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博士:让你惊讶的家庭教育艺术

合集下载

董进宇 - 百度百科

董进宇 - 百度百科

董进宇博士出生在美丽的内蒙古哲盟扎鲁特旗香山农场,大学就读于吉林大学教学系数学专业,之后又在该校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该校任教,同时也是博瑞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培训师。

董博士二十多年来经过对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语言学、成功学等的深入研究,结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女儿的亲身实践,创设了一整套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即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尤其是他在《家长突围》中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图》第一次清晰、明了地揭开了家庭教育的谜底。

并且用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两个弟弟完成了博士学位。

这个平凡的家庭因为培育出三个大学生、三个博士而全国闻名。

他的母亲更被评为” 全国十大当代孟母之首” 。

多年后,董进宇博士在阅读大量的教育学的心理学著作后,再对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父母的作法无意中验证了书中的一些理论。

例如卢梭的《爱弥儿》、洛克的《家庭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教育论著、卡尔。

威特的《卡尔。

威特的教育》等。

这些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于:教育重在育人。

也就是心灵教育或人格培养重于智力教育和身体教育。

董进宇博士在总结自己成长道路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由《家长突围》《唤醒巨人》组成。

如今,这些理论已成为董进宇博士逐步形成的“教育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老师接受、认可、传播应用,成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育之路。

在此基础上,董进宇博士创立了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由《家长突围》《唤醒巨人》、《创造巅峰学习状态》--博瑞智中学生潜能一级训练营、《缔造未来社会领袖精英》--博瑞智中学生潜能二级训练营、《铸造子女成功未来》--博瑞智家长训练营、《造就卓越教师》--博瑞智教师培训课程、《中国家庭教育成功之路》--博瑞智家长培训课,最新创立了高端课《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堂课》。

董进宇:在亲子教育中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董进宇:在亲子教育中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董进宇博士在亲子教育中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在亲子教育中,孩子的想法往往与父母都不一样,这常常会导致亲子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在亲子教育中,要想和孩子打成真正的沟通,父母必须学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董进宇博士总结了下面七条经验。

1、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

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2、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

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3、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

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

”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

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6、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 董进宇博士乐”更能吸引孩子。

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告诉你教育孩子的秘笈和奥秘

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告诉你教育孩子的秘笈和奥秘

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告诉你教育孩子的秘笈和奥秘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有一个著名的博士之家,兄弟三人都是博士,人称董大博士、董二博士、董三博士。

可是,严格地说,董二博士和董三博士都是在哥哥董大博士董进宇的帮助下成才的。

董进宇的二弟董相廷当年在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曾经不及格。

后来在哥哥董进宇的帮助下,不但考上了大学化学专业,而且还一直读到化学专业的博士,成为化学学院的院长。

董进宇对于帮助二弟学习化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呢?董进宇的三弟董玉廷从小贪玩,高考曾两次落榜,最后也只是考取了一个专科学校。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从专科跨专业考取了法律专业研究生,并且一直读到法学博士后,现在是国内计算机犯罪研究领域的专家。

董进宇对于三弟到底用了什么独特的教育方法呢?现在的家庭里,特别是城市家庭中,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出现问题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多。

这令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日前,有“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之称的董进宇博士走进《天下父母》,向广大家长揭开了这些谜底。

董二博士:从“不是学化学的料”到化学学院院长“董二博士”董相廷1982年考大学,化学没有及格。

回家一见到大哥董进宇就哭了。

董进宇说,你个大小伙子哭什么呀?他说:哥,我们老师说我这辈子就不是学化学的料。

董进宇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认识那个老师,那老师有两个门牙挺大,他说,他除了会呲大板牙还会啥?大年三十晚上,妈妈在厨房里煮饺子,爸爸跟未来的董三博士在外面放鞭炮,董进宇在在房间里给二弟讲化学。

他把高中三年的化学从头到尾帮他讲了一遍,又把初高中英语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一遍。

