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10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合集下载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充满童趣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童趣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段充满欢乐和回忆的时光。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世界,去感受他的童趣。

(2)展示一些充满童趣的图片或视频,如孩子们捉蝴蝶、放风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沈复,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等。

(2)简单介绍《浮生六记》,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出处。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童趣”写了哪些事情?4、精读课文,品味童趣(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充满童趣的细节描写,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让学生说说这些描写好在哪里。

(2)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这么多的乐趣?(3)教师点拨:作者善于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以一颗童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2)领悟作者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童趣细节,激发学生的思维。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快乐和趣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童趣》,作者就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感受那份纯真和欢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沈复(1763 年—1825 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

他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童趣》就出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4、重点字词讲解(1)余忆童稚时余:我稚:幼小(2)能张目对日张:睁开(3)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鸟兽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藐小:细小纹理:花纹和条理(5)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6)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作(7)心之所向向:向往(8)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有的果然:果真(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抬强:同“僵”,僵硬(10)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白色(11)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12)使之冲烟而飞鸣冲:冲着(13)作青云白鹤观观:景象(14)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15)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五)理解课文1、思考:作者围绕“童趣”写了哪几件事?明确:作者围绕“童趣”写了三件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童趣》的教案设计

《童趣》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童趣》优秀教案设计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童趣》,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童趣》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兴趣。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3. 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快乐和怀念。

5. 朗读:学生齐读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律美,进一步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

3. 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板书设计童趣怀念童年生活快乐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我的童年”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开展“童年记忆”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七、家长沟通与协作1. 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童年活动,如班会、绘画比赛等,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八、课程整合1. 将《童趣》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如《小池》、《春晓》等,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描绘。

2. 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让学生通过歌曲、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童趣》的教案设计【】

《童趣》的教案设计【】

《童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童趣》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以及课文背后的童趣主题探讨。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的把握、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句型的分析与理解、童趣的内涵挖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童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童趣的挖掘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孩子们快乐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童趣,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关注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生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提高记忆效果。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复述、造句等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童趣,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童趣》2. 生字词:趣味、活泼、天真、烂漫等。

3. 句型示例:课文中的典型句型。

4. 课文主旨:热爱生活,保持童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完成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童趣主题的文章、书籍,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拓宽视野。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童趣,丰富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2. 文章主题的理解3.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1. 结合课文语境教学:在讲解生字词时,将其放入具体的句子中,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理解、记忆。

《童趣》教案(借鉴6篇)

《童趣》教案(借鉴6篇)

《童趣》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本文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童趣》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童趣》教学设计篇一《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

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

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

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内容:《四季童趣》教学要求: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

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

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三、新歌教学1、谈话导入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不同的季节留给我们不同的记忆,同学们,谁说一说,在四季里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现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趣的四季,听一听,歌中唱到的活动有哪些是你熟悉的?(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和修辞手法。

(2)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童趣》。

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道具: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错误。

3.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4. 应用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乐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乐趣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事件。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珍惜当下的生活。

(2)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温暖与快乐。

(3)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童趣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童趣》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童年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导入课文《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童趣事件。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童趣事件,进行拓展写作。

5. 课堂小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完成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复习。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童趣》教案篇一预设目标: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二、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

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

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儿歌《数鸭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师生竞读1、范读2、生读3、评议: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二)疏通再读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读。

(三)探究诵读合作探究:1、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2、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3、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独立感悟:1、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4、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三、小结并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诵读积累,初步感知篇二1、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项为(wèi)之强(jiāng)鹤唳(lì)怡然(yí)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虾蟆(há) (ma)土砾lì庞然大物(páng) 2、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童趣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童趣》,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童趣场景。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童趣》两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了解了课文《童趣》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了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童趣教案优秀10篇

童趣教案优秀10篇

童趣教案优秀10篇《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一、联想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

请一位同学试着读。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

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三、品读赏析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五、延伸拓展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六、总结收获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童趣》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童趣》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童趣》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童趣》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童趣》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

故事简洁生动、富有情感、故事情节有趣,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水平。

本课程主要教授本书中的两个故事——《亲情无价》和《再见,蝴蝶》,让学生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及保护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绘画表达故事情节和感受。

3.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故事里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4.通过阅读这两个故事,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及保护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亲情无价》故事讲解(2)《再见,蝴蝶》故事讲解2.教学方法(1)小组研读:学生在小组内集中阅读,互相讨论,纠正阅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教师讲解: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注重阅读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3)任务型教学:学生在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绘画、写作等任务,锻炼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出示两张卡片,一张是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名句,另一张是现代写作的片段,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二者的文学特点,找出名句的精华所在。

