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的话语实践与专业意识生产_以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主要关注的是媒体的技术方面。

20世纪50年代,新闻传播学开始转移重心,更多关注的是消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研究者开始关注媒体本身的影响、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80年代后期以来,新闻传播学日益强调文化、全球化、政治和经济因素对消息的传播和媒体的运作所带来的影响。

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1.增值理论增值理论指的是在信息流程中,媒介加入价值,从而形成“增值”的过程。

根据这个理论,媒介可以通过对消息的一些形式和内容的处理,提高消息的质量和吸引力。

比如将一个简单的事件加工成轰动性的新闻事件,就是增值的过程。

2.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认为,消息传播可能会对人们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传播效果理论的研究尝试去衡量这种影响,从而了解媒体和消息对人们的影响程度。

3.整体化媒介理论整体化媒介理论指的是,在数字化时代,传媒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相对模糊。

这种媒介形态对于现代新闻工作的影响非常大。

整体化媒介理论认为数字时代我们把所有的传媒综合考虑,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宏观趋势,同时也可针对性能干预。

4.媒介批评理论媒介批评理论一般用于分析媒介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这也成为媒介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传媒以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信息传输,所以批评性的看待媒介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闻传播的实践1.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闻传播实践。

它能够直接、真实地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事件的现场氛围。

一些重要事件,比如灾害、暴乱等都需要现场报道。

2.社交媒体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对于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很多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消息,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

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对于新闻传播有非常大的影响。

3.新闻分析新闻分析指的是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后含义和影响。

新闻从事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新闻从事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新闻从事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新闻从事者,肩负着传递真实、准确、有价值信息的重任,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也是赢得受众信任和尊重的关键。

要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对新闻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摄像等基本技能。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做到游刃有余。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在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事者要善于提问,通过巧妙的问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和核心。

同时,要注重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捕捉关键信息,并及时进行追问和补充。

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还需要采访多个相关人员,从不同角度了解事件。

新闻写作是将采访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呈现的过程。

在写作时,要遵循新闻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原则。

客观地陈述事实,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感色彩。

准确使用语言,避免模糊、含混的表述,确保信息传达的清晰无误。

同时,要保持公正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给各方提供平等的表达机会。

除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新闻从事者还需注重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清晰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部分要详细阐述事件的经过、背景、相关人物的观点等,按照重要程度和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结尾可以对事件进行简要的总结或展望,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在信息收集和整理方面,新闻从事者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态度。

善于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核实和验证。

对于来源不明或可信度存疑的信息,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求证,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

持续学习和关注行业动态也是提升专业性的重要途径。

新闻行业发展迅速,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新闻从事者要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如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等,以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 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是一套 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 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 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 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 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 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 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 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 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 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参照意义
• 参考的现状分析 (李 岩—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 • 1、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只是一种摆脱行政干预的策 略: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开始就不是纯粹性的专业 要求,它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的新闻制 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2、新闻专业人不以承载“社会责任”为己任和没有主义 • 3、商业化使新闻专业变异:市场化是新闻专业去政治-行 政干预的最有效的办法,市场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受到 重大撞击的地方。国家干预和参与管理(主要是高层职务 的任免)日益庞大的新闻媒体,政府却不可能承担养护它 的费用,媒体必须进入市场,玩市场游戏。
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 二、效果诉求:坚守底线———最大程度地实现 媒介公信力
• 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中,“调查”不仅有禁区,更要有底线。这种底线 首先是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的,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是 法律层面的,比如对公民人身权利、隐私权的尊重,对国家机密、商 业机密的保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再次是伦理层面的,即从国情 出发,从社会承受力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选择和控制, • 平衡报道是实现公信力的最大保障,《新闻调查》较好地处理好了各 种关系,如:①感性和理性:冷静的理性融入震撼人心的感性表述之 中;②客观的报道和主观的发现:调查主体的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 量、探究真相的执着精神有机结合;③记录与报道的两极延伸:不干 预地纪录和干预性的报道水乳交融。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从新闻工作者,是指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为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新闻从业者特殊的职业素养要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新闻工作属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借以引导社会舆论。

因此,其工作的好坏绝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个人的事,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的大事。

一个政治思想不坚定的人,是难以肩负新闻传播的重任的。

这就决定了在政治思想上对新闻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说在政治思想上的培养,要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不管何时、何地,新闻工作者都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从而在国家的整体事业中发挥出新闻的独特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具有特殊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违背了新闻的职业道德,背离了新闻的党性原则。

否则,就谈不上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了。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社会活动能力素养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在进行社会交往,都在同各种人打交道。

