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世价值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普世价值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011年第o7期
总第285期
前沿
ForwardPosition
No.o7201l
SumNo.285
论普世价值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刘祥平
(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的实践给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许多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日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
实现:共产党发展成为一个开放性政党,标志着阶级革命党到国家执政党的转变.面对当前仇富与丑官一系列新问题与
新挑战,中国政府应加大践行"民主,法制,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力度,积极扩大人民民主,还应利用大众传媒努力培
育民主政治文化,造就现代公民.
[关键词]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1)07—0034—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腾飞.每年
9.8%的经济增长率是同期世界的三倍多,现今国
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造就了全球最多的富
人,中产阶层也逐渐壮大,人民生活已达总体小
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促进了中国政治
体制的相应改革,民主制度及相关设施日益健全,
人权状况有着明显改善,人民享有空前的自由和权利.为扩大人民民主,十七大报告高调宣称:"坚
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七届五中全会
在此基础上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这无疑会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纵观历史,中国发
展的一条清晰主线是普世价值:"民主,法治"等
普世价值的实践不仅解放了人民思想,也在体制上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提供了保障,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普世价值促成了中国崛起.国人对普世价值的
定义颇有争议,我们认为适用于最大多数人和国家并能为其带来福利的价值是普世价值.从该定义出发,可清楚地看出,中国正是因为践行普世价值从
而迅猛崛起,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改革开放,民
主,法治三者如影随形,齐头并进.与改革开放同
时,党恢复了民主集中制传统,加强了法制建设,
保障了国民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法治自此被党中央确定为治国方略.
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7年9
月中共十五大坚持并发展邓小平理论,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指出今后将着
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大力进行普法工作,力求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
清除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人民行使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普世价值"背后的舆论战(项目编号:09CXWO12).
[作者简介]刘祥平(1977一),湖南怀化人,新闻学博士,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等.
34-
家做主的权利日益广泛,民主法制素质逐日提高,
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加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
济的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
头.为澄清国人认识,防止"左"的思想与右的思
想的干扰.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提出了"三个有利
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评判标准实则就是普世
价值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适用:凡能解放发展生产
力,强国富民的政策与制度就是好的,应积极加以
采纳.这有效地解答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姓"资"
姓"社"的疑惑,极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为
中国今天成为经济大国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
础.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适用于最大多数人和
国家并能为其带来福利和发展,因而是普世价值.
民主,民主政治这些词汇在政府领导发言中频
频出现,经大众传媒的放大成为社会流行语,传递
着中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民主政治成为一
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毛泽东早
在1945年与黄炎培的对话中就表示,共产党打破
历朝历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方法"就是民
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
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之后领导
人以此为源头,不断发展这种民主观并加以落实, 促成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民主成为社会共识,得到中央领导越来越多的强调.十六大报告出现了58 次"民主"一词,十七大报告增加至69次,"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这个词语亦高达10次.究其原因, 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民主,民主政治是中国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也适用于最大多数人和国家并能为其带来福利,民主与民主政治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 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再到胡锦涛的以人为本,包容性
增长与和谐社会建构,民主政治线路愈加清晰.
国外亦如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挽救
自我,运用马克思主义疗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调节缓解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问的矛盾,随着中产阶级壮大为社会主体,西方社会日趋稳定,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救活了资本主义,其主要途径就是民主.民主社会,人民有权共同决定公共事务,
民意表达充分,公共政策是政府尊重民意,服从民意而加以制定,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有了可靠保证, 又因为民意的积极影响和融合力,促使人民思想统一
和谐,行动上达成一致,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今天,在瑞士,瑞典,芬兰,德国等民主制
度发展较好的国家,民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突出的表现.全民公决国家政策和创制法律,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民主,法制"等普世价值因其正义性,
适用性,得到国际广泛认同.温家宝总理于2007
年政府工作报告答记者问时重申"民主,法制,自
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
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
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胡锦涛
主席亦于2008新年贺词《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
展的崇高事业》中说,我们衷心希望各国人民自
由,平等,和谐,幸福地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之下,
共享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成果.主席和总理的话符合
客观实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也说明了践行
普世价值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是时代潮流.
