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之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之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与区位:传统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 (或成本),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 决策机制等,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现代区位理论 对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人才,市场测试,回避汇率 风险,避免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都给予考虑,区位 选择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及满足。
理论前提: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 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 给定(或固定);现代区位理论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 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销售价格的 高低,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 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经济地理学》之
第二章 区位理论(1)
绵阳师范学院:冉清红副教授 岳云华教授
经济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 概述⊿
农业
工业
中心地 现代经济
区位论⊿ 区位论⊿ 理论⊿ 区位论⊿
• 什么是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政治、社 会等)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包括经 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所有人 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杜能认为,要改变普鲁士农业的 落后状况,“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不是 唯一的生产方式。为了寻求适合于普鲁士 德国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地域配置 原则,于是就开展了研究工作。
1、经营目标假说:
属于商品性农业,农业企业家以获得最大地
运距是决定农业耕作形态空间分布的唯一 要素,其他因素不变(《孤立国》与外部无联系; 自然因素均质性,内部无差异;市场唯一性,内部 中心一个大城市;运输无方向性,马车是唯一的交 通工具;理性的经营者是自由人,无技能、信息、 经验差别,能根据环境作正确决策)。
农业区位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 国(普鲁士),杜能是先驱者,土地所有 制改革(产生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和农奴 制度改革(产生大量的自由农民,农业劳 动者)为农业区位研究奠定了制度基础。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一)区位——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的理论。

根据上面对区位的限定,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所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像这样的人类活动内容或实体,称之为区位主体,它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

讨论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则构成经济区位理论(economic location theory)。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前者是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后者正好相反,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一)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二)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为表2—1。

帮你解决一切难题包括企业和个人一切的一切现在==免费注册==(用你的姓名抢注)享受会员功能极力推荐。

补充一下信息实名认证要用到身份证相片用手机照下来然后上传上去就行了,实名认证是对用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审核。

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即运费、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

考虑三者后的最低成本点就是最佳区位点,成本因子又可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运费因子是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这些成本在各个场所以系统的且可预测的方式变化,因此一直作为区位理论成本研究的基础;而非运费因子,包括诸如劳动力、动力、水、税金和资本的利息等与投入相关的各种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这些因子一般相对比较固定,不表现出随距离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的集聚和分散因子则只与经济活动的规模等有关。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二)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经济区位理论是一种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它探讨了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为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将论述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经济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经济区位理论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该理论,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交通、交流成本、市场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决定区域的交通成本和交流效率,从而影响到区域的产业布局、市场规模和经济竞争力。

二、区域发展中经济区位理论的应用在区域发展中,经济区位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评估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地域位置的评估,可以为区域的产业布局、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提供科学参考。

1. 区位优势的确定经济区位理论能够帮助确定区域的区位优势,即某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通过对交通网络、市场规模和区域资源等因素的分析比较,可以确定某个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

例如,某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可能具备在矿业产业上的区位优势。

2. 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在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区位理论对于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不同地区的物流成本、交通网络和市场规模,可以确定市场开拓的重点地区和合作伙伴。

同时,区域合作也可以通过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经济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案例分析1.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发挥地理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

这些城市通过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贸,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德国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以领先的工业基地为依托,发展了一系列为国际市场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区位理论
制造系数低的工业——集聚倾向较小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区位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 ① 韦伯是第一个建立工业区位理论的经济地理学家,
其理论模型对后人区位理论的研究有着启发作用; ② 韦伯运用抽象演绎的分析方法研究区位问题; ③ 韦伯区位论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④ 该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中的区位分析,它是经济
•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 同上述农户一样,其它一些的农户也自己生产并出售啤 酒,便在空间上形成各自的市场领地,并不断扩大,最 终达到均衡时为六边形的市场结构。如图:
第三节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 当某一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时,其市场的领地就会扩大了, 从而占据其它生产者的市场领地,使空间上原有的均衡被打
原料重,为消费区区位。Mi<1 如果原料地有两个且与市场不在一起时,则最小运费区
位点在“重心”的位置;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如果有多个原料地与市场时,则运费最小区位点满足 :
n
n
W ir i W i (xx i)2 (yy i)2
两者都在市场的中心点;
第四节 区位的相互依附学派
3. 如果产品是有需求弹性的,竞争的结果,在空间达到均 衡时两厂商一定是在市场的1/4与3/4处,此时,两 厂商销量最大。
第五节 行为区位理论
• 经济学讨论问题时习惯把人假定为“经济 人”,而现实生活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与 经营者,都并非是否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费 用最小为唯一目标的。他们往往是在某种满 足的情况下行动,其实是“满意人”。
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供 给是无限的。

