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勤和我的惰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这是曾国藩的名言。
说起曾国藩那可谓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他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拥有中等之资,却凭着自己的勤劳、吃得苦、耐得烦,而在人才济济的官场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世人留下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位相一完人”的高度评价。
作为这样的一位完人,曾国藩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还不忘将自己为官、处事的经验告之家人,其中强调的一点就有“勤”。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换言之,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们只有积极勤奋的投入到工作,我们才能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
而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样一句话。
曾国藩明知自己并非天赋异禀,所以只有勤于读书方可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他“日以读书为业”。
5岁“受学于庭,诵读颖悟”,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5岁能成诵《周礼礼仪》、《史记》等,不管是是在宦海沉浮,还是在领兵打仗,曾国藩都不忘阅读书籍,56岁仍能成诵《离骚》等,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仍与书籍为伴。
曾国藩的勤奋可见一斑。
也正是他的这份勤奋才造就了世人眼中的一位完人。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同样适用于香港首富——李嘉诚。
他在刚工作时是个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以上的茶馆的跑堂,但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敬业不但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也让自己在这个浓缩的小社会里学习知识、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从而学会了察言观色,了解别人的心理,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天道酬勤”更是对这句话的高度赞扬,“一勤天下无难事”,任何有抱负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的。
“一懒世间万事休”,懒惰终会导致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想要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就要用积极的行动来克服懒惰。
只有克服了懒惰,积极、勤奋地行动起来,“天道”才会眷顾与你,幸运之神才会与你为伴。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资料图图源网络)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家训》一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曾国藩家训》原文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注释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
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
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
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
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一、曾国藩及其背景简介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清代散文家、理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是清朝末期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开展洋务运动。
他的家训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治家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二、曾国藩家训的主要内容1.敬事:尽职尽责,敬畏事业。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三、家训的翻译和解释1.敬事:敬畏事业,尽职尽责。
译:对待事业应心存敬畏,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译:勤劳节俭是立身之本,懒惰奢侈则会导致失败。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译: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译:对待他人应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恕和包容。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译:言行一致是诚信的表现,要真诚守信,不虚伪欺诈。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译:在独处时也要自我约束,谨慎自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四、结合现代社会价值的分析曾国藩家训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些家训强调了个人品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其事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这些家训强调了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品质,这些品质有助于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此外,这些家训还强调了宽容、诚实和真诚守信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建议以及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树立榜样: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2.培养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习惯。
