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6e34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c.png)
短诗三首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工于诗文、散文,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白居易的诗歌丰富多彩,充满了情感和生活气息。
诗歌背景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在唐代中期写下的。
当时,他正在经历失官的痛苦,这首诗歌是他离别故乡、告别官场的感怀之作。
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以古原草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抒发,表现了作者豁达、淡泊、珍惜生命的精神。
首先,作者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给人一种荒凉、广阔、辽远的感觉,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同时,描写了离别时的悲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情感。
其次,作者通过对人生的运用,表现了淡泊名利、珍惜生命的态度。
在面对失意和离别时,作者没有过多的悲伤和遗憾,而是主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抒发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二、《登鹳雀楼》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
他的诗作具有浓郁的哲理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歌背景这首诗歌是王之涣在唐代中期写下的。
当时,他在别墅中眺望山间的景色,因此写了这首以风景为主题的诗歌。
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以表达人生追求为主题,通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崇尚追求、奋发向前的精神。
首先,作者通过境界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生追求相结合。
他认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远处的冲刺目标。
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其次,作者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究,阐明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观。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追求完美、不断前行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和追求,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山行》作者简介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散文等多种文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歌背景这首诗歌是杜牧在唐代中期写下的。
当时,他正在登山游玩,顿感心境舒爽,因而写下了这首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诗歌。
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以探索自我的主题,通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表现了作者不断探索自我、追求精神解放的精神。
首先,作者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安静、美好、神秘的氛围,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第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ef90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1.png)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冰心的《繁星》(一五九)、艾青的《乡愁》和席慕容的《我不》。
这些诗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对家乡、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情感体验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作者的情感。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诗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体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繁星(一五九)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871c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6.png)
短诗三首》说课稿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多次朗读,感受诗歌
的韵味。
3.分组朗读,比较不同组的朗读效果,评价优秀的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组的朗读效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研究热情。
环节二:情境创设,展开想象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展开想象。
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分享给同桌。
3.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和想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分享中研究借鉴,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领悟情感,感受诗歌魅力
环节一:情感激发,体验诗歌情感
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
达出来。
2.让学生在情感表达中体验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3.选取一些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朗读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表达和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环节二:赏析诗歌,领悟诗歌内涵
1.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
2.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选取一些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朗读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9ac3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悯农》三首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教材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家乡、对农民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深入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还需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感受大自然美好。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导入新课《春晓》。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学习《静夜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入睡时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学习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4.学习《悯农》:通过讨论农民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农民的敬意,学习诗歌中的道德观念。
5.诗歌鉴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6efda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包含了《我想》、《小池》、《静夜思》三首诗歌。
这三首诗歌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等方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的意象、韵律等方面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诗歌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说出诗歌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容。
4.品读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5.拓展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01f8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0.png)
《短诗三首》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诗歌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短诗三首》的诗歌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短诗。
2. 培养孩子们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短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诗歌卡片、画笔和画纸。
学具: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诗歌背诵本。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孩子们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
同时,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诗歌学习(10分钟)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读三首短诗,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的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通过讨论和创作,将诗歌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诗歌背诵(5分钟)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我邀请孩子们一起背诵三首诗歌。
对于能够背诵的孩子,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短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短诗三首》这节课,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c6216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6.png)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包含了三首诗歌:《小池》、《春晓》和《静夜思》。
这三首诗歌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到诗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于诗歌的某些表达和意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欣赏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和朗读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分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朗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讲解:分别对三首诗歌进行讲解,解释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发展。
4.朗读: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dd8b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2.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这一课的说课内容。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三首短诗,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材分析本课选用了三首短诗,分别是《繁星》、《春水》和《月亮》。
这三首短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三首短诗的主题和作者情感;2.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的美;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意境等方面欣赏诗歌;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三首短诗的语言美和韵味,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难点:通过意象、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讲解分析法和讨论法等;•学法:通过朗读、品读、思考、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2.讲解分析:分别对三首短诗进行讲解和分析,包括作者、主题、意境、意象等方面。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3.品读诗歌: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味,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总结评价: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学生的表现、学习效果等方面,同时引导学生对下一课的学习进行预习和准备。
课后作业1.熟读三首短诗,并尝试背诵其中一首;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短诗,进行改写或仿写;3.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并尝试进行鉴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2fb1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1.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小池》、《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小池、夜晚的静谧和春天的清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在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春天的描绘和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朗读训练: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图示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短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9c7fe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4.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短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歌教材,主要通过三首短诗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界中的美、人生的真善美,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这三首短诗分别是《记住好家乡》、《蜻蜓》、《牵牛花开了》。
