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原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08260b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9.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那天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讨论教养的话题,我心里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你说,教养是什么呢?是那个孩子出门时总会主动给妈妈递上一双拖鞋的温馨,还是那个老人过马路时主动搀扶陌生人的善良?在我看来,教养,就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点滴温暖。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场购物。
那是一个周末,人特别多,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
突然,一个年迈的老人跌倒了,周围的人都在犹豫,有的甚至绕道而行。
这时,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跑了过来,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扶起了老人。
我看着那个孩子,心里充满了敬佩。
那个孩子,是和我同岁的同学小明。
他并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孩子,但他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教养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教养吧,它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再来说说我的好朋友小丽。
她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但她的教养却让我不得不佩服。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打翻了碗,把汤汁洒在了地上。
大家都有些尴尬,但小丽却主动拿起纸巾,蹲下来擦拭地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教养,那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嫌弃、不抱怨,而是伸出援手。
生活中,教养无处不在。
比如,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尊重他人。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构成了一个人的教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教养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其次,要善于换位思考。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减少矛盾。
最后,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教养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吧!。
《论教养》课文原文
![《论教养》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a009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8.png)
《论教养》课文原文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教养的人。
在车厢里,一个人如果大声地和朋友说话,旁若无人,或者在餐厅里,一边吃饭一边大声地打电话,丝毫不顾及其他顾客的感受,那么这样的人是缺乏教养的。
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
它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0c452db476eeaeaad0f33025.png)
一要意智孤慧救行援,y立ī即寻求yì成人帮ɡ助ū。 xபைடு நூலகம்nɡ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 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
水游泳1;.不梳擅理自与文他人章结伴结游构泳;,不在把无家握长或作教者师带的领的论情况证下思游泳路;不。到无(安重全点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
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 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
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 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论不熟,悉又的水叫域游绪泳;论不,熟悉是水性提的学出生不问擅题自下的水施部救。分尤。其要好教育的孩子引遇到论同应伴溺当水时简避免明手新拉手盲目施救,
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擂,打鼓。意为自己吹喇叭, 自己打鼓。借以比喻自我吹嘘。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9 论教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9 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413ae3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8.png)
4.第4—10段列举了哪些无教养的表现?
①不帮妻子洗餐具。 ②对家人大发雷霆。 ③对亲人缺乏了解。 ④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关爱。 ⑤随心所欲地开大电视或收音机音量或高声说话。 ⑥开家人的玩笑却不顾及其自尊心。
重申“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的论点。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2.文章论述了哪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 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重 点)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 的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 个有教养的人。(素养)
新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课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导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入
——《三字经》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 “有教养” ?我们来听 听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是 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 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
9 论教养
教学目录
( lèi )擂台
形近字
诺( nuò )允诺 喏( nuò )喏喏连声
