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概况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内部温度、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8、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9、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
10、地温级度: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级度。
1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
12、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13、由于软流层温度约为700~1300℃,已接近地幔物质熔点。
据推测,地幔物质已部分熔融,故此认为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即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5、自然界中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类型。
16、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17、地质营力:把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18、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19、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0、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21、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2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形状:扁球体;•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1.2 地图的应用•地图的分类:平面图、球体投影图、放射状图、柱状图;•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坐标系:等经纬度网格。
1.3 地球的坐标与地理定位•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两极的线,垂直于赤道;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环线;•地球的地理定位: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环境的利用与保护2.1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分类:地下水、地表水;•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流入地下水、流向海洋;•水资源的利用:灌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2.2 大气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大气污染的种类: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的来源:工业、燃煤等;•大气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减少尾气排放、限制火车鸣笛、降低速度等。
2.3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新能源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3.1 人口问题•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人口指标;•人口问题的原因:生育率、死亡率等。
3.2 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第四章农业与工业4.1 农业问题•农业生产的种类: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问题:农业现代化、农业保护区建设等。
4.2 工业问题•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工业问题: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
第五章商业与交通5.1 商业问题•商业活动的种类:零售、批发等;•商业问题:商业地理、商业中心等。
5.2 交通问题•交通运输的种类:公路、铁路等;•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劳动力流动等。
第六章旅游与文化6.1 旅游问题•旅游分类: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等;•旅游问题: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开发等。
6.2 文化问题•文化遗产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文化问题:文化保护和传承等。
第一章 地球概况
(2)海岭
海岭:一般海底山脉称为海岭。其中,位于大洋中间,常发生地震和地 壳运动较强烈的海岭称为洋脊或洋中脊。洋脊或洋中脊为海底线状隆起 地带,呈一系列鱼 状山脉,其中部最高,中央部位常有一条巨大的裂谷, 称为中央裂谷,谷深1 2km,谷宽可达13-48km。太平洋洋中脊因其裂 称为中央裂谷,谷深1-2km,谷宽可达13-48km。太平洋洋中脊因其裂 谷不明显而称之为洋隆或洋中隆。 (3)海沟:平行于岛弧或沿着大陆边缘呈断续延伸的两壁较陡、狭长 的水深大于6000m的深海槽称为海沟。海沟是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区。 的水深大于6000m的深海槽称为海沟。海沟是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区。 海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其靠近大陆的一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隆起地形。 (4)深海盆地:深海盆地是海洋中另一类大型地形单元,它是介于大 陆边缘及洋中脊之间的平坦地带,是海底地形的主体,约占海洋面积的 43%,平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4000-5000m,深海盆地中主要有三种地 43%,平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4000-5000m,深海盆地中主要有三种地 形。 丘陵: 深海平原:是被来自大陆的沉积物覆盖的靠近大陆边缘的乎连续地形。 海山:海山是深海底部孤立或比较孤立的隆起地形,相对高度在1000m 海山:海山是深海底部孤立或比较孤立的隆起地形,相对高度在1000m 以上,隐没于水下或露出海面。其中有一类呈锥状者,称为海峰。
1、陆地地形
大陆按高程特征,可分为高山、丘陵、平原、高 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单元。其中,低于1000米 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单元。其中,低于1000米 的平原、丘陵、盆地面积最大,占地球表面的 20.8%。 20.8%。 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表面较平坦或略有起伏 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表面较平坦或略有起伏 600 的广阔地区称为高原。 此外尚有四周为山系或高原限制的低地,因其外 形似盆地称为盆地。 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高低不平、连绵不断的低 矮浑圆的小山丘地形称为丘陵,一般高程在海拔 500米以下,相对高差多在数十米,最大高差不 500米以下,相对高差多在数十米,最大高差不 超过200米。河”,是一个巨型旋窝状星系, 正面呈旋窝形,侧面呈扁平型。 银河系包含1.5× 银河系包含1.5×103多亿颗行星。 银河系的直径约100000万光年,是太阳系直径的 银河系的直径约100000万光年,是太阳系直径的 8.0×107倍,中心厚约15000光年,边沿厚°约 8.0× 倍,中心厚约15000光年,边沿厚° 3000-6000光年。太阳距银河系中心约27700光年。 3000-6000光年。太阳距银河系中心约27700光年。 银河系的主要成员是恒星。恒星由巨大质量炽热 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地质学基础-地球概况
(三)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称地核,半径为3480km的球体, 平均密度为10.83g/cm3; 一般认为物质成分主要为铁; 划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
(四)岩石圈
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
组成的,因而称岩石圈;
平均厚80km,大陆区厚60-150km,大洋区厚30-90km; 平均密度为3.25g/cm3;体积分数为3.72%,质量分数为2.19%。
二.地球的重力
地球上某处的重力是该处所受地 心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垂直 地面分力)的合力。 地球表面的重力随纬度值的增大 而增大(赤道 978.0318cm/s2, 两极 983.2177cm/s2,g随海拔高 度的增高而减小)。
由于地面起伏和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差异 等原因使实测重力值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 力异常(正、负异常)。