他告诉二弟,人家能学会,你一定能行;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后来二弟考硕士头一年也是没考上。

又工作了两年。

哥哥董进宇一直鼓励他,说硕士没什么太难的,只要认真学,肯定能考上。

董进宇还专程到二弟那儿去了几次,与二弟交流,给二弟送书。

董进宇博士:如何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董进宇博士:如何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董进宇博士:如何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董进宇博士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套成功的教育方法。

而这套优秀的教育方法,大多是来自于父母。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各位家长不要以为为人父母不需要学习,相反,这是人一生最需要学习的一门课,学习养成以下四种好习惯。

一、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习惯如何在婴幼儿期做好启蒙教育的培养、在少儿期着重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如何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一系列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也需要父母去学习。

父母需要学习,孩子也需要学习。

董进宇学习方法指出,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

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训练营,购买一些正规且有效的家教书籍和影音制品,不断成长,终身学习。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希望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二、爱与严格相结合的习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他们不求回报,不计伤害,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

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度”,父母的爱也一样,如果过多,就会成为“溺爱”。

溺爱是过头的爱,即娇宠、迁就、纵容。

溺爱会使孩子变懒、变弱、自私、变得冷酷无情。

最严重的情况下是会毁掉孩子的。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人之利。

”严格,为孩子制定规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无规矩不方圆”的道理需要从小灌输。

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决不食言,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质。

决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

三、言传身教加心教的习惯言传就是通过有根有据有情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

讲道理总比动手要好得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情绪也表达了父母的感情。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讲解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讲解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

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

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

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他认为,自我观念的局限就是主观地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很难、做不来、记忆力不好、反应慢、无法学好等等,正是这些恶性的自我观念直接制约着孩子的学习,导致他真的学不好。

董博士表示,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到7岁就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

董进宇博士:帮助你的孩子走向卓越 家长必看

董进宇博士:帮助你的孩子走向卓越  家长必看

帮助你的孩子走向卓越家长必看!很多家长和我一坐下,就会聊家庭教育的事情,每次都会问我怎么培育优秀的孩子。

通过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和追随董进宇导师的学习,我体会到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经营。

要想让孩子脱颖而出,家长首先要懂得教育。

我们家长不仅要懂社会,懂教育,更要懂孩子。

有目标,有规划,有超前意识,步步为营,明确的设计加上良好的执行力,一个平凡甚至曾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成为明天的杰出人才。

孩子的成长经历,也让我有此感触。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至于他在成人之后是天才、人才还是庸才。

主要是父母的教育能力,父母有没有发掘与培养孩子的能力,能不能为他提供合适的土壤与空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蒋方舟能有今天,离不开她妈妈对她成功的早期开发和后来的苦心经营。

孩子的天性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引领。

在孩子学习上,许多父母都去找补习班或者特色班,希望通过老师来提高孩子的成绩,其实这样并不一定有用。

学习上我认为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状态转变,要把孩子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否则他只是被动地学习,很难达到孩子可能达到的高度。

其实,孩子的能动性能不能激发出来,还在于教育者是不是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和有效的教育策略。

我们每一个父母,不仅要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更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孩子。

在中国,家长其实是最需要训练而又最缺乏训练的职业,家庭教育其实也是一门遗憾的事情,尤其是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往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了代代相传的那些东西,以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教育信息,有些有用,有些纯粹是为了圈钱,家庭教育没有太多的有效经验可以参考和学习。

这时候,父母的不断学习、改变、成长、成功的教育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杰出人才的成长经历,都印证了一个道理:父母优秀了,孩子才可能更加优秀。

所以,对孩子的抱怨与指责,只是在证明做父母的无奈与技穷。

从来没有不成器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优秀的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育儿宝典02-22 1354我校邀请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到校为初中部分家长做《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大型报告会。