曾国藩:人生成于勤,毁于惰;人生成于敬,毁于傲

曾国藩:人生成于勤,毁于惰;人生成于敬,毁于傲曾文正公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其实不论“庸人”还是“才人”,生命之火都经不起“惰”的湿柴,也受不住“傲”的雨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生命的最初不过是一片荒芜的空地,勤耕耘,才能有所收获。
荒原上成熟的稻谷,昂首挺胸的多是空壳,弯腰低头的才拥有真正充盈的生命。
人的一生何尝不像稻谷生长的过程,只有怀揣着一颗勤劳、谦虚的心才能收获美好。
1人生成于勤,毁于惰了解曾国藩生平的人大都知道,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个“笨”人。
梁启超在评价曾文正公时也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也承认自己并非天资出众之人,他对自己的评价也多是“生平短于才”“性鲁钝”。
以“钝拙之材”闻达于晚清年间,曾国藩靠的是一个“勤”字。
曾国藩年幼时,父亲便教育其要勤奋。
八岁时,其父开始教其读书。
曾国藩天资不高,读书反应很慢,通常读完一遍还不明白,但曾国藩并非不求甚解之人,读一遍不明白,就读两遍,两遍之后还不明白就继续读。
白天走在路上,晚上枕在枕头上,一遍遍的思考,直到理解了才肯罢休。
传说在曾国藩刻苦读书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曾国藩在家中背书,遇到一篇文章死活背不下来。
恰巧此时有个贼正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再行窃。
可曾国藩反反复复背这篇文章很多遍,背不过就一直不肯去睡觉。
后来,贼等不及了跳出来说:“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
”说着,背诵一遍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存在夸大的成分,不一定真实,但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勤奋已成为曾国藩的信条,努力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不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天资不够还四体不勤。
伤仲永的故事我们都听过,方仲永可谓天生奇才,生而会作诗,文采斐然。
然而仅靠一点“天赋”,人生之路终究走不远,曾经天资聪颖的少年最终泯然众人。
曾国藩:勤而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勤而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曾国藩一生都在强调一个勤字。
他的天赋非常一般,却取得了大成功,说到根子上,就是因为勤奋。
勤,从治懒开始。
清朝,无论皇帝还是大臣,都很勤奋,曾国藩在这些人当中又是最勤奋的。
在军中时,曾国藩要求自己凌晨即起,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谓环境恶劣与否,日复一日,晚睡早起,练兵督训,处理事务。
入朝为官时,他的办公效率也是非常高。
看到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短短6个月时间,曾国藩就处理处理了40000多卷文件,并且每一件都认真审阅,毫不马虎。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勤奋可立身,败由惰中生,勤奋程度可以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从来都是积极、自律与勤奋。
曾国藩:以勤治惰,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以勤治惰,⼀勤天下⽆难事【曾国藩家训】⼈的⼀⽣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难事,⽽解决这些问题难事的根本便在于勤。
在曾国藩为官时,曾不⽌⼀次地对他的下属及亲朋说道:“以勤治惰,⼀勤天下⽆难事”。
⽐如曾国藩的弟⼦李鸿章就曾⾔道:“吾师曾⽂正公常对我讲授做⼈做事之道,我能听其五分,学其⼀分已是不易”。
可见,见贤思齐,虚⼼听取别⼈意见容易,但想要⽴⾝正⾏、贯彻落实却是很难。
以勤为志,天道酬勤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影响后世,这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关于勤奋不怠,奋发有为,终成⼤才之例⽐⽐皆是。
⽐如王羲之,他幼时每每练毕书法,都要去池边洗⽑笔,他勤奋不懈,夜以继⽇,竟然将墨池染成了⿊⾊,最终创惊世巨作《兰亭序》,被世⼈誉为“天下第⼀⾏书”,终成书圣。
像王羲之这样的例⼦还有很多,诸如太史公司马迁积近⼆⼗年之功,创“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的史记。
李时珍穷三⼗余年功⼒,遍阅古今⼋百余部书籍,终著成医药学巨制《本草纲⽬》。
曾国藩与他们相⽐,也不逞多让。
曾⽂正没有过⼈的天赋,甚⾄有些鲁钝,但他为⼈做事,靠的就是勤奋,他常说:“以勤治惰,⼀勤天下⽆难事”。
从古⾄今,天资聪慧者、才华过⼈者众多,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从古⾄今,天资聪慧者、才华过⼈者众多,勤奋好学者、持之以恒者却寥寥。
我们求学做事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我们的资质、更不在我们的家世背景,⽽在于勤奋或是懒惰,坠于庸懒,即使是天纵奇才、智⽐张良,也终究碌碌⽆为,终其⼀⽣。
曾国藩的勤,贯穿了他的⼀⽣,⽆论是他对早起的坚持,还是对做学的认真,还是他做事的躬亲,⽆不闪耀着他的勤奋的光芒。