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新闻工作者要经常深人社会生活,深人人民群众,要善于调查研究,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同各种人打交道。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社会的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地表达群众的心声,很好地完成社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使命。

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上,新闻工作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认真学习党的最先进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看清当前形势,敏锐地洞察分析,找出反映本质的东西。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许多大的新闻题材就是源自最基层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

成名的想像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

成名的想像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

成名的想像: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陆晔、潘忠党**专业主义正在日益成为中国新闻界和新闻与传播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它的内涵是什??它如何正在中国新闻改革中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如何反映出中国新闻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张力?这些是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

本文强调,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模式。

我们从新闻从业者如何期待及建构专业名望入手,以考察在改革中的专业主义话语实践。

本文显示,专业主义在中国有多个传统的渊源,面临各种力量的制约,在实践中具有碎片和局域的呈现。

专业主义话语的建构过程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向面。

通过我们的分析,本文显示,专业主义的话语在中国新闻改革过程中具有解放的作用,预示着更加深层的变革。

关键词:新闻改革、专业主义、新闻实践、话语实践、专业名望、社会转型如何考察二十余年中国新闻改革这一历史的动态?其中一个取向是分析具有解放意义的关键概念(包括关键字和理念)与改革实践之间的历史勾联(articulation),也就是考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张力、渗透、和整合及其历史表现。

(1) 采取这样的分析角度,有学者显示,「资讯」、「传播」、「受?」等西方传播学概念在八○年代初的引入,在新闻改革中有着理念和话语层面的解放作用,激发并合理化了很多改革实践(李良荣,1995b;Zhang, 2000)。

当前,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正成为新的话题(郭镇之,1999),它如何与新闻实践相互勾联,也就成了我们理解当前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闻工作是门职业(occupation),当称之为专业(profession)时,我们特指从事新闻工作必需特定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取,并为新闻从业者所共用。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上述职业特征。

它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的自觉态度。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同时 记者 自身认 同的职业 道德也会 对 外

,
它 必 须要 求 它 的 成 员 遵 守它 所属 专业 组织 所建 立 的

界 职业道德的理解 和认识 产生一 定程度 的误读 和偏差 记者
某些行为规 范 即 职业道 德
由此 可 以 看 出 新 闻专业 主义

,
自身认 同的 内在 职业道德 和 外部职业道德 之 间 会存 在 一种
不 同的社会 和 政治制 度下 尤 为 如此 我认 同 的职业 道德
,
, ,
的外延 意义上 而 言 新 闻专业 主义 和新 闻职业道德 二者存在
不同 新 闻专业 主 义是 从 职业视 角上 来考量新 闻从业过程 中
的一些 指导 原则 而 新 闻职业 道德则 是从 内在 和 外在规 范 或 调整 的角度来 研究新 闻从业者 在 新 闻报 道 活 动 中所应 遵 从 的规 范



本 文 试 图 在学界 讨 论 的基 础 上 对 新 闻 职业 道 德在 新 闻专
业 主义 形成 过 程之 中和 形 成之 后 所 发 挥 的作 用 和 两 者之
论 上 大 抵 包 括 两 个 层 面 一 是 追 求 报 道 的客观公 正 一 是
,
,
职业 的伦理道 德 洲 这 种职业 的 伦理 道 德 要 求新 闻从 业人 员 在 发 现 和 传播新 闻 信 息 时 要 按 照 新 闻价 值 的客观
,
间的关 系进 行剖 析
,



内在 和 外部 的新 闻职 业 道德 分 类 一 般 而 言 新 闻职业 道 德有 两 类 一 类 是个人提 出的
,
,
标 准进 行取 舍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对新闻业务的高度敬业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追求,以及新闻报道中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

下面将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首先强调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工作技巧,能够准确地收集和形成新闻信息。

只有具备或正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才能真正追求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

同时,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新闻媒体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以提高整体行业的专业素质。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件的经过和本质。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避免主观偏见和人为干扰,遵循中立公正的道德标准,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

他们应该坚守事实的底线,不偏离实际情况,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件的影响。

通过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专业主义能够有效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益,增强社会的信息透明度。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强调新闻报道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报道事件的过程和事实,还应该深入分析和调查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供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他们应该对社会关切的问题持有敏感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关爱公众的需求,通过新闻报道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该积极揭示社会的不正之风和问题,监督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下,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关注公众需求,满足各类读者、观众和听众的知识需求,在创新和传播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他们也不断反思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加强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共同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新闻专业主义注重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强调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强调社会责任感,追求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和正面影响。

在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新闻专业主义推动了新闻事业的进步,维护了公众权益,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新闻从业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新闻从业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新闻从业者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新闻从业者,肩负着向公众传递准确、客观、有价值信息的重任,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不断努力的方向。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升新闻报道专业性的基石。

