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体系分析汇总
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晚震旦-中奥陶世、中三叠世
云开古陆周缘、华夏古陆东缘、和南缘
早三叠世
苏皖地区
志留系-下泥盆统
湘北鄂西地区
晚古生代
障壁海岸
潮坪、泻湖、砂坝、潮道
桂东北、桂南大摇山地区;滇东、滇西地区
下中泥盆统、革老河组-达拉组、龙潭组、吴家坪组、梁山组
湘南鄂西地区
泥盆-石炭纪
闽粤赣地区
早石炭、中晚二叠世
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北缘
晚震旦-中奥陶世、二叠纪
苏皖地区
下三叠统
台盆体系
台盆中央、盆缘
右江地区
泥盆-三叠纪
湘桂地区
泥盆-早二叠世
湘中南
泥盆纪
浙郴州-江绍地区
中二叠-早三叠
下扬子地区
茅口、长兴组
台坡体系
跌积型、滑积型、沉积型
右江地区
泥盆-早二叠世
深海体系
深海平原、海底水道、海槽、海沟
扬子板块东南缘的湘赣地区
表1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组
沉积体系
类型
大陆沉积体系组
沙漠
冲积扇
湿地扇、旱地扇
河流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湖泊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湖泊
硅质碎屑湖泊、碳酸盐岩湖泊、蒸发岩湖泊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扇三角洲
海洋沉积体系组
碎屑岩沉积
陆源碎屑海岸
无障壁海岸、障壁海岸、河口湾
湘南地区
下中志留统
桂东北地区
上泥盆统
米仓山地区
下中寒武统
鄂西地区
下寒武统
苏皖地区
茅口组、龙潭组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概述沉积环境分析是地质学和沉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球表层沉积岩石的特征和沉积过程的认识,揭示了地球表层演化的历史。
该分析手段包括对沉积岩石组成、结构和沉积相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沉积环境条件,如水深、氧化还原环境、海岸线位置等。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勘探、油气勘探、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沉积环境的分类根据沉淀物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环境条件,沉积环境可以被分为陆相环境、浅海环境、深海环境等多种类型。
每种沉积环境都具有特定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组成,在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沉积地层。
陆相环境陆相沉积环境是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环境,包括各种平原、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受到地形、水文条件的控制,常见的沉积物有砂砾岩、泥岩和煤等。
浅海环境浅海沉积环境包括近海陆架、潮间带和浅海海底等,受到海浪、潮汐和海浪等波浪作用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常见的沉积物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生物作用也对沉积物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深海环境深海沉积环境是指海洋深部水域,受到水深、海底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往往由有机质和钙质残壳组成,形成了深海泥、深海泥质岩等类型的岩石。
沉积相分析方法沉积环境分析的核心是对沉积相的研究,通过对沉积相的认识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常用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包括岩石薄片镜检、地层剖面观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解读沉积环境的特征。
岩石薄片镜检岩石薄片镜检是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组成、结构和生物成分等信息,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以及沉积相特征。
在镜下观察岩石薄片的颗粒大小、角质度、有无变色作用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沉积物的输运路径和沉积环境条件。
地层剖面观察地层剖面观察是通过对地层岩石的沉积序列、结构和岩相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条件。
通过对地层剖面不同地层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出地层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1. 引言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是描述地质研究中重要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特征的综合,而沉积体系则是沉积相在相互关联的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本报告旨在对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的地质单元。
