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诗歌教学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2.学习《九日齐山登高》这首名篇,领略其魅力。

3.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能力以及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4.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产生赏诗、写诗和写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骊山北峰初见。

袖拂云霞三千丈,一时谢却安西藩。

阳关蚊蝉三迭,渭水雁行五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十里扬州路。

2. 唐诗的典型特点1.英俊豪迈的风貌。

2.艳丽清新的辞藻。

3.致密深刻的意境。

4.语言朴实,言简意赅。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诗的典型特点。

2.理解《九日齐山登高》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首先发给学生《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歌原文,有限简短地先让学生自行阅读。

老师再从唐诗的典型特点入手,介绍唐诗的典型特点。

2.欣赏环节请学生仔细地欣赏这首名篇,用一句话表达这首诗的感觉。

3.意义解析请学生从以下方面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通过哪些形象来表达主题?•诗歌的语言是如何描绘这些形象的?•诗人通过诗歌准确地表达了哪些情感?4.写作环节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受,试着写下一段自己的感想。

5.总结环节通过这篇诗歌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习作可以用来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分析诗歌时,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唐代名篇《九日齐山登高》的课程教学,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让学生自然呈现对诗歌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当我死时》教材分析从题目上看,"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抒情的前奏。

一至六行承题,描述"我"死时安葬的庄严隆重的场景,想象夸张而浪漫,将游子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倾泻纸页上,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这是发自肺腑的歌颂;"睡整张大陆",这是无限的舒坦与自在;"长江"、"黄河"成了"两管永生的音乐",这是对落叶归根的游子的灵魂的最好抚慰。

前六行,诗人多处使用了行内句子成分停顿(如首句是"当我死时"(状)—"葬我"(谓语)—"在长江与黄河"(补语))与短语断裂的技法(如介宾短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错开成两行),短促有力;再加上音乐性比喻和拟声词("滔滔")的运用;读之,抑扬顿挫,激越澎湃,这与诗人内心回旋奔突的亢奋情绪相合。

七、八两行过渡。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一句呼应第四句,构成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全诗的关键意象。

"最纵容最宽阔"写出了"我"梦想中的祖国母亲怀抱的安宁、温馨与宽容,呼应了第三句。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一句启下,引出游子早年漂泊异乡,望穿秋水,不得回归的痛苦的幻想,即用"眼睛""饕餮地图"以"代替回乡",这个奇特的比喻蕴涵着多少孤单多少辛酸多少凄凉!"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寄托着对新生的中国的憧憬。

反复(如"满足地")与用典(如"鹧鸪")都强化了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尼采说:"有故乡者,拥有幸福!"①又说:"无故乡者,拥有痛苦!"②"我"是有故乡的,在生前的祈盼和死时的奢望中;"我"又是无故乡的,至少这个梦想能否实现,现在还不能确知。

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

2.分析并体会诗人边塞戍楼夜守时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3.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吗?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二、诗歌讲解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逐句讲解诗歌,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a.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受降城夜晚的宁静,笛声突显了孤独寂寞的氛围。

b.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笛声传递对亲人的祝福。

三、诗歌赏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a.比喻:将笛声比作“春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夜晚的受降城和笛声,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c.对仗工整:诗歌中的对仗句式,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使诗歌更具韵律美。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边塞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夜上受降城闻笛》。

2.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边塞诗,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逐句讲解、赏析诗歌,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2.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掌握了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附:板书设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教学重点的深入讲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诗中的月夜景象了吗?这月色对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影响?”2.教学重点的实践应用:教师要求:“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景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课程背景该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选修课的唐诗欣赏课程,教学内容为《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首唐诗。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学特色;2.学习如何赏析唐诗;3.掌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的诗歌技法及意境;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所作,该诗是王之涣在兵役中长期奔波,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所写下的一首感慨之作。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旅途过程中的孤独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分析1.描述诗歌的意境:通过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且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安和恐惧。