在报告中,董进宇博士以浅显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进而告诉我们什么是子女教育的正确观念,并以生动的事例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误区。

董进宇博士详细阐述了其教育理念:1、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2、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3、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4、教育重在心灵教育;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7、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8、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9、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10、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董博士用一个例子开始讲座:不要拿你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比的,美国有两个孩子,都12岁在同一个班级,一个是比利,一个约翰,比利是第一名,约翰是第35名(全班就35人),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起自己的儿子特别自豪,同事们都很羡慕他,羡慕他的同时,话题到约翰的父亲身上,父亲当时特恼火,回到家看见儿子在看电视,就把他叫过来批评了他一顿,我真为你感到羞耻,然后儿子说老爸你说什么,然后老爸更生气说了,说为什么同样是12岁的男孩,你学习那么差,人家学习那么好,这孩子终于听明白了,这儿子说老爸看电视,老爸说那不是克林顿讲话,有什么看的,儿子说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为什么克林顿做总统了,你怎么还是个小职员。

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解决不了问题。

一定要知道批评是绝对不会让人发奋学习的。

要想把你的孩子激励起来,只有指着孩子的脑门说,在爸爸、妈妈眼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绝对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把他激励起来。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董进宇:掌握这七种艺术,让你轻松应对家教问题

董进宇:掌握这七种艺术,让你轻松应对家教问题

董进宇博士掌握这七种艺术,让你轻松应对家教问题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

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

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

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

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

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

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

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

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

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成功的交谈,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

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

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

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在优秀家长训练营中讲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养成有一部电影叫《闪亮的风采》,讲述了一个钢琴师悲催的一生——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为钢琴大师,只要求他简单粗暴地单纯的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成了钢琴技艺上的大师,在精神上上却成了一个残疾。

董进宇教授说,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存在于我们家长的思维中,大部分家长都犯过类似的错误。

我们曾在一篇文章(《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塑造孩子的心灵之根》)中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把孩子比作一颗树的话,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

董进宇博士说到,树冠代表着孩子头脑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会的技能,它是孩子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上才能完成的任务;树干代表着孩子的身体,只要家长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供给给孩子物质营养,孩子就会按照人的形状慢慢长大;树根则代表着孩子的心灵。

就一棵树而言,树根决定着树干和树冠,如果树根出了问题,那么树干也无法长出参天大树,树冠更无法枝繁叶茂。

但我们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却颠倒了主次,过于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即树冠,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养成,即树根。

这才是现在很多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技能方面的训练,如果把孩子的心智培养好了,能把他的好奇心、责任心、兴趣和潜能都培养和挖掘出来的话,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孩子学习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家长多费心。

误区二:认为打骂孩子后只要哄就没事了昨天我们在一篇文章(《你的反应模式决定孩子的命运》)中谈到孩子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他们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的内在关系模式会形成孩子不同的性格,从而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董进宇博士: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你养家养育他有多辛苦了

董进宇博士: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你养家养育他有多辛苦了

董进宇博士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你养家养育他有多辛苦了很多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父母在后台不停地咨询董进宇博士:孩子该如何教育?如何让孩子品行好?等等。

在传统的教育里,我们在孩子面前说“粒粒皆辛苦”,说“不要乱花钱”,说“我们养家好辛苦”……其实这些并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富足,品行更好,也无法让他们生活得愉快。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生活质量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

一位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

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他的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孩子和朋友们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

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

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

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董进宇博士说到,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董进宇如何教育子女演讲实录

董进宇如何教育子女演讲实录

董进宇:吉林大学教授,国内前沿的成功教育专家,具有较强烈震撼力的演说家,优秀的个人生涯规划导师和人生激励导师,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大家上午好!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关于教育孩子这个话题,应该说这个话题是咱们在座的各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到前台讲上两个小时,我们都曾经被人教育过,也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谈上两个小时,对于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这样一个话题,如果今天上午我希望你往这边理解,你偏偏非要抬杠,非要向相反方向理解,那我们是绝对达不到有效沟通的。