新闻从业者应当对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包括新闻的定义、价值、要素、结构等。

同时,要熟悉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和报道要求,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

此外,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

这样在报道相关领域的新闻时,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事件的本质。

深入的调查研究是保证新闻报道专业性的关键。

在获取新闻线索后,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要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

这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采访多个相关方,收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呈现出一个全面、客观的报道。

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证据的可靠性和来源的合法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准确的语言表达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也至关重要。

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模糊、含混或带有歧义的词汇。

同时,要遵循语法规范,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在表述上,要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偏见。

此外,根据报道的内容和受众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对于严肃的政治新闻,语言应庄重严谨;对于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可以相对通俗易懂。

遵循新闻伦理道德是新闻报道专业性的内在要求。

新闻从业者要尊重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新闻事件。

要保护消息来源的隐私,不泄露其个人信息。

同时,要避免利益冲突,不接受不正当的好处,保持独立和公正的立场。

在报道中,要充分考虑到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和未成年人,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也是提升新闻报道专业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记者自律
维护媒体利益,处理好个人和媒体的关系 A
记者利用自己的微博发布新闻时,必须保证这些新闻或言论是在本单位已 经发布过的。此外,不泄露单位的机密,不贬损供职的媒体,任何涉及媒 体利益的情况,记者都应该将维护媒体利益放在首位,协调好个人利益和 媒体利益的关系。
B
文明使用语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语言规范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在使 用社交媒体时,记者也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保证记者的适度言论自由
在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供 职媒体利益的前提下。记者 拥有适度的言论自由是十分 必要和合乎情理的。
确立明确的管理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是很 必要的。媒介组织应广泛听 取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员工的 意见和想法。制定管理条例
开展培训学习,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培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内化了的专业信念、价值观、 行为标准和从业实践的规范。 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
浅析 新闻专业主义
学习小组: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 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 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 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 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 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职业的 基本社会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 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 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 态度。 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商业赢利与服务公众利益之间 的张力、如何应对政党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潘忠党 路晔,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 转型过程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 新闻学研究,2002年4月

新闻理论期末考试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理论期末考试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理论期末考试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类别(素材) | 评论(3) | 阅读(660) | 发表于17:25新闻理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师:郑一、名词解释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事实信息",强调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和杜撰的东西都不是新闻;"最新"强调了新闻内容的新鲜性和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只有是最近发生而且以最快速度传播出去的才是新闻,事过境迁的不是;"公众关注"强调了新闻传播的公众性,公众感兴趣,欲知而未知的事实信息。

新闻学: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新闻实践的高度抽象,是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知识体系的集中概括。

它的理论体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及矛盾关系;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新闻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全部新闻业务的技能和知识。

新闻基本特性:真实性: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基础,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内在要素,是新闻的一个本质特征和基本特性,是新闻和文学相区别的标志。

新鲜性:事实信息要成为新闻,首先必须新鲜,是新闻存在的内在因素,是新闻与历史相区别的标志。

及时性:新闻报道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最新事实信息传播给公众,及时传播是新闻产生的外部条件。

公开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信息只有公开报道出来,为公众所接受,为社会所承认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也是新闻产生的外部条件。

以上为新闻的最重要属性,除了这四个特性外,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报道内容、服务对象和传播范围)、连续性、易碎性等。

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

对接受者来说,它是预先未知的事理,具有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功能。

舆论:舆论是利益相近的人们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

利益相近的人才能形成共同看法,舆论一般是人们就社会生活中自己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发表意见,意见一致才能形成舆论,所以是"公众意见"。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其地
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新闻专业主义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新闻报
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事实真相,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事件,绝不能为谋取利益而歪曲事实、篡改报道内容。

此外,新闻从业者应当尊重新闻伦理,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尊重新闻报道对象的权利和尊严。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引下,新闻从业者应当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到重要的新闻线索,并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

同时,新闻从业者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技能和编辑能力,能够将新闻事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另外,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
业水平和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作为新闻从业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闻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行业的灵魂和基石。

只有遵循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行业才能在信息汪洋大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传递更加准确、客观、可信的信息,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新闻专业主义,不忘初心,以更加专业和负责的态度继续从事这一神圣的事业。

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及职业理念建构

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及职业理念建构

2022/1上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及职业理念建构阴张伟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一直在不断演变:开始从最初的文人论政逐渐向社会“宣传者”和新闻信息“传播者”的方向演变,而近几年对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定义深受时代变革和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已经逐渐不再取决于它的专业理念。

另外,社会的急剧发展使得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存在越来越多的误区,具体表现为新闻记者角色的盲目异化和错位理解等。