曾⽂正也深知,只有坚持勤奋,才能以勤治惰,以勤补拙,故⽽才⽈⼀勤天下⽆难事。
以勤为榜,常树“五勤”曾国藩曾⾔道,为官做事当有五勤:⼀⽈⾝勤事必躬亲,迎难⽽上。
曾国藩在统帅湘军,练兵治军时便是事⽆巨细,躬亲必处。
也就是事必躬亲,迎难⽽上他也常对军中将帅说道:练兵的⽅法,必须要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才能逐渐熟练,掌握其中的道理,就如同母鸡孵卵,铜炉炼丹,不能够离开⽚刻,必须以⾝作则,脚踏实地。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皆以⼀傲字致败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位名⾂,被称作“半个圣⼈”,为官之⼈对他不会陌⽣,他的官场之路可以⽤“平步青云”这个词语来形容了。
当曾国藩在说到成功之道时,曾表⽰:“天下古今之庸⼈,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皆以⼀傲字致败。
”这也就是说,⼀个⼈之所以会失败,很⼤原因就在于两个字——“惰”和“傲”。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皆以⼀傲字致败1、戒“惰”曾国藩的⼀⽣除了善于⾃省,就是⾜够勤奋,他其实并不聪明,资质也是平庸,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学问和⼤事业,直到曾国藩去世的前⼏天,他还忍着疾病的折磨,每天⾃省,看书,写字,可见他已经勤勉到了⼀定的地步。
所以他才能从⼀个资质平庸之⼈,到最后的位极⼈⾂,可以说他正是每⼀个普通⼈的榜样。
俗话说,勤能补拙,对于普通⼈⽽⾔,即使你资质平平,但只要“笨鸟先飞”,付出不亚于任何⼈的努⼒,最后也能做成⼀件事,甚⾄超越那些⽐⾃⼰聪明的⼈。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皆以⼀傲字致败⼀个⼈如果不懂得勤奋,整天起来什么都不想做,那么就永远都不会做成⼀件事情,但是如果⼀个⼈每天都在坚持做⼀件事,勤勤恳恳,哪怕每天只是进步⼀点点,最后也会有很⼤的收获。
正如曾国藩曾经写信给⾃⼰的家⼈,说“勤则百弊皆除”。
世界上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但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却经常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成就,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够勤奋,没有半途⽽废。
想要什么,就要朝着什么⽅向努⼒,想得到什么,必然要先付出什么,你所拥有的必然是你有能⼒得到的,⽽你没有的,必然是你还没有能⼒得到。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皆以⼀傲字致败2、戒“傲”曾国藩的⼀⽣,其实前半⽣和后半⽣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他这个⼈前后发⽣了很⼤逆转。
前半⽣他为⼈直⾔不讳,甚是傲慢,觉得⾃⼰的想法就⼀定是对的,于是毫不留情的批评教育别⼈。
曾国藩: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曾国藩: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
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他提出的“五勤”,既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
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
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

曾国藩: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原标题:曾国藩: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曾国藩的一生,有令人羡慕的功业,也有与功业相伴相生的坎坷曲折,顺境和逆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可谓人生无常。
不管身外环境如何,在曾国藩看来,保全自己、保住实力才重要,一定要懂得随境而动,这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建功立业的智慧。
前面我们经常提到,早年的曾国藩颇具倔强之气,脾气暴躁,喜欢和权贵争斗,但是从京城到地方,从朝堂到疆场,从侍郎到大帅,曾国藩可以说历经宦海沉浮阅尽官场百态,他也悟出了逆来顺受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关键在于把握好“懦”与“勇”的时机,该“勇”时就要“勇”,该“懦”时就要“懦”。
同治六年一月,曾国荃与李鸿章一起带兵去山东围剿捻军,两人约定分兵围剿。
李鸿章派刘铭传去进攻捻军匪首任柱,而曾国荃则派鲍超去进攻另一个匪首赖文光。
结果刘铭传战败,幸好鲍超领兵来救,一鼓作气消灭了捻军。
但是,战后的结果却让人意外,刘铭传不仅没有感恩戴德,还与鲍超争功。
鲍超肯定对此忿忿不平,这简直是吃力不讨好,他气得要辞官。
曾国藩知道这事之后,在这年的三月初二日给曾国荃写了一封家书: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覆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
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秽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
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
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
吝字如秋,万物如落。
凶字如冬,万物初调。
”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
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大概意思就是,我接到了李鸿章的信,知道春霆因为你复奏朝廷,说刘省三和他各攻一处匪首,没有为他讨功劳,大为不平,他已经准备以自己旧伤未愈为名,辞官回家了。
曾国藩成功的五勤秘诀

[键入文字]
曾国藩成功的五勤秘诀
近代史上做官做人很有一套的,曾国藩要算一个,曾国藩不算是最聪明的,但他却是最勤奋的,一个读书要一字一字咀嚼的人,自然可以想见一般。