曾经有一个演讲人,他想强调究竟的害处,劝诫大家戒酒,他弄了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里放着白水,一个里放着酒精,弄好之后他朝台下看了一眼,他说大家看好,他手里拿了一个活蹦乱跳的虫子,先把这个虫子放到了白水里,这个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就拿出来放到了酒精里,结果虫子在酒精里动了一下就被酒精给杀死了,这个时候演讲人特别得意,他说在座的各位,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足足停了30秒钟,这时就听后排有个显然带着醉意的声音说:“这说明人要是喝酒,他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如果我今天希望你这么理解你非要那么抬杠,那我们达不到有效沟通,因此我需要各位配合我们才能够把这个报告会开好。

现在我就请大家配合一下,孩子上中学的家长请举手,有这么多,大约三分之一,孩子上小学的家长请举手,这个大约一半,孩子没上学的家长请举手,好请放下,没有孩子的请举手,还有这么多。

今天我觉得受益最大的恐怕是没有孩子的,因为在我看来,如果孩子出生之前你受了教育,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现在很多人把教育孩子这件人生最快乐的事搞成了人生最痛苦的事,咱们现在请孩子已经上学的家长配合一下,曾经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件事的家长麻烦把手举起来,几乎全票通过,好,放下。

那我问你啊,根据你的观察比完之后孩子发奋学习没有?没有,有悟性的人已经悟到了。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

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

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

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他认为,自我观念的局限就是主观地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很难、做不来、记忆力不好、反应慢、无法学好等等,正是这些恶性的自我观念直接制约着孩子的学习,导致他真的学不好。

董博士表示,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到7岁就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

董进宇讲座的观后感

董进宇讲座的观后感

前几天我去听了董进宇的讲座。

那场面,可热闹了。

一进会场,哇,好多人啊。

我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下。

旁边坐着一个阿姨,她笑着跟我打招呼:“你也是来听讲座的呀?” 我点点头说:“是啊,听说董进宇的讲座很不错,就来听听。


讲座开始了,董进宇老师一上台,那气场,一下子就把大家给吸引住了。

他说话可幽默了,时不时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嘿,这老师还挺有意思。

” 我心里想。

董进宇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一个例子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说有个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家很沮丧。

这时候家长要是一顿批评,那孩子肯定更难受了。

但是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鼓励孩子,那孩子就会更有动力。

我想起我小时候,有一次考试没考好,我爸妈就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当时我心里可难受了。

要是他们能像董进宇老师说的那样做就好了。

讲座中间有个互动环节,大家可以提问。

有个大哥站起来说:“我家孩子特别调皮,怎么说都不听,咋办啊?” 董进宇老师笑着说:“孩子调皮是正常的,说明他有活力。

你可以多和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引导他。

” 大哥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讲座结束后,我和旁边的阿姨聊了起来。

“这讲座真不错,学到了不少东西。

” 阿姨说。

“是啊,我也觉得。

以后教育孩子得注意方法了。

” 我点头表示赞同。

哎呀,说了这么多,听了董进宇的讲座,真的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以后我可得好好运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和孩子都能更好地成长。

董进宇博士:震撼人心的教育故事

董进宇博士:震撼人心的教育故事

董进宇博士:震撼人心的教育故事【家庭教育】震撼人心的教育故事破解数学难题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

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

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

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

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

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

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

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点评: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董进宇博士在教育孩子的第四道门说过:教育无小事!意思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巴掌,可能就让孩子的人生完全偏航!1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位化学家,当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记者问他:你取得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请问和你童年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位化学家说:太有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到厨房去拿牛奶,那个年代牛奶是用三斤的玻璃瓶子装的,当我从柜子里把牛奶拿出来的时候,一下没抓住,啪,掉地上打碎了,三斤牛奶全部打到地上,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响声很大,我当时吓傻了,站在那里。

