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
须玉红;陆晓华;贺伟
【摘要】目的探讨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某院1岁以下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57)和观察组(N=63).观察组患儿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结论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0(027)023
【总页数】3页(P1776-1777,1807)
【关键词】股静脉;支气管肺炎;三指定位斜刺法;头皮针;静脉穿刺
【作者】须玉红;陆晓华;贺伟
【作者单位】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科;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科;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早期抽血化验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但患儿哭闹剧烈、体型过胖、病情危重,常导致股静脉搏动微弱,易使穿刺失败。

13~24个月的幼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颈静脉穿刺[1]。

因此,我科对1岁以内支气管肺炎患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需采血的患儿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0 d至12月,平均(5.94±3.39)个月。

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沈晓明主编《儿科学》中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

(2)患儿腹股沟处无感染。

(3)无下肢运动障碍。

按入院时间先后将12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3),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采血均由同一操作者负责,两组取血量均为6~8m l。

1.2.1 观察组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

患儿取仰卧位,术侧髋部外展外旋30°~45°,用尿布遮住会阴部,以防操作中尿液污染穿刺点。

操作者左手中指、拇指轻捏大腿内、外侧根部,其余手指及掌根部固定住患儿大腿,示指置于中指、拇指指尖两点与腹股沟连线中点下一横指处,该处即为股静脉穿刺点。

将7.5号输液针头与10 m l注射器相连,消毒穿刺处后,操作者右手持7.5号输液针头由穿刺点向脐窝方向缓慢刺入。

穿刺角度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一般为20°~75°,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压迫穿刺处3~5 min[3]。

1.2.2 对照组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

患儿取仰卧位,双侧髋
部外展外旋30°~45°,膝关节弯曲,呈蛙状[4],用尿布遮住会阴部,以防操作中尿液污染穿刺点,在腹股沟中、下1/3交界处,以左手示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向内旁开0.5 cm处[5]即为股静脉穿刺点。

消毒患儿穿刺处皮肤及操作者左手示指,右手
持10 m l注射器,垂直刺入穿刺点(根据患儿胖瘦决定刺入深度),然后逐渐提针并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6],拔针后压迫穿刺处3~5m in[3]。

1.3 评价指标 (1)采血所需时间。

时间的计算从摆放体位至拔针按压不出血为止。

(2)穿刺一次成功率。

一次穿刺成功即一次穿刺成功并抽足所需血量。

穿刺失败:未
抽到回血,需反复穿刺或见回血后针头滑出血管,未抽足血量。

(3)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发症常见为穿刺局部出现血肿及瘀斑。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
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的比较两组患儿的采血所需时间分别为
(4.93±1.02)min和(5.82±1.48)min,观察组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3.822,P<0.05)。

2.2 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61例,占96.8%;而对照组患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48例,占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719,P<0.0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患儿穿刺局部出现瘀斑,而对照组有
8例患儿穿刺处出现瘀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

3 讨论
3.1 三指定位斜刺法缩短了静脉穿刺采血时间传统抽血法是将患儿腿外展成蛙状固定,由于患儿舒适度改变,较易出现哭闹。

对于哭闹较剧、不合作及肥胖患儿,操作者往往不易触及股动脉搏动。

三指定位斜刺法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让患儿被穿刺侧腿屈
膝外展,既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又减少了摆放体位的时间;且三指定位斜刺法不用触摸,可直接定位,尤其对不合作、哭闹较剧及肥胖患儿,可在几秒钟内快速定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指定位斜刺法所需时间平均为(4.93±1.02)min,股动脉触摸直刺法所需平均时间为(5.82±1.48)m 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三指定位斜刺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当遇到循环功能障碍、哭闹较剧或肥胖儿时,股动脉搏动点常不易触及,传统操作法护士只有凭经验或感觉操作,采血成功率低[7];且垂直穿刺要求准确度极高,进针稍偏一点,就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导致采血失败。

采用三指定位斜刺法,不用触摸,定位快速准确,加上输液贴固定针头,加大了针头的稳固性,穿刺成功后针头不易滑出血管外;同时7.5号输液针头有25 cm长的输液管作为缓冲,即使患儿体位有所改变,针头也不易滑出,从而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指定位斜刺法的一次成功率为96.8%,与股动脉触摸直刺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三指定位斜刺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针的深度靠护士的主观判断,易导致刺穿血管对侧而引起皮下血肿;且操作者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柄,患儿挣扎时常常造成针头滑出血管而抽不足所需血量,容易造成穿刺失败而复针及皮下血肿和瘀斑[8]。

三指定位斜刺法头皮针针头在皮下及血管内潜行的长度较垂直定位法长,不易刺穿血管对侧引起皮下血肿。

3.4 三指定位斜刺法易于掌握三指定位斜刺法穿刺点的定位和穿刺方向的定位均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定位方法简便易行,无偏差,操作者无需长时间培训。

而股动脉触摸直刺法操作者必须掌握静脉的生理解剖及分布特点[9],股动脉搏动的触摸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

此外,股静脉的确定也需要一定的经验。

操作者需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朱美华,王素琪,崔文,等.患有心脏病的婴幼儿静脉采血时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5,21(12):30-31.
[2] 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
[3] 殷延陵.真空管采血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
版,2005(4):35-37.
[4] 纪红梅,王翠洁,张锦华,等.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11):35.
[5]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
[6]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3.
[7] 徐嘉,高金明,殷海妹.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成功方法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13-14.
[8] 杜秋兰,陈小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体表定位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6):15.
[9] 李小丹.小儿急救状态下静脉通道的建立[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208-2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