2.诗歌的结构:本诗是五律绝句,四句一组,每句七言,共二十八字。

3.诗歌的语言技巧:本诗的语言形象生动,通过描写山水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诗歌的文学特色:本诗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并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心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诗歌赏析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诗歌的赏析:1.诗歌的意境:学生应该通过先熟悉背景环境,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进而从诗歌中了解作者对家乡的向往和对形势的忧虑,体会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2.诗歌的结构:学生应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五律绝句的概念和特点,同时也要注意每句押韵和字数的限制。

3.诗歌的语言技巧:学生应该通过了解诗歌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来体会其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4.诗歌的文学特色:学生应该通过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风格等,对这首诗进行整体的欣赏和分析,体会到唐代诗歌的美和魅力。

教学步骤1.导入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唐代诗歌的世界。

2.学生朗读诗歌: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整体感觉。

3.教师讲解诗歌:教师分析诗歌的意境、结构、语言技巧、文学特色等,向学生展示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沁园春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沁园春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沁园春雪》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诗歌《沁园春雪》,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史达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诗歌的艺术意境和审美价值,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该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为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掌握《沁园春·雪》的意义和主旨;2.领会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法;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1.掌握史达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3.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片或板书展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史达祖的简介、安史之乱的背景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客观诗意、主观诗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的客观诗意和主观诗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诗意表达手法(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中所运用的一些诗意表达手法,如形象、写实、象征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魅力。

4. 诗人思想情感(2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反映的诗人思想和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5. 课堂讲评(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读解和文献分析展开课堂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沁园春·雪》进一步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理解、深入思考、积极思辨。

哦,香雪-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

哦,香雪-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

哦,香雪-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方法;2.理解《哦,香雪》这首诗歌的基本意思;3.能够感受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4.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哦,香雪》是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课本中的一首诗歌,作者是宋之问。

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少女在寒冷的初冬里走在路上,看到地上的积雪和枝头的霜花,感叹这冰冷的美丽。

2. 诗歌特点1.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2.用语简练、清晰,意境深远、抒情典雅;3.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4.韵律优美、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诗歌分析1.诗歌结构:本诗歌共3段,每段都是6句3律诗;2.诗歌意义:本诗主要表现了少女对冰冷美丽事物的感慨,诗歌中蕴含了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思考。

4. 诗歌赏析1.诗歌情感:本诗歌充满了对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引人深思;2.诗歌语言:本诗歌用语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美的情感和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本课歌词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2. 课文讲解通过读诗歌、逐句解释、整体分析等方式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结构、意义及思想感情表达。

3. 诗歌朗诵教师可以请一些学生上台朗诵这首诗歌,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诗歌分析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诗歌分析,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其特点、意义及思想感情表达。

5. 诗歌赏析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赏析。

四、教学评价通过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程中,我认为导入环节的设计不够生动有趣,需要进一步改进;课堂中的分析和赏析环节需要更好地结合文本和实际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歌的意义与情感。

北师大版七下《诗歌三首》教案学案6篇

北师大版七下《诗歌三首》教案学案6篇

一.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瞭望liào 餍yàn 饕餮tāo tiè鹧鸪zhè gū屏障p íng气魄pò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扮演bàn 气概gài 荡涤dàng dí灌溉gài 磅礴páng bó羡慕xiàn简陋lòu 铆mǎo 偌大ruò惬意qiè戛然jiá蓦地mò哼唱hēng 摇曳yè潸然shān 浸淫j ìn yín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 词语坦然:心地平静。

瞭望:远远地望。

纵容:本意指对错误言行放纵、容忍。

本文指自由而宽容。

餍:吃饱、满足。

饕餮:传说中凶恶贪食的野兽,比喻贪食。

文中形容专注贪婪地看。

气魄:有胆有识,敢做敢为的精神。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体魄:体格和精力。

屏障:像屏风一样起遮蔽作用的东西。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比喻规模、声势壮阔。

气概:面临重大问题时显示的精神状态。

荡涤:洗涤,也作涤荡。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角逐:武力较量,引申为竞争、竞赛。