它反映了在该地区沉积作用发生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条件。
沉积相的研究对于研究过去的环境条件、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可以根据沉积构造、沉积物类型、沉积结构和岩石组合等方面进行划分和定义。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三角洲相、海滨相、湖相、河道相等。
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沉积物组合,可以通过地层剖面、物相图和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识别和解释。
3. 沉积体系的定义沉积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一致性的沉积相相互组合形成的地质体系。
它是由多个沉积相所组成的,反映了不同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沉积体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区域地质演化、预测沉积物储量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体系可以根据主导沉积相、地貌和沉积层序等特征进行划分和描述。
常见的沉积体系包括海陆过渡体系、断陷湖盆体系、潮汐沉积体系等。
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构造,可以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进行研究和解释。
4.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4.1 相关地质图件分析方法 - 根据地层剖面图、物相图和陆地地貌图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和分析。
- 利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设备对沉积岩样本进行岩相和矿物分析。
4.2 钻井分析方法 - 通过钻井岩心的不同组分、厚度和孔隙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
- 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如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数据,解释沉积体系的特征和性质。
4.3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分析沉积体系的展布、结构和时空变化。
沉积相总结
沉积体系总结一、冲积扇沉积物特征和垂向序列1、近端沉积物最粗,块状构造发育;扇中砂、砾交错出现,重力流和牵引流共存;远端牵引流更为丰富,各种交错层理的砂岩常见。
2、进积型——反粒序;退积型——正粒序。
二、河流1、高度弯曲的曲流河的内部构成包括:①河道充填组合:底部滞留沉积、点坝及流槽和流槽坝沉积②河道边缘组合:天然堤、越岸沉积、决口扇及决口河道③泛滥平原组合:泛滥平原、沼泽、泛滥平原小型湖及废弃河道注意:①河道充填在河流体系中是最粗、砂质含量最高的地方;为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树干等;中——大型槽状交错层理②点坝是曲流河的特色,位于曲流河的凸岸,向河心凸出;点坝的侧向可以形成“S”型的侧向加积层理——曲流河的特征沉积构造③流槽及流槽坝是在洪水期主流线取直后在点坝表面作用的结果④河道边缘组合包括: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及越岸沉积2、辫状河也可以分为三个内部构成:①河道充填:纵、侧及横向坝,其中纵向坝最常见;横向把最典型,是辫状河沉积的特征——垂直水流方向是众多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平行水流方向是众多大型底形的逐渐进积②河道边缘:因河道经常迁移,因此天然堤不发育③泛滥平原沉积缺乏④正粒序3、网结河的内部构成:①河道充填组合:宽/深比小,河道稳定,因此充填砂体厚且窄②河道边缘:植被密集,厚层泥炭,呈上凸状(网结河成因?)③河道间湿地:被天堤包围,占网结河地区的60%-90%,有沼泽、泥炭沼泽、小型湖泊等三、三角洲1、河控三角洲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越岸沉积(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以及分流间湾)②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水下堤及水下分流河道③前三角洲重点: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反粒序;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正粒序2、扇三角洲:平原相包括:重力流沉积体系及辫状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及洪泛平原、沼泽沉积;前缘相包括:近端河口坝和远端河口坝及浅水重力流沉积四、碎屑滨岸沉积体系1、海滩面体系:重矿物等沉积砂矿主要分布于前滨的冲洗带;风成沙丘;破浪带和碎浪带可见新月形大型波痕,横截面显示为大型交错层理对于最容易保存下来的进积型海滩面体系而言,由下向上粒度变粗,生物扰动减弱,浪成沉积构造增多,分选变好2、潮坪体系内部构成:①潮道沉积:潮间带及潮下带常见;由海向陆,泥质含量逐渐降低,且潮道逐渐弯曲分叉;一般具羽状交错层理和再作用面②潮下带沉积:以砂质为主,主要由潮道中的沙坝和浅滩沉积物构成;能量强大!