文章主要阐述新时代下对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以及职业角色的演变过程,并分类阐述当下形势对新闻记者认知存在的误区,探讨如何加快新闻记者职业角色和职业理念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角色认知职业理念角色异化角色错位角色蜕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在传播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和突破。

长期以来,新闻界专业人士致力于研究中国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记者想要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生存也必须在自我发展和工作方式上转型升级。

时代的变化和媒介环境的变迁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对新闻观念和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进而使新闻记者在社会和职业中的角色认知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关于这些角色的评价和认知则体现在现代新闻记者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这些评价和认知没有停留于新闻记者的实践层面。

虽然我国新闻理念的发展要适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毕竟本国的新闻理念才是根基,在引进外国先进新闻理念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新闻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新闻业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构建新时代的新闻记者职业理念。

中国新闻记者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社会角色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所指的角色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说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二十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来的,是指个体的社会期望和本身的能力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可见在特定时期会有特定地位和相应权利。

几乎所有的社会职业都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一种个体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融合。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媒体专业化与新闻素养提升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媒体专业化与新闻素养提升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媒体专业化与新闻素养提升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专业化的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迎合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还需要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

本文将探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媒体专业化与新闻素养提升的关系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媒体专业化的意义和需求媒体专业化是指媒体机构和从业者在特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内容。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媒体专业化具有以下意义和需求。

首先,媒体专业化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深入了解并准确报道国际事务。

媒体机构通过培养专业的记者团队和建立权威的新闻标准,可以提高报道的可信度,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有效。

其次,媒体专业化可以推动新闻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闻传播的形态和手段不断变化。

媒体机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专业化的媒体机构和从业者,能够更好地迎合新闻市场的需求,推动新闻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最后,媒体专业化可以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等差异。

媒体专业化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二、新闻素养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新闻素养是指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新闻判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提升新闻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闻素养可以增强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国际新闻传播关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只有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国际新闻的背后含义。

通过培养新闻素养,从业者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国际事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新闻素养可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新闻传播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

新闻专业导论心得

新闻专业导论心得

新闻专业导论心得新闻专业导论课程为我们打开了新闻学的大门,让我们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1. 新闻学的重要性:新闻学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承载着为社会提供真实、全面、客观的资讯的责任。

通过新闻报道,人们能够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国家政策、他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新闻学对于社会的运作和个人的生活都至关重要。

2. 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真实、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

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保持职业操守,遵守法律法规。

3. 新闻学的多样性:新闻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科,它包括新闻报道、采访、写作、编辑、摄影、录像等多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同时,新闻学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这使得新闻学更加丰富多彩。

4. 实践的重要性:新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模拟新闻报道和采访的练习,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工作的实际操作。

此外,我们也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新闻角度和如何进行新闻编辑等工作,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

5. 学术研究:除了实践之外,学术研究也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新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这为我们的未来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新闻专业导论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新闻学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闻行业的名言 铁肩担道义

新闻行业的名言 铁肩担道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更是他们践行职责使命的生动写照。

这句话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用铁肩担当起社会责任,用妙手写出有力量、有灵气的文章,传递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同时,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利益诱惑和偏见影响,用事实说话,为公众利益代言。

他们要勇于揭露不公不义,敢于批评违法违规行为,为社会正义发声。

此外,新闻工作者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创新报道方式和呈现形式,让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他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时代变迁,展现人民心声。

总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这一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四力”是全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

“四力”是全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

(2024·1)XINWEN AIHAOZHE一、“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穆青曾说,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抓到一点表面现象就进行报道,不可能有深刻的内容;光坐在办公室考虑主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情况,经过分析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问题讲深讲透。

新闻工作者的战场,绝非是办公室,而是一个个新闻现场。

基层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要抵达这个新闻富矿,就得靠记者的“脚力”。

能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评价新闻记者工作作风的重要方面。

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回忆,她在撰写《穆青传》期间曾前往兰考采访调研,老百姓提起穆青就像家人一样,关心他的身体和作息。

这种根与泥土般交融的感情,正是源自于穆青扎根一线采访调研的经历。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穆青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八进辉县、四赴宁陵、两上红旗渠,和各个地区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也正是对老百姓深刻的了解、懂得和挚爱,他才写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时代在飞速前进,但穆青的新闻理念永不过时。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新闻无学”“全民记者”的叫声愈加强烈,甚至出现了“ChatGPT将取代采编人员”的观点。

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在新闻传播中,采访是核心。

在这个宣称“全民记者”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看个热闹”“蹭个热度”,谁会为了还原一个事实而不辞辛苦奔赴现场?谁又会为了寻找一个真相而排除万难多方调研?还要靠专业新闻工作者。

