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1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设计思路】
“人口”问题一直是江苏高考必考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分布等知识本身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试题中的情景材料较新颖,图表的呈现形式较独特,所以对图文信息的阅读和信息的提取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意识,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三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解决新知识、新问题。
第一课时: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时的考试要点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二、学会比较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
三、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呈现材料和图表资料,培养阅读图文信息的意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相应的地区分布;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
2、复习难点:
如何判断某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经济、教育、 医疗等水平; 自然环境; 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 宗教信仰;
文化观念等 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的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归纳 影响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
归纳 分类 分类 案例 芬兰人口增长
模式的转变
应
用
人口增长模式 图1 各大洲、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的转变
图4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人口增长模式”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人口增长的类型
探究活动1:读图2和图3,说出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类型,完成表1。
表1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的类型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两幅生活中的图片,一幅是新生儿,一幅是人口的流动,指导学生读图、说出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两种类型
学生读图,说出和人口增长相关的要素及其概念,完成表1。
利用表1将“人口增长”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典型例题1】(2011年江苏卷)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4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1—2题。
表2
人 口 增 长 类型
要素
要点
备注
_________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率— 率 自然增长率= 时,人口数最多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包括 和
_________增长
迁入、迁出
_________率=迁入率—迁出率
图2 图3
1.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
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
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
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
案:
1.B
2.B
思路
点
拨:
解答
该题的关键是把表格、三角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1题,由表2可知,苏南、苏中、苏北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分别为7.67%、-2.32%、-6.35%,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苏中人口由2000年的74382809×23.2%≈17197305人到2010年的78659903×20.80%≈16361259人,不但占江苏省的人口比例下降,而且人口数量也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为78659930×41.38%-74382809×33.71%≈7475034人,苏中、苏北减少的人口为(78659903×20.08%-74382809×23.12%)+(78659903×37.82%-74382809×43.17%)≈-3197928人,显然是不相等的;江苏省增加的人口除了从外省迁入的人口外,还有自身人口的增长。
第2题,由图4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0~14岁人口的比例是下降的;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超过10%,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为严重老龄化)。
考点诠释2: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分布
探究活动2:读图4,探讨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分布,完成表3。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①投影如图4所示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示意图”
②展示导学问题:人口增长可以分为哪几种模
式?不同模式下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能否列举典型的国家加以说明?
学生读图,
说出人口
增长模式
的特点及
地区分布,
利用表3将“人口增长
模式”基础知识做一回
顾,建构知识体系,掌
握统计图表的读图技
能,建构本课的重点知2000年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74382809 78659903
人口比例(%)苏南33.71 41.38 苏中23.12 20.80 苏北43.17 37.82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①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
1的图表(表2和图4)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
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
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
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
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
维过程。
①选择其它省市高考
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
解题训练。
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
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
题方法。
年
份
项目
地区
分布
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完成表3。
识。
表
阶段原始低增长
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
段
低速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
(“高高低”
模式)
传统型
(“”
模式
过渡型
(“过渡”模
式)
现代型
(“”
模式)
社会发展阶段
国
家20世纪50
年代前后,
国家
目前
国家
现在
特点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
长率
人均寿
命
越来越人口总
数增长
原因
地区分布
[
广州市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计划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
图5为“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变化状况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据此完成1—2题。
图4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关于广州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住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
B .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C .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广州市针对老年人口变化的现状,今后应该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 .提高科学技术,降低人口死亡率
C .适当鼓励生育,缓解老龄化趋势
D .积极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答案:
1.A
2.C
思路
点拨:
第1题,0∽14的青少年儿童比例下降,说明出生率应该呈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上升,说明死亡率应该呈上升趋势,所以自然增长率应该呈下降趋势。
从材料和图5中均可以推知常住人口总量在上升。
第2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缓解老龄化的最好措施是适当鼓励生育,比如放开“二孩”政策。
● 考点诠释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
探究活动3:结合教材,探讨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措施,完成表4。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口问题
展示导学问题:结合教材,探讨两类国家 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措施。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
利用表4将“人口问题”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构知识体系,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
表4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5)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其它省市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国家 问题
影响
措施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数量增长 1、社会经济问题:就业 、社会不 ;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等条件难以改 善;经济发展缓慢。
2、生态环境问题:粮食 ,耕地压力过 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计划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 过
发达
人口增长
不足,国防兵员 ,青壮年负
鼓励 ;
图5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17618241(人) 下降7.28﹪
7039285(人)
上升0.7﹪
79645606(人) 上升6.58﹪
图6
图7
探究活动4:读图6,了解各大洲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人口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各大洲的人口问题 展示导学问题:读图6,了解各大洲目前的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人口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学生读图,
分组讨论。
利用这个问题将“人口
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
构知识体系,建构本课
的重点知识。
探究活动5:读图7,了解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析中国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同时却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中国的人口问题
①展示导学问题:读图7,了解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析中国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同时却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
利用时事热点让学生
讨论,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
际问题。
国家
人口 化
担过 ,社会福利事业开支 等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多,收入减少,开支加大,生活困难
接纳
图10
【典型例题3】
2016年我国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图8)”,读图完成1-2题。
1.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2.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答案:1.D 2.A
思路点拨:第1题,注意图名是“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所以图中读出2015年以后青壮年增长率呈现负值,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而少儿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图中看不出来,“二孩”政策放开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第2题,“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但题目中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这些“二孩”尚未长大,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尚未得到缓解,老年人口的庞大数量,应该积极推进养老产业。
【重点图像】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3的图(图8)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其它省市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图9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图8
图像解读:图9中的信息量很大,可以获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等。
图10属于三角形坐标图,主要熟知读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