③潮间带沉积:潮坪由砂坪逐渐过度到泥坪,具羽状交错层理、再作用面及冲刷构造显示为正粒序!3、障壁岛—泻湖体系的内部构成:涨潮三角洲、退潮三角洲、冲越扇及海滩—沙丘脊五、陆架边缘、陆坡和盆地沉积体系:(一)陆缘陆架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1、陆架沙波(横向底形):横切主潮流方向2、陆架沙脊(纵向底形):平行于主要的海流方向3、风暴沉积:原地侵蚀再沉积的产物(二)陆缘陆坡和盆地沉积体系:1、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水下重力流(水下滑塌、水下泥石流、颗粒流、流体化沉积物流、浊流),流体密度流(盐水或冷水底流),等深流(温盐引起的水平流动,流速一般较低),海底潮流2、体系构成:①海底峡谷:发育于陆架、陆坡②斜坡裙:坡底与海底平原相接处,是陆架边缘及上陆坡边缘块体坡移的产物③海底扇:近端以水道和天然堤为主(规模一般较大);富砂扇体中部以具有平缓上凸表面的迁移上叠叶状体为特征;远端沉积缓慢,侧向连续性好并均匀叠置④盆地平原:远洋浮游沉积及远端浊积岩。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自己总结的沉积相知识
自己总结的沉积相知识名词解释: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2.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3.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4.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成因上有联系,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5.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的砂体沉积体。
6.扇三角洲: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7.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低坡度,范围广阔,很浅的浅海。
8.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坡度较大、范围较小、深度较大的浅海。
9.礁: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硬抗浪骨架,地形上呈隆起的正地貌。
10.重力流: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11.广义浊积岩: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12.曲流河垂向沉积模式(由下至上)“二元结构”:它是河流相(尤其是曲流河)沉积的重要特征;曲流河沉积垂向层序的下段为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河流沉积剖面的底层沉积。
层序的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构成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
底部层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二、填空沉积相分类:相组、相、亚相、微相冲积扇的沉积类型:①河道沉积;②泥石流沉积;③漫流沉积;④筛状沉积河流相组合:山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曲流河----滨湖(海)网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亚相类型:①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②堤岸亚相:天然堤、决口扇;③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④牛轭湖亚相:(废弃作用:串沟取直、曲颈取直)河流相与油气的关系:储集层:垂向上---边滩或心滩砂质岩;横向上---透镜砂体中部。
沉积体系分析
二、沉积体系分析法原理
• 沉积体系分析法从本质上讲属成因地层学。即 在认识沉积环境和控制沉积物形成的同沉积期大 地构造的基础上,解释大型沉积体的相互关系, 这一分析方法的基础是Walther相律和相模式概 念在整个沉积盆地范围内的应用与引伸。 Walther相律指出,在个整合的序列中,只有那 些在自然界相邻出观的相才能在垂向层序中出现。 一个进积三角洲是其良好的范例。进积的三角洲 在平面上包括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 平原,其相邻发育的顺序及其沉积物与在垂向序 列中的顺序相同。一个沉积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完 整的环境与其产物的结合。
(三)沉积体系域
• 同一时期发育形成的沉积体系彼此相联就构成了沉积体系 域(depositional aystemstracts)。在任何一个足够大 的沉积盆地中,沉积体系往往不是唯一的。一种沉积体系 沿着盆地的上倾和下倾方向以及沿走向通常可以过渡为另 一种沉积体系。沿沉积倾向最常见到的变化是冲积扇体 系——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陆架体系——陆坡和 盆地体系;沿沉积走向的变化如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 体系的演变等。如美国海湾盆地始新世沉积体系域显示了 由Mt.Pleasant河流沉积体系——Rockdale三角洲沉积 体系的迅速演化(图3-2)。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体系 域模式从平面上显示了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由冲积一湖 泊组合——三角洲组合、三角洲——障壁泻湖组合——碳 酸盐台地及边缘礁堆积一硅质碳酸盐和重力流沉积。
•
地层成因增量是一个沉积体,其中包括了成因上有联 系的相或亚相。地层成因序列由几个相同的成因增量组成 (图3-3)。地层成因增量实际上是一个沉积体系域的一 个完整的、基本的单元。