经济地理(1)——经典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1)——经典区位理论
D
距CBD距离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
• 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花卉等的生 产以及工厂式的养殖业为主,为北京市场提供鲜奶和奶 制品、鲜菜及蛋、肉、鱼等畜产品等;
• 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 品等的生产基地;
• 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 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究, 如克鲁格曼。
——研究方向基本相同。
2. 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问 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调 空间差异性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
------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
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以运费、劳动费、集聚(分散)三个因子组成一般的 区位因子体系,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 •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 局。 •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 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工业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
域的角度。 • 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
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
二、经典区位论
(一)区位成本学派
• 区位目标: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 成本
• 单纯考虑经济因素 • 杜能的孤立国(1826年)和韦伯的工

区位理论名词解释

区位理论名词解释

区位理论名词解释
区位理论,又被称为区域研究,它是一种基于位置的经济理论,它强调地理位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该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希腊人将位置认为是决定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区位理论一直是地理研究领域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商业,旅游,农业,城市发展,和地缘政治。

区位理论的基本的原则是地理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一个地点的经济活动,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在区位理论的指导下,地理学家研究不同地区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并试图预测他们明天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该理论学习位置的性质,它会说明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例如附近地区的资源,交通,设施,当地政策,等等。

现代地理学家还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来物理地把握和分析地理位置的数据,以分析其特定的地理
性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区位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城市成为重要的商业和经济服务中心,以及它们是如何获得旅游和投资的。

例如,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因为它具有大量的金融资源,高质量的服务,多样的语言能力,以及丰富的历史背景。

它也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旅游景点,因为它富有历史特色和多样性的文化,吸引游客前往旅游。

另一方面,区位理论也可以解释地理环境,城市和地区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围绕困难地区,如贫困地区和农业地区,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经济发展来改善当地社会和经济状况。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和教育,可以促进政府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区位理论是一种关于地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政策制。

经济学区位理论的概念

经济学区位理论的概念

经济学区位理论的概念经济学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地点时所考虑的因素、制约条件和区位决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该理论早期起源于工业经济学,后来在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区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地点时会权衡各种因素,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

静态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和资源因素。

市场因素指的是企业选择地点时要考虑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

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

资源因素指的是企业在选择地点时要考虑的资源供给情况,例如原材料的可获得性、能源的便利性等。

动态因素包括网络效应、外部经济和社会因素。

网络效应指的是企业选择地点时考虑的与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关联程度,例如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的接近程度。

外部经济主要包括技术外部性、产业集聚外部性等,即企业所处地点的周边环境对其经济活动的正面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法律、政策、文化等对企业选择地点的影响。

区位理论的理论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区位选择和区位效应。

区位选择是指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地点时的决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自身的需求、目标和资源,做出最佳的选择。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在选择工厂地点时,会综合考虑市场规模、交通便利性、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区位效应是指地点选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等。

同时,地点选择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区位效应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例如就业率、GDP增长率、创新活动等。

区位理论的应用广泛,可以涵盖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利用该理论来确定城市内不同产业的最佳区位,以实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企业家可以利用该理论来评估不同地区的潜在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以确定最佳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

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 动场所,像工业、 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 建设土地利用等, 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 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 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 提供的地租差异 地租差异, 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 利用的圈层分化 圈层分化较显著 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土地所处 空间位置(经纬度 经纬度)、 的空间位置 经纬度 、与其它自 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气候、 相互关系(气候 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气候、水 文条件)、土地的形态 大小、 形态(大小 文条件 、土地的形态 大小、地 地貌等)以及土地的 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 形、地貌等 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 构成(如土壤 岩石、植被等)等 如土壤、 构成 如土壤、岩石、植被等 等。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 区位的一般影响 劳动、 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三 要素
初级 生产要素
如土地、原材料、能源、 如土地、原材料、能源、 一般金融资本和普通劳动力等 包括现代化信息网络、 高级包括现代化信息网络、高科技人才以及高 等教育与科研院所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机构等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 空间作为依托。 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经济活 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自 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 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自 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所 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 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所 决定。 决定。 土地自身的特征更多地表现在 自然特性。 其自然特性。
w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及蕴藏 条件不同,生产成本差异较大, 条件不同,生产成本差异较大, 因而带来了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 差异, 差异,也带来大耗能经济活动的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 环保要求

