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名词解释1.语言[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
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
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2.客家方言[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较晚,而且有其特殊原因。
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虽然汉民南迁亦始于东晋,但形成特殊的客家方言还是宋代以后的事。
因为这时南方各地,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被早来的移民所占据,后来的移民或居于边缘山地,或与早先来的移民杂居。
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
由于山区的闭塞,主客社会上的封闭形成了主客语言上不同。
加上后来一些主客之间矛盾,有的地方客家人重新迁移,形成了客家方言的特殊分布区,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
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
二、简答题1.语言传播和扩散过程的主要特征。
[西南大学2013年研]答:(1)外延性和连续性语言“波形扩散”理论指出,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这是语言传播和扩散的外延性。
在语言向外延伸过程中,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地区传播的,所以语言在地区分布上有连续性特点。
(2)距离衰减性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离起源地或中心越近,这种文化现象越强烈,越远则越弱。
语言的扩散过程也符合这个规律。
(3)层序性和阶层性语言是呈波状扩散,对某些地区来说就有多次重复的层序性。
早期传人的古老语言和后来传人的新语言有着不同的层序性,往往新语言是在古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差别很大。
语言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了明显的阶层性。
(4)复合性复合性是指语言在扩展接触中,一种语言吸收其他语言成分,形成复合语言。
人文地理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日耳曼部族入侵 ➢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 人侵犯不列颠。他们借罗马帝国衰落、自顾不暇之机一举侵入大 不列颠诸岛。期间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 个半世纪之久,大不列颠请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 这次外来入侵.对英语的形成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交际性
①语言是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②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③语言在大多数层面上可以代替其它交际工具,但其 它交际工具却不能取代服务面极广的语言。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工具性
①人类的思维活动必须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进 行; ②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交流思 想成为可能。故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强调表达能力的 培养; ③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汉语与发展
【汉语方言及其分布】
1、方言: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 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2、汉语方言的分布: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 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
3、汉语方言特点:
——北方一致性高,南方内部差异大(南繁北齐) 原因? ——地理环境:北方平原辽阔、南方多丘陵山地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8.2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8.4 语言景观
人文地理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的传播特性
【语言传播的方式】迁移传播、扩展传播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发展 变化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 生的。 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四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思考题 1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 语言分布特点 3 讨论语言扩散及结果 4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 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外延性和连续性 距离衰减性 层序性和阶层性 复合性 竞争性和同化性 演化性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谢 谢!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语族、语支、 一、世界语言谱系:语系 、语族、语支、语 世界语言谱系: 方言、 土语” 言、方言、“土语”等。 二、 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名词解释1.语言答: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
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
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2.客家方言答: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较晚,而且有其特殊原因。
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虽然汉民南迁亦始于东晋,但形成特殊的客家方言还是宋代以后的事。
因为这时南方各地,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被早来的移民所占据,后来的移民或居于边缘山地,或与早先来的移民杂居。
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
由于山区的闭塞,主客社会上的封闭形成了主客语言上不同。
加上后来一些主客之间矛盾,有的地方客家人重新迁移,形成了客家方言的特殊分布区,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
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
二、简答题1.简述汉藏语系及其地区分布答:汉—藏语系分布于中国及其附近地区。
在使用人数上,属世界第一,使用人数在12亿人以上。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汉语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加上政治、军事活动导致的移民等原因,因此汉语分化程度很深,内部方言较多。
一般认为,汉语包括有七大方言,四大官话(即次方言)。
它们是:北方方言(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
(2)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①藏缅语族在该语族中有藏语支、缅语支、彝语支和景颇语支。
a.藏语支中有藏语、嘉戎语和门巴语。
藏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相邻四川、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还有国外与青藏高原相连接的地区;嘉戎语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区;门巴语分布于西藏的墨脱、林芝、错那等地。
b.缅语支主要分布于缅甸境内,有缅语、克伦语、若开语、钦语、克耶语。
人文地理学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蒂公爵入侵英国,建 立诺曼蒂王朝--法语,拉丁语,英语并存 公元1832年英语书写的圣经出现,结束了拉 丁语的宗教语言,英语成为全民语言
18世纪以后,英国工业发展,对外殖民统治,语言 走向世界。现在有几十个国家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或第二语言。 标准语言:伦敦地区的牛津和剑桥所用的语言为英 国标准语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他国家
作业:
3.人口迁移的影响 (1)如果外地移民迁移时间集中,人数较多, 或较当的土著居民有较优越的政治工作,经济 和文化地闰,那么些移民所带来的语言就有可 能取代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 (2)移民所带来的语言渗透到当地语言中, 对当地语言产生影响。 (3)移民的语言被当地语言排挤并最终消亡