• 沉积体系或体系域旋回性的成因有两种: • a.内因旋回机制——取决于沉积作用,是 一个沉积体系的组成部分。如河道或三角 洲朵伸因决口而造成的侧向迁移,因而不 能用于远距离对比; • b.外因旋回机制——受控于沉积体系外部 的更高级别的因素。如大地构造、古气候 和海平面变化等,因而可在大范围内保持 稳定(Selleg,1978:Vail,1990)。
六大沉积体系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不同沉积体系的构型分析2018
储层构型分析—曲流河(点坝)
如何理解泥质层的四种类型? 侧积层:产状(倾向、倾角); 侧积体:半连通; 废弃河道:突然废弃、逐渐废弃; 泛滥平原沉积标志一次沉积事件的结束,填 平补齐作用。
储层构型分析—辫状河(心滩坝)
看图内容:
平面上辫状河形态; 剖面上心滩与河道的关系; 剖面上砂体接触关系、几何形态;
一、曲流河沉积储层构型分析
1、胜利孤岛油田
曲流河构型分析流程(复合河道 ----单一河道---点坝---侧积层---侧积体分布---三维构型模型 1. 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一、曲流河沉积储层构型分析
孤岛油田河流相对比模式 1. 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标准层等高程对比模式
1、胜利孤岛油田
砂体下切对比模式
储层构型分析—层次性、结构性
储层构型地质思想:
纵向上:砂层组---小层---单层; 平面上:复合微相----单一微相---单一
微相内部(流动单元、渗流屏障);
学会看图?
• • • • • 平面上曲流河的形态; 剖面上砂层组—小层、5-6级界面; 点坝内部3-4级界面; 岩芯上观察1-2级界面; 剖面上砂体几何形态、接触关系?
c. 简单河道低弯曲度小边滩发育型 d. 简单河道高弯曲度大边滩发育型
基于卫星影像建立曲流河地质知识库及应用(石油大学 王志章2015)
e. 多河道低弯曲度小边滩发育型 f. 多河道高弯曲度大边滩发育型
基于卫星影像建立曲流河地质知识库及应用(石油大学 王志章2015)
重点理解以下六个专业术语:
单一曲流带宽度 河道宽度
野外露头要重点关注砂体几何形态(纵横规模:长、宽、长宽比)
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石油大学 陈世悦2016.4)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 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 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 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至关重要!
2、确定和解释可能的层序成因
与已知沉积作用层序联系;确定剖面内沉积相的重复情况
3、作观察特征的比较表
与现代和古代沉积过程进行比较;作沉积过程的推测;选择样品作详细分析,确 定可能的沉积过程
4、扩大研究其它露头和岩心
确定横向上成分分析的变化;编制有意义的变量图;把平面和垂向沉积类型与已 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外部几何形态:席状、楔状、滩状、透镜状等 •连续性 •振幅 •频率 •速度 (3)、地震相图的编制
六、沉积盆地的沉积体系
1. 冲积沉积体系 2. 河流沉积体系 3. 沼泽沉积体系 4. 湖泊沉积体系 5. 三角洲沉积体系 6. 滨海碎屑沉积体系 7. 浅海碎屑沉积体系 8.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
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 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 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 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 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5、归纳和确定
确定剖面或许多剖面与大地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补充岩心、露头剖面或一 些新资料,并用于核对所得到的沉积类
三、沉积条件分析
(1)物源分析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三角洲简述: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
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颜色变化:(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
沉积体系概念及分类
沉积体系概念及分类1.沉积体系概念物质组成、地质意义,微观宏观细节。
但更大范围的规律(盆地分析),则前面只是基础,如何研究能否把多相带作为整体研究。
70 年代初期,首先在国外一些学者开始总结这样规律,相应出现适合盆地分析和沉积体系的概念。
Fisher (1967): 沉积体系是成因由现代或古代推测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联系的三维组合;Scott (1969): 沉积体系是指空间上关联的三维组合;Reading(1978): 沉积体系是成因上或环境上相互关系。
定义:强调空间组合,成因是提到,但却没有系统性,那么沉积体系类型。
(三维组合),我国陆相盆地,河流体系发育,固从水动力出发,建立能够进行成因分类的概念势在必行。
朱筱敏(1987):提出沉积体系,由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多种沉积相(相、亚相、微相)的组合称为沉积体系。
