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点对点练习题:1_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读文)_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2018高考语文二轮导学案第5章1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二轮导学案第5章1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目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期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制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

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阻碍越发普遍。

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非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进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事实上这一概念并非存在。

尽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进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转变是“末”,全然点并无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要紧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高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阻碍,以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最多含有文学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偏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高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以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②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③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④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⑤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名句: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_______。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____。

③除非把这事_______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意见或见解。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畅所欲言”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各抒己见”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侧重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题语文+含答案

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题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七)本试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成纪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

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

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

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

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

2018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文档:第01部分 专题01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文档:第01部分 专题01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提升1养成4种读文习惯——读得准、读得快一、逆向阅读——从试题到文本,考查点决定了读文的关注点选文的篇幅一般都超过1 000字,涉及的内容往往超出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先读文章,读了也记不住,读了也不懂,做题的时候还得回过头来再读,很耽误时间。

所以不能再按常规去阅读,而应先从题目入手,边读边分析,然后带着题目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

这就是逆向阅读的好处。

所以考生必须适应应试阅读的特殊情况,养成“从试题到文本”的逆向阅读习惯。

因此,下面我们的设题都是按照先选项后文本的方式进行的。

二、勾画筛选——勾画关键词句,筛选文本信息具有“勾画筛选意识”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边阅读边勾画关键词句,进而筛选文本信息。

1.关键词(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表示举例子的词(例如、如)(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7)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指代词等。

2.关键句(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瓷器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 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点对点练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读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原乡”是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换言之,原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

“原”字小篆字体为“”,像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

“乡”字甲骨文为“”,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

所谓“原乡”即“原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②原乡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的村落被毁,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所表现出来的新农村的“城市化运动”,离“原乡”的本义越来越远,这样的规划在毁掉城市后又将毁掉美丽的乡村。

于是,原乡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③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尊重自然,尊重景观本色,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规划的最高境界。

④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乡村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庄与自然环境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对乡村景观的向往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压力,体验农家乐趣的主要心理动因。

原乡规划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效利用乡村原生景观,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观景点,并通过合理的人工修复来完善乡村景观系统,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

⑤因此,在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应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在村庄聚落的内部分区之上合理规划布局项目,并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不去破坏、异化现有建筑景观,这是乡村景观能够保持地方性特色,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⑥同时,还要保护好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

其中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物质文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精神文化,它是乡村景观文化内核的主要构成部分。

乡村人文生态是在乡村居民建筑村落和田园景观背景下,所形成的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的和谐的乡村环境系统。

它们是乡村景观的独有表达方式,乡村旅游规划应彰显这些元素。

⑦总之,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是“原乡”,即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维护乡村地区的原乡风味,并在此基础上整治优化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生产和旅游氛围。

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性,应始终关注“人-景-地”的和谐。

(摘编自杨振之《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原乡”原指宗系之本乡,这一称呼蕴含着大陆人对早年去台湾的客家人的深厚乡土情谊。

B.原乡规划理论是对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进行反思的产物。

C.大量村落被毁,造成了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新农村的“城市化运动”。

D.原乡规划践行的是老庄哲学思想,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尽量回归大自然的本真状态。

答案 B解析A项,主客颠倒,应为“这一称呼蕴含着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深厚的历史情结”。

C项,文章第②段中“大量村落被毁”和“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都是新农村“城市化运动”的表现。

D项,偷换概念,“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思想”而非“践行”老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也不是“回归大自然的本真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②段,由“原乡”一词自然引出“原乡规划”,即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B.本文采用层进式结构,依次阐述了什么是“原乡”,什么是“原乡规划”,以及其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C.第⑤⑥两段,从论述层次上看是并列的,分别阐述了乡村旅游规划要顺应乡村自然特点,保护人文生态。

D.作者认为“原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性发展,应始终关注“人—景—地”的和谐。

答案 A解析 A项,“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是“原乡本色”的含义,而不是“原乡规划”的意思。

“原乡规划”的具体内容见原文第③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援引“原”字的小篆字体和“乡”字的甲骨文,是为了解释“原乡”的含义,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B.以城市规划的相关思想为开发理念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会造成乡村原有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异化和变质。

C.乡村景观规划要以原乡风味为基础,和谐处理人、自然、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旅游诸要素。

D.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好经济开发与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答案 A解析 A项错在“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原乡规划的理论依据是老庄哲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

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假想敌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影响着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答案 D解析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第②段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

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第④⑤段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C.第⑥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答案 B解析 B项,“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导学号82064036〛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答案 C解析 C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无中生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