曾国藩有五勤,至今读来意犹未尽。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谓的身勤,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曾国藩办理军务时,每日早起,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第二天总能按时早起,督军练兵,办理政务。
【二曰】眼勤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让曾国藩委以官职。
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刚才我散步,第一个不敢直视,可见他是一个敦厚的人,可以帮办后勤,第二个貌似恭敬而实傲慢,不可委以重任,第三个直立正视,目光坚定,可以委以大任,第三人不是别人,刘铭传是也。
【三曰】手勤
曾国藩所说手勤,其实并不是真的动手,而是要人养成好习惯,曾国藩有三个好习惯,一个是慎独、反省;一个是读书,曾国藩曾将书籍分为熟读书和应读书,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潮流,曾国藩可以说是嗜书如命;第三个就是写家书,曾国藩家书大家都不陌生,曾国藩最多时已填写了235 封家书。
【四曰】口勤
口勤主要是在处理与上级、同僚及下级关系时,要主动沟通,善于化解矛盾。
曾国藩与骆秉章关系不睦,骆秉章几次怠慢曾国藩,曾国藩却不做口舌之争,而是积极化解矛盾,在自己第二次出山时特意登门拜访骆秉章,完全不想有罅隙的样子,使得骆秉章大为感动,表示以后曾国藩有事,湖南定将全力以赴支持。
1。
曾国藩家书: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生活日记: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今天是全面复工的第一天,意料之中,上班的状态极为糟糕,面对千头万绪的事情,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想疫情发生这一个多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假期,不知如何安排,只能被动等待。
回想起来,这一个月只能用“碌碌无为”来形容。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曾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底下从古至今的平庸之人,都是因为一个“惰”字才导致失败的。
天底下从古至今有才之人,都是因为一个“傲”字才导致失败的。
这种说法虽然显得绝对,但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庸人因惰而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时常询问自己,“我是一个庸人吗”;大学毕业后,可能也没看过几本书,看着英语可能就像看天书一样,直到给孩子辅导作业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了,才开始感慨时间过得好快,把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在被迫跳槽的时候,才想起要是当初能多学一门技能多好。
可惜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就是后悔药。
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自己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出众的技艺,要想从忙忙人海中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渺茫。
但是,这种人想要成功并非不可能。
只要他们能够铭记“勤能补拙”这句良训,积硅步而至千里,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终会迎来人生得意的时刻。
没有谁是天生的庸人,只有懒惰的缘故,让一个人懒得去付出努力,懒得去学习,所以才渐渐沦为庸人。
才人因傲而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肆意痴狂到屈服现实的经历。
想起2012年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别人问起,你想找一个工资多少的工作,当时想都没怎么想,就直接回答1W起吧,很有傲气。
找工作的时候也一直按照这个标准来,可以想象结果并不是很美好。
工作的第一个月,发的工资只有1700元,只有梦想工资的十分之一。
这时候傲气没了,每天计算着能吃什么才能不超标准,工资才够用。
这样的失败典型被记载、流传和演绎,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不仅英勇善战,更兼文有陈宫、武有张辽等八大将的辅佐,手下城池、兵士也不在少数,跟曹操陈留起兵时的势力相比起来不知强了多少倍,想必可成一番大事业。
曾国藩传金句摘抄

曾国藩传金句摘抄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你想想看,那些整天偷懒不做事的人,能有什么出息呢!就好比上学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懒得学习,最后考试成绩能好吗?
2.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这不就是在说,大方一点能把人聚集在身边,严格要求自己能让人信服,心胸宽广能得到他人支持,自己带头能引领他人!你看那些成功的领导者是不是大多都这样呀!
3.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这么说吧,如果有好处只想着自己,那肯定不行啊!大家一起获利才好嘛。
就像做生意,总不能光自己赚钱不分给合作伙伴吧!
4.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哎呀,就是说过去的就别留恋了,专注当下别想乱七八糟的,未来的也别去刻意迎合!举个例子,和前任分手了就别老是纠结啦,好好过现在的生活呀!
5.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在人多的时候要注意言辞,自己一个人时要守住内心的底线呀!就像在公司,和同事们闲聊可别什么都说,回到家自己待着也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呢!
6.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你想想,如果受不了贫穷怎么磨炼品格呀,受不了委屈怎么能做成事呢!就好像创业初期,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委屈,但只有熬过去才能成功啊!