2.沉积体系划分陆上体系域:河流体系、冲积扇过渡体系域:三角洲、扇三角洲、堡坝海(湖)体系域:正常海(湖体系)沉积体系、陆上体系域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沉积系过渡体系域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堡坝体系海洋体系域海洋沉积体系、浊积扇体系、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沉积体系分类表一.冲积扇沉积体系1.冲积扇形成条件及形态① 造山运动高地形:首要,存在大量碎屑物② 干旱、半干旱气候:潮湿长年河流,间歇性水流③ 地形陡降突变:陡—缓易使大量物质沉积④ 保有需要长期稳定沉降:地史保存下降,否则风化剥蚀尽⑤ 平面呈扇状,剖面透镜状、楔状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相带)2.冲积扇沉积相类型① 漫流沉积:河床渗出,席状或丘状沉积,细② 河床充填:间歇性河床,切割底床,粗③ 筛状沉积:特殊物源,如石英岩,舌状大量砾石层,渗透性好,不能形成地表流,渗流,扇体表面的砾石层称筛状沉积。
④泥石流沉积:特殊物源,泥砂砾混合物源沉积3.冲积扇体系的沉积特征二.河流沉积体系1.河流形成及类型:条件:① 常年水流(间歇不断)潮湿气候可形成长年河流。
沉积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
1r F >,水浅激流,1r F <为水深缓流。
3、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而言,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即在时间不变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山区阵发性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大量砾、砂、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该作用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
6、等深流:等深流是由地球旋转而形成的温盐环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做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陆坡区。
7、网状河: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状。
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用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8、热气地浪沉积: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的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且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狭义指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地形上具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广义指厚的碳酸盐岩体。
生物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
11、曲流沙坝: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之一,又称“点沙坝”或“内弯坝”,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曲流河具有强烈的螺旋状单向环流,其横向分量在接近水表面处指向凹岸,在接近底部处指向凸岸。
随曲流河弯曲变化,螺旋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因此,在弯曲河道的两侧和底部,其剪切力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沉积体系(组)、相、亚相和微相划分及名称* 沉积体系组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微相大陆沉积体系组风化残积残积物、古土壤、喀斯特风化壳冲积扇扇根泥石流、河道充填、筛积扇中辫状河河道充填、漫流扇缘漫流沉积为主河流废弃河道充填(牛轭湖)下部河床滞留沉积、上部湖泥沉积溢岸河漫滩、河漫湖、岸后沼泽、串沟坝堤岸天然堤、决口扇河床(河道)曲流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辫状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河道砂坝)网状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河道砂坝)湖泊滨湖滨湖砂滩、滨湖泥滩、滨湖砂泥混合滩、滨湖生物滩浅湖浅湖砂坝、浅湖砂滩、浅湖席状砂、浅湖泥滩、浅湖生物滩较深湖-深湖浊积扇(湖底扇)、深湖泥近岸水下扇扇根水道、水堤、滑塌堆积扇中水道、水道间、扇前缘(叠覆扇舌)扇端浊积、湖泥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三角洲三角洲水上平原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滩、洪泛湖泊、沼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前三角洲泥质沉积河口湾河道/潮道、潮坪潮上、潮间、潮下、水下舌形体、潮道、河道海洋沉积体系组滨海滨岸后滨、前滨、近滨、岸后沼泽潮上、潮间、潮下、有障壁海岸潮坪(萨布哈)、泻湖、障壁岛、潮道潮上、潮间、潮下、后滨、前滨、近滨、冲溢三角洲陆棚碎屑陆棚内陆棚、中陆棚、外陆棚陆棚泥、浅滩、点礁、风暴流灰质陆棚混积陆棚缓坡同斜缓坡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潮坪、泻湖、浅滩、点礁、潮下低能、灰泥丘、滑塌堆积、碎屑流变陡缓坡台地局限台地潮坪、泻湖、萨勃哈开阔台地浅滩、点礁、潮下低能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浅滩内碎屑滩、鲕滩、生物碎屑滩台地边缘生物礁礁前、礁后、礁翼、礁坪、礁基、礁核、礁盖台地边缘斜坡上斜坡、下斜坡大陆斜坡上斜坡、下斜坡滑塌堆积、碎屑流、浊流、斜坡扇、等深流台盆深海盆地盆地边缘、海底扇、深海平原*注:1、扇三角洲、辫状河、网状河三角洲(包括大陆体系组中的)亚相、微相类型依上述三角洲类推;2、当天然堤、决口扇、道间滩分不清时,可笼统称为分流河道间,作为一个微相处理,前缘内的微相亦然。