党中央领导对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区
别有着清楚认识,一方面指出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是在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并不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承认
并吸纳其进步之处,用以发展自我.在肯定普世价值
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前提下,党中央积极借鉴其市场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脱贫致富.但
也要重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不同,我国对
普世价值的落实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传统导致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残余影响在相对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肃清,官本位之风盛行,公民参政议政意识薄弱,西部地区贫困人数仍然
较多,人口总体素质有待提高,这一切决定我国民主
政治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盲目照搬西
方的民主制度,一切须基于中国国情而定.邓小平指出,中国将于2l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
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总设计师的话也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可一蹴而就,而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化适时进行.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践行普世价值取得巨大
成就.邓小平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
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在旧中国,个
人,社会依附于国家,处于从属地位,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这些封建礼教使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妇女,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革命使劳动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在社会平等和人民享有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巨大进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
35?
基础上,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有效保护了人民民主并防阻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现象的频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国强民富,人民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包容性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及措施有力推进着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权利,人权状况明显改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民主,法制"等普世价值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正确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与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行市场化,而发展和完
善市场经济,需要民主政治做有力保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许
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日趋健全,以宪
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实现,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在新形势下,胡锦涛主席大力提倡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其近年来对民主政治有一突出贡献
是问责制的执行和完善,这可从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净化公务员队伍,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
法执政,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003年非典
导致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被免职,问责开始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被称为"问责年":辽宁省西丰县县委书记
张志国,山西省省长孟学农等均因重大责任事故引咎辞职.问责逐渐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十七届五
中全会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会建立全面的行政问责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
念在各级政府官员和公务员身上得以树立,舆论监督成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工具,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话反映了政府官员从反感舆论监督到欢迎舆论监督的转变过程,也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的长足进步,"对媒体监督职能的认识,我们经过了三个阶
段:首先是害怕监督,如临大敌;第二阶段是不怕
监督,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在我们认识到,要办
好一件事情,必须欢迎媒体监督."权力在阳光下
运行,中央政府对阳光政府的打造提高了执政公信
力,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欢迎.
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性政党,这是个伟大
的转变,为经济改革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有力保证.优秀民营企业家可以入党说明共产党开始向各
36?
个社会阶层开放,也标志着阶级革命党到国家执政党的转变,党员多元化的身份构成可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他们的协商和讨论可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过于偏好特定阶层,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这有利于缓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减少民怨,维护社会安稳.这在胡锦涛主席身
上有着明显体现,他提倡的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均得满足,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他近
来所谈的包容性增长为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从而落实和谐社会的建构,可见
和谐社会与包容性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的是平民百姓而非权贵阶层的利益,这源于胡锦涛主席出身平民家庭,深知民苦,因而一贯保持亲民形象,为
最广大平民阶层谋取利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当前遇到仇富与丑官一系列
新问题与新挑战.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转型使原有社会关系断裂,社会结构重组,改革开放虽使人人
受益,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5%的富人阶层与平
民阶层逐渐形成对立面,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官员
腐败,权力寻租现象亦频频发生,侵害了普通公众
的利益,于是仇富,仇官逐渐上升为一种非理性的
情绪化的社会心态.仇富,仇官心态容易导致极端
行为发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2000年以来,
山西亿万富翁李海仓,浙江温州富豪周祖豹,甘肃
地产大亨刘恩谦等富豪被杀,从极端化层面折射出
仇富心理;2010年6月马鞍山市花山区旅游局局长
汪国庆一句"我是领导"引起数千人围堵,群体性
事件迅速诱发,从中可窥见干群关系紧张.官商勾
结,以权谋私,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更为严重
的是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让大部分廉政官员也由
于群众仇官心态而背上了贪污腐败的骂名.为了解
决贫富分化,官员腐败,社会维稳等问题,十七届
五中全会决定全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更好适应
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
政治体制改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仇富与
丑官这一系列新问题的压力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温家宝总理于深圳视察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
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
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L6政治体制改革若想顺利实施并于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应沿袭并发扬包含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普世价值.