第一章 地球概况
本章共分四个部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3、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4、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极近似旋转椭球体 (自转所致,表明地球具有弹性) 二.地球不是严格的旋转椭球体 (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 三.地球形状的主要参数 赤道半径a 6378.140km 两极半径c 6356.755km 平均半径R 6371.004km 扁率(a-c)/a 1/298.253 表面积 510064472km2 体积 10832×108km3
生物的作用:产生氧气,促进化学循环。
第三节 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压力 地球的磁性 地球内部的温度 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 算 出 地 球 的 质 量 为 5.9472×1024kg , 地 球 的 平均密度为5.516g/cm3。 砂、页、灰岩平均密度为 2.6g/cm3, 花 岗 岩 密 度 为 2.67g/cm3,玄武岩密度为 2.85g/cm3 , 因 而 推 论 , 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密度 应大于平均密度。 地球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 增大,且是不均匀的。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一章地球一、概况1、地球是一个球体: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约5.1亿km²,最长周长为赤道约4万km;3、南北极: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二、经纬线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划分低中高纬度地区(0°—30°,30°—60°,60°—90°)3、赤道:(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赤道与其他纬线平行,并且划分南北半球;4、纬度:(1)赤道为0°,南北极为90°;(2)南北纬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南、北两极缩为一点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2、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经度的经线长度相等;4、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叫做180°经线;5、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6、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为划分标准(为了保持国家领土完整连续)自转一、自转的概况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所需时间为24(23时56分4秒)时,叫做一恒星日;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
第一章 地球概况
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司磊
太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普通成员。太阳系有九大 行星和已编表的1800多个小行星,分别围绕太阳 公转,并绕轴自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它的质量巨大,能发出强烈的光和热。 太阳系由太阳、8颗大行星(原来为九大行星, 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后来冥王星被 视为太阳系的矮行星)、66颗卫星、无数的小行 星、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 态物质等组成。 太阳系模式示意图如下:
司磊
地壳
地壳即A层,是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位于地 表和莫霍面之间,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大洋 地壳较薄,平均厚6 km;大陆地壳较厚,平 均厚33km。地壳按结构特点分为大陆地壳和 大洋地壳两种主要类型。 上地壳叫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下地壳叫硅镁 层或玄武岩质层。大洋地壳是洋盆部分的地壳, 只有硅镁层。
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司磊
岩浆活动
在岩浆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到地壳岩层中的作 用,称为侵入作用,岩浆在地壳中冷凝后就形 成侵入岩。如果地下的岩浆喷出地表的地质作 用,称为喷出作用,岩浆在地面冷凝后就形成 喷出岩,岩浆由侵入围岩至喷出地表,以及与 围岩所发生的机械的和化学的作用,统称为岩 浆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总称为岩浆岩。
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司磊
5、地热
地球内部的热来源有二:即太阳辐射能和地内热能。 地壳表层的热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它是发生在地壳 表层的各种自然现象的重要能源。 地壳深部的热主要来自地内热能,地内热能是地球内 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时所放出的热能。 由地表向深部,地热的特征有所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 层: 1.变温层(外热层) 2.恒温层(常温层) 3.增温层(内热层)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 宇宙和天体1.宇宙“上下四方曰宇(空间),古往今来曰宙(时间)”2. 天体恒星、行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物质恒星:发光、恒星不恒,行星:围绕恒星卫星:围绕行星彗星: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km)二.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余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彗星☄彗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组成(俗称扫帚星)。
彗核:主要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像个“脏雪球”彗尾:在太阳风和辐射压下形成,背离太阳的方向(二)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太阳约2.8天文单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 只有地球密度的0.6。
月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使海洋潮汐。
三.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心说:一切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1.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直观判断); 球形(逻辑判断); 椭球体; “梨状体”2.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决定了投射到地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不同纬度地区获取太阳能的效率不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在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造成热量带(其他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3.地球的大小极半经为6356.8km;赤道半经为6378.2km;平均半经为6371km;扁率为1 / 298 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为一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第一章 认识地球的知识复习
第一章认识地球的知识复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比极半径[6357]约长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时间是,次穿过赤道,依次经过的大洋或大洲是。
4、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经历了。
5、观察从海上归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再看到。
第二节地球仪1、从赤道看,地球自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自转周期是。
2、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一)、纬线特点:①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③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二)、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0°纬线(赤道)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
