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b7e4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d.png)
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介绍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掌握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有效的决策非常重要。
主要理论1. 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
该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和价格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 边际效应理论边际效应理论是指当一个单位的增量产生时,所产生的效果和成本的变化。
边际效应适用于各种经济决策,例如企业生产、投资和消费者购买决策。
了解边际效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估经济决策的优劣。
3.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中不同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通过研究市场结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效率,从而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应用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管理经济的政策。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2. 企业决策企业决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做的决策。
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定价策略、评估投资回报率等。
这些分析和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模式和效益,进而指导政府和企业的国际贸易决策。
总结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和应用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供需理论、边际效应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是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经济行为的基础。
同时,这些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决策和国际贸易等各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概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58bb573910ef12d2af9e792.png)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
方向一致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
方向相反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
就不买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1.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a28f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包含了多个核心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1. 需求与供给理论需求与供给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重要的理论之一。
根据需求与供给理论,市场上的价格由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
需求方人口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改变,而供给方则会根据价格的变化来决定供给的数量。
当需求与供给之间达到平衡时,市场上的价格会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2. 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时,必然会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这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可以是金钱、时间、努力或者其他资源的价值。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消费决策的理论。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当人们获得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其满足感会递减。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每一单位的增加满足感会越来越小。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人们会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4.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理论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理论研究了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而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如何影响产品的产出。
通过分析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5.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的局限和不足。
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或不公平。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理论,提出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
6.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c033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6.png)
经济学五大理论什么是经济学五大理论?经济学五大理论是指五种最基础、最流行的经济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行为,包括消费理论、均衡理论、聚类理论、技术进步理论和定价理论。
本文将研究这五种理论,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应用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首先,讨论的是消费理论。
它的基础是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其偏好来消费,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消费者的偏好,并了解消费者哪些东西更喜欢。
此外,消费理论也可以帮助确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讨论均衡理论。
它的基础是供求的相互制约作用,它通过比较供需的数量来评估市场的状况,并根据市场状况和供给的变化来影响经济活动。
均衡理论在决定市场价格、确定供需状况以及做出其他经济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聚类理论是一种比较而综合的理论,它可以预测和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不同发展和模式,强调这种发展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来决定的,可以帮助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是,每种经济环境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而技术进步也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此外,技术进步也对投资、利润、利率、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等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定价理论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其原理是在市场的一个特定水平上,当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时,这一价格被称为定价。
定价理论在分析供给需求关系以及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经济学五大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最流行的理论,它们各有不同,但都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用来区分消费行为、测量偏好、确定价格、分析经济活动和影响经济变化。
它们对于经济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经济学五大理论非常必要。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1252d1a8956bec0875e37a.png)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d8e2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e.png)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认识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满足无限的需求,分配有限的资源。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理论,每个流派和理论都对经济现象有着独特的解释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起源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经济增长和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
他们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也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需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并且以个人理性行为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
新古典理论发展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且引入了弹性的概念,用以衡量需求和供应的敏感程度。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主要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观点,认为市场无法自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需要政府干预刺激需求。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财政政策来实现总需求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4. 新古典综合主义新古典综合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试图在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新古典综合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但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
他们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方法,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5153fc763231126fdb1196.png)
一、绝对优势论(一)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二)内容: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数学表示:在绝对优势模型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或1/>1/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上述关系式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8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
概括为一句话,所谓绝对优势,系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串更高。
同样地,如果<,或,则B目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上述表达式中,、、、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和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得耍的劳动投入量,它们的倒数就是劳动生产率.假设前提:(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三)证明: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4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1/31/12Y的劳动投入量1/61/412个单位,因此,A 国X的生产成本小于B国X的生产成本;而A国Y的生产成本(为6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则大于B国Y的生产成本(为4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
在表b中.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则是在X的生产上,A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的生产上,B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的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说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串高于对方;而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率高于对方.表C国专门生产与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a675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e.png)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通过探索供求关系、市场机制、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进而作出理性的决策。
1. 经济学的定义与作用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决策和行为。
它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对政府决策、企业管理、个人行为等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2.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水平。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3. 市场机制与效率市场机制是一种由供求关系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
