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言文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文言文教学案例
文言文教学案例:《醉翁亭记》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 熟练地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三、课前准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滁壑琅琊酿泉僧壑琊醴朝暮霏暝。

2.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 阅读《丰乐亭记》,准备比较阅读。

四、教学内容
1. 解题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

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在史学、散文、诗赋、金石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学生曾巩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现大多散佚,只有《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记》《画锦堂记》等被选入教材。

3.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同年,他疏浚了滁州
城西南的百许泉泉眼,又用石头在泉旁砌成一座小巧的山峰,这就形成了今天的醉翁亭。

而且,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深深感到非常高兴,便自称“醉翁”,并由此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传世之作。

文中提到的“太守”,不是专指某一个官职或某一个人物,而是指封建时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你可以称这位太守为欧阳太守。

4. 讲析课文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原因。

共分三层:
第一层: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命名原因。

“环滁皆山也”,写滁州四周全都是山。

可见其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奇峰叠起、山色秀丽的优美印象。

“琅琊山也”,点明醉翁亭所在的山,即琅琊山。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再次强调山之深秀可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本段核心内容。

“醉翁之意”是“乐”,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包含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在”的宾语是“山水之乐”,即作者把政治失意寄托于山水之乐的心情。

“醉”字用来表达作者闲适恬静的心境。

这一句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与宾客们一起醉意于山水之间的情态。

总之,这一段描写了滁州四周的秀丽山景及早晚景物的变化,为下文写早晚景物的对比和抓住景物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