(三)、纬线度数与长度的关系: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度数越大长度越短,度数越小长度越长(四)低、中、高纬度的划分:⑴0°~30°为低纬度;⑵30°~60°为中纬度;⑶60°~90°为高纬度。
(五)、南北半球的划分:0°纬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六)、特殊纬线:。
(2)、经线(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一)经线特点:①所有经线一样长,大约2万千米;②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③经线是一个半圆;(4)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之和为180,但东西经不同;(5)经过地心的在地表的两个对突点,在同一经线圈上(东西经不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不同)。
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类,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影响,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下面对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章:地球的概况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其赤道直径为12756.32公里,极半径为12713.56公里。
地球的赤道直径比极半径要大,所以地球呈赤道略饱满的椭球体形状。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决定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1.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是指以赤道为基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360°的经度线和180°的纬度线所确定的坐标系统。
经度和纬度的交叉点即为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经度的零度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即英国伦敦的子午线;纬度的零度线称为赤道。
第二章:地球的自然环境2.1 大气圈地球的大气由多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对流层。
大气圈中的气体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进行循环,维持了地球表层的温度和湿度。
2.2 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水圈中的水体在地球表层上进行蒸发、降雨和流动等自然循环过程,调节着地球表层的水资源和气候。
2.3 岩石圈地球的岩石圈是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主要由岩石和矿物构成。
岩石圈中的岩石经历了构造、变质和沉积等过程,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和矿产资源。
2.4 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包括陆地和海洋上的各种生物,它们在地球表层上进行着繁衍和演化。
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维持了地球表层的生态平衡。
第三章:地球的气候3.1 气候的要素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气压和降水等要素。
八年级地理第一张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一张章知识点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环境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物质和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主要涵盖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与生存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一探讨。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而其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公转运动,周期为365.24天。
4. 地球的倾角: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为23.5度。
5. 地球上的气候带:气候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辐射等因素造成的,主要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二、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与生存环境1. 生物圈:由于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形式构成的生物圈,也称为生物群系。
生物圈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命。
2. 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域污染等。
这些问题严重危害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应对和预防措施。
4.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代表着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交往。
全球化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八年级地理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增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分布与活动的学科。
地理知识点包含了许多方面,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地球表面的特征、气候及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内容。
本文将按照有关地理学的不同主题逐一介绍地理第一章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形态与结构1.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略扁球状,两极稍扁。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这些层次按照密度和物质组成有所不同。
1.3 地壳的特征: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洋壳,大洲地壳高原和山脉较多,洋壳则是海底的覆盖物。
2. 地球表面的特征2.1 大洲和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分布较突出的有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2.2 地球的地形:地球上存在各种地形,如高原、山脉、盆地、平原、河谷、海岸线等。
2.3 内海和湖泊:内海通常与大洋相连或是被大洋所包围,湖泊是指天然形成的在陆地上蓄水的水体。
3.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值。
气候与天气有所不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平均值,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的形成与纬度、海陆分布、海流等因素有关。
3.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多出现在副热带和赤道附近,特点是温暖或高温、多降水、湿度大。
3.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主要出现在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区分为海洋性温带气候和大陆性温带气候,温度和降水较为适宜。
3.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气候的变化趋势,其中包括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现象。
4. 环境问题4.1 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资源不足、水污染等问题。
4.2 土地资源问题:包括土壤质量恶化、土地退化等问题。
4.3 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
4.4 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可能导致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5. 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地球各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为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课件-星球版
