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意义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意义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意义在于便于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
同时,行政区划也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规划和推进基层治理。
此外,行政区域划分还能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传承。
最重要的是,行政区划是国家统一和政府权力运行的基础,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区域划分还有利于推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通过划分行政区域,可以实现资源、产业、人才的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行政区域划分也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落实,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总之,行政区域划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政区划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着各种利益交集和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行政区划的划分可以促进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协商解决跨区域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行政区划的划分,可以推动政府间的协作,实现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同作战,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因此,行政区域划分对于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摘要: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二千多年来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或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一面。
本文就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谈了以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思路行政区划(regionalism)是国家结构体系的一种安排,国家或地区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国家(小国除外)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
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1.行政区划层级设置与现行宪法存在不一致之处。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但是,在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中,却存在更多层级的行政区划设置,如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等,行政层级过多、过杂。
2.现有行政区划设置的个体间差异较大。
目前各级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在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既不利于统一和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同时会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
3.省级以下行政区划调整过于频繁,缺乏统一和长期的规划行政区划设置。
应进行科学规划,其调整和变化应确立统一、明确的原则,避免变动过于频繁。
从历史发展看,我国各级行政区划设置经历了多次变动,特别是省以下区划范围调整的频率过高,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当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制
3 行政区划及其变更旳审批权限
全国人大 国务院
审议、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旳设置、撤消、更名
决定尤其行政区旳设置
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旳行政区域界线旳变更,以及其政府驻地旳迁移 审批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辖市旳设置、撤消、更名和隶属关系旳变更,以及自 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旳迁移 审批自治州、自治县旳行政区域界线旳变更、以及县、市旳行政区域界线旳重大意义 审批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主要资源地域以及特殊情况地域旳隶属关系或行 政区域界线旳变更
我国行政区划民间方案 1
民间划分出渤海省, 甘南省,辽东省,雁 云省,平原省,胶东 省,淮海省,浙南省, 淮河省,河南省,汉 江省,黔中省,岭南 省,岭西省,塔里木 自治区等等。
我国行政区划民间方案2
2 我国行政区划旳基本构造
• 行政区划旳构造就是某一行政区内行政组织纵向和横向排列旳方式。 • 按照组织理论,行政区划构造反应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个方面。 • 行政区划旳管理层次是指纵向构造旳等级层次,即纵向划分为不同层次,从
•政治性 •地域性 •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郡县时期:秦,东汉,西汉
州制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道制时期:唐道制,宋路制,辽道制,金路制
省制时期:元省制,明省制,清省制
行政区划系统也在不断演变之中。春秋为一级制,战国为二级制,秦汉 基本上是二级制,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代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 元、明是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混合制(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 主要是四级制,清代是三级制。可见,在中央集权制旳前期,行政区划以二 级制为主;在中央集权制旳中、后期,行政区划则以三级制为主。
新的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新的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行政区域的划分对于国家的有效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在人口密度不均衡、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日益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统一管理,中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背景过去的中国行政区划方案是基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因素来进行划分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地区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过剩等问题,给行政管理带来了困难。
此外,由于行政区划不合理,一些地区的发展机会被限制,导致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政府决定重新调整行政区域划分方案,以促进更公平、更均衡的发展。
目标新的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使各级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域划分,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促进地区均衡发展:通过调整行政区域划分,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均衡发展。
主要调整内容1. 城市群为基础的行政区划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导致了一些行政区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发展较快的城市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
为了提高城市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将以城市群为基础进行划分。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相互关联紧密的几个城市组合成的区域。
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将以城市群为单元,进行跨地区的协调和规划,从而实现城市群之间的互补发展和合作共赢。
2. 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在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中,会将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设立为中心城市,赋予其更多的行政、经济和文化资源。