4.经济条件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语言的对外影响 力成正比,其原因是: 一是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对语言的创造 起到了带动力作用。 二是落后地区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千里的科学技 术知识,促进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 交流,有必要学习发达地区的语言。
第八分类与分布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它是一种表达 . 思想.促进交流的工具。 一般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惟一源泉,没 有劳动就没有语言。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 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 和意义要素。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 过程中形成的。
(二)汉语的发展 汉语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1. 北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于黄河中下游,随着统治集团政治管辖范围的不 断扩大而扩展,现分布范围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 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一带;湖北(东南角 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 湖南的西南角。面积占汉语地区的3/4,使用人数8亿, 占汉语人口的70%,为世界第一大语言,由于使用面 积较大,各地语言也稍有差异,一般又分为北方、西 北、西南、江淮四个方言区
人文地理学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人文因素与语言的关系
• • • • • • (一)语言与政治的关系 1、对语言传播的影响 2、对目前语言政治问题影响(如非洲国家边界) 3、地位较低的少数民族语言常被忽视。 (二)移民与语言的关系 移民对语言的分布的影响,除了该语言的分布范围之 外,还由于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其他效果。 • 1、移民人数不多,形成“语言岛”,与原语言脱离, 形成“化石”语言 • 2、在当地语言格局已基本定型,如果移民不多,移民 与当地居民杂居,被当地语言所取代。 • 另外民族与社会等与语言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1、地理集团的影响 2、行政区划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影响 4、经济条件的影响
四、语言景观
• 指的文字。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 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 在地名上。 • 1、地名景观特点 • (1) 特殊性(2)符号性(3)变异性 • 2、我国地名景观 • ① 反映自然环境 • ② 经济活动方面 • ③ 历史方面 • ④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五、中国语言地理
• • • • • • • • • • • • 1、中国的语系 目前我国各民族使用独立语言至少有八十种,分属五个语系 (1)汉藏语系(32个民族) 分布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阴山—大兴安岭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2)阿尔泰语系(18个民族) 分布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阴山—大兴安岭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3)南亚语系 分布滇西南(佤、崩龙、布朗等3个民族) (4)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高山族 (5)印欧语系 分布西北边疆,俄罗斯族和塔吉克族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 一、语言生态学 • 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 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 叙述。 • (一)环境与词汇 • 在语言词汇中,不少是反映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社 会集团所生活的环境的。 • (二)环境对语言的保护作用 • 1、环境对语言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 • 2、山地语言避难作用非常明显 • (三)环境在语言传播中作用
人文地理 第八章第四节 语言景观教案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能分析归纳语言景观的世界文字及其特点、地名景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节重点掌握:1文字的本质特征;2汉字的形成特点;3地名景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将采取板书与电子投影仪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以阅读、讨论、提问、总结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明白重点,掌握要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引入(课堂导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语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各民族呈现不同的语言景观,除不同语种发音语调不同之处,文字和地名表现尤为突出。
五、教学内容⑴文字本质特征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使语言反映的文化得以保存、传播和发展。
这就是文字的本质特征。
和语言符号相比,文字符号的特点是:“形”、“音”、“义”三字的结合。
其中字形是文字的特有要素。
文字需要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达,通常这些符号表达某种语言要素,如:音节、音素、词素、单词。
传统上根据文字的发展过程将文字划分为三种类型:表形文字(或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广义的拼音文字)。
⑵汉字形成特点?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字形为方块字,是词符文字过渡到词素文字的典型。
汉字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陕西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的两处仰韶文化陶器刻画符号为其作佐证。
最早的汉字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真正比较成熟的,且经常被应用的文字体系是到商代晚期才开始出现。
汉字经过多种字体后,在秦朝得到了统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书同文”出现小篆、隶书、草书、行、楷字体都是汉字书法的变化。
汉字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造字的规律或条例,将汉字体系发展更加完善。
六种又称为“六书”,“象形”——把字画成象代表的东西的样子;“指事”——用具体的笔画表抽象的意思;“会意”——用两个以上的字或字形结构单元组成;“形声”——用两个偏旁组成一个字;“转注”——指一类意义相近的字;“假借”——对一种根据语义造不出来的字。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四、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3具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4介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语言是人类进行智力开发5的闽工方具言的形成与发展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6体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7 客家方言形成与发展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第1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产生
一般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1有语劳言动是就一没种有社语会言现。象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2产语生言必是须人有类足的够一的种声交音际材工料具和