偌大:这么大;那么大。

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轻松愉快。

戛然: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蓦地: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突然”。

火候:(烧火时)火力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比喻最佳时机。

矜持:端庄严肃;拘谨。

缠绵:婉转动人。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

形容因受感动而流下眼泪。

浸淫:渐渐积累,逐步扩大。

4.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 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后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持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实 践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参
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 。
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区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成 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通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 背诵诗歌、完成练习册等,巩固学生 的学习成果。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价 值观,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
$number {01} 汇报人:
2024-01-14
教学设计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01课程ຫໍສະໝຸດ 景与目标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燕歌行(并序)-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燕歌行(并序)-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燕歌行(并序)-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一、教学背景此唐诗欣赏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选修的唐诗课程,本节将以燕歌行(并序)为例,让学生了解唐代晚期燕京(今北京市)的社会风貌,并能够欣赏和理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晚期燕京的社会风貌;•能够欣赏和理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诗歌欣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重点1.燕京社会风貌的概括;2.深入理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3.运用所学的诗歌欣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带学生回归唐代燕京•引导学生通过PPT和讨论,了解唐代燕京的社会风貌,如燕都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特点、文化等因素;•让同学们通过资料和图片的呈现,“感觉”唐代燕京的尘土飞扬、夜市繁华、音乐声声等场景,回归唐代。

2. 欣赏燕歌行(并序)•使用Loud Reading的方式,让同学们先慢速读一遍燕歌行,并由老师带领分析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发掘出“燕京”诗句的特点;•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分组合作重新编写出“燕京”特色鲜明的段落;•让学生分组欣赏由其他小组编写的“燕京”特色段落,并进行互动交流。

3. 进一步理解燕歌行的情感和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燕歌行及其并序中,作者的情感和主题是什么;•使用阅读猜谜、有话题等方式,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和阅读体验,感受并理解唐诗的情感和主题;•结合唐诗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燕歌行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诗歌欣赏的层次。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短时间内,让同学们能够回归到唐代燕京这一主题,并加深对唐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是通识素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欣赏燕歌行(并序)一诗,需要通过一定的韵律分析和语言转换来体验唐诗的美,而课堂上的小组互动和学生自主合作,对缺乏背景知识和少保留的知识构建起桥梁,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达成了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1、知识目标:了解诗文内容,加强朗读与背诵,把握诗中人物,体会作品主题。

2、能力目标:了解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提高对《诗经》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复杂的情感及诗中所透露出的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热情。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几分钟欣赏费玉清的歌曲--《梦驼铃》。

(以歌曲导入新课渲染课前氛围)。

费玉清-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师:“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乡关在何方”? 多少个夜晚的思念,多少次......多少个夜晚梦回家乡。

寒冬夜晚,彤云密布,雨雪霏霏。

一位解甲归田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他无数次地望着回乡的路,希望早点踏进家门。

此刻,边关渐远,乡关渐近,他却抚今追昔,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这是为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薇》,一起去感受那个遥远时代的战争场景,去聆听戍边战斗英雄内心的声音。

接着(幻灯片展示图片及课题题目,然后明确:“薇”,即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野豌豆菜。

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二、整体感知(幻灯片展示)1、检测预习(1)字音猃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2)通假字岁亦莫止莫——暮mù玁狁孔棘棘——急jí(备注:莫,本义就是“暮”意思。

双桅船-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双桅船-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双桅船-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并熟读《双桅船》这首诗,了解其意境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熟悉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文化背景、文学形式等方面。

3.夯实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赏析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双桅船》这首诗的赏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先生讲解,再学生朗读,最后进行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诗歌背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双桅船》这首诗,我们还需要介绍一些中国现代诗歌的背景。

从革命与现代性、民族复兴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中国现代诗歌的原始性和多样性。

3. 诗歌创作学习一首诗的背后,不仅要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要了解它的创作环境和技巧。

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双桅船》的创作背景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双桅船》这首诗。

三、教学策略1. 学生主导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我们采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和解读这首诗。