这些中心城市将成为城市群的核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整个地区的均衡发展。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新探索
Ne Co sd r t n o h f r a i n o mi it a i e Re i n l a i n w n i e a i n t eRe o m to fAd n sr t g o a i to o v z
i ia n Ch n
DI NG h n Seg
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加强我国行政区划的战略研究,
“ 缩省论” 的支持者多为行政学家和地理学家 。 理顺我国 目前存在的不合理 的行政区划体制 ,具有
作者简介: 胜 ( 92 ) 男 , 丁 17一 , 汉族 , 安徽合肥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 , 硕士。
-
3 ・ 9
维普资讯
民对经济制度具有完全 自由选择权 。 从经济上来说 , 中, 处理好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关 系, 显得特 各区域是一独立的经济 “ 国家” 中央政府应向省级 别重要。实践证明, 。 合理的行政 区划体制, 有利于社 政府大幅度放权 ,地方政府 以地方利益为导向推动 会经济发展 , 反之 , 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体制对社会经 地方的经济发展, 从整体上加强综合国力。
关键 词 : 政 区划 ; 区; 行 大 缩省
开创推进城 市化建设 的
行政 区划改革途径 , 论述以设置大区为特点的 中国五级行政区划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 :0 5 F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4 3 20 )6 0 3 -4 1 9 26 ( 0 6 0- 0 9 0 0
1 . 行政区划层级过多 , 中央到基层 , 从 目前有 的 图主要是以城市领导农村 、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 但实 地区是五级管理 , 的是六级管理 , : 有 如 新疆 维吾尔 施以来 出现 了许多矛盾 。市 、县经济都不发达的地
试论我国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以省级为例
地 推 行 政 治体 制 改 革 , 而行 政 区 划 特 别 是 省 级 行 政 区 划 改 革 则 是 其 中的 重 要 内容 。 为 此 , 该 系 统 深 入 地 研 究 其 应
存 在 的 若 干 问题 , 更好 地推 进 改 革 进 行 理 论 设 想 和 实践探 索 。 为
[ 键 词 ]省 级 行 政 区划 ; 关 问题 ; 革 设 想 改 [ 圈 分 类 号 ]I 1 [ 献 标 识 码 ]A 中 ) 文 6 [ 章 编 号 ]10 6 8 (0 6 0 文 0 8— 25 2 0 )5—0 1 0 4一o 4
维普资讯
第l 卷 第5 8 期
(0 6年 5月) 20
山西高等 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 I C E E OU OC AL S I NC S J RNAL O OL EGE HAN FC L S OF S XI
பைடு நூலகம்
VO .1 1 8 No. 5
( y2 0 ) Ma 0 6
试 论 我 国行 政 区划 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革 设 想
— —
以 省 级 为 例
丁 关琴 , 曼艳 汪
( 南京师 范大学, 苏 南京 2 09 ) 江 10 7
[ 摘 要 ] 中 国 改 革进 行 到 了新 的 阶 段 , 求 在 继 续 推 进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和 社 会 体 制 改 革 的 同 时 , 须 积 极 稳 妥 要 必
wh c n c h o n t t n o rd cie f r e ,u h r e eo h ritb sc t e r fp o u t e fr e , n h r b i h e r h te c n o ai fp o u t o c s f r e v lp te Max s a i h o y o r d ci o c s a d te e y i o v t d v c n i e a l r moe t e e s n i l l me to rd c ie fr e n h h o h t‘ c e c n e h o o y a e t e f s o o sd r b yp o t h se t e n fp o u t o c sa d t e te r t a ‘ i n e a d tc n l g r h i t f ae v y s r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一、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虽然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尤其是以下这5个“不能适应”的问题。
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新城新区发展的需要2.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3.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城市空间管控的需要4.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县域自主发展的需要5.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立足更大空间尺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二、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迈向新时代的改革应该着眼于解决现实的突出问题,从以下 6 个改革方向精准发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一)因势利导启动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1.建立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体制。
2.促进行政区与城市功能区有机融合。
(二)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园区现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腾退纳新亟须园区发展功能调整,不宜继续停留于产业发展功能,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城市配套功能。
具体而言,主要的思路是:1.支持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区设立行政新区。
2.探索设立功能型、分散布局的产业发展功能区。
3.撤并衰退的城区老工业区。
(三)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间治理1.撤并中心城区,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合理调整郊区和远郊区行政区划,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分散疏解。
3.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法指导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四)有保有压,调整撤县(市)设区审批政策长期以来,我国撤县设区和撤市设区审批政策争议较大,为此,我国民政部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对现行的审批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引言中国行政区划是中国政府管理和治理的基本单位,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现行行政区划体系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中国决定进行行政区划改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
1. 目标和原则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区划结构,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改革的原则如下: -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政策落实;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行政区域,确保行政管理的精确度和高效性; - 坚持法治原则,推动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 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2.1. 省级行政区划在行政区划改革中,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各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
省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所辖地方政府的工作; - 负责跨市、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大项目规划和管理; - 负责边境地区的管理和发展; - 负责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 负责扶贫、社会福利、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2. 市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合理划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将成为独立行政区。
