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山市中山市濠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山市中山市濠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听遛鸟人谈戏
汪曾祺
近年我每天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
遛完了,常找一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
这可以增长知识,了解生活。
还有些人不聊天。
钓鱼的、练气功的,都不说话。
游泳的闹闹嚷嚷,听不见他们嚷什么。
读外语的学生,读日语的、英语的、俄语的,都不说话,专心致志把莎士比亚和屠格涅夫印进他们的大脑皮层里去。
比较爱聊天的是那些遛鸟的。
他们聊的多是关于鸟的事,但常常联系到戏。
遛鸟与听戏,性质上本相接近。
他们之中不少是既爱养鸟,也爱听戏,或曾经也爱听戏的。
遛鸟的起得早,遛鸟的地方常常也是演员喊嗓子的地方,故他们往往有当演员的朋友,知道不少梨园掌故。
有的自己就能唱两口。
有一个遛鸟的,大家都叫他“老包”,他其实不姓包,因为他把鸟笼一挂,自己就唱开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这一句。
唱完了,自已听着不好,摇摇头,接茬再唱:“包龙图打坐……”
因为常听他们聊,我多少知道一点关于鸟的常识。
知道画眉的眉子齐不齐,身材胖瘦,头大头小,是不是“原毛”,有“口”没有,能叫什么玩意儿;伏天、喜鹊——大喜鹊、山喜鹊、苇咋子、猫、家雀打架、鸡下蛋……知道画眉的行市,哪只鸟值多少“张”——“张”,是一张拾圆的钞票。
他们的行话不说几十块钱,而说多少张。
有一个七十八岁的老头,原先本是勤行,他的一只画眉,人称鸟王。
有人问他出不出手,要多少钱,他说:“二百。
”遛鸟的都说:“值!”
我有些奇怪了,忍不住问:
“一只鸟值多少钱,是不是公认的?你们都瞧得出来?”
几个人同时叫起来:“那是!老头的值二百,那只生鸟值七块。
梅兰芳唱戏卖两块四,戏校的学生现在卖三毛。
老包,倒找我两块钱!那能错了?”“全北京一共有多少画眉?能统计出来么?”
“横是不少!”
“‘文化大革命’那阵没有了吧?”
“那会儿谁还养鸟哇!不过,这玩意禁不了。
就跟那京剧里的老戏似的,‘四人帮’压着不让唱,压得住吗?一开了禁,你瞧,呼啦,呼啦——全出来了。
不管是谁,禁不了老戏,也就禁不了养鸟。
我把话说在这儿:多会儿有画眉,多会儿他就得唱老戏!报上说京剧有什么危机,瞎掰的事!”
这位对画眉和京剧的前途都非常乐观。
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银行职员说:“养画眉的历史大概和京剧的历史差不多长,有四大徽班那会儿就有画眉。
”
他这个考证可不大对。
画眉的历史可要比京剧长得多,宋徽宗就画过画眉。
“养鸟有什么好处呢?”我问。
“瞎,遛人!”七十八岁的老厨师说,“没有个鸟,有时早上一醒,觉得还困,就懒得起了;有个鸟,多困也得起!”
“这是个乐儿!”一个还不到五十岁的扁平脸、双眼皮很深、络腮胡子的工人——他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说。
“是个乐儿!钓鱼的、游泳的,都是个乐儿!”说话的是退休银行职员。
“一个画眉,不就是叫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一个戴白边眼镜的穿着没有领子的酱色衬衫的中等个子老头儿,他老给他的四只画眉洗澡——把鸟笼放在浅水里让画眉抖擞毛羽,说:“叫跟叫不一样!跟唱戏一样,有的嗓子宽,有的窄,有的有膛音,有的干冲!不但要声音,还得要‘样’,得有‘做派’,有神气。
您瞧我这只画眉,叫得多好!像谁?”
像谁?
“像马连良!”
像马连良?我细瞧一下,还真有点像!它周身干净利索,挺拔精神,叫的时候略偏一点身子,还微微摇动脑袋。
“潇洒!”
我只得承认:潇洒!
不过我立刻不免替京剧演员感到一点悲哀,原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对一个演员的品鉴,就跟对一只画眉一样。
“一只画眉,能叫多少年?”
勤行老师傅说:“十来年没问题!”