意义要素。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一在、劳英动语过的3程形语中成言形和是成发人展的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二、汉语的4发语展言是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1 地理集团的影响 (自然因素) 2 行政区划的影响 3 经济条件的影响 4 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1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2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3 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 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
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内容摘要 第1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2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第3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第4节 语言景观 思考题
内容摘要
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产生有一源论与多源论 的对立,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 性等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总结了英语 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及汉语“七 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在 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了世界语言 的分布规律;引用日本学者大岛襄二关于语言 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 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 散的影响;最后对语言景观,即文字与地名景 观,做了比较详细特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特色较难体现出来。
⑺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最晚,主要分 布在广东省的东北部、福建省的西北部和江西 省的南部,还有很多的岛状分布地区。由于地 理和历史文化原因,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支,
对其形成时期(两晋和两宋)的文化传统保持
较为明显,因此在语言上也反映出一定的“古
性”。
小结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
言工具就是“方言”,而不是“语言”。“语言”
实质上是“方言”的归约、抽象和概括,是一个
“虚”的存在,其操作性实体性对应物是“民族
共同语”——标准化规范化的“官方语言”,如 我们汉语的“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人为制定的 标准语言,她与现代汉语是不能划等号的。
§2.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汉语方言分布简图
⑴北方方言
汉语的发展历史久远,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使 用的就是北方方言,她是古代汉语发展的直接结果。
其形成发展过程一方面与汉民族政权中心的不断扩
大、巩固、深入而扩大其范围,另一方面又是在与 少数民族不断交流、融合中发展的。北方方言分布 范围广阔,一般又将其划分为北方、西北、西南、 江淮4个次方言区,每个次方言区又可以再作更细
4.语言是符号系统
作为一种信息系统,语言也是符号化的(所谓符号就是 人类创造出来指代具体事物的标记),因此,语言也是一种 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化,是指语言的语音外壳与其意义之 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与规定性结合的符号系统基本特征。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符号的表示者与被表示者的关系任意的, 而不是必然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是指当符号与 其指代的事物被约定俗成之后就不能随便更改,符号与其代 表的内容有必然的规定性联系。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 成熟、完善,结果就形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符号系统。 简单地:符号系统的任意性是——指代是任意的(形成 之前);规定性是——指代关系形成之后不可随便更改。如 在数学符号系统内部,“10”在“二进制”和“十进制”的 意义是不同的,反映了任意性;而若规定了是二进制,则意 义就被严格规定了,只能是“两个”,即“一个有加一个”。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4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1 文字的本质特征 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 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是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反映的文化得以保存、传播 和发展。这就是文字的本质特征。 2 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 汉字 阿拉伯文字 希腊文字 拉丁(罗马)文字
2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语 言分布特点
3 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4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地
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1 地理集团的影响 (自然因素) 2 行政区划的影响 3 经济条件的影响 4 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1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2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3 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 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
二、地名景观
一、地名景观的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和变异性。 二、我国地名景观
1 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 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 反映历史方面 4 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 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它国家
思考题
1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 会环境的关系
三、语言的社会功1 北能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四、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3具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4介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语言是人类进行智力开发5的闽工方具言的形成与发展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6体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7 客家方言形成与发展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PPT精品文档
地名景观
(一)地名景观的特点 特殊性、符号性和变异性 (二)我国的地名景观 1. 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 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 反映历史方面 4. 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 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他国家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一)印欧语系 (二)汉-藏语系 (三)闪-含语系 (四)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五)非洲语言 (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七)其他语言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20世纪 90年代美洲的主要语言区 体课件 PPT文档
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 语言传播特性 • 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 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语言传播特性
语言的传播通常由迁移和扩展两种方式来实现。迁移
传播一般由使用该种语言的人由甲地迁往乙地而形成;扩