市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负责本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 统筹、协调和管理本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负责本级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管理。
2.3.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县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负责本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 负责本级地区的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 负责乡镇、村级行政区域的管理; - 负责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行政区划改革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深入剖析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未来方向。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回顾了以往关于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成果。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调整,如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明清两代的府州县制和当代的市县乡三级制等。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和分类,缺乏对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深度研究。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了解行政区划改革的政策背景、历史演进和实践经验。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一手数据,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行政区划改革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强基层治理。
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行政层级、调整区划范围、推行地方自治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然而,行政区划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政府效能的提升并不明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治理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讨论部分,我们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反思,认为改革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实施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差异和民众需求。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完善行政区划法律法规、推进地方自治制度的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探讨影响改革效果的多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还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国家管理和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主要包括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而行政区划则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便于政府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地方政府职责、行政区划类型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国就采用了一些形式的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
这些政权的建立往往以地理和人文特征为基础,以满足统治和管理的需要。
而在近代,随着国家统一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地方政府职责与功能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具体职责和功能涵盖很广泛。
首先,地方政府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其次,地方政府承担着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保障社会稳定和维护公共安全,为民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总之,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实际的管理职能。
三、行政区划类型中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范围和行政级别划分,可分为省级行政区划、地市级行政区划和县级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最高级别,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地市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下属的行政单位,主要包括地级市和自治州,共有333个。
县级行政区划则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单位,按照区、县、市来划分,约有2800多个。
四、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的关系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区划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行使着行政权力,承担着行政责任。
同时,行政区划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组织结构和管理框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供了便利。
地方政府根据行政区划的划分,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负责这些机构的工作运行和协调管理。
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验
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验强宇豪摘要:行政区划改革是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行政权力的空间配置,被视作国家治理形式和政府组织架构的空间投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及其带来的社会变迁,我国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呈现的新形势,深化行政区划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行政区划改革主要集中在推进“区界重组”、重启“撤县(镇)设市”和调整开发区与行政区关系三个领域,在系统总结汲取既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基层行政区划调整为抓手,旨在理顺政府职能,协调权责关系,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治理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4)03-0069-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要实现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建设有为有效的现代化政府。
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政府自身的内部基本特征,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履行和现代化高效政府的建设。
因此,组织结构改革是新时代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保障和组织基础。
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行政权力的空间配置,被视作国家统治形式和政府组织架构的空间投影。
[1][2]收稿日期:2024-01-03作者简介:强宇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互联网治理。
基金项目: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委托项目“机构编制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理论研究”,项目编号: 20230705。
