱新“花”样报道中,采用了
“5G+4k+VR”的报道方式。
通过全景
的摄像头报道,受众可以360°全方位
地观赏玉渊潭公园里的樱花美景。
这
篇报道最大的亮点就是“声音画面不
同步”,受众可以随时转动自己的VR
设备,在任意画面收听记者的报道,
尤其是当专家向记者介绍樱花的特点
时,受众及时调整眼前的镜头画面,
找到最合适的角度进行观察,随着介
绍加深印象,而不是像平常新闻一样
干巴巴地听着讲解。
这种只需在声音、
文字方面进行大方向的把控,镜头切
换由受众自行发挥的报道方式,减少
了画面的制约,每个人看到的新闻不
尽相同,获取的新闻信息也多种多样。
2.2 VR让新闻更贴心
在现今普遍的新闻报道中,通常是
由记者向受众描述新闻事件,配以声音、
画面、文字等手段辅助报道,虽然确保
了新闻的真实性,但也使新闻愈发枯燥
乏味。
“VR新闻”突破了以往新闻报
道中记者利用文字、影像等工具对于所
看到的新闻事实再次加工的模式,采用
立体报道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新闻现场,
最大限度地呈现细节。
这种方式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新闻的客观性,同时增强了
报道的感染力,让新闻更加生动。
央视VR暖故事版块中,“电商东
风助力村民小康梦”“佤山下‘直过
民族’唱响致富歌”两篇民生报道,
尽管叙事方式一般无二,但全景镜头
给观众留出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如
同看电影一般深深被“剧情”吸引。
文化、名胜类报道则抓住了受众的眼
球,强调视觉体验。
在“川藏三桥,
记录时代变迁”“长江两岸是故乡”
等报道中,受众通过VR设备将祖国的
23
▲
THE FRONT
前沿
24
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配上简洁介绍及文字说明,足已令人沉醉其中,效果远大于一般的视频报道。
3 央视VR新闻面临的问题
3.1 报道形式不足
截至2019年7月,在央视官网“VR 浸新闻”栏目共发布137篇报道,360°全景图约占总量的2/3,其次是VR 视频(包括VR Vlog)约为1/3。
按选题划分文化旅游类43篇,社会民生类30篇,突发新闻4篇,会议展览50篇。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由于选题的限制,虽然突发性新闻也有涉猎,但报道量明显低于其他题材。
还有部分视觉冲击力较大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危害的负面选题或者灾害性新闻,也不适用于VR 新闻报道。
在大多数文化类报道中,均是拍摄一段360°全景图片,根据图片中箭头的指示,来到不同的展位。
每个展位旁会有简短的文字介绍,最后再配上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样的报道貌似运用了VR 技术,其实不然。
用户仅仅是看到了镜头所到之处展示的物品,文字说明部分还需要用户自行点击查看,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视觉效果,也失去了VR 报道的意义。
大部分人对于VR 的理解如同3D 电影一样,是映入眼帘的、动态的,而非实景地图的形式,单从这一点来看,央视VR 新闻中这类报道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是不足的。
3.2 新闻互动性差
央视官网“VR 浸新闻”栏目的页面设置是单一的,只能够点击观看,没有开放用户最基本的评论点赞功能,更不用说近两年才盛行起来的弹幕形式。
评论功能的缺失,受众将不能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作为传播者来说,也无法及时接收到受众的反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某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向更高一层发展。
用户在VR 新闻报道中满足了体验新型阅读方式的需求,在这种刺激下非常乐于将自己的体验感受分享给更多人,但VR 新闻的页面中并没有满
足用户的这一需求,阻碍了用户的分享行为,长此以往就会消耗用户的使用热情,也就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因此,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强化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用户粘性,对于央视新闻而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3 人员配置滞后
“VR 浸新闻”栏目中报道是不定期更新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技术难度及制作周期的限制。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上一个技术刚刚运用成熟,一项新的技术又逐渐产生,以至于人才断层现象不可避免。
作为国家最权威的媒体机构,央视新闻机构在人员配置上无论是记者的专业素养还是拍摄制作的技术水平,
是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
即便如此,经验丰富的记者由于对当下VR 技术不熟悉,无法及时掌握操作要领,不仅在前期取材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后期编辑输出过程中同样是个难题。
聘请专业的VR 技术人员参与VR 新闻制作,先不考虑额外的财力支出,从专业上来看,这些技术人员从没有涉足过传媒领域,对于新闻更是外行,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无法在短时间内领会记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如此记者便无法及时获得自己想要的拍摄素材,也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VR 新闻报道。
4 央视VR新闻的发展建议
4.1 增强互动,缩短用户距离传播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跟用户之间的联系。
在行销行业,经营者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通常会线上进行一系列预热活动,利
用好奇心理,吸引消费者眼球,接着在线下推出各种活动,使消费者可以参与体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销售自己的产品。
新闻报道也是一样,只有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了解受众需求,才能使新闻得到有效传播,进而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4.2 输出优质内容,弥补选题局限
优质的内容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能够轻松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在庞大的信息系统中,如何让新闻脱颖而出,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对传统报道还是VR 新闻而言,优质的内容呈现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从业人员恪守的准则。
由于VR 新闻的选题限制,使得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更敏锐的洞察能力,跳出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深挖主题,以受众兴趣为切
入点,创造情感共鸣,将新闻真正做成受众需要的内容。
4.3 培养全能型人才,优化团队建设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
”但显然这句话现在已经并不十分适用。
新技术的发展,导致大量传统行业人员跟不上时代变革速度。
如前文所提到的,传统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对VR 技术了解甚少,而无法独立完成VR 新闻的采编与制作。
由此,全能型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在已经足够成熟的新闻报道人员中,选择一部分学习VR 新闻制作流程,或从国外引进专业的VR 新闻人才,为打造一流的VR 摄制团队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我国VR 新闻行业的发展。
5 结语
世界在改变,万物在变化,科技的发展是为了让想象变成现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VR 技术作为当今科技发展创造的产物,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任何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都可以产生关联,使之产生1+1>2的效果,由此产生“VR+新闻”探索。
这种新的模式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为受众带来获取新闻信息方式的变化之余,同时使新闻得到更高效的传播,给传播者、受众乃至整个传媒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石宇航.浅谈虚拟现实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中文信息,2019(1):20.
[2]王婧.“VR+新闻”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困境[J].学术经纬,2019(6):3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