他们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过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的采访技能去发掘新闻,还原事实。

可以说,“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也印证了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或缺。

张严平在题为《典型报道的采访与写作》的授课中,再三强调采访对于典型报道的至关重要性。

她以《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的采写为例,讲述了自己陪邮递员王顺友穿越“生死线”、深度挖掘人物故事的经历。

新颖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题目)

新颖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题目)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第一部分1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媒介融合中的新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手机报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我国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当前我国传媒业投资机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媒介人力资本开发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民营资本投资传媒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跨国传媒集团中国投资策略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的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二部分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一项针对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新闻传播的新式——“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传媒品牌与价值实现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跨国传媒集团并购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传媒集团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三部分1 跨媒介经营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西方传媒家族企业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新财经媒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新闻产品创新与媒介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新传播技术与媒介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新闻的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新时期报纸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地区报业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媒介竞争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中部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和谐社会与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论新闻报道失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四部分1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实践新闻专业性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的领域——基于国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媒介活动策划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卫星电视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新时期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大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五部分1 论我国新闻传媒结构的现状与改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与新闻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新闻集团化改制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媒介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城区有线电视台情况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21世纪广播电视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电视科技发展与电视节目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六部分1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七部分1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新闻教育路径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当代中国传媒容产品的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新兴财经报纸经济新闻传播差异化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新时期中央级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新时期地方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新时期都市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新时期党报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时期都市报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新时期专业财经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时期专业时尚生活期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新时期大众时尚生活报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新时期专业体育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新时期社区报纸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新时期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竞争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当代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央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央视广告招标活动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八部分1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九部分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伪新闻:虚假新闻的“隐存者”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传媒品牌维护与管理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新时期新闻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当代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当代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论数字化时代下报业容提供商的功能定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数字化转型与期刊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当代电视媒体广告营销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中国传媒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部分1 中国传媒跨媒体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中国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当代传媒多元化经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当代报纸发行网络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当代报纸广告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当代报纸印务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中国传媒投融资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展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业外资本进入我国报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式与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2013)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一部分1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之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当代中国弱势省级卫视的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节目的贸易逆差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弱势群体缺失与传媒经营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卫星电视媒体的重大新闻直播与品牌构建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传媒公信力与品牌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传媒经营的娱乐化现象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当代中国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中国传媒区域化发展态势、成因与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报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二部分1 网络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媒融合与管理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数字传媒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当前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当代媒介数据库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当前报刊媒介的精准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学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及其检索意义——计算机科学文献与相关新闻报道文体的比较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容分析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报纸数字化转型与报媒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当代中国媒介融资偏好与融资方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三部分1 当代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数字时代新闻生产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统媒体的微信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报纸版面的创新商业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数字时代纸媒广告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数字时代纸媒活动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价值观

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价值观

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价值观一、真实、客观、公正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价值观首先体现在对真实、客观和公正的追求上。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从业者有责任提供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偏袒任何一方,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

在采集和报道新闻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臆断,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二、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新闻从业者肩负着社会责任,他们的目标是服务于公众,传达社会动态,解析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

在工作中,新闻从业者应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以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公开为己任,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三、独立与自主新闻从业者应保持独立自主的工作态度,不受任何外界压力的干扰,坚守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在新闻报道中,应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受他人意志左右,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创新与多元新闻从业者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以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思维视角,关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的声音,以全面的视角展现社会的多元性。

五、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新闻从业者应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以高度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不传播虚假信息,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六、团队合作与沟通新闻从业者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其他部门和同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新闻报道任务。