2. 多元化教学为了提高课程趣味性,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如教师多媒体讲解、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角色扮演、视频资源查看等。

3. 互动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现场互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老师将通过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理解和文学批评等环节,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内进行掌握知识,还能够在思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案1. 导入在开课的那一刻,我将为学生带来一段精彩的视频:《双桅船》的传唱之声。

通过这个视频,学生将第一时间了解到这首诗的意境和特点。

2. 学习诗歌背景在学习背景知识中,老师可以采用阅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和中国现代诗歌相关的主题,如社会变革,自我探索,生存与死亡等。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自北师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诗词五首。

作者苏轼。

诗歌通过描写在西湖所见都的风、云、雨、水的变化及特点,变现西湖天气变化之快以及自己对眼前所见之景的专门感受。

语言清新纯朴,意境开阔,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本课内容专门容易把握,学生完全能够自学完成,因些,设计要紧在于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及其特点和背景的介入,体会西湖美景和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抓住景物特点,体会西湖风云变幻的奇特之美。

3.学习作者豁达爽朗、乐观向上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起杭州,我们第一想到风景如画的西湖。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宋代伟大的诗人苏轼一起来领会西湖之美。

[板书课题]先来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抓住景物特点,体会西湖风云变幻的奇特之美。

3.学习作者豁达爽朗、乐观向上的人一辈子态度。

(一)知停顿、明诗意出示PPT学习指导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大声自由地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选一两个学生展现朗读。

教师点评,然后齐读。

)PPT出示朗读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出示PPT学习指导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依照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明诗意,并将其写在笔记本上。

指一两个学生展现所写内容,教师做点评。

然后出示诗歌大意,要求学生依照黑板上的内容修正自己的答案。

)抓意象、赏美景明白得了诗的意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感受西湖的美。

出示PPT学习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每一句诗中所描写的要紧景物,并把它们各自的特点写在笔记本上,并摸索作者写景所使用的手法。

(雨的特点,给出回答的句式:这是一场_____ _____的雨,从_____ _____ 能够看出。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2 回归·七子之歌(二首)【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认识“澳、寐”等3个生字;会写“魂、乳”等7个生字;掌握“号、咽”2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哭泣、号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着重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 渴望回归的情感。

3、领会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着重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 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 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 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那你们想一下, 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 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 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二、的确, 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 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三、朗读课文, 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 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 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六、同学说的都不错, 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 然后思考: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 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 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 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 委婉曲折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 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那你们想一下, 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十、确实, 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 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 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 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 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终南山-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终南山-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终南山-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他的代表作《登高》;2.根据课文理解并掌握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唐诗欣赏方法,对《登高》进行分析和赏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李白《登高》诗的背景介绍和赏析;2.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诗歌结构、韵律、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的分析。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们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特色;2.背景介绍诗歌《登高》,让学生们了解该诗的背景和意境;3.带领学生们朗读该诗歌,让学生们试图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象。

步骤二:唐诗欣赏方法的介绍1.介绍唐诗欣赏方法的基本要点;2.引导学生们运用唐诗欣赏方法分析《登高》这首诗的韵律、意象和语言等方面;3.帮助学生们理解《登高》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唐诗欣赏的实际操作1.让学生们按照唐诗欣赏方法分析《登高》这首诗;2.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分析,发表自己对该诗的赏析。

步骤四:课堂总结1.回答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3.引导学生们反思课堂学习体会及今后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评价标准1.学生能准确理解唐诗欣赏方法;2.学生能分析并理解唐代诗歌《登高》中的韵律、意象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唐诗欣赏方法,深入理解和赏析唐代诗歌。

六、教学延伸让学生们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选择其他唐代诗歌进行欣赏和赏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唐诗欣赏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唐代诗歌,了解并体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二. 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诵的方法,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立场、崇高的献身精神。

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学情分析《囚歌》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

在已学的四篇革命经典文章的基础上,联系历史知识,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都有一定的把握。