远怨行政区划的设置不仅关乎政府内部的权力分配是否合理,权力运行是否顺畅,更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履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区划调整在政府机构改革和组织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的开题报告
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区域差异。
同时,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比较复杂,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行政体制改革被列为其中一个重点领域。
当前,部分省份和市县已经进行了一些行政区划调整,但整体上还没有实现系统性、标准化、科学化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国际比较等多维度角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设想,实现以下目的和意义:1. 深入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状况,探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提出改革方案提供依据;2. 借鉴国外行政区划改革经验,结合中国自身国情,提出可行性的行政区划改革方案,促进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3. 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意义进行阐述,包括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1. 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包括行政区划的类型和层次、行政区域的大小和数量、行政区划变革的内在逻辑等方面;2. 行政区划改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包括行政区划的重叠和不合理、行政区划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不合理等方面;3. 国外行政区划改革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行政区划改革经验及其效果;4. 行政区划改革的设想与方案,主要包括行政区划数量、区域调整、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行政区划的管理模式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于行政区划改革的历史、现状和改革设想的分析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
而对于国外行政区划改革的比较研究,本文将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入手,分析这些国家在行政区划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借鉴有益的经验或启示。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方案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方案引言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是指对中国境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重构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行政区划是指按照一定的划分原则,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行政区域的行政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现行的行政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的行政区划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目标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优化行政管理结构,提高行政效能;2. 促进地区发展的均衡和协调;3.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4. 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改革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下的行政区划改革方案:1. 调整省级行政区划体系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调整和完善省级行政区划是整个改革的核心。
新的方案将考虑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更好地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2. 优化市县行政区划划分市县级行政区划是基层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划分市县的范围和权责。
重点考虑人口分布、资源禀赋、城乡发展差异等因素,实现市县的协同发展。
3. 完善乡镇乡村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乡村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行政区划改革要完善乡镇乡村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强化跨行政区划的协同合作机制行政区划改革还要加强各级政府之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
建立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区等,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5. 优化行政区划划定原则和程序为了保障行政区划改革的公平公正,还需优化行政区划划定原则和程序。
遵循科学、公正、民主、依法的原则,确保改革的透明度和可行性。
实施步骤行政区划改革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1. 制定改革方案并公布,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措施;2.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的调整;3. 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实施方案;4. 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方案;5. 全面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6. 完善配套政策和机制,为行政区划改革提供支持。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袭与变革[权威资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袭与变革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行政管控各个地域的区域组织系统。
行政区划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前代旧制的沿袭和依据当代需要的变革。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经历了:郡县制、州制、道(路)制、省制。
我们今天行政区划就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延续。
关键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K23 C 1672-1578(2012)11-0114-01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控各个地域的区域组织系统。
主要包括行政管辖的区域、层级和政权组织等。
在我国古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各个地方的直接垂直管理。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得行政区划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
秦以后各代的行政区划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对前代旧制的沿袭和依据当代需要的变革。
西周时,中央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对全部国土采取了“分邦建国”的统治方式,除了“宗周”(镐京地区)和“成周”(洛邑地区)属中央的直辖区外,其余全国其他地区分封建立诸侯国。
诸侯国的行政、军事、财政都归各国国君自行管理。
中央在地方的行政区划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直接向国君负责的县、郡的建制。
据《左转》、《史记》记载,楚、秦两个大国最早在新兼并的土地上设县。
由国君派官直接统治。
在县制出现后又出现了郡制。
郡也由国君直辖。
多设在各国的边境地区,带有边防军事管辖的性质。
最初,郡和县并无从属关系。
战国后期,郡逐渐演变成了高于县的一级行政区。
县、郡的出现应该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因此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萌芽、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为中央实现对全国的行政直接垂直管理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正式确立郡县制作为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汉书?地理志》曾记载:“秦京师为内史,(内史,领京畿诸县)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到秦末增加到40多个郡。