恪( kè )恪守 格( ɡé )格子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 8 论教养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 8 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20c3082158f5f61fb636660a.png)
8 论教养«‹善与美书简›二则»利哈乔夫跃出误区的艺术我这个人不大喜欢看电视ꎬ但是有些节目如冰上舞蹈却从不放过ꎬ甚至百看不厌ꎮ有些选手实力较弱ꎬ或是尚未达到公认的水准ꎬ如果他们的表演获得成功ꎬ我就会感到格外欢喜ꎮ有的新手初次参赛脱颖而出ꎬ有的选手屡遭挫折终于获胜ꎬ这两者与那些一帆风顺的名手连战告捷比较起来ꎬ总是给我更多的振奋与喜悦ꎮ然而ꎬ这还不是我爱看冰上舞蹈的主要原因ꎮ我之所以受冰舞的吸引ꎬ是因为从中受到过启迪ꎮ冰上舞蹈演员一旦登上冰场ꎬ立刻投入风驰电掣的表演ꎬ自然ꎬ流畅:偶有失误ꎬ跌倒了ꎬ立刻站起来ꎬ疾速起步ꎬ继续滑行ꎬ旋转ꎬ跳跃ꎬ保持优美的舞姿ꎬ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一样ꎮ他们纠正失误的这种风度令我赞赏不已ꎮ我觉得这是一种跃出误区的艺术ꎬ真正高超的艺术ꎮ与冰场相比ꎬ生活中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时候自然更多ꎮ重要的是怎么样迅速地走出失误的困境:纠正错误要毫不拖延迟疑ꎬ而且应当 应当干脆漂亮ꎮ是的ꎬ需要的恰恰是干脆漂亮ꎬ就像冰上舞蹈演员做的那样ꎮ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ꎬ假如他固执己见ꎬ就会错上加错ꎻ反之由于过失而自责ꎬ过分痛苦伤心ꎬ总是想: 这下全完了ꎬ生活没了奔头! 这种态度不仅使自己萎靡不振ꎬ而且使周围的人感到难堪ꎮ亲属㊁朋友和同学或同事之所以尴尬ꎬ并非由于失误者的错误本身所致ꎬ而是因为他对于纠正错误缺乏勇气和能力ꎬ这使得他们深深地感到不快ꎮ要自己正视自己的过失ꎬ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ꎬ这里往往需要处世的经验ꎮ一般说来ꎬ不一定非得当众检讨不可ꎬ那种做法常常使失误者觉得难为情ꎬ并容易导致敷衍搪塞㊁文过饰非ꎮ可取的态度是ꎬ做错了某件事以后ꎬ一旦发觉ꎬ立刻纠正ꎬ尽可能迅速ꎬ尽可能轻松地投入工作ꎬ继续把该做的事情做好ꎮ周围的人没有必要迫使失误者承认错误ꎬ需要的是激发他的勇气ꎬ促使他以行动纠正过失ꎬ这就像观看体育竞赛的观众那样ꎬ对于那些在运动场上偶尔跌跤却即刻爬起来继续比赛的选手ꎬ要不失时机地热烈鼓掌ꎬ以资鼓励ꎮ择善而从人生最重大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ꎬ是让善在我们的周围日益增长ꎮ而所谓善 首先指的是所有人的幸福ꎮ构成幸福的因素很多ꎬ生活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任务ꎬ每次都必须妥善解决ꎮ可以通过细小的事情施惠于人ꎬ可以思考重大的善行义举ꎬ但大事小事不可分割ꎮ我曾经说过ꎬ许多事情是从小处做起ꎬ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ꎬ是在亲人们中间萌生的ꎮ儿童爱自己的父母ꎬ爱兄弟姊妹ꎬ爱自己的家庭房舍ꎮ爱的范围不断扩大ꎬ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㊁村庄㊁城市直到自己的祖国ꎬ这已经完全是一种丰富深厚的情感了ꎬ虽然这情感不能就此止步ꎬ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ꎮ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 愿自己的亲人幸福ꎬ这一愿望逐步扩大ꎬ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ꎮ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ꎮ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ꎬ波及越远渐次微弱ꎮ而爱与友谊逐渐增长ꎬ扩展到许多方面ꎬ却能不断获得新的力量ꎬ变得更加崇高ꎬ作为爱与友谊的中心的人 则变得更加明智ꎮ爱不应该是无意识的ꎻ爱需要理智ꎮ这意味着ꎬ爱必须结合一种能力ꎬ那就是善于发现缺陷ꎬ善于向缺陷斗争ꎬ对待一个人是这样ꎬ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也应该如此ꎮ爱ꎬ必须同智慧结合ꎬ必须ꎮ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ꎮ爱ꎬ不能是盲目的ꎮ盲目的亢奋(不能叫做爱)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ꎮ凡是总爱激动的母亲ꎬ一味夸奖她的孩子ꎬ可能造就出一个精神不健全的畸形儿ꎮ对于日耳曼的盲目亢奋ꎬ导致了纳粹主义( 日耳曼高于一切 是德国沙文主义歌曲的一句歌词)ꎻ对于意大利的盲目亢奋 导致了法西斯的诞生ꎮ智慧ꎬ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ꎮ缺乏善良因素的精明是圆滑ꎮ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ꎬ或迟或早会转过身来反对圆滑者本人ꎮ要知道圆滑时时需要掩饰ꎬ而智慧却是坦诚可靠的ꎮ智慧ꎬ从不欺骗别人ꎬ首先不欺骗智慧者本人ꎬ智慧带给智慧者的是好名声和长久的幸福ꎬ可靠的幸福ꎬ还有良心的平静ꎮ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ꎮ«细微处见高远»«青春与毕生»«择善而从»是我谈过的三个命题ꎮ能否用一个词对三个命题加以概括呢?能ꎮ这个词就是:忠实!忠实于重大原则ꎬ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ꎮ忠实于纯洁无瑕的青春ꎬ忠实于祖国ꎬ忠实于故乡ꎬ忠实于自己的家庭㊁朋友㊁城市和人民ꎮ忠实ꎬ归根结底ꎬ是忠实于真理 没有矫饰的真理ꎬ符合正义与民心的真理ꎮ(有删改)习惯成自然叶圣陶习惯成自然 ꎬ这句老话很有意思ꎮ我们走路ꎬ为什么总是一脚往前ꎬ一脚在后ꎬ相互交替ꎬ两条胳膊跟着摆动ꎬ保持身体的均衡ꎬ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ꎬ先一句ꎬ后一句ꎬ一直连贯下去ꎬ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㊀㊀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ꎬ习惯了说话ꎬ而且 成自然 了ꎮ什么叫作 成自然 ?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ꎬ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ꎮ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ꎮ推广开来ꎬ无论哪一种能力ꎬ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ꎬ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ꎮ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ꎬ勉勉强强地做一做ꎬ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ꎮ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ꎬ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ꎮ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ꎬ才能懂得明白ꎬ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ꎮ这当儿ꎬ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劳动的能力ꎮ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ꎬ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ꎬ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ꎬ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ꎮ这当儿ꎬ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