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主旨句和中心句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习题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习题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1. 文章的主线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全文的主旨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4. 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 醉能同其乐。
5.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滁州的地理环境: 环滁皆山也。
7. 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醉翁雅号的由来: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醉翁亭的来历: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 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山间朝暮之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 山间四时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13. 滁人游的场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1/615. 众宾欢的场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 醉翁的自画像: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 醉罢晚归: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欧阳修)1、《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号的由来是因为自己:,。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其居心用《醉翁亭记》“”这一句来形容恰如其分。
醉翁亭记翻译知识点
《醉翁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起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上光水色中啊。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的出游啊。
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放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会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知识点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主旨句(或:将醉与乐结合起来,画龙点睛的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语文知识点】醉翁亭记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语文知识点】醉翁亭记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
亭记》中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
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
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
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
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
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
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
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习题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习题《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习题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1. 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 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 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 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 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13. 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 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 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 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马上就要学习这篇新课了,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起来看看。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1. 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 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 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 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 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13. “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 “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 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一、文常积累欧阳修:字丞跳,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
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二、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3)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文段写琅班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1 .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2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 .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5 .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6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
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
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
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翁亭记中主旨句
醉翁亭记中主旨句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就好像我喜欢去公园散步,不是为了单纯走那几步路,而是享受那份宁静和美景呀!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你看那些摄影爱好者,整天扛着相机到处跑,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拍照吗?不就是享受那过程中的乐趣嘛!
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不就跟我们去旅行一样嘛,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的风景和心情呀!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想想那些登山的人,累得气喘吁吁,难道只是为了登顶那一下吗?是享受登山的过程呀!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就如同有些人喜欢钓鱼,真的只是为了钓几条鱼吗?是享受那份悠闲和惬意呀!
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好比有些人喜欢画画,不是为了画出多了不起的作品,是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呀!
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不就像我们听音乐,不是为了听完那首歌,而是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呀!
8.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想想那些在海边发呆的人,难道只是为了看海吗?是享受那份宁静呀!
9.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就好像我们喜欢看星星,不是为了数清楚有几颗,是喜欢那种仰望星空的感觉呀!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很多乐趣,我们追求的不只是结果,更是过程中的美好呀!
我的观点结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真的太有道理了,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享受过程中的美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重点
一、本文的线索:“乐”本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本文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而是别的或者指另有图谋。
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前呼后应二、解释下列画线词。
1、临溪而渔()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太守自谓也()4、太守谓谁()5、泉香而酒洌()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环滁皆山也() 8、而不知人之乐()9、而乐亦无穷也() 10、山行六七里()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12、野芳发而幽香() 13、弈.者胜()14、苍颜白发() 15、树林阴翳.()16、林壑.尤美() 17、已而夕阳在山()18、云归而岩穴暝() 19、佳木秀而繁阴()20、颓然乎其间者()21、名.之者谁()22、杂然而前陈者()23、日出而林霏开()三、重点句子及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醉翁亭记》相关考点句子
《醉翁亭记》相关考点句子 1、《醉翁亭记 》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 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 滁皆山也。
1/4
2/4
3/4
4/4
。
秀的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醉翁亭记》主旨: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二、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答:“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作者从山落笔,由山到泉,由泉到亭,自然入题。
作者写景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到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以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贯穿全文的主要句子是“野田生柏,野有蔓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慨,也成为了整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开头,直接点出了文章的主题——醉翁亭的山水景色。
接着,作者以“野田生柏,野有蔓草,一岁一枯荣”为主线,通过对醉翁亭的景色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来描绘山水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醉翁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介绍,使整篇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的景色描写,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您。
作者以“野田生柏,野有蔓草,一岁一枯荣”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您,使整篇文章更加深刻和感人。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的景色描写,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您。
作者以“野田生柏,野有蔓草,一岁一枯荣”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您,使整篇文章更加深刻和感人。
总的来说,醉翁亭记以“野田生柏,野有蔓草,一岁一枯荣”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整篇文章通过对醉翁亭的景色描写,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您,使整篇文章更加深刻和感人。
《醉翁亭记》中心主旨的赏析
《醉翁亭记》中心主旨的赏析《醉翁亭记》中心主旨的赏析在《醉翁亭记》中描述的太守与民同乐的场景,表现了欧阳修的勤政为民的理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醉翁亭记》的中心主旨的分析。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醉翁亭记中心句和主旨句
一.醉翁亭记中心句和主旨句
《醉翁亭记》的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醉翁亭秀丽风光和游之乐;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
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
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
苍然暮色 苍老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 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 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滁人游 太守醉
太守宴
众宾欢
第四段:日暮醉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离开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介词)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挂在(动)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表转折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以„„为乐 称 修也。 太守自谓也
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
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 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 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太守宴:太守就地取材,以肥鱼、冽酒、山肴野蔌宴
客。从上文写滁人游的大环境,一下子收缩到亭子里边筵 席陈设的近景镜头,虽是记叙事物,但充满了超脱于尘俗 的欢乐之情。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表顺承 酿造 表并列 太守宴也。
宴客
前者呼 前面 摆放 在前面(名作状)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 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 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 守举行酒宴。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宴席(名) 借代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深青色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 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 游》、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醉翁亭记文言文全解析
醉翁亭记文言文全解析醉翁亭记文言文全解析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一、文学常识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1)峰,林壑(2)尤(3)美,望之蔚然(4)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5)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7)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8)之者谁?太守自谓(9)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10)此,饮少辄(11)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12)不在酒,在乎(13)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14)之心而寓(15)之酒也。
若夫(1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7),晦明(18)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19)发而幽香,佳木(20)秀(21)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2)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24)提携(25),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26)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27)为酒,泉香而酒洌(28),山肴(29)野蔌(30),杂然而前陈(31)者,太守宴也。
宴酣(32)之乐,非丝(33)非竹(34),射者中,弈者胜,觥(35)筹(36)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37)白发,颓然(38)乎(39)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4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41)也。
树林阴翳(42),鸣声上下(43),游人去(44)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45)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46)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47)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48)谁?庐陵欧阳修也。
三、注释(1) 诸:各个。
(2) 林壑:树林和山谷。
(3) 尤:特别。
(4) 蔚然:茂盛的样子。
(5) 于:从。
(6)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