我觉得这些金句真的很有道理,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指引,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呀!。
曾国藩:惰性是败人的顽疾,必下猛药克之

曾国藩:惰性是败人的顽疾,必下猛药克之惰性是人类的固有属性,就像顽疾一样让常人难以克服。
一个人如果不真正改掉惰性,人生注定疲于奔命。
曾国藩一介儒生,执笔从戎组建湘军,大力发展洋务运动,出将入相不忘著书立说,追求儒学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他一生积极进取的态度,正是与自己的懒惰决战无数次养成的。
曾国藩告诫后人:要想人生有所成就,必须要给惰性下猛药。
一、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
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细算下来常见的毛病多达百种,这些都来源于懒惰。
懒惰的人心中缺了绷紧的那根线,做事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内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外也难以服众,做事态度不积极,一次敷衍百次懈怠,还能成什么事呢?曾国藩认为,懒惰等同虚度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延症”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懒惰,成年人会犯,小孩子也不例外。
很多人明白“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但明白并不等于一定能做到。
因为懒惰虚度光阴,再回首,青葱岁月不复存在,叹息也无济于事,时光匆匆,能够把握住的唯有当下。
远离懒惰,需要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和持之以恒耐心。
曾国藩少年立志,尽管有远大的志向和觉悟,他的身上依然有普通人的惰性。
不同的是,多数人任由惰性的存在,屈服于惰性,最终沦为平平无奇;而曾国藩则是在尽自己本能克服惰性,击败懒惰,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追求自己的理想。
曾国藩与自身的懒惰较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决心与耐心。
正是这种决心与耐心,让出生卑微、资质平平的曾国藩能在清庭出将入相,平步青云。
读书是克服懒惰的良方。
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人们:“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那时候的曾国藩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以后没能成为一代圣贤,却因为领兵打仗、道德文章而名扬天下。
人生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勤则百弊皆除

详解人生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勤则百弊皆除人生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勤则百弊皆除最近爆红网络,这句话来源于曾国藩《曾国藩家训》的“最败人生之二字,非傲即惰”。
这句话精辟地总结出了,纷繁复杂的人生,失败的原因不外乎傲慢和懒惰。
从一个普通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为人谦虚,勤奋好学。
他一生更是致力于立言、立德、立功,其中就贯彻了两个字“勤”和“谦”。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传世经典,其主要内容多为曾国藩写给自己弟兄的信函,后世很多人的成功就收益于此书的精髓。
书中反复告诫:修身要勤、兴家要勤、读书要勤、修心要谦、交友要谦、兴家要谦。
整部书中,一个“勤”字和一个“谦”字,力透纸背。
懒惰害人不浅,身懒会毁掉健康,心懒则悔掉梦想。
曾国藩说:“勤则百弊皆除。
”一个人只要足够勤奋,即使有太多的缺点和不足,都能得到弥补。
也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
”从古至今,我们的老祖先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故事讲了整整五千年,而绵延不绝。
太多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见证那一幕幕精彩的场景。
他们勤奋学习,以填补思想的荒芜;他们勤奋劳动,来对抗饥寒交迫。
我们的名族,从头到尾都秉持着最勤劳的习惯和最朴素的思想,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在生活里,才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
”一个傲慢的人,不但很难相处,而且身上也是满满的负能量,毕竟没有人会跟一个傲慢的人相处。
傲慢是对自己的评价远远高于自己的实际,对自己缺乏一个真实的认知,认为大家都比不上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懒惰,以前看过一个节目,说一群人去带那些没钱的人发家致富,送几头小猪让他们养大自己卖。
结果后来去看,这家人还是老样子,问他猪去哪里了,他说猪送来的第二天就被自己吃了,还说小猪真好吃,什么时候再送几头。
自己不努力,就算老天想帮你都帮不了,毕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一点准备都没有,就算机会来说也抓不住。
曾国藩家书勤俭自持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勤俭自持读后感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强调“勤俭自持”,读完之后真的是感触颇多啊。
就说这个“勤”字吧,曾国藩简直是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他自己就是个超级勤奋的人,在官场那么忙,还不忘各种学习、自我提升。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总说自己忙得没时间干别的,可人家曾国藩那是真的忙,还能挤出时间来读书写字,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让我想到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就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跟曾国藩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的这种勤,不是那种做做样子的勤,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自己的要求。
他觉得只有勤,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这个世界淘汰。