第二节区位理论

第二节区位理论

第二节区位理论区位(德文为standort,英文为location)的含义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⑴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指杜能于1875年创立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于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论。

其共同特点都是立足于单一的农场或工厂,着眼于成本特别是运费最省。

⑵改进的区位理论,主要指直到二次大战前后经过改进的各种经济区位理论,有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分界点理论等。

特点是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转变为立足于城市,从着眼于成本、运费最省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

⑶现代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主要指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区域经济研究为特征的区位理论。

影响经济区位的因素是很多的,与前面提到的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和因素相似,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地质地形、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因素;社会政治方面的社会安定、教育水平、法制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经济技术方面的劳动力供应量和价格、地价、市场容量、金融信用手段、生产技术工艺及成本等因素;基础设施方面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交通通讯条件、能源动力供应、给排水设施因素等。

然而并非所有区位理论都能全面考虑这些区位影响因素,特别是早期的区位模型必须把很多因素假设为不变的,只分析某几个重要变量的影响。

但目前区位研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复杂的现实。

一、杜能的区位理论1826年杜能在他的《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区位理论的思想。

为了进行区位研究,杜能在他的大农场上花费了40年的时间从事试验、观察和分析。

为了说明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影响,杜能在下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孤立国”的区位模型:一个城市位于一大片平原地区的中心,该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城市负责供应必需的工业品,城市周围的土地则种植各种农作物以供应该城市消费,这也是该平原上农民的唯一市场,完全排除与该地区以外其他市场的联系和竞争关系;城市与周围地区只依靠道路联系,并且从任何一点到城市都是直线运输,农产品运到城市的运输费用与其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索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产出、就业、交通和贸易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

1.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研究企业和产业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地理位置来开展经济活动。

根据区位理论,企业选择地点的决策取决于生产成本、交通便利度、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会选择靠近原材料供应商和消费市场的地方,以降低运输成本并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2.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空间分析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空间技术来分析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

通过空间分析,研究者可以确定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空间集聚效应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空间分析来确定一个城市中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3. 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农业、能源开发、旅游业等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例如,北欧国家由于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成为了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理想地点。

4. 地区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地区发展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它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这些差异可能由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政策等因素引起。

地区发展研究的目标是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5.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是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经济地理各区位理论主要观点及区别

经济地理各区位理论主要观点及区别

简述各种区位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比较其主要区别主要观点: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在杜能假想的“孤立国”和企业经营农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纪人”的条件下,地租收入随距城市的距离和运费率的增加而减少;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而为某种作物耕作的极限;在市场中心即运费为零的点与耕作极限直接的连线为地租曲线;地租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运费率的大小;同种作物当运费率不变时,离城市越远农产品价格越低。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和产品的消费地和规模前提下,规定劳动力多数地点不能移动,劳动力成本固定且劳动力供给无限,总结了以下三个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最小运费原理;劳动力指向论:在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大于企业离开最小的运费区位而增加的运费时,劳动力指向占主导地位;集聚指向论:当集聚的节约额比运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产生集聚。

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大多数工业企业寻求利润最大的空间点,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利润最大点)是最优区位。

当一生产者成本下降,其市场领地扩大,从而占据其它生产者的市场领地,使空间上原有的均衡被打破。

4、区位的相互依附学派如果只有一个企业,无论在何点布局都能占据所有市场,如果又有一个企业进入,在两者竞争空间达到均衡时,一定是两者都在市场的中心点,如果产品有需求弹性,竞争的结果在空间达到均衡时两厂商一定是在市场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此时两厂商销量最大。

5、行为区位理论在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中,在平均费用与价格相等的区位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区位而不一定选择最佳区位;费用曲线与收入曲线的倾角越大,工业布局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平均成本较低,获利空间范围较大,企业在空间选择区位的余地较大,反之亦然;政府区位政策的差异造成区位条件的变化。

6、中心地理论不同规模的商业中心在空间分布按一定的规律呈等级分布;同级中心地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高一级中心拥有低一级中心地的全部功能;各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不取决于地域面积的大小,只取决于地区人口密度与人均购买力水平;空间大大小小的市场网络是一个等级系统,是一个多重结构的等级系统;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各级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引言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关于经济区位的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经典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基石之一,通过研究企业选择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解释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本文将介绍经典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实践的启示。