沉积学知识点总结
沉积学知识点总结一、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陆相环境、水相环境以及海相环境。
陆相环境是指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物,在陆相环境中,河流、湖泊和风成沉积物较为常见。
水相环境是指在水体中形成的沉积物,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滨海地带等环境。
海相环境是指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物,主要包括海底扇、海底丘、海底山脊等。
沉积环境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和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二、岩石分类根据形成过程和成分的不同,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沉积岩三大类。
碎屑岩是由岩石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砂岩、泥岩和页岩等。
化学沉积岩是由水溶质经过溶解、沉淀和结晶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石灰岩、盐岩和磷灰石等。
有机质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经过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煤炭和油页岩等。
在实际的岩石分类中,还会结合岩石的颗粒组成、成岩作用和地层内部特征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三、沉积特征沉积特征是指沉积物中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包括层理、节理、溶孔、古生物化石、屑积构造等。
层理是指沉积岩中呈现出的平行层状结构,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果。
节理是指岩石中具有的一些平行裂隙或者岩层断裂,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产生的结果。
溶孔是指岩石中具有的一些溶蚀形成的孔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体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结果。
古生物化石是指一些古老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有机质成岩等形态的化石,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和古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屑积构造是指在沉积岩中呈现出的一些特殊的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大角度扇状沉积构造、细角度扇状沉积构造和床状构造等。
这些沉积特征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可以为古环境重建和古地貌演化提供重要的数据。
四、地层学原理地层学是研究地层的分布、性质、演化和联系的一门地质学科,它通过研究不同地层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地球的演化和历史。
交流8-沉积相分析
变化大
稳定
电测曲线
表 49 测井相要素
幅度
低
中
高
单层曲 测 线要素 井 相 要 素 幅度组
合包线
形态
钟形
漏斗形
箱 形
对称齿形
反向齿形
正向齿形
指形
漏斗形 -箱形
箱形- 钟形
顶底接触 关系
突变式
加速(上凸)
渐变式 线性
减速(上凹)
光滑程度
光滑
微齿
齿化
齿中线
向内收敛式(内敛式)
向外收敛式(收敛式) 水平式 下倾式 上倾式
相模式图——相层序、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
标准相模式
局部地区的证据+相模式的指导 ↓
局部地区的相模式
单剖面相分析——岩相柱状剖面图
判定剖面中各组、段、亚段、层的相类型
剖面对比相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沉积相的变化
定时、穿时、相变 层序地层学原理
平面剖面相分析—— 运用相剖面研究区域岩相古地理
类沙蚕迹(Nereifes)相
半深海和深海区。网状、螺旋状、弯曲状、树枝状等表层啮食痕迹。
判断古盐度的微量元素法与同位素法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标志
B Sr/Ba Sr/Ca Mn/Fe Fe黄铁矿/C有机 B2O3
13C δ13C/12C
Z=2.048*(δ13C+50)+ 0.498*(δ18 O +50)
水体深度及古地形分析
沉积物分布规律 岩石构造特征 古生物和遗迹化石 地层厚度变化 地层接触关系 古地形与相特征
三、 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
古气候条件分析
岩性特征 古生物及古生态 稳定同位素 古地磁法
这30组沉积构造的识别特征,每一个都那么的...
