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概况

一、地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地球形状的认识

※圆球形(第一级近似)赤道半径:6378.137Km

※旋转椭球体(第二级近似)两极半径:6356.752Km

※大地水准体(第三级近似)平均半径:6371.11 Km

※“梨”形(最高级)扁率:1:289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

面积: 5.1×108 km2

最高点:8844.43 M 珠穆朗玛峰

最低点:-11034 M 马里亚纳海沟

海陆分布:海71% 陆29%

北陆南水;陆地南北成对出现

1. 大陆表面形态

山地: 海拔高程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程大于200m的地区。

高原:海拔>500—600米,表面平坦或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200米,表面平坦高差<50 米,起伏很小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丘陵:海拔<500米,高差几十米,地形起伏不大地区,如:江淮丘陵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

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地区。如:克鲁沁洼地

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中山;大于3500m为高山。

我国大陆地势明显呈三级台阶式排列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

2. 海底表面形态

△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岭和海沟

海岸带:水深<20米,受海浪冲击,又称潮汐带。

大陆架:近陆浅水海底平原,地势平坦,坡度<0.1°。一般指水深<200米的水域。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倾斜部分,平均坡度4.3°。水深200-2500m,是陆壳与洋壳之间的界线。

大洋盆地:水深2500-6000m,常分布海下山脊(海岭)。

海岭:线状分布的海底隆起地区,由火山岩组成,海底扩展形成,地震多发地,热流值高(洋中脊)。

海沟:大洋边缘发育几乎平行的巨形凹地,深8000-10000m。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宇宙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

2. 银河系

3.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太阳表面的大气圈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二、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密度压力重力磁场温度弹塑性

(一)地球的密度

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2.7g/cm3 地心的密度:13g/cm3

(二)地球的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 MPa(1 MPa=1兆帕斯卡=106N / m2)。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地心处可达361,700 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

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即使在赤道也只有万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等于万有引力,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为了便于比较,通常用单位质量所受的引力来表示重力(重力加速度g)

重力在地表的变化:

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

g=987.032(1+5.3*10-3*sin2ф-5.9*10-6 *sin22ф) ф为纬度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重力的变化

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

(四)地球的磁场

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

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

磁倾角: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

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 T )。

磁倾角的变化: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极,磁倾角由0°变成-90°。

磁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