但该篇为现代诗歌,我们农村学生的朗诵能力还相当薄弱,朗诵胆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3重点难点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联系背景,感情朗读,感受革命精神。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释题导入。

1.陈毅的《梅岭三章》导入课题。

2.会意字“囚”的解释,释题《囚歌》。

活动2【活动】二、初读诗歌,指点朗读。

1.齐读诗歌。

(初步读诗歌,学生对诗歌不理解,因而情感把握不到位。

设计意图是与下文的指点朗读形成对照,让学生找到进步点,增加自信。

)出示图片配音乐,师解说写作背景。

(见PPT)(设计意图:图片与解说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环境,激起情感,为朗读蓄势。

)2.简介作者。

(见PPT)指点朗读。

(出示PPT,注意节奏,重音)多种情势练读。

(设计意图:多种情势练读,锻炼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集聚情感。

多读熟悉诗歌,为理解内容做准备。

)活动3【活动】三、精读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一.背读几句,感受精妙手法。

(见PPT)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抓人——狗、门——洞、紧锁——敞开进行对照,指出革命志士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

在苟且偷生与宁死不屈的对照中,凸显诗人的壮志豪情。

抓“高”字,一个展现神态的字,刻画了声嘶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陋面目。

(设计意图:对照手法的运用与炼字,让学生理解第一节内容,鲜明地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鹿的角枝-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鹿的角枝-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鹿的角枝-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一、课程背景中国新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是中国大学本科选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国新诗进行选读和解析,使学生对中国新诗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国新诗选读》中的鹿的角枝一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和意象,是学生们非常喜欢阅读的一首诗。

因此,我们制定了这份教案,希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二、教学目标1.了解鹿的角枝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了解诗歌中出现的图像、隐喻和象征意义。

4.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鹿的角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共同探讨,让学生逐步了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主题。

2.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出现的图像、隐喻和象征意义。

3.视觉辅助法通过图片、绘画等视觉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1.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和图片等辅助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鹿的角枝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让学生阅读诗歌,并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主题。

讨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出现的图像、隐喻和象征意义。

视觉辅助法通过图片、绘画等视觉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评价,回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吉他
西班牙民歌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 你是我月光下一片竹篱笆, 你是我小时候梦想和童话, 你是我的吉他。
你是我夏夜中一颗星星, 你是我黎明中一片朝霞, 你是我初恋时一句句悄悄话, 你是我的吉他。 你是我沙漠中一串驼铃, 你是我雾海中一座灯塔, 你是我需要的一声声回答, 你是我的吉他。 噢,吉他,我亲爱的吉他。
地下通道 三元桥 安贞桥
立交桥
第 三 小 节
美丽可爱 欢乐、爱
作者通 过桥的 形态和 功能的 变化, 表达对 社会发 展为人 民带来 的美好 生活的 歌颂。
北京的桥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 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金鳌玉 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高梁桥,龙王把水卖, 金水桥,皇上挂金牌。 卢沟桥的狮子啊,最奇怪 , 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 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 过街天桥龙出海, 地下通道穿长街。 三元桥蝴蝶飞天外, 安贞桥明珠绕花台。 立交桥修得特别快,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桥啊桥啊,美丽的桥, 桥啊桥啊,可爱的桥, 给北京增添了多少欢乐多少爱。 这座座金桥啊都连着四海, 这座座金桥啊都通向未来。
自读汇 报
《我的吉他》
先说说你认为作者对他的吉他爱到什 么程度?再说说你的依据。
我的吉他
西班牙民歌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 你是我月光下一片竹篱笆, 你是我小时候梦想和童话, 你是我的吉他。 你是我夏夜中一颗星星, 你是我黎明中一片朝霞, 你是我初恋时一句句悄悄话, 你是我的吉他。 你是我沙漠中一串驼铃, 你是我雾海中一座灯塔, 你是我需要的一声声回答, 你是我的吉他。 噢,吉他,我亲爱的吉他。
聊聊创编
效仿《爱我中华》 效仿《北京的桥》
效仿《我的吉他》 自创
作业超市: 1、修改创编的歌词,使其语言更准 确、形象、押韵,尝试传唱。 2、尝试自读《下雪的早晨》,找找
它与我们学习的抒情诗有哪些异同。
你是我沙漠中一串驼铃, 你是我雾海中一座灯塔, 你是我需要的一声声回答, 你是我的吉他。
噢,吉他,我亲爱的吉他。
三首歌词表达了什么?
学法回顾
爱我中华
内容 情感 联想 画面 规律 发现
第一小节
星座 花 汇成
漫天星斗 花团锦簇 亲如一家 异口同声
天 地 人 言 个体 大家 国家
号召 各族 人民 团结 一心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桥啊桥啊,美丽的桥, 桥啊桥啊,可爱的桥, 给北京增添了多少欢乐多少爱。 这座座金桥啊都连着四海, 这座座金桥啊都通向未来。
我的吉他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 你是我月光下一片竹篱笆, 你是我小时候梦想和童话, 你是我的吉他。
你是我夏夜中一颗星星, 你是我黎明中一片朝霞, 你是我初恋时一句句悄悄话, 你是我的吉他。
爱 我 中 华
第二小节
兄弟姐妹 语言
健儿 人们 中华
奋起步伐 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争得金牌
建设
共同努力
国富民强
国家
的 情感
自读
《北京的桥》p50
《我的吉他》p97