同时,他们还需要善于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深入的报道素材。

七、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新闻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兴技术和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八、尊重多元文化与包容性新闻从业者应尊重多元文化,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以包容的心态理解和传递各种不同的声音。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及简答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及简答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及简答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社会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一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别根据以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当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宾产生了近代报刊的时候,报刊便成为新闻事业最基本的新闻手段了.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于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源于人的群居本能.2.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3.新闻的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1)记者采访 2)通讯社发稿 3)资料社发稿 4)读者来信 5)通讯员及群众投稿 6)广告 7)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指新闻出处,即新闻提供者.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一般应予保护或在新闻中略去或采用间接暗示法,如"从有关方面获悉","某权威人士告知"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之别.4.好奇说(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学关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心理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心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换言之,是人的新闻欲促成了新闻活动. (这种把产生新闻这种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了是为了本能的需要的观点,脱离物质生产时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竟声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承认和尊重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但认为主要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5.群居说(第一节)一种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始于西方新闻说.该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结群居住,相互间需要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于是产生的新闻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群居有着深刻的社会物质原因.因为太初时代人类面临着洪水.猛兽等强大的自然灾害和部落战争,为着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结成群体,共同居住,协同劳动和斗争,正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和石灰生活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6.新闻欲(99考题)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认得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7.硬新闻(straightnes)和软新闻(soft news)源于西方新闻说的名词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新闻.观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种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delayed reward)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观感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immediated reward)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种新闻.在思想内容健康的前提下,把新闻写的软一些对于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有益的.现在人们长吧那些登载生活娱乐服务内容的刊物称之为"软新闻刊物".8.易碎品西方对新闻的生命___时效的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效的逝去而消失.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二.简答题1.新闻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区别于信息而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没有事实就成不了新闻.可以说,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起基本的内容就是报道和评论事实,起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 2)笔削有新意.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的"新",首先是构成新闻的事实有很强的时效性,能满足人们急欲知晓的需要.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根据.因为客观事物的活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新闻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是新闻事业永葆青春的活力.3)必须及时.试问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有新意相联系的一个要求.既然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时效或者称为时间性是决定新闻的又一因素.着也是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人形象的把这一要求称为抓"活鱼".(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2.为什么说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需要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洪水,猛兽,毒虫,饥荒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进行劳动生产活动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么逐渐认识到哟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人们互相联络,沟通的情况下,不断了解客观世界变动的新信息,以变相应的采取行动,因此新闻传播活动相应而生.3.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早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一点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4.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新闻定义的不同类型.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他不仅是新闻事业细胞,还是新闻事业的主体.2>新闻的第一可分两大类型:<1>不成文的新闻定义.这些是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星期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他们把办报最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当作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的商品.他们往往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以行文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a> 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

新闻行业名言警句

新闻行业名言警句

新闻行业名言警句
1、新闻行业需要有真实性、可靠性、经过审核的报道,绝不容许随意编造虚假新闻。

2、新闻人要义无反顾,站在社会正义的一边,传播真善美,坚决反对谣言淫褻。

3、社会责任意识要深入到新闻行业最细微的细胞,注重传播健康向上的新闻作品,
传播文明美好。

4、新闻不可偏颇,绝不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中立,不能有所偏向。

5、新闻一定要有逻辑性,公正性,可信度,甚至是必要时的法律权威性,它要服务
于社会真实信息的传播。

6、新闻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应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建立起新闻报
道的科学结构,使新闻更有力量,更有感染力。

7、新闻报道的第一要义是要表达清晰准确,全面客观,展现文物美感,严谨生动,
涉及政治内容要慎重无误。

8、新闻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新闻史知识,还要有品质英明的写作技巧,
只有这样,新闻才能有精彩的力量。

9、要给新闻充分报道的空间,用言语表达真实,将灵魂融入其中,找到新闻写作的
新感觉,并根据不同领域重新创造新闻范例。

10、市民一定要了解新闻行业的实质,厘清潜在的利益关系,增强新闻监督能力,看
清新闻报道的真相,把它们变为走出有效信息连接的重要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业的话语实践与专业意识生产3———以媒介有关狗仔队的话语为例■ 谢 静【内容摘要】 本文将大众传媒有关自身的报道、评论视作一种话语实践,认为它对新闻专业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媒介有关狗仔队的话语为例,分析了新闻专业意识生产的过程与方式。

【关键词】 新闻专业意识;媒介话语;狗仔队 把新闻生产者塑造成专业人士,是新闻业长久以来的努力。

从成立专业协会到制订专业规范,从开展专业教育到从事专业研究,无不反映了拉森(Lars on,1977)所谓的“专业工程”的建设任务。

但是,物质工程为标志,,,不仅,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公众认识、理解和支持新闻业的角色与功能的基础。

在吉登斯(1998)看来,行动者的意识,包括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是在社会生活的连续过程中,通过对其行为的反思性监控而获得的。

简单地说,实践意识是无需多说、按照“惯例”“习俗”操作即可,而话语意识则是可以言说或需要言说的。

当实践“常规化”,成为习俗、惯例之后,行动者很少反思,也无需讨论;只有习俗、惯例被打破,或者行动者力图合理化、合法化一种新的实践的时候,相关话语才会滋生。

因此,在言说过程中,行动者也重新建构了有关自我的意识和认同。

不过,个体的意识如果没有互动与交流,也无法形成专业群体的共同意识。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翟利则(Zeli2 zer,1993)把新闻专业视为“阐释性社区”———通过共享对现实的某种解释而组织起来的一群人。

新闻从业者通过对共同历史的话语建构和协商而形成行为标准,而这个共同历史又随着对特定的关键事件的反复叙述而改变。

引发叙述的关键事件,往往就是打破惯例的新的实践。

因此,新闻专业意识又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随着新闻实践的一幕幕行动而开展,并在反复言说和交流中得以赋形。