这就像跑步一样,你要是不勤快点跑,就只能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而且他的勤还体现在对待每一件小事上,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就像在官场做事,一个小细节可能就决定了成败。
这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勤奋对待,就总能有收获。
再来说说“俭”。
曾国藩的俭朴可不是说说而已。
他倡导家人要俭朴持家,不要追求奢华。
这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就像一阵清风。
现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诱惑,各种新款手机、时尚衣服、高档餐厅,感觉不跟上就好像自己很土似的。
但是曾国藩告诉我们,俭朴才是长久之道。
他觉得过度的奢华只会让人变得虚荣和懒惰。
比如说,要是一个人整天只想着穿名牌、住豪宅,就会把心思都放在这些物质享受上,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自我成长。
他倡导的俭朴,是一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就像他的家人,即使家里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也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
这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被物质冲昏了头脑,为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花了很多冤枉钱。
其实真正的幸福,可能并不是来自于这些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勤俭自持”这四个字放在一起,那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既能勤奋努力,又能俭朴生活,就像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从容应对。
比如说,要是遇到经济危机或者突然失业了,习惯了勤俭的人就不会一下子陷入绝境,因为他们平时就懂得节约,有一定的积蓄。
曾国藩的三字成事口诀:诚、勤、慎

曾国藩的三字成事口诀:诚、勤、慎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个人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俗话说“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事可以复制”。
学习他人的做人思想与智慧,学习他人的做事方法论和思维,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人生。
《曾国藩全集》不是一部“成功学”,而是一部“成事学”,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智慧书籍。
正如作家冯唐在《成事》这本书中所写:“曾国藩几千万字、满纸背后都是两个字:成事!成事!成事!”01读完《曾国藩全集》,我总结了一个“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给大家。
曾国藩的这个成事秘诀,其实全都集中在三个字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曾国藩在给好友李榕的书信中,说道:“骄惰则未有不败者。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曾国藩的成事公式:成事=诚 x(勤+慎)。
曾国藩认为:骄傲、懒惰的人,未有不遭受失败的。
如何治疗骄傲和懒惰的毛病呢?勤勉自强可以医治懒惰,谦虚谨慎可以医治骄傲。
但是大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又要如何做好“勤奋慎重”呢?要想做好勤奋和慎重,前提是要守住一个“诚”字,真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做人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问心无愧,这样才是立身之本,才是修为一切好品德的基础。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9岁儿子曾纪鸿时所说:“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做事之前,我们先要做人,如何做人?关键是立身修德,夯实基础,而做人真诚不欺,不说假话、大话、谎话,才是敦实品德的根基。
所以说,做人首先要真诚,然后再勉励自己勤奋努力,同时又小心谨慎,最后才能做成点事。
这就是曾国藩一生能够做成大事,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秘诀,一点也不高深莫测,反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02我们再来看看冯唐在《成事》书中对于曾国藩这个“成事公式”的解读。
诚就是指诚心真意,真实不欺骗的意思。
一个人欺骗自己多了,最后会被自己欺骗;一个人欺骗他人和世界多了,最后也会被他人和世界抛弃。
勤则兴,懒则穷

勤则兴,懒则穷懒则穷清末名将曾国藩曾写信教诫部下:“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
身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
”勤则兴,懒则穷,大凡懒惰的人,不仅是治军,士、农、工、商,乃至各行各业,必定无有出息,只要染上懒惰的习性,必定一生无成。
为什么说“懒则穷”呢?有四点如下:第一、士懒,终身布衣穷愁潦倒:一个读书人懒惰不读书,那必定是求功名,功名无望,求学问,学问无成。
或者一个人只是读书,不问世事,不肯广结善缘,你没有其他的因缘,福德因缘不具备,就是再有学问、再有智慧,没有助缘,也可能终身布衣穷愁。
因此,不管是那一类的读书人,若能成功,一定是勤奋所致,若是懒惰,也只得穷困潦倒,郁郁终生。
第二、农懒,荒废耕耘食不果腹:俗谚说:“人勤地不懒”,一个勤劳的农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只要辛勤,用汗水,能把荒田灌溉成宝地,用双手,能把贫土种出好成果。
相反的,一个懒惰的农夫,废耕懒耘,尽管地力再肥沃,也会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田里草盛禾苗稀,怎能期待收成好、得温饱?google_ad_client="pub-0149582512245117";/*250x250,创建于08-2-15*/google_ad_slot="1196433901";google_ad_width=250;google_ad_height=250;//-->第三、工懒,日无收益一无所有: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每个人最大的利器,就是你的心。
意志力坚强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专心一致,勇往直前,努力完成。
一个人若没有心,慵懒颓废,即使有再大的资源,遇再好的机缘,得到旁人再大的帮助,也不会有所成就,终究落得一个穷字。