读书的能力ꎮ听人家说人必须做个好公民ꎬ现在是民主的时代ꎬ各个公民尽责守分ꎬ才能有个好秩序ꎬ成个好局面ꎬ自己幸福ꎬ大家幸福ꎬ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ꎮ这当儿ꎬ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ꎮ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ꎬ就此打住ꎬ不再举例ꎮ要有观察的能力ꎬ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ꎮ要有劳动的能力ꎬ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ꎮ要有读书的能力ꎬ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ꎮ认认真真去读ꎮ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ꎬ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ꎮ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ꎬ只是个 知 罢了ꎬ 知 比 不知 似乎好些ꎬ但仅仅是 知 ꎬ实际上与 不知 并无两样ꎮ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 的时候ꎬ 知 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ꎬ习惯成自然ꎬ才是我们的能力ꎮ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ꎬ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ꎮ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ꎬ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ꎮ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ꎬ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ꎮ习惯养成得越多ꎬ那个人的能力越强ꎮ我们做人做事ꎬ需要种种的能力ꎬ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ꎮ养成习惯ꎬ换个说法ꎬ就是教育ꎮ教育不限于学校ꎬ也不限于读书ꎮ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ꎬ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ꎮ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ꎬ目的在养成习惯ꎬ增强能力ꎮ我们离开了学校ꎬ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ꎬ目的在养成习惯ꎬ增强能力ꎮ我们离开了学校ꎬ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ꎬ并且要自我教育ꎬ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ꎬ增强能力ꎮ习惯越自然越好ꎬ能力越增强越好ꎬ孔子一生 学而不厌 ꎬ就为他看透了这个道理ꎮ1945年4月26日作ꎬ刊«开明少年»创刊号(7月16日)ꎬ署名翰先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7166dbe23482fb4da4c72.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b02e928ea81c758f578f9.png)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2020年-2021年九年级最新
九年级语文《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论教养》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课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807056c76f1aff00bed51e7b.png)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 对比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3)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 稳重随和。
(4)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
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
何做到有教养。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 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 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 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 含义。 3.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 的重要性。
字词积累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kè)守】严格遵守。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
样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
14第9课《论教养》(优秀课件)
![14第9课《论教养》(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e4d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6.png)
论教养
利哈 乔 夫
新课导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 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韩愈)
【赏析】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要 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 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 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 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词语理解
箴言: 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 矫揉造作: 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忸怩作态: 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唆。
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整体感知
9.请你结合第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 的关系。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 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 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 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整体感知
10.怎样理解第17段中“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 着深刻的含义”这句话?