对于新闻业来说,大量惯例与常规无需明言,或者未能明言,这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各国新闻业如此(Tuch2 man,1973;Elias oph,1988),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新闻业来说尤其如此,诸多日常工作依靠”(潘忠党,),、(、,)。

,,比如真、成为新闻从业者的“恒久话题”,尤,得以反复言说。

这些言说不仅仅是完成、规范工作的需要,而且反映了新闻专业群体的自我意识,对内具有团结、凝聚的作用,对外则有建构形象、确立认同的功能(Schuds on,2001)。

新闻专业意识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在具体情境中,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反复言说的专业话语有哪些?反映了何种实践要求?获得专业群体的何种回应?对于既有专业意识有何作用?是维持还是更新了专业意识?国内新闻媒介有关狗仔队现象的讨论和批评,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下中国新闻业专业意识生产的具体过程和方式,分析、研究这些话语实践,对于理解和发展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为话语实践的媒介自我意识呈现2006年,一个“狗仔”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2006年的春天,是“狗仔之春”①。

有诸多因素促使中国“狗仔”获得春天般的感觉,他们自己所属的群体———新闻圈———的部分认同应当是一个重要内容。

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都不约而同地刊发了有关国内“狗仔”的报道和评论。

虽然仍有媒介对狗仔队持批评立场,或者有保留的接受,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正面或中立的意见、形象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有翻案的意图。

其实,狗仔队并非新事物。

2003年7月诞生的娱乐刊物《B I GST AR》被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批“狗仔”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作为“狗仔”前身的八卦新闻记者则谢 静:新闻业的话语实践与专业意识生产 新闻学与传播学 3本文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部分,项目批准号:04JZ D00038。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年第1期(总第150期)55更早出现,有人将中国大陆的“八卦元年”追溯至1997年②。

这一年,“小燕子”赵薇成为八卦记者追逐的明星;同一年,英国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身亡,紧随其后的就是西方的“狗仔”———帕帕拉齐。

如果说2006年是狗仔队的春天,毫无疑问,1997年则是狗仔队的寒冬。

当时主流媒介对追逐戴安娜王妃的西方狗仔队进行了猛烈抨击,被斥为“西方媒体极度自由的怪胎”③。

与此相对照的是,9年以后的2006年春天,当香港影星黎明被狗仔队偷拍、香港艺人群起而攻之之际,大陆却有媒体评论“狗仔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④,“狗仔无需被审判”⑤,同时,内地一些“狗仔”也纷纷在传媒亮明身份、抛出内幕。

中国新闻业有关狗仔队话语的变迁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狗仔队是否真有春天?或者说:“狗仔”春天般的感觉是否反映了他们在中国新闻业版图上地位的变迁?如果说过去的狗仔队是新闻业边缘的异类,那么,他们现在是否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这样的问题也许很难做出客观的、实证的回答,因为与其说“春天”的表白是一种描述,不如说是话语策略,它表达了部分新闻从业者(不仅仅包括自称的“狗仔”)重新确立自己专业身份的要求。

而且,这种局部的言说必定具有整体的效果,它将或多或少地对整个新闻业的专业意识(专业版图)产生影响。

对于批评者来说,狗仔队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真实,经常被批评为捕风捉影、随意炒作。

但是,在近期一些有关“狗仔”的新闻话语中,真实性、客观性却反过来成为“狗仔”去“妖魔化”的重要依据。

化名张楚寒的“狗仔”认为:“……这是种比较客观的报道形式,强调现场感,强调调查。

现在社会上是把‘狗仔队’妖魔化了,它其实就是一种正常的报道形式。

”⑥狗仔队的第二个问题是对于明星日常生活的干扰和隐私权的侵犯。

而在有关“狗仔”的新闻话语中,这种侵犯行为却与新闻专业另一个核心理念———责任———联系在一起:监督不良行为、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一些报纸评论当中被表述为“知情权大于隐私权”、隐私权不能成为“公众人物藏污纳垢的保护伞”⑦。

“监督”成为体现专业逻辑的第二个关键词。

专业逻辑的第三个被征用的核心概念是新闻价值。

在《实话实说》节目现场,卓伟面对王小鱼偷拍的照片即毫不犹豫地表示:“这个照片它本身的新闻性大过了它的艺术性。

这个照片没有什么艺术的价值,但是它有新闻的价值,它的新闻价值就在于它是第一次拍到王菲跟李亚鹏在一起的照片。

证实了王菲跟李亚鹏两个人确实在谈恋爱。

”⑧真实、监督、新闻价值,这些都是新闻专业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从业者认同的标签。