妈妈听到响声跑了过来,看到那个情况,也楞了一下,随后妈妈说,哎,儿子,你说牛奶已经打碎了,我们看看有啥用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有啥用啊,妈妈提醒我说,儿子你看,牛奶在地中央放在一起像个海洋啊,可以划船吗,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吗,去找纸船咱们划船。

我如梦方醒,去找纸船的功夫,妈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掉,之后我和妈妈在牛奶上玩划纸船,玩了二十分钟后妈妈说,儿子啊,你看纸船洇湿了,牛奶完成使命了,咱们把它扫掉吧!扫掉之后妈妈找了个一模一样的牛奶瓶子,里面装满了水,把我领到院子里面对我说,儿子过来!我来教你怎么拿牛奶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就这样反复跑了十几次,最后妈妈说,儿子,你刚才之所以把牛奶打碎了,是因为你太小了,不知道怎么拿,下次再拿牛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会了吗?我很开心的回答说:会了!这位化学家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母亲的做法给我了极大的启发,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母亲把一汪无用的牛奶变成了可以划船的有价值的海洋,我后来很多科学研究本来实验已经失败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想,母亲能把无用的牛奶变成可以划船的海洋,这个失败的结果,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的东西,我的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就是这么发现的!第二点:通过这个牛奶事件,我发现一个规律,人是通过做错事才能学会做正确事情的,正是因为把牛奶打碎了,我学会以后怎么拿牛奶,所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做错事了,当一个人害怕做错事、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害怕挫折、这个人断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3故事中母亲智慧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真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总结的父母最伤害孩子的8句话,同时也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8句话,让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把“伤害”变成“爱的表达”!把“你怎么这么笨!”变成“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02把“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变成“我相信你,因为你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董进宇:做家长是种艺术,家长必看的家教"十戒"

董进宇:做家长是种艺术,家长必看的家教"十戒"

董进宇博士做家长是种艺术,家长必看的家教"十戒"做家长是门“艺术”,在与孩子沟通和平时生活时都要遵循一些潜规则,那么家庭教育有什么要注意的呢?1.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你或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亲子教育家蒙谨认为,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

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

”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

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

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因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

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

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董进宇博士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

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董进宇博士:警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警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在《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提到,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的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

孩子也是人,所以孩子也一样,要活的有自尊。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怎么注意这些,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成了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认为,以下几个方式是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也是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1,父母是孩子的管家,为孩子包办一切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照顾孩子的一切,把孩子打扮成帅哥靓女,然后孩子大一点的时候,送孩子学礼仪,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等等课程。

可是你发现了吗?孩子喜欢舞蹈吗?孩子喜欢钢琴吗?孩子什么都不喜欢,你给孩子那么多安排,你是孩子的管家,可惜孩子不喜欢你为他打造的人生。

董进宇博士建议:若是真正的爱孩子,就放手让孩子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做管家。

2,父母行为较轻浮,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你说的话孩子不大乐意听,但是孩子绝对会模仿你的行为。

你在孩子的面前搬弄是非,平时说话不注意,脏话连篇,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模仿你的这些行为的。

董进宇博士建议:家长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给孩子做好榜样。

3,忽略孩子的存在家长们可能都认为,小孩子是天真的想法,没有必要听孩子的说话,就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得不到你的尊重,那么他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董进宇博士建议:听听孩子的看法,有些家庭重要的事情,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了的感觉。

4,当众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批评孩子,有的还当着同学的面批评孩子,那么我想说,你这样完全是在摧毁孩子的自尊心。

不用多说几次,一次就可以了。

董进宇博士建议:给孩子留足够的面子,关门教育孩子,文昌不是一件坏事。

5,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好事情的同时,他否定的不是孩子行为,而是孩子的人。

比如:“你怎么这样啊,不好好学习。

董进宇博士: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一篇转疯了的好文章

董进宇博士: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一篇转疯了的好文章

董进宇博士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董进宇博士说到,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

