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支撑 分值
目标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5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5 目标3
目标1 5
目标2
目标1 5
目标3
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听讲,做好
思政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
目标1
三、需求
笔记
4 效用价值论
目标2
理论
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讲
目标3
巩固重点
授法和案例法开展教学,辅以启发式提问以提高学
和难点问
生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重点: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最佳生产 课前:预习
金融与贸易学院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是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 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内容包括供求与价格、 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 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能够 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目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的能力

标 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2. 帮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实现。

3. 引导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如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经济规律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伦理约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微观经济学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经济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经济学知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商品、服务等。

2. 消费者行为:需求、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等。

3.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成本、利润最大化等。

4. 市场结构与竞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5. 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

6. 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基本概念及市场供求分析第二周: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三周:生产者行为分析第四周:市场结构与竞争第五周: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第六周: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章节,以课本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学分:2.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

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

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4)何时生产。

(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涉及供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理论。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

这种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涉及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分配理论。

回答了第一个层次的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涉及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政策。

显然,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核心变量是价格,所以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

掌握和了解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工具、方法和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学会解读财经新闻,学会选择,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Microeconomic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A11121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3总学时:64 /48学时(经济学、国贸专业64学时,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48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育目标《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我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基础课。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有效性的一门社会科学。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驾驭市场经济的实际工作能力,完整和准确地掌握市场运行机制。

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1章,分为经济学导论、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完成规定的授课学时、作业,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运用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分析的学习和借鉴。

(二)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体系。

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正确认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科学地掌握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和理论。

学习中要用科学的方法有分析地学习,对其为资本主义统治者服务的一面要加批判。

重点与难点: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由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推理出人类社会共有的四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的变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价格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体系。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运行机制。

本课程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等重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等;2. 掌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方法,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3. 理解市场结构的不同特点,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效率和公平性;4. 掌握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5. 理解企业生产和成本的关系,掌握企业最大化利润的方法与过程。

三、课程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a. 经济学基本概念回顾b.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 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a. 需求的概念与弹性分析b. 供给的概念与弹性分析c. 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分析3.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a.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b. 垄断市场结构c.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d. 集中度和市场效率的关系4. 价格理论与价格弹性a. 成本和供给决定价格b. 需求弹性的概念与计算c. 价格弹性的实际应用5. 企业生产和成本a. 企业生产函数和长期短期成本曲线b. 边际分析与企业供应决策c. 企业最大化利润的方法与过程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系统性地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分析市场行为、企业决策等微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4. 课堂练习:布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5. 资源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搜索并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市场结构、价格理论和企业决策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明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及其框架体系;掌握微观个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以及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意识形态。

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

二、课程教学要求讲授过程中,在保持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注意其局限性的介绍。

突出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应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

着重理论联系实践,讲授相关理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积分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本课程相关的综合性案例分析,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并演示如何应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以及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区别,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借助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目、资料收集及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习得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1.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2.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4.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难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市场机制、价格形成、资源配置、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本课程适合经济管理类学生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学生。

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机制、价格形成、资源配置、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等。

要求:学生应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够独立撰写经济分析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案例素材。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将按照正确率、逻辑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分,以确保公平公正。

五、课程资源与支持教学资源:我们将提供完整的课件、案例素材、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并定期更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技术支持:我们将提供在线答疑、课程论坛、学习小组等技术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课程评估与改进课程评估:我们将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

反馈机制:我们将鼓励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了解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课程衔接与拓展与先修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与先修课程如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密切相关。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三年制高职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管理类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进行经济论文等材料的写作与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 知识目标(1)掌握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2)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消费决策问题;(3)能够进行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4)运用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解决收益与利润分析问题;(5)掌握四种市场类型及每种市场结构中厂商均衡分析;(6)学会运用分配理论分析社会收入分配问题;(7)学会国民收入指标核算指标的运用与核算方法;(8)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基本的宏观经济理论;(9)学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调控时的应用及其配合使用;(10)掌握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1)掌握300个左右专业词汇和短语。