通过自由竞争、价格形成和资源自由流动等方式,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然而,市场机制并非完全理想,存在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等问题。
因此,政府有时需要干预市场,通过政策调控实现公平正义和经济稳定。
4.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经济学家认为,决策的最优选择是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5.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它们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通过研究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和产出的关系,探索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6.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长期上升的趋势,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为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fe17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b.png)
经济学五大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探索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这些理论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框架。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五大理论: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需求与供给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供给的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着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边际效用理论是另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
它认为人们的满足感或效用是由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表明,人们在满足某种需求时,每多消费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其边际效用会递减。
这一理论对价格决策、消费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成本与收益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并追求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最佳平衡。
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则与销售数量和价格有关。
企业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寻求最优生产与投资策略,以实现盈利最大化。
市场结构理论是研究市场竞争形式的理论。
根据市场参与者数量和市场进入障碍的不同,市场结构可以被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
市场结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市场类型下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效果。
经济周期理论是研究经济波动和周期性变动的理论。
经济周期包括经济扩张和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投资、消费、货币供给等因素,外部原因包括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
经济周期理论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经济波动,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综上所述,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中五个重要的理论。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b665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1.png)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其中,宏观经济理论是理解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工具。
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和供给侧经济学等。
1.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其中最知名的是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政策和市场繁荣引起的,其重点在于供给的扰动。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引起的,强调需求的扰动。
2.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将经济活动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他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改善生产要素和供给条件来提高经济效率和增长率。
该理论主张通过降低税负、减少管制和改善教育培训等手段,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力,促进经济增长。
二、微观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资源在个人、家庭和企业之间的配置。
主要微观经济学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描述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供求理论认为,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通过供需的相互作用,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上不同的竞争程度。
其中最典型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在有限资源下进行决策的过程。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并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成本和效益。
经济学理论的总结
![经济学理论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9e28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0.png)
经济学理论的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解释和预测市场行为、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增长等现象。
本文将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包括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理论模型。
一、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政府干预对经济的影响。
它研究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
它探讨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
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稀缺性、选择性、边际量和机会成本。
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无穷的现象。
经济学认为由于资源有限,个体需要做出选择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选择性则是指个体作出决策时面临不同选项的能力。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项行为或活动所导致的效果。
经济学强调在边际量上做出决策,即在边际效用相等时选择使总效用最大化的方案。
机会成本是指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即对于同一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所放弃的收益。
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模型经济学使用各种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并预测经济走势。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经济学理论模型。
1. 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满足需求时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进行决策。
个体会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需求上,使得各种需求的边际效用相等。
2. 市场均衡理论:该理论研究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通过供求曲线的交点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理论也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 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研究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它关注市场竞争程度、垄断力量、市场入口和退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e122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b.png)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济学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范畴。
下面将介绍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第一,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向市场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量的水平。
第二,边际效益理论: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衡量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只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
第三,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有利的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机会成本理论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在决策时需要考虑所有的替代选择。
第四,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收益。
第五,效用理论: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以最大化其效用。
第六,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边际效益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倾向于在边际效益降低之前增加其消费。
第七,产出与价格关系理论:这一理论探讨了市场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
第八,弹性理论: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理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并解释了市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第九,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经济如何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一理论包括产出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分析。
第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和影响。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以上是经济学的十大理论,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为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预测市场走向和解决经济问题。
大学易考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大学易考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509f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6.png)
大学易考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大学易考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行为和决策。
它是了解市场运作、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供求关系、垄断和竞争、经济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等。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上升。
供求关系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和价格的形成。
2.垄断和竞争垄断和竞争是市场结构的两个极端。
垄断指的是市场上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大型卖方,他们可以控制价格和产量。
竞争则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小型卖方,互相竞争以争夺市场份额。
垄断市场通常存在价格歧视等问题,而竞争市场则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价格。
经济学家研究垄断和竞争之间的平衡,以寻求最优的市场结构。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它是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投资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经济学家们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4.资本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和劳动力是经济体中的两个重要要素。
资本包括货币、机器设备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劳动力则指的是人们的劳动能力。
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影响。
经济学研究资本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工资和利润的形成和分配。
总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涉及供求关系、垄断和竞争、经济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9356f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3.png)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是一个混乱的理论世界。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