当“狗仔”们将这些标签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其意图有目共睹:他们力图使用这些符号资源进行重新归类,表明“娱记”也是记者,“狗仔”也是新闻人。

很难说“真正”的新闻人没有识破“狗仔”的形象建构策略。

确切地说,应当是各种主流、非主流媒介帮助他们从事建构事业,这不仅仅体现在为其提供话语空间和渠道上,而且,在新闻媒介上以各种身份发言的其他社会角色也共同参与了这一事业。

在有关狗仔队的话语中,真实、监督、新闻价值、职业道德这些重要观念得以重申,这对于言说者来说,不能不说也具有自我认同的作用。

二、媒介话语实践与新闻专业身份建构有关狗仔队的话语实践,消解了一些传统二元对立,而代之以新的二分法,从而重新确立新闻业的版图与边界。

1997年在对西方新闻媒介的批评之中,言说者树立了“我们”与“他们”的对立,从而从反面表达了“我们”的新闻观。

有意思的是,在2006年“狗仔”自己的言说中,也会经常与香港狗仔队进行对比,强调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不过此时香港“狗仔”已不是西方记者的同义词,恰恰相反,香港“狗仔”背离了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他们“只拍照不写稿,虚假失实问题严重”⑨。

在商业逻辑中,上述对立却被取消了。

根据1997年《人民日报》的批评,杀害戴安娜的罪魁祸首就是“西方新闻媒介残酷无情的竞争和新闻记者对于金钱的疯狂追逐”⑩。

但在2006年关于狗仔队的媒介话语中,却出现了不少以商业逻辑为狗仔队的存在进行辩护的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在一篇文章当中深入描述了“狗仔”的“供求链”:媒介需要提供受众市场规模———明星需要借助媒介提高知名度和市场价值———阅读明星隐私是人类基本欲望 λϖ。

西方小报惟利是图的工作逻辑和品位低下的新闻内容,一直是大报记者口诛笔伐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业者自我崇高化的意图(B ird,1990)。

也就是说,西方新闻从业者也是通过这样一种二元对立来进行专业意识的建构。

然而,在2006年的春天,这种传统的建构被有关狗仔队的媒介话语部分地消解了。

“狗仔”的工作方式(偷拍)不仅为主流从业者常规使用,他们的工作理念也符合专业规范;“狗仔”的商业逻辑不仅深受看客、明星的欢迎,而且也并非小报的专利,为各类媒介所普遍采用。

当“狗仔精神”成为一个褒义词时,言说者“正名”的努力就达到了。

正如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揭丑记者扣之以“扒粪者”的污名,却被“改革者视为一枚光荣的勋章而欣然接受”(埃默里等,2001)。

批评者把狗仔队与“扒粪者”相提并论 λω,岂不正中“狗仔”下怀?重新洗牌、重新归类,这是身份建构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对于更多的媒介言说者来说,亦是如此,不过他们的话语表达没有如此清晰,只是正面阐述“狗仔精神”,而不贸然树起对立面。

模糊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策略,也是建构过程中的必然———这种身份和意识对于言说者自己来说也正在通过话语实践而努力使得这些意识清晰并获得更大的认同。

三、新闻专业意识建构的意义与缺憾“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想要成为什么,取决于我们所能讲述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流心,2005)。

 新闻学与传播学 谢 静:新闻业的话语实践与专业意识生产56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年第1期(总第150期)在2006年的春天,新闻媒介让“狗仔”们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也讲述了各种关于“狗仔”的故事。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讲述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与“狗仔”的认同。

虽然没有一家媒介胆敢宣称“狗仔是属于我们的”,但是,种种话语策略表明:这是我们的狗仔队!我们有着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身份认同以及共同的关系结构,甚至可以说:我们都需要有“狗仔”精神!从新闻专业意识建构的角度来看,有关“狗仔”的话语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打破了原有的一些二元对立,也重申了一些价值规范,对于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自身发展和谋求媒介贡献于社会进步,都不无裨益。

然而,这种话语建构同时又是脆弱的。

新闻媒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多种话语在竞争人们的注意力、篡夺话语意义。

而且,还有来自大众传媒以外的话语,以及来自话语以外的力量,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专业意识的建构。

另外,这种话语建构也可能是危险的,一些符号资源的挪用、关系的重组,一些话语逻辑的征用,都有可能将这些符号和逻辑中原有的负面要素带入专业意识与专业形象之中。

而且,由于这种话语实践本身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也就极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反弹。

在考察当代中国个体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建构时,人类学者流心(2005)发现,个人难于以连贯的方式表述个人自己与“我们自己”的关系,他将这一现象称为“自我的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