通过学习这些短诗,学生能够感知自然界的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这些短诗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记住好家乡》、《蜻蜓》、《牵牛花开了》这三首短诗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短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理解短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学生对短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学生对短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让学生理解短诗中蕴含的抒情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展示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导入本课内容。
可以灵活运用课件、图片等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发他们对自然界美的感知。
2. 学习与讨论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记住好家乡》、《蜻蜓》、《牵牛花开了》这三首短诗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说明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短诗,重点解释生词及难句,并进行整体理解。
随后,进行课文细读,让学生分组讨论短诗中的重点句子和诗歌中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3. 语言点讲解与拓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词汇、句型等问题进行讲解和拓展,并辅以例句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情感表达与欣赏让学生围绕短诗中传递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个人或小组表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93d08e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e.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由三首经典的短诗组成,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这些短诗都具有简洁、优美的特点,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课文插图等方面。
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结构上,每首短诗都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语言特点方面,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此外,课文插图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合集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69f3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合集5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单元,通过学习的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赋予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
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四、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文纸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五、说教学流程:(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b018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1.png)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围绕着三首小诗展开,分别是《春水》、《小池》和《静夜思》。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材通过这三首诗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诗歌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欣赏诗歌,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课堂讲解:教师对三首诗歌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诗歌的形式、意境和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6.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8af4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8.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悯农》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朗读、背诵古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短诗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学习生僻词语。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互相帮助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表演展示:学生选择其中一首古诗进行表演,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短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短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f3705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b.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短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共包含三首短诗:《静夜思》、《春晓》和《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所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味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三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诗句,从而引入新课。
2.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翻译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翻译课文。
3.品味诗歌(1)感悟诗歌: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意境。
(2)品味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9《短诗三首》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9《短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5139d0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2.png)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9《短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三首小诗组成,分别是《所见》、《所思》和《所用》。
这三首诗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诗歌。
教材通过这三首短诗,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
但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导入新课。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讲解:针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4.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5.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9e1c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b.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 1一、说教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选编了冰心《繁星》中的三首短诗,诗歌意境优美,意蕴深长,分别表达了怀念童年、热爱大海、歌颂母亲的主题,表现了冰心对童真、母爱、自然的歌颂。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想象画面,体会文意,探究情感。
多调动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跟作者对话的心态来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星空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引入,将学生带入“繁星”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由读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繁星》(七一)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5.感情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四)学习《繁星》(一三一)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理解: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6554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6.png)
短诗三首
一、《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短诗,全诗只有四句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短诗所表达的思想深邃而又简洁明了。
作者通过对菩提树和明镜的描绘,
寓意一切事物本源空明,一切纷扰皆源自于人的心境,告诫人们应当洒脱豁达、追求清静。
二、《登高》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是一首格律诗,共四十句。
其中,“五岳”和“四渎”等推崇自然的词语,描写了登高所见景象之宏伟壮观:
黄帝陵前依旧泉,绵绵思旧怀念全。
同心未老平阳守,群士终无领主颠。
全诗以“皆大欢喜,高谈阔论乃成诗”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三、《静夜思》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只有四句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异乡生活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简单而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生动描绘了一种虽身处异乡却依然心系故土的情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感人的情感。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9《短诗三首》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9《短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aaf1f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b.png)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说课稿 9《短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三首小诗组成,分别是《所见》、《所思》和《所得》。
这三首诗均为现代诗歌,内容简短而富有内涵,形式优美,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通过这三首诗,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一步培养。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诗歌作为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短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三首短诗,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短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于诗歌的鉴赏和理解,特别是对于现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阅读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引出本课的题目《短诗三首》。
2.讲解:分别对三首短诗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三首短诗,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的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fdc1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诗歌”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欣赏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本课《短诗三首》包括《繁星》《秋词》《雪花的快乐》三首短诗,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秋天和冬天的感受和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品读、欣赏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读、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欣赏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等活动,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法:本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朗读、品读、欣赏等活动,自主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2. 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活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通过朗读示范和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3. 品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活动,通过分析关键词句和段落,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活动,通过配乐朗诵、诗朗诵表演等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妙之处。
同时通过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5. 小结与拓展: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更多短诗或长篇诗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诗三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单元,通过学习的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赋予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
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四、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文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
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
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
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风雨:狂风暴雨
繁星困难挫折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