写作特点
2.事理分析层层递进。这文章首先具体论述了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接着列举没有教养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最 后论述什么是优雅的风度及怎样培养优雅的风度,层层递 进,有礼有节,使论证显得条理清晰,有效地澄清了人们 关于教养的错误认识。
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论
无教养(反面举例)
随机应变: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c589c64d77232f60ddcca1f8.png)
利哈乔夫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
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 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 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 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院 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 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 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 思考》等。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 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 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三、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 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 养的独特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 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 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 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 章结构。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论”——“论说,议论”表明文章的体载是议论 文。
“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附习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附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343db4524de518974b7d41.png)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 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 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 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承上启下
承接上面关于没有教养的表现的论述, 同时引出下文关于教养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 系的论述。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论证一个人是有教养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
④优雅风度 能够表现一 个人的教养。
说说文章的第三段在语言运用上有何巧妙之处? 显得谦虚。 比喻,形象生动。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
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
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表述委婉亲切,
作为一篇以“论教养”为题 容易让人接受。
的文章,这样的遣词造句,充分
结构梳理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 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论 教
反正举例 阐述真正的教养的表现 正面论述
养
教养的本 质是尊重
优雅风度的表现 剖析“优雅风度”
养成优雅风度
应遵循的准则
艺术特色
1.举例论证,观点鲜明。 文中多处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
论据全面而又生动,摆事实,讲道理,逐一 论述,使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有力。例如 5~12段中列举了“有教养的人”和“无教 养的人”的种种行为举止事例进行论述,鲜 明地阐述了什么是有教养,什么是无教养, 论证深刻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 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 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 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 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再次强调:记住“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 人”这一点,就会自然而然践行优雅的举止。
深入探究
1. 作者在“论教养”的过程中,先谈“无教 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例子,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9课《论教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论教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03dd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6.png)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 写的《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 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 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 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诚年轻人 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kè)守:严格遵守。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现也 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忸怩作态: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①什么是教养(第2-12段)
首先提出问题: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2段) 然后从反面列举生活中的6种行为来论述没有教养的表 现,启发人们思考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教养。 接着提出观点给出答案: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 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最后再次从正面列举生活中的5种有教养的行为表现, 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教养的理解。
③怎么样拥有教养(第15-18段)
首先提出问题: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 循哪些准则呢? 接着提出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 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 好的自我感觉。 然后列举了生活里几种场合下一个人该有的、不该有的行为举止。 随之得出结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 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最后进一步强调教养的本质: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层次划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 论教养1_11-15
![九年级语文上册 论教养1_11-15](https://img.taocdn.com/s3/m/01d7c8adf242336c1fb95ed8.png)
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
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课件在线
2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
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正在做饭的女人匆忙放下手中未择完的豆角,还未睡醒的婴儿被奶奶不管不顾地从被窝里一把抱起,抡起斧头正要劈柴的男人,他们在听到消息后,几乎同时涌向街头巷尾,聚在一起,把各自听来的边边角角拼凑一体,再附议一番,很快 就达成共识,你一言我一语描画着梦一样的未来。这些车辆有的是单位的,有的是附近村庄的,有的是私人做生意的,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为了不断激励鞭策自己,他在写字台旁悬一联:“穷已彻骨,尚有一份生涯;学未惬心,正须百般 磨练。
企业云盘 /
今天早上,我在“训练场”上玩了一个多小时与平常一样,一回到干妈家(钟声家)中便先冲进浴室里边。看着刚打死的竹叶青,我很噁心,小伙子用树枝,把竹叶青向远方丢去。,心想,舍不得喝的好酒,终于到了开启共饮的火候了
1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
自然的。
课件在线
3
论养
利哈乔夫
课件在线
4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第二部分:(2-12)分析讨论真正的教养的表现。
第一层:(2-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第二层:(11、12)从正面展开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三部分:(13-17)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指 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第四部分:(18)归纳结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 智慧,便会自然地拥有优雅风度课并件在线将修养优雅的举止付诸实践。5
《论教养》
![《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d2a0c92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e.png)
合作探究四:分析写法 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
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 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 何做到有教养。
合作探究二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 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 的人。
合作探究三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1、举例论证:本文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 第11--12段阐释了“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第17段集中 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 作用: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 雅的风度。
照态度
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拓展延伸: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 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 有教养的人。
课后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 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涵养】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一意孤行】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自吹自擂】
状元成才路
严格遵守。 【恪守】
状元成才路
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自持】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揉造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合作探究一
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这篇文章首先引入论题具体论述了什么是真正 的教养,接着列举没有教养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 然后阐释“有教养的表现”,最后论述什么是优雅 的风度及怎样培养优雅的风度。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论教养》实用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论教养》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eef0d4dd36a32d72758143.png)