学习意义
通过学习第一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为后续学习地理学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02
01
03
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规律。 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综合素质。
05
地球的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
80%
水资源分布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 分集中在海洋和冰川中,只有少 部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
100%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生存和发 展至关重要,不仅用于饮用、农 业灌溉和工业生产,还对维持生 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80%
水资源保护
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 性,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球性的 重要议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浪 费、防止污染和合理利用。
03
地球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 表面积的约70.8%至71%,而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 约29%至29.2%,海洋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地球表面的海洋平均水深约为3795米,而陆地平均 海拔约为875米,地球表面的海洋是一个平均水深很 深的广阔水域。
海洋和海洋生物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左右,但可用于 人类饮用的水仅占2%。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鱼类、哺乳动物、无脊 椎动物等。其中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它们通过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鱼类是海洋中的主要消费者之一,它们通过 捕食其他小型生物来获得能量;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也是海洋 中的重要生物类群。
地质材料
第一章地球概况地区的差异性:1、大陆地形基本特征:①东西分区性②以西藏为中心向北各东逐渐降低西部有南高北低③东西方向三条延展山系东部有平原西部有高原盆地。
2、地壳结构: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海洋只有硅镁层,以康拉德面分层。
3、地球的物理性质:①密度和重力②磁性③弹力放射性导电性和地热第二章地质作用1、自然动力变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结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2、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常温常压下,多因素促使岩石发生变化的作用。
3、风化作用类型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作用4、物理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受物理性的破坏无化学成份的改变,包括剥离、冰劈、结晶涨裂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空气中发生的化学作用,包括氧化、溶解、水化水解。
6、还原环境指示矿物:黄铁矿、夌铁矿氧化环境指示矿物:褐铁矿、赤铁矿7、生物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受生物活动影响的破坏作用,包括机械、化学8、风化壳:地壳表面受风化作用影响部分构成一个大致连续而各地薄厚不一的层圈包括:土壤层、亚土壤层、半风化层。
9、地面流水类型:坡流(洗刷作用)、洪流(冲刷作用)、河流(侵蚀作用和搬运沉积作用)10、坡流的洗刷作用形成的黄土地貌:①黄土塬:黄土覆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周围沟谷环蚀。
②黄土梁:黄土覆盖置条带延伸的平顶岭岗。
平顶(或侵蚀或缓坡)③黄土峁:黄土覆盖置条带延伸的的孤立丘陵地形。
11、洪流的冲涮作用洪积锥洪积扇(陡为锥、缓为扇)12、潜水面?物探钻井时注意什么?地表以下,第一不透水层这上潜水的自由水面叫潜水层。
物探钻井时要注意在潜水面以下激发,使能量往下传播。
13、湖泊的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生物沉积、化学沉积作用。
第三章矿物矿物以固体、气态、液态形式存在1、结晶作用:原本不结晶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结晶物质的作用。
2、结晶方式:由气体结晶、液体结晶、,是固态非晶质结晶。
3、矿物单体形态:单向延伸、双向延伸、三向延伸、过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 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 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盆底1~3km,有的露出 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 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大西洋中脊的峰是锯齿形的,分布在大西洋中间, 大致与东西两岸平行,呈“S”形纵贯南北。 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 呈“入”字型展布; 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呈倒 “L”字型展布,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麦哲伦环球航行
有关地球的常数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赤道标准重力加速度(γe):(978032±1)×10-5m/s2 地球的其它数据 地球平均半经:6371km 子午线周长:40008.08km 赤道周长:40075.24km 地球的面积:51000万km2* 海洋面积:36100万29.2% 地球的体积:10830亿km3* 地球的质量:5.976×1027g* 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g/cm3 物体脱离的临界速度:11.2km/s 赤道上点的线速度:465m/s 地球沿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29.78km/s 大陆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6.27m 大陆平均高度:825m海洋最深海沟:-11034m 海洋平均深度:-3800m 大陆和海洋的平均高度:-2448m(即全球表面无起伏,将被2448m 厚的海水所覆盖)
一、地球的外圈层
大气圈
地表——其厚度可达数万公里以上;0-17km:对流层,占 大气圈总质量75%;50km左右:平流层,特别重要的O3; 还有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 而不规则的圈层。 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圈层。 生物圈: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最大 厚度可达数万米。核心部分为地表以上100m,水下 100m。
(2).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 到深海盆地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 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深 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 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 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 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 8.5%,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 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 地貌单元: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 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 相对应,岛坡也与大陆坡相对应。 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 流、海流、块体崩落及入海河流搬 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 夹杂贝壳的泥质砂,其中泥约占60 %,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 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大陆坡表面 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 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积在大 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