经典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区位理论是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选择地理位置时,会考虑到独特的区位条件以及与其他企业的相互关系。

经典区位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地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城市,它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并吸引人口和资本流入。

中心地通常具有交通便利、政府和金融机构集中等特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节点。

区位因素区位因素是指企业选择地理位置时考虑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和政策环境等。

区位因素是影响企业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地理关系地理关系是指中心地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方面,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给周边地区,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周边地区提供劳动力和资源给中心地,支持其产业发展。

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是由多个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组成的空间结构。

中心地系统的形成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密切相关,中心地之间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经典区位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典区位理论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曼弗雷德·珀隆(Alfred Weber)在20世纪初提出。

他通过研究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提出了“最佳区位”理论。

其理论核心是企业会选择成本最低的地理位置,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随后,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克里斯特勒(William Christaller)在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特勒认为,存在着一种空间规律,即中心地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协调关系,中心地向周边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周边地区向中心地提供劳动力和资源。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区位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区位理论PPT课件
心理状态 体质
10
3、人口分布及迁移 人口迁移促进产业发展 劳动技术传播,出现新的产业部门 技术移民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1
4、人口的文化特征 5、劳动力成本
当劳动力因子 出现比较优势时
高技术产业趋向高素 质劳动力区位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趋 向 劳 动 力成本低的区位
12
(三)运输因子 是经济活动区位的空间引力 1、通达性 2、运输费用 3、现代运输拓宽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空间
8
2、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经济活动内容 而异
直接影响第一产业 间接影响第二产业 影响经济地域类型 3、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
总的趋势在弱化 科技进步与现代交通运输
9
(二)劳动力因子 使经济活动区位发生变化
1、劳动力数量 2、劳动力质量
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技术、技能及熟练程度
(3)集聚指向
由运费和劳动费确定的工业区位,在集聚因子的作用 下,有可能引起集中或分散,使工业区位再次发生位移。一 般来说,集聚收到的利益大于其相关的区位点所追加的运费 和劳动费用之和,则集聚成为可能。
30
5、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应用性
运费、劳动费和集聚指向在工业布局时广泛应用
2)理论性
第一个建立工业区位论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科技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
生产力
军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威慑力
政治
影响力
社会发展
推动力
16
1、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意义,从而 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可利用自然资源种类 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 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17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的意义。

区位是⼈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所。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指该事物的位置,另⼀⽅⾯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的定义:(1)区位理论:关于⼈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探索⼈类活动的⼀般空间法则。

是为寻求合理空间活动⽽创建的理论,如果⽤地图来表示的话,它不仅需要在地图上描绘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农场、⼯⼚、交通线、旅游点、商业中⼼等)与其他客体(⾃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位置,⽽且必须进⾏充分地解释与说明,探讨形成条件与技术合理性。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1)⼈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定,选择空间。

(2)空间内⼈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空间已定,区位主体布局。

3.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现代区位论仅考虑⼀个⽣产地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产地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部分(如⼯⼚部分)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还考虑到⾮⾦钱上的收益以及满⾜。

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标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标选择基准是成本最⼩考虑前述具体⽬标中的⻛险及不确定性。

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设备、⼟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则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也考虑销售价格的⾼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不考虑或轻视资⾦、信息、折旧期间、地域⽂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的以及企业组织都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区位条件1.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经济地理第三章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第三章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经济区位理论
3.综合等费用线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地理学 ecnu
◆概念1: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概念2: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三) 劳动费指向论
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
1.概念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农业生产的特点
经济地理学 ecnu
1、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经济再生产:人们按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作用 于它的生物体和它和环境条件,促进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各种 产品,这样一个人类干预的过程。
自然再生产: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 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2、对土地有特殊的依赖性。
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象,不仅是劳动空间,更是劳动生产资 料。 土地的位置、质量优劣、面积大小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
3、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4、强烈的地域性
经济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农场主选择生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 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基本原理
• 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是生产易于腐

经济地理区位论专题(2)

经济地理区位论专题(2)