一读, 出声读,抓反复,初步了解情感;
二读,默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根据作者联想的事物特点想象画面,
并用词语概括; 三思,根据批注找联系,将发现到的作者 的真正意图写在题目旁边; 四读,放声读诗,寻找规律,读出歌词内涵。
北京的桥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 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金鳌玉 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高梁桥,龙王把水卖, 金水桥,皇上挂金牌。 卢沟桥的狮子啊,最奇怪 , 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 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 过街天桥龙出海, 地下通道穿长街。 三元桥蝴蝶飞天外, 安贞桥明珠绕花台。 立交桥修得特别快,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自读汇 报
《北京的桥》
先说说你认为作者写这首歌词的真正 意图,再说说你的依据。
内容
情感 金鳌玉蝀 十七孔桥 千姿百态 瑰丽多彩 高粱桥 金水桥 卢沟桥
联想 望 连 卖 挂 真奇怪
规律 古代 皇家用桥
发现
北 京 的 桥
第 一 小 节
第 二 小 节
过街天桥
春风常在 又添风采
出 穿 飞 绕
特别快 连着四海 通向未来 作用大 现代 人民用桥
小试牛刀 创编歌词
通知
同学们,明年五月一日是我校建校60周年大庆。我
们倡议以自创歌词的形式歌颂母校。
现向大家征集优秀歌词作品,希望每一个热爱“五 一”的队员都捧出一份真情! 自创与合创不限,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底。本节 课交稿并被推荐者,可获“班级小诗人”称号。
四.14中队委员会
2013年11月21日
地下通道 三元桥 安贞桥
立交桥
第 三 小 节
美丽可爱 欢乐、爱
内容
情感 金鳌玉蝀 十七孔桥 千姿百态 瑰丽多彩 高粱桥 金水桥 卢沟桥
联想 望 连 卖 挂 真奇怪
规律 古代 小 节
过街天桥
春风常在 又添风采
出 穿 飞 绕
特别快 连着四海 通向未来 作用大 现代 人民用桥
自读
《北京的桥》p50
《我的吉他》p97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桥啊桥啊,美丽的桥, 桥啊桥啊,可爱的桥, 给北京增添了多少欢乐多少爱。 这座座金桥啊都连着四海, 这座座金桥啊都通向未来。
北京的桥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 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金鳌玉 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高梁桥,龙王把水卖, 金水桥,皇上挂金牌。 卢沟桥的狮子啊,最奇怪 , 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 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 过街天桥龙出海, 地下通道穿长街。 三元桥蝴蝶飞天外, 安贞桥明珠绕花台。 立交桥修得特别快, 你就数呀数呀, 怎么也数不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