老包说:“也就是七八年。
就跟唱京剧一样:李万春现在也只能看一招一势,高盛麟也不似当年了。
”
他说起有一年听《四郎探母》,甭说四郎、公主,佘太君是李多奎,那嗓子,冲!他慨叹说:“那样的好角儿,现在没有了!现在的京剧没有人看——看的人少,那是啊,没有那么多好角儿了嘛!你再有杨小楼,再有梅兰芳,再有金少山,试试!照样满!两块四?四块八也有人看!——我就看!卖了画眉也看!”
他说出了京剧不景气的原因:老成凋谢,后继无人。
这与一部分戏曲理论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戴白边眼镜的中等老头儿不以为然:“不行!王师傅的鸟值二百(哦,原来老人姓王),可是你叫个外行来听听;听不出好来!就是梅兰芳、杨小楼再活回来,你叫那边那几个念洋话的学生来听听,他也听不出好来。
不懂!现而今这年轻人不懂的事太多。
他们不懂京剧,那戏园子的座儿就能好了哇?”
好几个人附和:“那是!那是!”
他们以为京剧的危机是不懂京剧的学生造成的。
如果现在的学生都像老舍所写的赵子曰,或者都像老包,像这些懂京剧的遛鸟的人,京剧就得救了。
这跟一些戏剧理论家的意见也很相似。
然而京剧的老观众,比如这些遛鸟的人,都已经老了,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
他们跟我闲聊中最常问的一句话是:“退了没有?”那么,京剧的新观众在哪里呢?
哦,在那里:就是那些念屠格涅夫、念莎士比亚的学生。
也没准儿将来改造京剧的也是他们。
谁知道呢!
(《北京文艺》1982年第2期)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无论是退休的银行职员、老厨师还是工人,他们都认为养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养鸟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图个乐儿。
B. 作者回忆“文革”时期传统京剧销声匿迹,对比今日,传统京剧再现舞台,深感京剧前途乐观。
C. 作者指出银行职员“有四大徽班那会儿就有画眉”的错误,意在证明公园里的遛鸟人并非专家,京剧已日趋没落。
D. “我”为京剧演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京剧名角虽然声音好,嗓子“冲”,但他们的艺术生涯都像鸟儿一样短暂。
E. 全文由“画眉”过渡到“唱戏”,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引人思考如何才能振兴京剧这一问题。
2. 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3. 文章首段有何作用?
4. 文章大部分篇幅在写鸟,对京剧的着墨并不多,作者为什么要以“听遛鸟人谈戏”为题?
5.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涉及的京剧衰落的原因有哪些?距离作者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作为青年学生,你对振兴传统艺术有什么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尔王(节选)
第一幕第一场李尔王宫中大厅
喇叭奏花腔。
李尔、康华尔、奥本尼、高纳里尔、里根、考狄利娅及侍从等上
李尔葛罗斯特,你去招待招待法兰西国王和勃艮第公爵。
葛罗斯特是,陛下。
(下)
李尔现在我要向你们说明我的心事。
把那地图给我。
告诉你们吧,我已经把我的国土划成三部分。
我因为自己年纪老了,决心摆脱一切世务的牵萦,把责任交卸给年轻力壮之人,让自己松一松肩,好安安心心地等死。
康华尔贤婿,还有同样是我心爱的奥本尼贤婿,为了预防他日的争执,我想还是趁现在把我的几个女儿的嫁奁当众分配清楚。
法兰西和勃艮第两位君主正在竞争我的小女儿的爱情,他们为了求婚而住在我们宫廷里,也已经有好多时候了,现在他们就可以得到答复。
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高纳里尔,我的大女儿,你先说。
高纳里尔父亲,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的空间和广大的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赋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不曾有一个儿女这样爱过他的父亲,也不曾有一个父亲这样被他的儿女所爱,这一种爱可以使唇舌无能为力,辩才失去效用。
我爱您是不可以数量计算的
考狄利娅(旁白)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只好默默地爱着吧。
李尔在这些疆界以内,从这一条界线起,直到这一条界线为止,所有浓密的森林、膏腴的平原、富庶的河流、广大的牧场,都要奉你为它们的女主人;这一块土地永远为你和奥本尼的子孙所保有。
我的二女儿,最亲爱的里根,康华尔的夫人,你怎么说?
里根我跟姐姐具有同样的品质,您凭着她就可以判断我。
在我的真心之中,我觉得她刚才所说的话,正是我爱您的实际的情形,可是她还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心理: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无上的幸福。
考狄利娅(旁白)那么,考狄利娅,你只好自于贫穷了!可是我并不贫穷,因为我深信我的爱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
李尔这一块从我们这美好的王国中划分出来的三分之一的沃壤,是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世袭的产业,和高纳里尔所得到的一份同样广大同样富庶,也同样佳美。
现在,我的宝贝,虽然是最后的一个,却并非最不在我的心头;法兰西的葡萄和勃艮第的乳酪都在竞争你的青春之爱;你有些什么话,可以换到一份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说吧。
考狄利娅父亲,我没有话说。
李尔没有?