(1).大陆架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 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陡处(称 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 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 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 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 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 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 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 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 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 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 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 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 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 大陆架海域
2、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底部坡度为1/1000~ 1/10000。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盆地 中平均堆积厚度为1公里。沉积物来源于大陆架,由浊流 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部位。1947年对中大西 洋海岭调查,首次运用水下声纳装置进行海底连续测深, 发现了深海平原。
一些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迁移和富集,含量超 过该元素的克拉克值,并在质和量上达到开采要 求——形成矿床。
地壳的厚度——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
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 处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平均——37km多; 海洋部分平均——约7km。 高山、高原部分最厚。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 达70km。
大地水准体
大地水准面(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 体形状 。 不是一个稳定的旋转椭球面,有地方 隆起,有地方凹陷,相差可达100m 以上; 赤道横截面不是正圆形,是近似椭圆 形,长轴指向西经20°和东经160° 方向,长短轴之差为430m; 赤道面不是地球的对称面,与标准椭 球体相比,南极大陆比基准面凹进 24m;北冰洋却高出基准面14m。赤 道——南纬60°之间高出基准面, 而从赤道到北纬45°之间低于基准 面。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海岭、深海平原)、大洋中脊 (洋中脊)、
1、大陆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 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及 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大致 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的区域。
海底地形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了解地球的圈层构 造是找矿产资源及打钻、开掘各种井巷工程的 前提条件。但打钻一般只能达到几百米至几千 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深的钻孔,是布置在 前苏联的北冰洋滨的科拉半岛上的超深钻,也 仅深入地下12000多米。对整个地球说来这只 涉及它外壳上极薄的一层。 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各自可 以再分为几个圈层;
(三)海底表面特征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 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 居住的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 还有辽阔的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 的大陆架,中间是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 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 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面分毫。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宇宙
古代:“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现代:100亿年前形成,130亿光年的空间
天体
恒星 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 星云 天体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间传播的距离, 94600亿km) 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二 )银河系和太阳系
1、银河系
1.表面分为陆 地和海洋两大 部分; 2.所有大陆北 宽南窄(倒三 角形); 3.表面地形起 伏不平。
(二)陆地表面特征
平
原 山 地
盆
地
高
原 峡 谷
丘
陵
平 原:低平而宽广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 3).大陆基
中国有些学者将大陆基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 底地貌单元。一般始于水深1400~3200米处,止 于深海平原边缘。大陆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 大陆基缺失。大陆基的坡度为1/2000左右,有些 较陡的可达1/100。与大陆坡相比,其坡度显著变 缓,地势明显展宽。大陆基的宽度自0至600公里 不等,显著大于大陆坡的平均宽度(20公里)。 组成物质主要是沉积物,系陆架和陆坡上的物质 受重力崩塌、滑坡及蚀流搬运、堆积而成。大陆 隆地带也是深海扇从海底峡谷向外扩展的地带。
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 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其他元素共占1—2%。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 大多数大多数情况是相关元素化合形成各种矿物,其中 以O、Si、Al、Fe、Ca、Na、K、Mg等组成的硅酸盐矿物 为最多,其次为各种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 各种不同矿物特别是硅酸盐类又组成各种岩石。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 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 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 从高空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像四级阶梯,自西 向东,逐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 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 拉雅山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黄原、云贵高 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 平均海拔1000米至2000米。 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级阶梯, 地 势下降到海拔5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自北 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这些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 向东是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 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太阳系 太阳的位置
太阳的性质 热核反应 直径 体积 表面积 质量 密度
太阳系的组成
九大行星 地组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组行星: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彗星 小行星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