这30组沉积构造的识别特征,每一个都那么的...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的各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所表现出的总体特征,可以用来确定其沉积环境,地层的顶底和层序,分析恢复水流系统以及指出水流状态等。
小桔整理了 30 组常见的沉积构造现象以及识别特征。
01斜层理在沉积岩的岩层内出现的同岩层水平层面相斜交的层理。
02风成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03泥裂由一系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
04层理与劈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劈理是指变形岩石中能使岩石沿一定方向劈开成无数薄片的面状构造。
05包卷层理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所组成,一般细层向岩层的底部逐渐变正常,包卷层理向顶部扭曲细层被上覆层截切。
06舌状砂岩舌状砂岩指示了河流流向,图示河流流向为从左下到右上。
07火焰状构造砂质层和泥质层间由于差异压实而形成的一种,由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具指示顶面的意义,其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08泥裂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
09不同期次的波痕两组不同时期的波纹互相影响形成的波痕。
较老的一组波长较小,河流流向为左下-右上。
较老的一组波长较大,河流流向为左上-右下。
10风暴岩在风暴影响下在海洋和水盆地中形成的沉积岩,风暴岩主要沉积在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沉积环境特点为高速流动,强的往复运动,方向时常改变,或有旋卷,而能量则在不太长时间内很快衰减。
11洞穴遗迹底栖生物生活在泛滥平原与滨海地带环境中,为保护生存免遭水流与波浪冲击,和食悬浮游生物生活的一种长期永久性通道潜穴,呈直管形、分岔形、U字形。
12波纹干涉两组能量相似的波纹相互干扰,形成均匀分布的加强区和减弱区。
13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沉积体系分析法原理
• 沉积体系分析法从本质上讲属成因地层学。即 在认识沉积环境和控制沉积物形成的同沉积期大 地构造的基础上,解释大型沉积体的相互关系, 这一分析方法的基础是Walther相律和相模式概 念在整个沉积盆地范围内的应用与引伸。 Walther相律指出,在个整合的序列中,只有那 些在自然界相邻出观的相才能在垂向层序中出现。 一个进积三角洲是其良好的范例。进积的三角洲 在平面上包括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 平原,其相邻发育的顺序及其沉积物与在垂向序 列中的顺序相同。一个沉积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完 整的环境与其产物的结合。
• 教学思路:①对概念:沉积体系,成因相, 沉积体系域,地层成因增量(GJS)和地层成 因序列(GSS)有一定的基本认识。②从沉积 体系分析方法和步骤入手,结合实际研究 分析方法和步骤。③冲积扇的类型及纵向 演化,冲积扇的空间形态,冲积扇发育与 产出背景。④冲积扇的沉积作用过程及其 沉积物类型。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沉积体系研究的优点首先在于强调环境与几何 态的统一,即把成因相和沉积体系都理解为三维 地质体,另一方面在于强调成因相在空间上的成 因联系,即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相是做为体系而 存在的。
(三)沉积体系域
• 同一时期发育形成的沉积体系彼此相联就构成了沉积体系 域(depositional aystemstracts)。在任何一个足够大 的沉积盆地中,沉积体系往往不是唯一的。一种沉积体系 沿着盆地的上倾和下倾方向以及沿走向通常可以过渡为另 一种沉积体系。沿沉积倾向最常见到的变化是冲积扇体 系——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陆架体系——陆坡和 盆地体系;沿沉积走向的变化如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 体系的演变等。如美国海湾盆地始新世沉积体系域显示了 由Mt.Pleasant河流沉积体系——Rockdale三角洲沉积 体系的迅速演化(图3-2)。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体系 域模式从平面上显示了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由冲积一湖 泊组合——三角洲组合、三角洲——障壁泻湖组合——碳 酸盐台地及边缘礁堆积一硅质碳酸盐和重力流沉积。
