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第一框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重要事例,并谈谈对今天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阶段,识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
2.分析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应对与解决危机的措施,探讨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干预的必要性,探讨罗斯福新政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和启示。
3.正确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能揭示与理解资本主义危机无法彻底根除和治理的根本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运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感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_______ ___________、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罗斯福新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_______。
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_________。
颁布银行法,放弃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和有节制的______________。
(2)恢复和稳定______。
两次出台农业调整法,以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
颁布《______________》,中止实施__________,鼓励企业合作,以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_________。
1933年,国会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_________”,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总需求。
1935年,又通过____________,以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通过___________,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_________的责任固定下来,缓解了_________,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________和扩大的________播下了种子。
3.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__________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前探究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宏调的目标是什么?宏调的手段有哪些?
2.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
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
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行的?
(2)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起到什么作用?
课中探究案(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一)课中探究
探究一:如何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中宽泛的社会保障?
探究二:罗斯福新政能否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C.农产品生产大量过剩 D.金融市场充满虚假繁荣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冲击,下列做法能取得积极成效的是( ) A.必须放弃资本主义制度B.政府不能干预经济,以保证经济自由运行
C.市场不是万能的,国家应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D.实施对内独裁,对外侵略,转嫁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B.彻底实行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
C.消除私人垄断资本主义D.消除经济危机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是( )
A.注意协调资本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C.全方位的对经济进行调整D.对工人和小生产者作出让步
6.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
A.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D.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课后巩固案(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1、以下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有()
①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②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缓解失业压力
③不干预经济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带领美国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走出来的总统是()
A.林肯
B.罗斯福
C.肯尼迪
D.尼克松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所采取的方式是()
A.政府不干预经济
B.政府干预经济
C.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
A.减少失业队伍,刺激生产和消费
B.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环境
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
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
5、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打击法西斯
C、波及范围比较广
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9、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后评论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A、剥夺美国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B、规定民主党不与共和党交替执政
C、政府以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工业
D、对私人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造
10.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采取了一些利于工人措施 D.调整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1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以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1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
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13、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经济
C .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1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15.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魔似的买卖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资本主义大危机由此开始。
材料二罗斯福在发表就职演讲时说:“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都期待我在就任总统时,会像我国目前形势所需求的那样,坦率而果断地向你们讲话……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1)材料一给我们什么启示?
(2)罗斯福实行的政策在美国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视野拓展】社会热点链接走进生活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2012年,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8.1%、7.6%、7.4%。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
第四季度有所加快,增速为7.9%。
201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锁定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等多重目标。
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增赤、减税、扩支。
其中,结构性减税是影响此轮宏观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营改增”是当前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