首先,肃清国人认识,正确看待普世价值理念."左"的思想主张走旧有的阶级斗争路线,反
对改革,认为"民主,法制,人权"等普世价值是
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因而不敢引进,谈"民主"
就色变,甚至断言提倡普世价值就是否定党的领
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贴标签的做法过于粗
暴,简单化,经不起历史事实和现实实践的检验,
恰恰相反,党和政府正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中践行
"民主,法制,人权"等普世价值,今天中国才一
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举世瞩目.同时,要
注意防止右的思想,这种思想不顾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主张全盘西化,将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制度移植入我国,这种盲目,脱离实际的做法注定在中国不能
取得成功.因此,在反"左"防右的同时,须向国
人宣传正确的普世价值观: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都能成为普世价值,只要它能适用于最大多数人和国家并能为其带来福利,"民主,法制,人权"等普
世价值虽由西方资产阶级提出,但却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应积极吸纳以发展自我,正如市场经济和
计划经济都是经济调控手段,并无姓资姓社之分一样,"民主,法制,人权"也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
本主义国家所必需,只是二者的内涵有所不同,即
社会主义民主更优越,服务于最广大人民.
其次,政府须加大践行"民主,法制,人权"
等普世价值的力度,积极扩大人民民主.共产党成
立伊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奋斗宗旨,党
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多次指示共产党员应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文件
均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以强调重申.这种基于人民本位的理念与实践深受百姓欢迎,亦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成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迅猛
发展壮大,由弱到强,在全国人民支持下打败了独
裁的蒋介石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
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纵观党的发展史,其最大政治优势和成功秘诀是推崇民
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的"三个有利
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以人为本,
t
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无不贯穿着民主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宗旨,并赋予其丰富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
党在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制度推广的基础上,应加快健全党内民主制的步伐,以党内民主自上而下地推进人民民主.同时,出台保护中产阶层的公共政策,培育其尽快壮大,建成一个"中问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从而保证"一个可以持
续的自主社会秩序".这不仅可大幅降低政府维
稳成本,还十分有利于培育社会民主文化,推动和
谐社会建设,使执政党长治久安.
政府还应利用大众传媒努力培养民主政治文
化,造就现代公民.大众传媒是社会舆论机关,能
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声浪,引发社会思潮的变动,决定事物的命运.这种强大的舆论工具应为
民主政治建设服务:一方面通过大量新闻报道和评论宣扬我国民主政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向人民详细解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内容与途径,使人民知晓并拥护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针与措施;另一方面,代表人民行使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权,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
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大众
传媒的有力监督可防止地方政府滥用职权,不顾民意大搞"形象工程"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促使权力
运行公开透明,从而推动阳光政府和民主政治的建设.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更
是加强了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权力与影响.大众传
媒还可造就现代公民,通过传播"民主,法制,人
权"等普世价值,使人民的民主法制素质及参政议
政意识不断提高,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权
利义务意识强的现代公民和社会自治能力大的公民
是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成功的基础保障.
普世价值与中国民主政治相辅相成,二者由于
封建专制文化余毒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实现只
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并适
宜地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
实践中注重反馈,积极完善,丰富这些理论,以期
在正确又富有活力的理论指导下,使改革开放顺利
进行,并取得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延安归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74.
[2]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1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585.
[5]卢新宁.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N].人民日报,2008—02 —
18.
[6]李斌.温家宝:政经改革停滞倒退是死路一条[N].人民日报,2010—08—22.
[7]郑永年.为何中国的稳定需要大力扶持社会中间力量[N]. 参考消息,2010一l1一O3.
[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责任编辑:光明)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