我希望自己的思考可以给自己一些安慰。
有人说想得清楚才能写的清楚,可惜我还不能说自己想清楚了。
但是我希望可以慢慢来。
我并不试图直接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也不是在阐述现存的主流经济学的知识,更不用说好为人师。
确切地说,我只是试图整理自己认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思想,在自己也忍不住指点江山、与人争论的时候,先说明自己的出发点和立场。
欢迎有兴趣的同仁指点。
先讲一个经典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
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
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
”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
”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
”一个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帕雷托最优点”的时候,就先给出了一系列的前提与假设。
一位同学耐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能不能没有这么多的假设啊?”老师正色曰:“这是经济学课堂。
没有假设,那是会计学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假设出发的理论模式。
我所知道的例外是马克思,他建立的经济学理论是从商品出发的,他并没有任何的前置的假设条件。
2回顾一直以来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从人开始。
西方传统经济学预设了“经济人”的前提。
一条是从物开始的。
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建立在“庞大的商品堆积”的分析之上。
由此开始,经济学发展出两大几乎完全不兼容的道路,到今天依然是个问题。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在马克思之后数百年间,已经空前的庞大和复杂。
但我相信,人们都会同意:人类社会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改变。
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到第三条道路:将人和物结合起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将经济主体(传统的“人”)和客体(传统的“物”)结合起来,将对研究“物”的本质特征和对“人”的经济活动表现规律结合起来。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f66d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8.png)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及其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等问题的学科。
经济学基本理论有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分析。
供给是市场上商品的生产与提供,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要求。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高低。
例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商品将呈现过剩,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上的商品将呈现短缺,价格上升。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指每份额外消费的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简单来说,边际效用递减表明,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变低。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第一杯冰可乐可以让人感到非常爽口,第二杯可乐也很好喝,但第三杯就没有前两杯那么令人满意了。
3. 收益递减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是指在资源(如土地、资本、劳动)为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每单位要素的收益递减的规律。
简单来说,人们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会逐渐变少。
例如,把有机肥料撒在庄稼地里,第一些有机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随着有机肥料的增加,产量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最终趋于稳定。
4.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不同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和交换优势。
例如,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那么就应该将其生产出来,并用它去换取其他国家的不具备优势的产品。
举个例子,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可以生产出价格比其他国家低的产品,其他国家则可以使用其自身的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换取中国的产品。
以上四个基本理论我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供求理论在遇到打折促销时,可以有效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身的消费行为。
收益递减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生产的成本与产出的关系,让我们的投入得到最好的回报。
比较优势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意义,实现小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无。
经济学主要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主要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a10a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2.png)
经济学主要的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效益、市场结构、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基础。
以下是经济学中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总结。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它们解释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如果供给增加,价格就会下降,交易量就会增加;如果供给减少,价格就会上升,交易量就会减少。
同样,如果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如果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交易量减少。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市场经济中资源分配的基础。
成本和效益:成本和效益是经济决策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
效益则是指消费者从购买商品和服务中得到的满足感。
经济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化效益。
为了做出经济决策,人们需要比较成本和效益,并选择产生最大差异的决策。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很多卖方和买方,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他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获得利润。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有几个大型卖方控制着市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供应过多或需求不足造成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损害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下滑。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被用来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程度。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33c0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c.png)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决策制定。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人、家庭、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等各个经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提供对于经济政策和决策的指导。
本文将着重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它解释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供给代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该理论通过供需曲线的交叉点,揭示了价格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个人对消费和生产的决策过程。
边际效用指的是额外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增加的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人们倾向于在满足最基本需求后,追求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或服务。
这个理论帮助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企业决策中的生产和成本问题。
3.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人们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并考虑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时间价值。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选择的优劣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以验证理论模型和预测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进行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研究,以求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2.规范经济学方法规范经济学方法关注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则,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这种方法强调价值判断和规范性分析。
在规范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通过制定经济模型,利用道德、伦理和政治等价值观考虑各种政策的优劣势,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经济学考研重要理论总结
![经济学考研重要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dd0c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8.png)
经济学考研重要理论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规律,为我们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于考研经济学的学习者来说,掌握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中的重要理论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掌握考试重点。
1. 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研究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价格形成的机制。
供给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和供给弹性的概念;需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
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可以预测价格的变动和市场的均衡。
2. 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个体在决策时所面临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告诉我们,在有限资源下,当一个个体的边际效益降低到与其边际成本相等时,个体决策的最优选择达到了。
3.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商品价格的形成原因和变动规律。
其中,马歇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叉点的理论是研究价格形成的核心内容之一。
此外,经济学中还有其他价格理论如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等。
4. 产出与分配理论产出与分配理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经济收入分配的规律。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托马斯·洛伦茨的“无尽增长”理论等。
5. 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是研究货币的作用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货币供应理论、金融市场效率假设、金融市场失灵等。
6. 经济政策理论经济政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和方式。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等。
7.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动力的理论。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哈罗德-多马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外生增长模型等。
总之,经济学考研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供给与需求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价格理论、产出与分配理论、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经济政策理论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六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六大经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5d612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7.png)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六大经典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