廖什景观
• 将市场网络按照经济法则排列,所形成 的具有等级序列的空间分布称为经济景 观。
• 在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密度均质的情况下,经 济景观有规律地扩展,形成三角形、聚落和城 市分布、六边形市场区形。
廖士景观与克里斯塔勒模型的区别。
• 廖士从最低级货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向上建 立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克里斯塔勒则是从最 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开始,向下建立起 中心地体系。 • 与克里斯塔勒只有3种K值的中心地体系不同, 廖士推论了一个更一般的中心地体系。在廖 士的体系中,克里斯塔勒的3种形式仅是其中 的特例。廖士通过不断改变六边形的方向和 大小,得到不同规模的市场区。
理论背景
• 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被认为 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城市地理学家绍勒尔(P. Scholler)甚至说:“没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 地学说,便没有城市地理学,没有居民点问题 的研究”。 • 自中心地理论流行于世界后,唤起世界各国数 量众多的学者去实践应用它,修正发展它,目 前它已成为城市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
市场原则
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 • (1)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 • (2)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 整的低级中心地(6/3),即一个较高的中心地的市场 区正好是下一级市场区的3倍,即K=3。 • (3)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正好是低一级的3倍。 • (4)等级体系中,市场区系列为1,3,9,27,81;1、 2、6、18……
古典与现代区位论的区别
•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 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 的多个生产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因子
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工业区位因子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
域的角度。 • 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
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
PPT文档演模板
• 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 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 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 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 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 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PPT文档演模板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经济态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
• 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杜 能的农业区位论
• 达恩(E.Dunn)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的农业区位论; • 阿伦索(W.Alonso)、R.Muth等发展为城市土地利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图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图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1.住宅区 •2. 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商业区位论 •交通区位论 •居住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城市区位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
•布局型区位论 •经营型区位论 •政策型区位论
•I •J •K
PPT文档演模板
• 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 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 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 韦伯: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 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韦伯的工业区位因子包括:①土地费;②建筑物、机械设
备(即固定资本费用); 原料、燃料购入费;④劳动费:⑤
运费;⑥利率;⑦固定资本折旧费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
经济因子
成本因子
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 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经济学与经济地理
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 的基础
• 经济人(理性的人)——趋利避害
• 两个问题:
“利”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人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判 断能力,等等)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
究,如克鲁格曼。
• ——研究方向基本相同。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 2. 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
问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
调空间差异性的学科。
• ——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
切地说经济学的理论是区位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区位论由
完全竞争走向不完全竞争,由部分均衡发展为一般均衡其
理论依据是经济学。
• ——经济学是一个“点”的世界,而区位论是一个面的
世界。区位论不是去研究具体的理论,而是应用经济学理
论去研究空间问题,区位论研究的是经济空间,而经济学
是区位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
1、 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
(1)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 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 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2005年 •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日)腾田昌久等,梁琦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科学出版社,2002年 • 《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英)阿姆斯特朗等,刘乃全等译,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7年 •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 《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1999年 •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空间
差异 • 两个问题: 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分析与研究,区域
发展的可能性 从人的角度:如何选择特定的空间满足
需要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主要参考书
•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英)克拉克等,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 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 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2、杜能的研究方法
•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 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 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 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 系。
•A
•a •B •b •c •C
•布局型区位论与经营型区位论的关系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
•宏观尺度区位论 •中观尺度区位论 •微观尺度区位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 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 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区位论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确
方法;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
• ——现代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区位论走向融合 。
• ——区位论研究的空间应该是指地理空间,而不是数学
和物理研究的抽象空间,即地表空间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并非
是由纯粹的几何学法则所支配,而是与人类之间或者人类和
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应该地理学者研究
用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 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
•Charlotte, NC
PPT文档演模板

•A



•B



•C


•A
•B
•地租梯 度曲线
•D
也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2、 区位因子(区位因素)
• 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 约性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因素,即影响或作用经济 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因子。
• 区位因子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费用和收益)影响区位主体 因素的划分( 区位条件是从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来划 分)
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
•微观区位论
• —局部均衡分析

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 —一般均衡分析

廖什市场区位论
•宏观区位论
•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 —动态分析 •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
•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把某个市场从 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研究。 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 他商品的价格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 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一讲
经典区位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主要讨论的问题
• 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 • 经典区位论的理论发展演化 • 经典区位论主要理论及其实证,现实意义 • 各种理论及学派的区别与反思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读书报告
• 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 题,扩展阅读。
• 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 品等的生产基地;
• 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 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经典区位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