这些郡管全国一千多个县。
其中小郡管十几个,大郡管二、三十个县。
郡的长官称为“守”,主管行政,“尉”主管军事,“监”是监察官。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关于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之我见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不大合理,改革之说由来已久,本人对地理、历史颇有爱好,喜欢钻研,对行政区划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根据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及民族分布,拟把全国划分为七个大行政区,即东北行政区、华北行政区、华东行政区、华中行政区、华南行政区、西南行政区、西北行政区,共45个省、7个直辖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
分别介绍如下:一、东北行政区:由现东北三省变更为东北六省一市,即松江省、长白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省及哈尔滨直辖市。
1、松江省(简称“松”):现黑龙江省东部,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牡丹江市,以及哈尔滨的依兰、方正等县。
因位于松花江畔而得名,省会佳木斯。
2、长白省(简称“长”):现辽宁省东北部及吉林省东部,包括现辽宁省的丹东以及吉林省的通化、白山、延边等地。
因位于长白山麓而得名,省会通化。
3、内蒙古自治省(简称“蒙”):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东地区,下辖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根河等城市,省会通辽市(或呼伦贝尔市)。
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设河套省,归西北行政区。
4、黑龙江省(简称“黑”):现黑龙江省西部、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下辖大庆、伊春、黑河、漠河等城市,省会齐齐哈尔。
因齐齐哈尔拗口难念,结合省名和地方特色,可改为龙江市(齐齐哈尔市附近就有一县,名龙江)。
5、吉林省(简称“吉”):现吉林省中西部,下辖吉林、四平、白城、辽源等城市,省会长春。
6、辽宁省(简称“辽”):现辽宁省长白山以西、以南地区,下辖大连、营口、锦州、抚顺等城市,省会沈阳。
7、哈尔滨市:现哈尔滨市中西部,以及其西面、南面的肇东、肇州、肇源、扶余等地。
若哈尔滨简称取其首字“哈”,不雅不庄重,可根据哈尔滨的发音,改为达尔滨,简称“达”。
二、华北行政区:由华北三省二市变更为五省二市,即河北省、雁云省、燕海省、河东省、平原省(运西省)及北京直辖市、天津直辖市。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理国家事务,中国将其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
这种行政区域划分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也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介绍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背景、主要分类和发展趋势。
一、行政区域划分的背景和历史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郡县是重要的行政区域划分单位,负责改善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
封建时代的郡县制度持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的变革。
十九世纪末,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首次引入了省、府、州、县的行政区域划分分类。
然而,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不稳定,行政区域的划分并非长期稳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发生了重大变革。
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中国采用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行政区域划分,包括省、市、县、乡、村等。
这种划分结构在整个中国领土上都得到了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目标。
二、主要的行政区域分类中国的行政区域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分类: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省级行政区域位于最高层级,通常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成。
省级行政区域具有相对较高的自治权和管理权,拥有较大的行政、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中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域位于第二层级,主要由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组成。
地级行政区域在省级行政区域下方,负责实施对县级行政区域的管理和监督。
中国目前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域。
县级行政区域位于第三层级,主要由县、自治县、市辖区和旗组成。
县级行政区域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负责具体的基层管理和服务。
中国目前共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域。
乡级行政区域位于第四层级,主要由乡、镇、街道和村组成。
乡级行政区域在县级行政区域下方,负责实施对基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具体数目较多,难以统计。
三、行政区域划分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国家的发展,行政区域划分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摘要: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行政管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本文就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原则与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的基础和框架,它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实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和地方利益的协调。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与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现有行政区划体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进行改革与优化。
二、目标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行政区划科学合理、经济发展协调、政府服务高效便捷、社会管理精准有效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行政区划体制;2.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3.增强地方政府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4.加强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保障与扶持;5.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原则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传统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定行政区划;2.规划统筹原则: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充分考虑行政区划在宏观上的平衡和协调;3.兼顾稳定和变动原则:在确保现有行政区划稳定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地进行调整和变动;4.人民利益为中心原则:保障人民利益最大化,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具体方案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下:1.省级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合并一些地方行政区域,提高省级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推进省直辖县市设立,增强地方政府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
2.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县级行政区划,合并一些小县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同时,加强乡镇行政管理,提高基层政府服务水平。
