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24秋季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24秋季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一、目录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鉴赏1沁园春·雪/毛泽东2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3 我爱这土地/艾青4 乡愁/余光中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6 我看/穆旦任务二诗歌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第二单元阅读7想和做/胡绳(替换了敬业与乐业)8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替换了论教养)9*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0*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写作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我们的数字时代第三单元阅读11 岳阳楼记/范仲淹12醉翁亭记/欧阳修13*湖心亭看雪/张岱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含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第四单元阅读15 故乡/鲁迅1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7*孤独之旅/曹文轩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五单元阅读18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丰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增)1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替换怀疑与学问)21*谈骨气/吴晗(替换谈创造性思维)22*创造宣言/陶行知写作论证要合理口语交际讨论第六单元阅读23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4范进中举/吴敬梓25*三顾茅庐/罗贯中26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写作学习改写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刀女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二、新增课文想和做胡绳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第12课《醉翁亭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思考:本文围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依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 叙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板块五、精读课文 1.思考:本文围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依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叙 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 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欧阳修 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 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 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 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 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 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 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 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 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 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 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 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 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

【原文】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 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 的生命呢!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 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 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上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表明是在白露节的夜
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下句也是写景,作者写的完全是
客观实景。
C.颈联交代了作者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且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 伤心断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 丧乱的普遍遭遇。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 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 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解析】B项,颔联下句写的不完全是实景,还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原文】
(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
孤雁正在鸣叫。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
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7.《月夜忆舍弟》中作者表达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两句诗 是: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8.《长沙过贾谊宅》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景象的句子 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 , 寒林空见日斜时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岳阳楼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岳阳楼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岳阳楼记》一. 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景色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岳阳楼记》这类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课文,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同时,学生对于作者范仲淹的背景和思想境界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大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爱民情怀;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采用板书设计,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范仲淹和岳阳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大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引导: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爱民情怀。

5.拓展延伸:讲解与《岳阳楼记》相关的成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

14诗词三首设计说明《诗词三首》是此单元的最后一课,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豁达胸怀,那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就是作者乐观豁达情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要汲取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借助注释及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诗歌,完成理解诗意的学习任务,但是在用典这样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上可能稍有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学习。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理解作者借诗词所表现出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1.字音字形。

金樽.(zūn)歧.(qí)路投箸.(zhù)冰塞.(sè)川济.(jì)沧海2.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诗。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 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 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使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 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②在情感的表达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 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淡淡的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
疏通文意
原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注释 译文
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 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 定”。 拏(n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 的细毛。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船夫和童子; 事件——看雪。
整体感知
2.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 ①侧面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间接描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全景式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细读分析 本文最能概括作者的一个词是什么? 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行为“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情感“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习题及参考答案

12* 湖心亭看雪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â) 毳.衣(cuì) 雾凇.(sōng)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着重号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所有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所有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所有内容一、课文。

-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

文章开头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中间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尾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 语言富有特色。

骈散结合,如“衔远山,吞长江”等句子,简洁明快又富有节奏感。

- 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实词翻译及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实词翻译及知识梳理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谪:贬官(2)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这里袭用前代的称呼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越:到(2)明年:第二年(3)通:顺利(4)具:同“俱”,全、皆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2)制:规模4.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①胜状:胜景,美景(2)②胜:美好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横:宽阔(2)际涯:边际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日光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大观:壮丽景象(2)备:详尽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然则:如此……那么(2)极:至、到达(3)①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②迁:贬谪、降职(4)骚人:泛指文人10.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1)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2)淫雨:连绵不断的雨(3)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4)开:指天气放晴(5)排空:冲向天空1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曜:光芒(2)潜:隐没1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①薄暮:傍晚②薄:迫近(2)冥冥:昏暗1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去:离开(2)国:指国都(3)谗:被说坏话(4)讥:被批评指责1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景:日光(2)惊:这里是起、动的意思(3)万顷:极言广阔1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①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②集:停息(2)①锦鳞:美丽的鱼②鱗:代指鱼16.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芷:白芷(2)汀:小洲(3)郁郁:形容草木茂盛1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或:有时(2)一:全(3)空:消散(4)璧:圆形的玉(5)何极:哪有尽头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人物的心情和思想。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张岱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课文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宁静、壮美,展示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寓意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点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学生可能对此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4.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塞:(sè)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 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③: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 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④: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 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感知文章
听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课文文解注析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课前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提起 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 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 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 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
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
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
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 种古体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 苦的处境。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 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 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 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 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 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 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 政治遭遇的安慰。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 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 眠的我。
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 过渡到个人的思弟之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 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 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 口吻向月亮发问。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 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 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 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 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 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 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 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②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 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 代、各种类型的读者共鸣;词中对 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 界限,变成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 的共同希望。
3、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 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 事例吗? 高处不胜寒 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 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 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 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 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 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 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 与寒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 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 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诗薮》: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 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唐诗隽》:对语天然,结尤苍老。 《唐诗镜》:三四太似逼削。至《渚宫晚春》:“凫雁野塘水,牛羊春草 烟。”更为少味矣。 《唐诗快》:三四遂成千占画稿。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商山早行
诗人写此诗时正温远离庭故筠乡,漂泊异乡。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 ,字飞卿,太原祁县 (今属山西)人。唐 代诗人、词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 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 这两件事均产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 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 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 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 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细读,感受“悲思”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悲”“思”?请结 合内容分析。
诗中的“悲”指悲叹生不逢时、仕途 失意的落寞。
“因思杜陵梦”与“客行悲故乡”首 尾照应,互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充。
全诗写景处处紧扣一个“早”字,抒情时 时不忘一个“悲”字,情景交融,手法高妙, 意境萧索寒幽,羁旅奔走之苦,黯然思乡之 悲,漂泊人生的种种感受尽在其中。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 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 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 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 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 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他是幸运的? 幸运:有才:外号温八叉,温八吟,
相传一次考试中,叉了八次手,一首 十六句的诗歌就写好了。极具音乐天 赋,吹拉弹唱,样样了得。
不幸的? 不幸:相貌极丑,被称为温钟馗。是屡
考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六十岁一直 参加考试,一直没有考上进士。不知上 帝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总之,他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仕途失意的文人。他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 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 你的阅读。


诗 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状含难不来自写尽之 景
诗情画意
之 意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表 现手法和情感缘由。
学习重点: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一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duó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明确:这两句诗可分解为六个典型的意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知识链接:若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 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 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 思考,让读者获得广阔的理解想象空间,组成 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实)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蔼沉沉楚天阔。(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说课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说课精品PPT课件
故 国 之 思深 几 许
——《湖心亭看雪》说课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以自然山水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在抒发情感的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上承八上第三单元和八下
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因此,本单元的文言文在继续培养
学生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积累的同时,又多了学习写景方法,
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
来,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
说 教
分层学习活动—— 自定目标,深入解读,培养思维深度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任务四
总结升华
任务五 抒怀:千里万里与君同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1、结合注释,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字词; 3.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全班同学经过交流,判断筛选出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
小组自主突破,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培养自 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体会文章炼字炼句的艺术, 既有独立思考又有沟通交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目标制定阶段,属于初读,本环节重基础的落实和巩固,疏通文意,学 生要去揣摩关键词,初步体会作者情感,找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东西。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建议:1、回顾所学景物描写赏析的方法;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抓住连接词和 数量词、描写角度等进行赏析; 2、在文中找依据,猜测作者的心情; 3、结合老师下发的资料,知人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