2. 能力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课程编号:241003课程属性:学科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各专业本科生总学时/学分:48/3开课学期:第2学期执笔人:先修课程:微积分、经济学原理编写日期: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西方经济学的两个组成局部之一。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各种市场均衡、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策略选择、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激励与约束效应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对消费者行为决策优化、厂商行为最优决策、政府政策行为最优决策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厂商正确理解政府微观经济政策,从而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c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t is one of the two parts of western 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a theory course that studies (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market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ll kinds of market equilibrium, behavioral strategy choice that benefits maximization of micro subject,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effect to microeconomic behavior by the government. This subject has profound guidance meaning in optimizing consumer behavior, optimal decision of firm behavior, optimal decis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behavior; By learning this subject, firm can understand government microeconomic policies correctly.二、课程目标1.掌握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本钱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市场厂商的最优决策;2.熟悉要素投入品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3.学会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理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产量与价格最优决策理论指导企业经营企业实践,以及政府微观调控政策选择;4.了解博弈论的基本知识,以及微观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以及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三年制高职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管理类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进行经济论文等材料的写作与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 知识目标(1)掌握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2)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消费决策问题;(3)能够进行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4)运用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解决收益与利润分析问题;(5)掌握四种市场类型及每种市场结构中厂商均衡分析;(6)学会运用分配理论分析社会收入分配问题;(7)学会国民收入指标核算指标的运用与核算方法;(8)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基本的宏观经济理论;(9)学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调控时的应用及其配合使用;(10)掌握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1)掌握300个左右专业词汇和短语.2。

能力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观察与分析问题;(4)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207934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标准学时:56课程类型:理论课《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

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20110922)《微观经济学》(经济类)课程教学大纲

(20110922)《微观经济学》(经济类)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及管理各学科的方法论及理论基础,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描述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论证市场机制的作用原理,从而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其基本理论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全面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型,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机制(如供给、需求和均衡价格的形成等),学会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课程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内容及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概述:作为入门准备,本章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经济,经济的核心问题,以及经济如何运行。

介绍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家如何构建经济理论,如何思考稀缺性、决策、选择等核心要素,观察经济的宏、微观视角,以及两种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及学科性质、核心内容、基本分析手段、课程安排,有一个初步地了解。

基本概念:稀缺性;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经济资源;帕累托效率;市场机制;激励;经济人假设;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实证分析模型。

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生产;稀缺性原理;专业化的利益;交易的利益;市场的构成要素;边际决策。

基本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二章供求理论本章概述:本章围绕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供求关系及其均衡,通过对需求、供给、竞争均衡及其变动的讨论,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价格理论——的基本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207934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标准学时:56课程类型:理论课《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

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

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应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3. 设计方向此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经济关系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主要培养学生认知、系统归纳、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系统归纳主要表现在微观经济消费者、生产者、市场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系统分析内外部环境,归纳相应的关系模型。

逻辑推理主要表现在经济模型的正确使用以及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等方面。

4. 注重实效,是学习气氛更浓,职业训练更真实本课程通过构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经管类专业未来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在内容标准中对各单元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雪上积极主动地获取构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案例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构造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构造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微观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微观经济运行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1. 了解资源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与经济制度;熟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机会成本和选择;熟练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工具、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2. 了解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要求掌握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并能较熟练地运用需求定理、供给定理;要求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 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4. 重点掌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自然失业,掌握货币数量论,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重点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掌握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与原因,了解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重点掌握总需求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掌握消费函数理论,了解投资函数理论。

二、技能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对于实际经济关系的处理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进行,体现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筑企业经济关系发生的分析、讨论,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渗透素质教育,时期领会各经济参与方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热爱本专业,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目标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了解围绕垄断的争论;重点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

二、授课课时:56三、学习内容第一章引论。

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篇章。

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特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市场均衡价格等概念,学会供求图的分析;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以及弹性理论的运用。

第三章效用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主要介绍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和收入效应等概念和原理。

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

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主要介绍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分析,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分析;等产量曲线、规模报酬等概念和原理。

第五章成本论。

本章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主要介绍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机会成本、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等概念,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本章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包括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