第四、商懒,积聚万贯到头成空:企业能成功,必须凭藉灵活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细心的判断和果决的执行力,这些都是从“勤”字而来,勤於动脑,勤于分析,勤於累积经验,勤于广结善缘。
曾国藩:以勤克惰,只争朝夕

曾国藩:以勤克惰,只争朝夕《管子》有言,“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大致意思是说,抱着懈怠懒惰、倨傲轻慢的态度,用来处理政事就是不忠,用来侍奉父母则为不孝,用来办事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由此可见,懈怠、懒惰很容易让人一事无成,凡事只有以勤克惰,方能有所为、有所成。
勤乃立身谋事之本。
南宋学者陈耆卿《嘉定赤城志》有载,“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
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俸禄。
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
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
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
”在古代社会,读书人勤于学习,可以求得功名爵禄;农民勤于耕种,就会收获粮食;手工业者谙熟技艺,就可以换取衣食;商人勤于贸易,就可以积累财货。
这再次表明,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离不开勤奋与努力的优良品行。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以“勤”字为本,无论为学、理政、治家、修身,都从未懈怠过。
梁启超称其为“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曾文正公的勤奋不乏事例。
他读书勤奋刻苦,常常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坚持每日早起,“虽风潇雨晦,疾病忧郁之时”,仍然不肯耽误公事,“率以鸡鸣而起,夜分始息,盖数十年如一日也”;一生坚持写日记以正己修身,以家书教导子女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曾国藩的功业,绝非是凭空取得的,足能说明勤奋才能成就一番功业。
世间之事,贵在有勤,贵在有恒。
宋代词人叶梦得在《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中写道:“昔东坡曰:'人能从容自守,十年之后,何事不成?’今后生汲于谋利者,方务于东,又驰于西。
所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可见,任何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循,只能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史学家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为编撰《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呕心沥血,花费整整十九年时间才完成,其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多万字。
曾国藩的兴家三法:勤、敬、和

曾国藩的兴家三法:勤、敬、和
中国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依靠什么使自己家传万代呢?答案就是智慧。
今天小编与您分享:曾国藩的兴家三法:勤、敬、和!
1、勤以持家
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经验,都足以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在曾国藩看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勤可以治惰,也可以治庸。
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持家治国,都是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一生勤劳,并以此教导弟弟、子孙。
2、敬以成家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所谓敬畏,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情绪。
“敬”是严肃认真的,“畏”是谨慎、不懈怠的。
曾国藩深知骄矜之气会导致一个家庭败落,而敬畏之心,是戒除骄矜的根本。
所以,他始终强调“敬”在治家中的重要性。
在对待家人时敬爱,家庭关系才能和睦;在对待事业时敬畏,才能小心谨慎,不出差错;在对待他人时敬重,才不会惹来祸端。
3、和以治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社会和谐,所谓家和万
事兴,家和为强有利的后盾,是做很多事的基础。
一个家族,只有内部和睦,才能在遇到危机灾难时拧成一股绳,在互相帮助中共同度过困难时期,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培养家族成员良好的德行。
不仅对内,对于家族以外的其他人,也要维持和睦的关系。
因为一旦与人发生冲突,与他人结怨,会弄得家族不得安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勤和我的惰我们有人为什么会失败就以为一个字惰,勤能让人谦虚和成功。
我是个非常懒惰的小孩,但我也是个勤快的小孩,我懒,是因为我每天吃吃玩玩不学习,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会努力学习好好考试,我不爱看书这是因为什么就因为一个字惰,但我在班里经常劳动这是勤,隋能使人不看书,勤能使人看书,隋能使人不学习,勤能使人学习,隋能使人不工作,勤能使人工作,隋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恶习,勤是让人喜欢的。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曾国藩的人他有五勤,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
这五勤都是有故事的,我给大家讲个眼勤的故事吧。
有一天李鸿章带着三个人来找曾国藩,不巧曾国藩刚好吃完午饭出来散步,李鸿章就说“师傅我给你带来了三个人您看看他们能干嘛。
”曾国藩笑着说:“我不用看了第一个人适合做后勤补给,第二个人就回家去吧,第三个人适合做大将。
李鸿章:“问到您为何知道。
”曾国藩笑着说:“第一个人都我和恭敬所以才可做后勤补给,第二个人阳奉阴违乃小人也,第三个人乃上上之才即可干大事。
”曾国藩指到的那个人是香港赫赫有名的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比一个惰字致败。
所有人都失败在惰字,惰使人厌恶,惰使人烦感无能的人才能用上这个使人厌恶这个惰字。
我不要做一个让人讨厌的小孩,我从现在开始改掉我这个惰的恶习,
多学习,多读书,以勤治惰,早起早睡会有跟精彩的明天。
作者:刘宇轩20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