考狄利娅没有。
李尔没有只能换到没有,重新说过。
考狄利娅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
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义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尔怎么,考狄利娅!把你的话修正修正,否则你要毁坏你自己的命运了。
考狄利娅父亲,您生下我来,把我教养成人,爱惜我、厚待我。
我受到您这样的恩德,只有恪尽我的责任,服从您、爱您、敬重您。
我的姐姐们要是用她们整个的心来爱您,那么她们为什么要嫁人呢?要是我有一天出嫁了那接受我的忠诚的誓约的丈夫,将要得到我的一半的爱、我的一半的关心和责任,假如我只爱我的父亲,我一定不会像我的两个姐姐一样再去嫁人的。
李尔你这些话果然是从心里说出来的吗?
考狄利娅是的,父亲。
李尔年纪这样小,却这样没有良心吗?
考狄利娅父亲,我年纪虽小,我的心却是忠实的。
李尔好,那么让你的忠实做你的嫁奁吧。
凭着太阳神圣的光辉,凭着黑夜的神秘,凭着主宰人类生死的星球的运行。
我发誓从现在起,永远和你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血缘亲属的关系,把你当做一个路人看待。
啖食自己儿女的生番,比起你,我的旧日的女儿来,也不会更令我憎恨。
肯特陛下——
李尔闭嘴,肯特!不要来触碰龙的逆鳞。
她是我最爱的一个,我本来想要在她的殷勤看护之下,终养我的天年。
去,不要让我看见你!让坟墓做我安息的眠床吧,我从此割断对她的父爱了!叫法兰西王来!都是死人吗?叫勃艮第来!康华尔,奥本尼,你们已经分到我的两个女儿的嫁奁,现在把我第三个女儿那一份也拿去分了吧;让骄傲———她自己所称为坦白的———替她找一个丈夫。
我把我的威力、特权和一切君主的尊荣一起给了你们。
我自己只保留一百名骑士,在你们两人的地方按月轮流居住,由你们负责供养。
除了国王的名义和尊号以外,所有行政的大权、国库的收入和大小事务的处理,完全交在你们手里;为了证实我的话,两位贤婿,我赐给你们这一顶宝冠,归你们两人共同保有。
相关链接:《李尔王》取材于英国历史传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李尔王退位时,打算根据女儿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配给自己的三个女儿。
最终,李尔将国土平分给大女儿(高纳里尔)和女儿(里根),将三女儿(考狄利娅)远嫁法国。
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
已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闻讯从法国率军讨伐,却战败被杀,最终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死去。
6. 下列对莎士比亚作品、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中的舞台提示是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就是舞台提示。
B. 两位姐姐的回答同考狄利娅的回答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与两人后来的行为形成了巨大反差,极具讽刺性。
C. 文中两处旁白,既是考狄利娅内心真情流露的写照,也为后文她坚决不以甜言蜜语来哄骗李尔王作了铺垫。
D. 莎士比亚在其创作“四大悲剧”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考狄利娅、哈姆莱特、朱丽叶和奥赛罗。
7.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尔”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8. 戏剧台词往往含有丰富意蕴。
文中画横线的段落,表达了考狄利娅哪几层意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
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
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
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
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
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
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
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
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
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
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
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
《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
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
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
”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
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
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
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
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
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
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
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 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C. 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D. 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10.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性小说关注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淡化其社会历史价值,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
B. 海德格尔对客观生活进行主观异质化处理的观点,同孙犁将主观情感充分客观化的做法,本质是一样的。
C.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那这部小说就可以视为诗性化作品。
D. 孙犁的诗性小说,往往人物对话简洁,不重视人物语言个性化,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11. 下列与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
A. 《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
B. 《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D. 《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越者,字仲。
常渔鉅野泽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曰:“请仲为长。
”少年强请,乃许。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越乃引一人斩之,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越大破楚军。
汉王二年春,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
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
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
”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
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
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候曰:“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
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
梁王恐,欲自往谢。
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不如遂发兵反。
”梁王不听,称病。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
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上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B.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C.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D.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年,我国古代常将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称为“元年”。
B. 相国,我国古代官名。
春秋战国时宰辅大臣的尊称,后渐成为官称,称为相国、相邦。
C. 诸侯,我国古代分封制中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