3.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保障与扶持:加大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效能。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合并、划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方法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有的地方行政区划甚至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
进行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职责。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合理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整和完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地方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准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浪费,提高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作者:吴远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1期
摘要: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治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划分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等大局问题。
此文从行政区划意义写起,分析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及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区划;弊端;改革
有关行政区划的表述有很多种,《中国政区地理》一书中将其综合概括为:国家结构体系的安排。
国家根据政权、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规,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依一定原则将一个国家的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由上可看出行政区划具政治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历史性及区域性等特点。
它应该对上层建筑做出贡献,不但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领导功能,还要服务于民,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
因此可见,它在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行政区划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行行政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并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乡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全国乡镇总数37334个,其中:镇19883个。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乡级37334个。
二、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弊端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有着很多优越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就不再综述,仅说明它所存在的弊端。
纵观全国,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体系基本上还是明清时代及民国时代留下来的格局,显然有很多不合理因素导致其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某些方面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对发展生产力、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造成很多负面效应。
虽然自建国以来也进行过不少局部的改革,但并没有触及其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如政区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等。
这些问题导致的弊端表现形式众多,笔者自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则表现的更为突出:
1.国现行行政区划建设一般有四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层次之多已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
实践表明,管理层次每多一级,信息失真率会增加一倍。
另外层次过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构职能上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的状态。
同时由上面有关数据可看出,划分各级政区如此之多,必然导致人员需求的增加,加大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⒉省区范围过大,导致行政管理层次繁多,加剧了行政机构的臃肿状况
我国一级政区面积过大,人口过多,平均省区面积28.24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3823.53万人,不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在人口数量上都远多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一级政区,例如是美国州平均面积的1.51倍,州平均人口的7.05倍。
如此庞大的机构,权利的专一集中,必然造成极大的管理难度。
由于省区面积过大,人口过多,势必设立省县之间的层次——地级,从而增加了行政机构,不利于建立高效行政管理体系。
⒊现行中国行省的权利过大,除了军事、国防、外交方面,行省几乎拥有和中央同等权利
随着某些省人口多,经济实力的增强,极易造成“潘侯割据”现象的发生,致使地方政府和中央抗衡,不利于国家的安全统一大局。
三、对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的改革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弊端众多。
为了更好的使行政区划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针对以上弊端,本人提出以下行政区划改革方案谨以参考:
⒈缩小省制
增设省或直辖市等一级行政单位。
例如可将大连,武汉,广州,西安附带周围相应县市增设为直辖市,分别作为东北,华中,华南,西北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将山东青岛——威海一带,江苏徐州及周围河南、山东、安徽附近地区,广东梅州及周围江西、福建、湖南附近地区,南京及周围附近地带分别划出成立行省。
在划省时兼顾国防、地方文化、经济、
民族自然资源等方面,将全国划分为50——60个一级行政单位,这样既消除了以前划省的不利因素,亦可平衡各个政区的人口、经济,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
⒉撤消市制
至1991年底,我国1个省级单位平均领导11.3个地级单位,1个地级单位仅领导8.4个县级单位,管理跨度小,导致层次重叠,人浮于事[4]。
若将全国一级行政单位调为50——60个,每省辖45个左右的县(市),显然,完全可以取消市制。
这样,调整管理幅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市管县的矛盾不再有,同时减少了行政人员,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亦减轻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⒊强化县制
合理调整县政区规模。
在撤市之后可综合考虑地域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特征对县进行调整,或县县合并,或保持原县区划不变,或更合理的划分县界。
但要注意各省辖县不宜过多,应为45个左右,达到各省对县的方便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更利于经济的发展为宜。
⒋另外,县以下可实行乡乡合并,村村合并
精简机构,减少行政人员,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市场经济导向为主,充分发挥乡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项事业的作用等。
综上所述,在行政区划改革时要放眼全局和未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文化、地域、民族等因素,周密制定改革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不影响社会稳定为向导,逐步试点改革。
对于精简机构的分流人员的安置,对于人心所向等方面都要详细周密的考虑,反复论证,再行改革,笔者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君宝,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4。
[2]民政部《二○○四年民政事业发展报告》
[3]/files/list.aspid=25
[4]延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368。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土城中学44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