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

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

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

董进宇博士说,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

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在教师进修学校有幸观看了董进宇博士《造就卓越教师》视频,感触颇深,董进宇博士从自身成长入手,结合大量教育理论提出的亲子教育模型,辅以大量真实可信的例子让听众耳目一新。

董博士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理解“过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提倡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的天赋差异有限,多种潜能等待开发,博士以实例证明任何的潜能开发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被激活,然后是环境支持,再就是科学的系统训练。

具备这三条,挖出了宝藏,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成为特质。

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自我观念的局限。

所谓的自我观念,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综合稳定的评价。

例如:一个人的负面自我评价多于正面评价时,他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少成就。

在这里,董博士用了一个比喻和一个实验进行说明。

一个比喻是:同样的一煤气罐,打开与不打开阀门,在烧水时用的时间就会不同。

所以,如果一个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行,犹如煤气罐的阀门没有打开,不会在学习时达到最佳状态。

一个实验是:最初由一个数学老师尽全力教学,一名心理学家旁听。

一段时间过去,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而这个心理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原因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在他们心底里认为怎么努力也不行。

后来的一段时间,改为由心理学家讲课,数学老师旁听,心理学家每天上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进入半睡眠状态,进行2个小时的“数学很简单、数学很容易、很有趣、我是一个数学天才”心理暗示。

后来,这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快进步。

对此,我深有同感,自己的女儿每天和我唠叨,对数学没信心,怕学不好,结果,直到现在,她的数学成绩虽然能够跟的上大部队,但是,却没能学到她的最佳状态。

我想,这就是畏难情绪导致的吧。

二、学习方法不当。

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学习方法。

目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文科学好的方法就是“背”,而理科学好的方法就是“做题”。

董进宇博士: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三种“技能”

董进宇博士: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三种“技能”

董进宇博士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三种“技能”第一项技能:爱只有爱才能让人感到自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感情就是“自我肯定感”。

所谓自我肯定感,就是肯定自己存在的感觉。

自己理应在这里,周围的人都为自己的存在而高兴。

自己的存在将会给家人带来幸福,很高兴自己能这样存在。

就是“我喜欢自己”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是我们作为自己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自信。

如若不喜欢自己,生存将是一件痛苦的事。

如若感觉家人不喜欢自己,日子将会灰暗阴霾。

感觉“自己的存在是一种痛苦,不为人所爱”的人也许会想去死,终极的自我否定就是自杀。

因为当人完全找不到自我肯定的素材时,就会迷失。

这种自我肯定感,会在人生之初,从养育我们的人们的爱中得到。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肯定感。

那是一种传达给孩子“爱”的行为。

体会到“爱”的孩子,一生都会幸福生活。

因为爱自己、肯定自己,所以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也会坚强面对。

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既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父母如果不去关爱,只是义务性地接触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敏感地察觉。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存在是绝对性的,若是从最想得到爱的人那里得不到关爱,孩子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值得爱。

这样,就不会产生自我肯定感。

如果感觉不到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就难以喜欢上自己。

自己身心感受不到爱,也就很难去爱别人,很难友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怎样向孩子表达爱有人在回应自己传达的信息,满足自己的要求。

这种安心感,正是支撑人一生的“爱”的开端。

经常抱起来接触宝宝的肌肤,经常微笑着眼含爱意地跟宝宝说话,经常陪宝宝一起玩儿。

这样把“爱”传递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总之,就是无条件地宠爱宝宝,大量地肌肤接触,经常把“好可爱”“好喜欢”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么小的宝宝,跟他说“好可爱,好喜欢”,他也不会明白的。

但是事实上,这种感情是能够充分传达给宝宝的。

因为当你看着他的眼睛 董进宇博士跟他说话的时候,父母心中的“可爱、喜爱”之情也会满目盈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进宇博士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你惊讶的家庭教育艺术
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有了积极,其它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地迷茫,不知所措,会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学习如何找工作、找兴趣,其它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当你有了积极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设计了。