展传播则是指文化通过人群的迁移,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 一个地区。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世界语言谱系
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拟
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 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列出详 略不等的语言分类表。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和基本意义如下: (1)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 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2)语族:分类的二级单位。 (3)语支:在语族单位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单位。 (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 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4. 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 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6.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7. 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习得经验才可以通过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保留下来,历史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有了语言记录,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在共时的空间中更广泛地传播。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共同的语言被视为辨别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从信息革命的角度看来,任何信息手段(如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的创造和发明都是语言功能的延伸,都表现了语言在以不同的形式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语言在产生以后,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等因素,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与其他人文要素相比,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主要介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语言。
虽然在英国说英语的只有5500万人,但在英国以外,说英语的却有3.7亿人,再加上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的人数,则超过10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1.英语的形成和统一在大不列颠岛上有史料可查的最早语言是凯尔特语,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公元前55年,罗马人入侵大不列颠,并一直占领了大约500多年,因而使拉丁语进入了该地区,并称为官方语言,凯尔特语的地位下降。
大约公元449年,居住于丹麦与德国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族趁罗马帝国衰落入侵到大不列颠岛上。
他们分别是盎格鲁人(往日德兰半岛中部(欧洲北部的半岛,面积约25,485平方千米,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萨克逊人(往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朱特人(往日德兰半岛北部)。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习得经验才可以通过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保留下来,历史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有了语言记录,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在共时的空间中更广泛地传播。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共同的语言被视为辨别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从信息革命的角度看来,任何信息手段(如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的创造和发明都是语言功能的延伸,都表现了语言在以不同的形式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语言在产生以后,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等因素,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与其他人文要素相比,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主要介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语言。
虽然在英国说英语的只有5500万人,但在英国以外,说英语的却有3.7亿人,再加上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的人数,则超过10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1.英语的形成和统一在大不列颠岛上有史料可查的最早语言是凯尔特语,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公元前55年,罗马人入侵大不列颠,并一直占领了大约500多年,因而使拉丁语进入了该地区,并称为官方语言,凯尔特语的地位下降。
大约公元449年,居住于丹麦与德国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族趁罗马帝国衰落入侵到大不列颠岛上。
他们分别是盎格鲁人(往日德兰半岛中部(欧洲北部的半岛,面积约25,485平方千米,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萨克逊人(往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朱特人(往日德兰半岛北部)。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 8 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内容提要: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产生有一源论与多源论的对立,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性等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总结了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及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在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引用日本学者大岛襄二关于语言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散的影响;最后对语言景观,即文字与地名景观,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第1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没有直接的痕迹,因此只能依靠间接的证据来推测语言的起源问题,如研究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比较人与动物发声器官的区别、辨别化石头骨中留下的大脑和发声器官的痕迹,以及对人类早期祖先生活情况的推测等。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36亿年的生物史中,猿类出现后经过1800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一般认为,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经过近200万年的进化后,才出现了记录它的文字。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
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劳动使类人猿的前肢和后肢逐渐分工,后肢直立行走使人的肺部和声带得到了发育,能够连续发出许多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奠定了语言产生的基础。
人的直立行走,使之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扩大了视野。
由于劳动,人类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食物,增加了大脑的营养,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形成,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粤方言的形成语发展
粤方言分布于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 (古百越人聚居的地区),广州话为代表 北方移民(中原汉语)对粤方言的影响 粤方言的影响(华侨、香港)