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硬易货是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
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的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这种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到私利与公益的平衡。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可以熟能生巧: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
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价值理论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交换功能,后者表示拥有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物品,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1252d1a8956bec0875e37a.png)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
方向一致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
方向相反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
就不买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1.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2.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即需求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2)需求价格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3)需求价格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是同方向变动为正值;反方向变动为负值。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价格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1)│E d│=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怎样变,需求量都不变。
(2)│E d│=∞:需求有完全价格弹性;价格不变,需求量任意变。
(3)│E d│=1:需求为单一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相同。
(4)│E d│>1:需求富有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小于需求量变动率。
(5)0>│E d│>1: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率大于需求量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A.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需求越富有弹性;B.可替代程度:有完全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可能有完全弹性。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越是必须品,需求弹性越小;越是奢侈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占家庭支出比例大的商品,需求弹性也较大;(3)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化: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手机(音乐、照相)(4)商品的耐用程度:越是耐用,需求弹性越小;(5)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越有可能被替代5.需求的点弹性系数: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
要点(4)6.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A.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反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B.某商品的需求为单一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无关;C.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0>│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同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7.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于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0,表示X的需求与Y的价格同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E xy<0,表明X的需求与Y的价格反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 xy=0,则表明X、Y两种商品为互不相关。
8.需求的收入弹性:商品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E1>0,表示商品为正常品;E1<0,表示商品为低档品;E1>1,表示商品为奢侈品。
(二)供给弹性掌握是指由于影响供给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1.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理解要点:(1)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即供给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是正值;(4)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与需求的相同点不同点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1)│E s│=0:供给完全无弹性;(2)│E s│=∞:供给有完全弹性;(3)│E s│=1:供给为单一弹性;(4)│E s│>1:供给富有弹性;(5) 1>│E s│>0:供给缺乏弹性。
与需求的相同点有不同吗一起记!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1)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时间长短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时间短,供给价格弹性为零;时间长,将使供给价格弹性增加;(2)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成本越大,供给价格弹性越小。
四、市场均衡需求或供给有一个不变时,其他变化是肯定的。
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时,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1)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价格↑,需求量↑;(2)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价格↓,需求量↓;(3)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4)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5)需求增加,供给增加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6)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7)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8)需求减少,供给减少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五、消费者行为理论1.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效用增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2.无差异曲线分析A.定义:消费多种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
B.特点:(1)曲线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同一条曲线上的不同点所代表的总效用是相同的;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离原点越近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小;反之,越大;(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每一条曲线代表的效用是不同的;(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边际替代率:■定义:效用不变,增加某种商品单位的消费量,则会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X代替Y。
■表示:边际替代率用曲线上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每点斜率不同,边际替代率不同。
■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呈逐渐递减趋势。
3.消费者均衡看无差异曲线分析:把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既定收入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六、生产理论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掌握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个点①规律:分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递减。
②P177 图6—8说明三点:A.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出现拐点(有向上凹转为向下凹);B.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的点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过了此点,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值。
③结论:合理的选择:第Ⅱ阶段,即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0之间。
(三)等产量曲线分析与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掌握1.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几何特征非常类似是指这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所能获得相同产量的生产函数曲线。
特点:(1)斜率为负值;两种生产要素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同一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3)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4)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加L,替代K3.等成本线:一定量的费用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有可能数量组合的集合。
4.投入量最优组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内,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为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量最优组合。
所以,厂商的均衡条件: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五)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最大收益产量组合掌握1.生产可能性曲线:技术水平既定,投入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可能的数量组合。
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商品的边际产量递减,Y的边际产量递增,Y转产为X的边际转换率增加。
2.边际转化率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切线斜率描述。
3.等收益线:X、Y的价格既定,能获得相同销售收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如果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常数的话,等收益线是平面内的一条斜直线。
4.最大收益产量组合:只有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上,可以获得最大销售收入的产量组合。
小结:七、成本理论(一)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掌握1.会计成本----计入会计账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2.隐成本----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
也称“正常利润”。
3.经济成本----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
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4.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0,销售收入=经济成本,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隐成本;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经济利润<0,企业亏损。
(二)成本分析:熟悉1.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都分为短期和长期的。
只有短期总成本又分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
(2)平均可变成本AVC:“U”形。
开始成本减少,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成本增加。
所以是“U”形曲线。
(3)平均成本SAC:“U”形。
(4)边际成本SMC:“U”形。
P183 图6—12 3个内容:①边际成本最先达到最低点;②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相交,两成本曲线由递减变为递增;☆③收支相抵点:从图上看,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交点。
价格=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P=SAC=SMC3.长期成本分析(1)长期总成本LTC(2)长期平均成本LAC:“U”形。
(3)长期边际成本LMC:“U”形。
4.利润最大化原则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和总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因此,经济利润也是产量的函数。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经营决策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或亏损最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