虽然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护一辈子,但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

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亲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1、只是听话不是优点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

但如果乖是善解人意、懂礼貌,这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力来跟我们讨论一些事情。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

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

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2、孩子愈大规矩要愈少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

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董进宇博士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

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会把父母亲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

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这些规矩,如果你把它订得像是监狱般的死硬,如果孩子违背了,我就要来处罚,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一个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规矩恰恰就会让孩子变成消极被动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变成积极主动。

我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可能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

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3、创造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
不过,处罚还是会的。

我大女儿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是六、七岁的时候,在计算机上与陌生人讲话。

我们那时与她约定,如果你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讲话,还是上了一些比较不好的网站,被我们发现,就可能……比如说,两天不可以用计算机。

这是他们比较小的时候,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

但我觉得,任何的惩罚应该都尽量地不要做。

我会宁愿让她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她犯错、被发现……然后受到惩罚。

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她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

孩子违背规矩的话,可能都有理由。

也许她是抱着侥幸的心态;也许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她说,你订的规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

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违规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被捉到或没被捉到,对她都是负面打击。

所以什么是我们在乎的?宁愿营造一个环境,让她没有机会犯错。

比如说,我们会把计算机放在家庭厅里,位置就在厨房,餐厅,客厅中间,每天我跟我太太,总有一个人会在这三个地方走来走去。

这并不是监视她,我们也不会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么事,但她知道我们在她旁边。

董进宇博士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4、气愤下先叫停,发怒处罚伤害大
不是光立规矩的问题,还有互相体谅的问题。

假如说,她脾气不好,对我们大叫之类的,我们也会去考虑是不是因为青春期荷尔蒙,而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讲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样的,你在气头上,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一个叛逆期的青少年发脾气,你打他一顿,骂他一顿,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

还不如叫停,当时你就不要理他,等双方气消之后再来讲道理。

我有些时候也会脾气不好,我也会希望对方可以叫停,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在一起辩论,不会有好下场。

(教养孩子)和与他人相处是一样的,无论我是在公司里面对同事,还是对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时候当一方开始发脾气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学会叫停,这是我从人生历程慢慢学到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

对呀,我也承认我打过小孩。

大概是在她们(两个女儿)十岁以下,各挨过一次打。

过去几次,当我比较不理性的时候,对孩子太凶了也好、打她们也好,事后都蛮后悔的。

并不是说她们没有做错,不该得到惩罚,而是觉得这样对父女关系,对她们的成长过程,都有负面的影响。

5、百分之三的时间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时间做孩子的朋友
其实,考虑孩子的时候,我最多百分之三的时间在考虑纪律与处罚,百分之九十七的时间,与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觉得我们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如果把管教当作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比如说,我大女儿会喜欢写些爱情小说与诗歌,然后我就会想办法帮她去修改啦、出版啦,鼓励她哪一篇写得好啦,会跟她开玩笑啦,说这篇是不是在讲你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儿比较顽皮,她喜欢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会跟她录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写一些自传啦,她年龄小还不会打字,都是我帮她打……。

董进宇博士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恶意的同学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之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

以前我大女儿比较害羞,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发问。

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

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

所以她就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得的问题问懂,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有否做到。

后来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除了发问,她上课不参加讨论。

在下一个目标,她就订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举手参加讨论。

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身体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复愈的,但如果伤了她的心,你对她这样粗暴,她会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亲子的关系会变得有点隔阂,“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让她们觉得无助;或者做父母亲的会觉得,“我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些情况会造成我,或者其它(有相同情况)父母的后悔。

这时就应该下一个决心,就是以后不要动手。

6、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我两个女儿喜欢逛街,我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我也跟着听呀!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计算机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

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

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

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

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