⑤
A. B. C.
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晚于吴、湘和粤语 分布于福建省、广东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绝大部分 地区 由于北方移民路线(海、陆)和历史跨度和福建省 得了条件差异,形成汉语中较独特的方言,且内部 差异较大难于互通,有较多的土语群。
§ 8.3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二. 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1. 2.
自然因素的影响 社会人文因素影响
行政区划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条件的影响
§ 8.3
1.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三. 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2.
3. 4.
5.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新来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形 成新的语言 多语言国家出现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 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 思维的物质外壳。
§ 8.1
一. 语言的产生
语言的唯一源泉 声音 语意
§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二. 语言的本质特征
1.语言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 交际性 工具性
语系语系语族语族语种语种8282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印欧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非洲语言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它语言其它语言8383语言的扩散与影响语言的扩散与影响外延性和连续性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性距离衰减性复合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演化性8383语言的扩散与影响语言的扩散与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社会人文因素影响社会人文因素影响行政区划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8383语言的扩散与影响语言的扩散与影响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新来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形新来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形成新的语言成新的语言多语言国家出现多语言国家出现8484语言景观语言景观文字的本质特征文字的本质特征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8484语言景观语言景观地名景观特点
人文地理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
1、社会性
(一)语言的本质属性 2、交际性
3、工具性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3、语言是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三、语言的发展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语言谱系
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 的语言比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 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 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和基本含义如下: (一)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 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二)语族:分类的二级单位。 (三)语支:在划分语族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 分的单位。 (四)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种就是 一种语言 。
1、我国的地名景观 (1)在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在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在反映历史方面 (4)在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在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2、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美国 (2)其它国家
思考题与作业
一、思考题
1、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社会环境的关系。
2、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 语言分布特点。
3、讨论语言传播及其结果。 4、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
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二、作业
1、概念解释:
(1)语言谱系(2)语言的谱系扩散(根式扩散) (3)语言的波形扩散(4)文字的本质属性(5) “六书”
2、问答题:
(1)阐述“劳动是语言产生的的唯一源泉”这一论点。 (2)简述语言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 (3)简述英语形成的基础及其方言。 (4)简述汉语中七大方言的分布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我国根据汉语言特点划分的七大方言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1.北方方言:长江以北,长江南岸就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云贵高
原,两两湖地区、四川。
2.吴方言: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的大部分。
苏州话、上海话
3.湘方言:湖南长沙话
4.粤方言: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广东话
5.闽方言: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台湾的大部分地区
6.赣方言:江西的北部与中部
7.客家方言:粤东、粤北、闽西、赣南2
世界七大语系及其分布区:
1.印欧语系:欧洲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的西南部即印度伊朗等。
2.汉—藏语系:中国及其附近地区
3.闪—含语系:阿拉伯半岛、北非、西亚(阿拉伯语、希伯来语)
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西起土耳其,经高加索、中亚、新疆、内蒙古、蒙古到
西伯利亚地区。
5.非洲语言: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之间
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西起印度洋西边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到太平洋东边的
复活节岛。
7.其他语言:美洲印第安人语言、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土著语等
影像语言传播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受自然的地理条件、通达性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行政区划、经济条件(对外的交流程度)、人口迁移
语言扩散的结果表现为那些方面?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方言
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方言
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新来的移民人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新来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
6.多语言国家出现
语言景观的含义和内容?
语言景观:是由某一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字和地名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景观文化现象。
内容:非物质文化景观和物资文化景观
1.文字及其特点
2.地名景观
语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其文化特性,试举例说明语言景观的特征:
方面:
1.传播
2.文字
3.语言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