(2)展示本课的阅读材料《童趣》,点名学生谈谈对本书的了解与感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授课及讲解(1)教师口述故事情节,学生在读后反馈意见及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学习故事的难词语汇及固定搭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3.小组讨论及任务分配(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随后展开小组内的讨论和解读。

(2)教师授课后,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绘画、写作等任务,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组内的讨论,学生们能够获取不同的观点,理解书中的教育意义,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童趣》这篇文章。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字词,疏通文意。

3、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童真童趣。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将这种童趣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有趣情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那些有趣的事情吗?比如说,在草丛里捉蚂蚱,或者是对着天空幻想自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清朝文学家沈复写的《童趣》,看看他小时候都有哪些好玩的事儿。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词句。

(3)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如“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等。

4、深入探究(1)文章围绕“童趣”写了哪几件事?明确: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情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说,在“观蚊成鹤”这件事中,作者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让平凡的蚊子变得充满趣味。

(3)从这些事情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有童真童趣的孩子。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童心,发现生活中的乐趣?6、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沈复童年的乐趣。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教学目标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趣》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趣味词语、成语)、句子运用(比喻、拟人)、课文朗读与感悟、童趣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趣味词语和成语,提高词汇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和拟人句,丰富表达方式。

3. 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童趣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教学重点:趣味词语的积累,课文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充满童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趣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趣味词语、成语,讲解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a.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

c. 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让学生模仿练习。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童趣,交流感悟。

4. 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有哪些童趣,如何珍惜童年时光。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重点词语:趣味词语、成语、比喻、拟人3. 课文结构:引子、、结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拿出你的彩色笔,为课文中的趣味词语和成语画一幅画。

b. 仿写一个比喻或拟人句,描述你的童年生活。

2. 答案:a. 示例:画出趣味词语“猴子捞月”,成语“一叶障目”等。

b. 示例:童年像一颗五彩斑斓的糖果,让人回味无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趣味词语、成语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的童年趣事,以作文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

2.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和相关的辅助材料。

2.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童趣》。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

(2)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模仿和创作:(1)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描述的童年趣事,进行自己的创作。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请大家进行评价和欣赏。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童趣》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模仿和创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年趣事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童趣》优秀教案(精选5篇

《童趣》优秀教案(精选5篇

《童趣》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趣》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童趣》的阅读与解析,对文中生词、成语、句型的学习,以及针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童趣》的生词、成语、句型,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对生词、成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与解析,以及对文章情感、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童趣》,了解课文大意。

3. 解析课文: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童趣》2. 生词、成语、句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

3. 文章主题: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概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童年趣事。

(2)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2. 答案:(2)示例:小明的童年趣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组织一次以“童年”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提升要求。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童趣》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童趣》的阅读与理解,对文中生词、成语的学习,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童趣》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童年情感;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成语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童趣》PPT,成语卡片;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童年游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 学习生词、成语: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引导学生运用;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讲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成语造句,巩固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童趣》2. 主要内容:课文梗概、生词、成语、作者情感;3. 重点:课文内容、成语运用;4. 难点:成语理解、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成语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成语的含义、用法进行详细讲解,通过例句、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2. 针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从文中细节描写、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童趣》教案《童趣》教案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言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章的主要内容体味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言词汇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风声鹤唳”“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a 教学重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导读、品读、探究法思路设计:这是一篇言短根据体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大体按照诵读感知——品读赏析——探究讨论——延伸拓展——总结评价几个步骤进行学习教学时数:1课时学法指导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言是为了继承民族的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言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言词汇掌握言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首先要很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言味儿来读出章的主旨。

教学步骤:一、联想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每当想起童年时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件、两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老师今天想听同学们讲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大家我们一块来分享你的乐趣吗?(生二、三人讲童年趣事)噢原来同学们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这也许会成为你一生永恒的回忆。

其实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纯、最令人难忘的时期常人如此那些伟人名人也一样。

说到这里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名人或伟人的童年趣事呢?(生可能想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等教师也可展示几幅童趣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童趣
沈复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教师范读。

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 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


2、词语积累:
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
成私拟于之则或项强素帐徐以作观如唳为怡然
3、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
(6)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的。

其,它的。

指“藐小之物”。

)
(8)徐喷以烟。

(以,用。

)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


3、词语积累:
其为怡然自得
斗草间兴盖方尽鞭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的。

其,它的。

指“藐小之物”。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指蚊子。

)
(3)使之冲烟而飞鸣。

(之,蚊子。

)
(4)驱之别院。

(之,它。

指癞蛤蟆。

)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小组合作研讨:
明确: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
蚊、土砾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癞始蟆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

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

壑,山沟。

)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

)
3、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自己。

)
4、以草为林。

(以,把。

)
5、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

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