8 论教养
新知导入
初读感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 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 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 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 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 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 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的名字屹立不倒。
典范: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2)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原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 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读课文
知识拓展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 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 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 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 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 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 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 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 “有教养”的人。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作者在文 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 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 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研读课文
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风度,有风度的人不一定有教养。“教养”是“风度”的
《论教养》精品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38张)
![《论教养》精品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a3b1ead88762caaedd33d49d.png)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3.第十二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5.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走进作者
【利哈乔夫】(1906— 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 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 作家、文艺理论家。
字词正音
恪守 (kè) 箴言 (zhēn) 自吹自擂 (léi)
允诺 (yǔn) 妨碍 (ài)
矫揉造作 (jiǎo)
愚蠢 (chǔn) 絮絮叨叨 (dāo) 积淀 (diàn)
谚语 (yàn) 大发雷霆 (tíng) 贸然 (mào)
5.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了真正“有教养” 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 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就是“尊重”。
文本精读 阅读第1、2段,思考:
第1段与第2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的作用:
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 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 说服力。
3.分析本文作为议论文在论述上的特点。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 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3.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②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九年级语文论教养
![九年级语文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bf9257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7.png)
九年级语文论教养《论教养》哎呀,说起教养这个词,我就想起了好多好多事儿!就说我们班的小王吧,那可真是个有教养的同学。
有一次,我们一起做值日,我不小心把水桶打翻了,水洒了一地。
我当时都慌了,心想:“这可咋办呀?”没想到小王马上跑过来,一边安慰我说:“别着急,别着急!”一边迅速拿来拖把,把地拖得干干净净。
他还笑着说:“这有啥,大家一起干活难免会有小失误嘛!”你说,这是不是教养?再看看隔壁班的小李,那可就完全不一样啦!有一回上体育课,大家都排好队准备跑步,可他非得插队。
后面的同学提醒他,他还瞪人家一眼,说:“我就插队,怎么着?”这能叫有教养吗?教养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又像一阵春风,温暖着周围的人。
没有教养的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让人觉得不舒服。
咱们再说说我自己经历的事儿。
有一次坐公交车,车上人特别多,我好不容易有个座位。
过了几站,上来一位老奶奶,我心里纠结了一下:“我也挺累的,到底让不让座呢?”最后,我还是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我:“这孩子真懂事!”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知道这就是有教养带来的快乐。
就像在花园里,有教养的人是那些绽放的美丽花朵,让人赏心悦目;没教养的人就像杂草,破坏了整个花园的美景。
那到底什么是教养呢?我觉得教养就是懂得尊重他人,会为别人着想。
比如在图书馆里不大声喧哗,在餐厅里不浪费食物,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可有些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
比如在公园里随意践踏草坪,在电影院里大声打电话。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吗?教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就像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才能建成坚固的大厦。
所以啊,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变得更加美好!难道不是吗?。
初三语文《论教养》
![初三语文《论教养》](https://img.taocdn.com/s3/m/e2c2090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b.png)
初三语文《论教养》
1.“哎呀,教养不就是有礼貌嘛!”就像我每天早上都会跟同学们打招呼一样,这多简单呀!有一次我在教室门口碰到了同桌,我大声说:“早呀!”他也笑着回应我,这就是有教养呀,不是吗?
2.“教养就是懂得尊重别人呀!”比如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认真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这就是尊重,就是教养啊!那次我们小组讨论,我正说着呢,小明就抢着说,大家都提醒他要有教养呢!
3.“教养是会说谢谢和对不起呀!”就像我不小心撞到别人,会赶紧说对不起,别人帮我捡东西,我会说谢谢,这多自然呀!有一回我帮小莉拿东西,她就甜甜地跟我说谢谢,感觉真好。
4.“教养就是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嘛!”像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这就是有教养的表现呀!那次我在图书馆听到有人大声说话,大家都投去不满的目光,真不应该呀!
5.“教养是懂得排队不插队呀!”比如在买饭的时候,大家都乖乖排队,多有秩序呀!有一次看到有人插队,后面的人都不高兴了,说这人真没教养。
6.“教养就是不随便乱扔垃圾呀!”在街上走着,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就是有教养嘛!那次看到路上有垃圾,我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旁边的叔叔还夸我呢!
7.“教养是要关爱他人呀!”就像看到同学不舒服,主动去关心,这就是教养的体现呀!有一次小敏肚子疼,我们都去照顾她,这多温暖呀。
8.“教养是要遵守规则呀!”比如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有教养呀!那次看到有人闯红灯,真危险,也太没教养了吧。
9.“教养是要懂得分享呀!”像有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多开心呀!有一回我带了糖果和小伙伴们分享,大家都可高兴了。
10.“教养是一种习惯呀!”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养成的呀!就像每天对人微笑,也是有教养呢!那次我对老师微笑,老师也回我一个微笑,真美好呀!。
论教养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论教养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6875f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56.png)
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 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 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3.分析本文作为议论文在论述上的特点。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 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或:文章在论述中,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风度优雅是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有教养的最高境界; 风度优雅必须以有教养作为基础和前提。
5.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了 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 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 然的态度,就是“尊重”。
阅读第1、2段,思考:
第1段与第2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的作用:
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 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第2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阅读第二部分(2-12),思考:
1.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
现,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 2.第十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3.第十二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
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养
[俄罗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可能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该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
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需性究竟何在。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
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即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
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说,吃饭时在餐桌旁边。
因此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
吃饭的时候,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
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
穿着要整洁,说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更加让人厌倦。
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动作举止、衣饰服装、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并且要……优雅。
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
优雅是“社会共享的”。
因此,在所谓的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
不要以为,优雅的举止——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鸟类、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