• 沉积体系是与地貌或自然地理单位相当的地层体,并以 其生成环境命名,如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障 壁—泻湖沉积体系等。
(二)成因相
• 成因相是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的基本单位。同一 种成因相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作用控制下形 成的。这一术语的特定含意在于它强调地质体的 概念及其与沉积体系的构成关系。例如,障壁岛 沉积体系(Galloway,1986)包括了一系列的成因 相:滨面、障壁核部、进潮口充填、冲越扇及坝 后潮坪、涨潮三角洲和泻湖等(图3—1)。
三、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和步骤
(一)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 1.野外过程沉积学分析和相构成单位研究 • 目的在于识别和划分露头区的沉积体系,了解
第二章 沉积体系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基本内容:包括:概念:沉积体系,成因相,沉积体 系域,地层成因增量(GJS)和地层成因序列(GSS)。 ①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和步骤。 ②冲积扇的类型及纵向演化,冲积扇的空间形态,冲 积扇发育与产出背景。 ③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河川径流,泥石流, 筛积作用,风的作用,片流作用) ④湿地冲积扇实例(印度与泥泊尔接壤处的柯西扇) ⑤旱地冲积扇(实例美国死谷的冲积扇)
一、概念与定义
(一)沉积体系
• 沉积体系(dcpositionalsystc)这一概念是在1967年由 Fisher和Mc Gowcn首次引入沉积学文献的,它“是三维 岩性相组合体,而且其中各岩相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 程方面具有成因联系”。Scott和Fisher(1969)在另一篇 文献中将其定义为“沉积体系是与作用过程有关的沉积相 的集合体”。鉴于以上定义中;“岩性相”和“沉积相” 的使用容易与其它“相”相混淆,Galloway建议使用 “成因相”以示区别。因此,将沉积体系可以理解为是在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程方面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三维 成因相的集合体。
• 重点是:概念:沉积体系,成因相,沉积 体系域;冲积扇的类型及纵向演化,冲积 扇的空间形态,冲积扇发育与产出背景。
• 难点是: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 (河川径流,泥石流,筛积作用,风的作 用,片流作用)
第二章 沉积体系分析
第一节 概述
• 60年代以来,沉积地质学领域取得了若 干新进展,其中沉积体系分析方法的创立 与应用是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是近代环 境分析与相模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
• 沉积体系与沉积体系域这两个概念既有沉积学意义, 又有地层学意义。一方面,它们被赋于沉积环境和沉积作 用的解释;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个三维地层体,是一种 成因地层单位(genetic stratigraphic unit)。沉积体系域 是具有等时意义的地质体。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沉积体系 和沉积体系域随区域构造背景、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因 素的改变而改孪,废弃与增生并存,因此有必要将盆地充 填划分为一系列的成因地层单位,并需引入Busch
• 沉积体系或体系域旋回性的成因有两种:
• a.内因旋回机制——取决于沉积作用,是 一个沉积体系的组成部分。如河道或三角 洲朵伸因决口而造成的侧向迁移,因而不 能用于远距离对比;
• b.外因旋回机制——受控于沉积体系外部 的更高级别的因素。如大地构造、古气候 和海平面变化等,因而可在大范围内保持 稳定(Selleg,1978:Vail,1990)。
• (1960,1983)的两个成因地层的概念,即地层成因增量 (GIS—geneti;incrementofsr Fgga)和地层成因序列 (GSS—genetic sequences of strata),用以描述沉积体 系或沉积体系域的阶段性演化。
• 地层成因增量是一个沉积体,其中包括了成因上有联 系的相或亚相。地层成因序列由几个相同的成因增量组成 (图3-3)。地层成因增量实际上是一个沉积体系域的一 个完整的、基本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