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
初二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
初二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哦~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1:Secord课时让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景的妙处,同学们思考后也能有所收获。
但我上完课后,反思自己认为景物描写妙处应该给同学们总结,写到黑板上,我就在处理练习册时把这个遗漏补上了。
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2:《芦花荡》是一片文质兼美的小说,文章的训练点,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在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值得留作记忆:一、当二菱看到自己的姐姐受了伤,她会想到了什么?当二菱在苇塘中,偷偷看到“老头子”智打敌人的英雄场景时,她会想到了什么?二、试想,小姑娘是那么可爱、那么天真,当“老头子”看到他护送的孩子受了伤,他是那么的自责与愧疚,他看了看远处的芦苇……(会是什么样子?),低头看了看水里的鱼儿……(又会是哪样的?)《芦花荡》教学反思3: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4、师对学生发言加以点拨、引导和评价,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节课,巧妙的过渡语,智慧的点拨,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
可是今天我上课主要看学生的行为、学习的效果,我发现这堂的课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
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的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的课后反思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的课后反思
今天读翻了翻教案中的反思,没什么思路,但仍觉得有必要做个整理,哪怕它很零乱,至少可以预防将来忘了。
所得
(一)开学初学生学语文好习惯的养成要备好课,备课组要根据校情学情充分讨论,做个统一要求。
如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读的习惯等。
(二)课堂驾驭中教学流程要围绕目标根据学情做适时适度的调整。
(三)充分运用比较法、情境设置法来品味语言,特别是景物描写句,以《芦花荡》为例:
比较法: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原文句与老师改后的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直,那么挺,那么精神地向上长。
”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词语“狠狠”“钻”不仅写出了苇子顽强的生命力,也写出了苇塘里的队伍对敌人的恨,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
设置情境法练笔在指导学习景物描写时很实用。
在比较中领略景物描写的作用,从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堂上结合所学,即兴设置一个情境描写题:
1.今天被老师批评回家时所见之景物,请描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并说说此处景物描写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今天发生了一件开心的事,请描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并说说此处景物描写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写后再对比读读,从中感受到景与情二者的关系。
(四)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多读多思多说。
(五)《阿长与〈山海经〉》课文的教学问题及表格设计,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段落
事件
性格
描写方法情感变化。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课反思《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裕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豪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豪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相同,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今日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课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课反思1:《芦花荡》这篇课文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让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解析人物形象,注意掌握人物描述的方法 ( 相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情 ) ,同学们经过读课文可以找出相关语句,从这些语句中能解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学生比较简单掌握,最后让学生用这类描述人物的方法选择一种试着描述一个熟习的人,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但还有个别同学完不行。
第二课时让同学们找出光景描述的句子,读一读,领会写景的妙处,同学们思虑后也能有所收获。
但我上完课后,反思自己以为光景描述妙处应当给同学们总结,写到黑板上,我就在办理练习册时把这个遗漏补上了。
年级上册《芦花荡》教课反思2:《芦花》是一片文兼美的小,文章的点,我可以易如反掌 ! 在的,我得得留作:一、当二菱看到自己的姐姐受了,她会想到了什么 ? 当二菱在塘中,看到“老子”智打人的英豪景,她会想到了什么?二、想,小姑娘是那么可、那么天真,当“老子”看到他送的孩子受了,他是那么的自与愧疚,他看了看的芦⋯⋯ ( 会是什么子 ?) ,低看了看水里的儿⋯⋯ ( 又会是哪的 ?)《芦花》教课反思3:本我要点放在〈芦花〉的人物形象解析上。
1、要点刻画人物的方法:相貌、言、作、神、心理。
2、各学小自主交流成就,教巡回指。
3、各小代表及小成言,出自己“老子”一主要人物的,加以点。
4、学生言加以点、引和价,出老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在黑板上。
于小解析人物形象,我向来采纳的就是种方法。
芦花荡教学反思(2篇)
芦花荡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我一直坚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近期,我组织了一次芦花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次活动的组织安排还算合理。
在活动前,我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与同事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协商。
活动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我通过问答、讲解和示范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芦花荡的起源和特点,培养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同时,我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芦花荡的美丽和魅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在活动结束后,我还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总结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然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对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
虽然我事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了芦花荡的历史和特点,但我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规划方面还存在欠缺。
例如,我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在活动中有些环节显得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由于活动时间比较紧张,我没有在活动前进行一次模拟演练,导致活动中有些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影响了整体效果。
其次,我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还不够到位。
在活动中,我虽然表扬了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但对于一些困难较大的学生,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他们的错误和困惑,我也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答。
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建立。
另外,我对于学生的激励也显得不够积极。
尽管我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了学生一些奖励和赞扬,但我缺乏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正面反馈和激励。
最后,我还没有完全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优势。
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学生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任务,旨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由于我没有对小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导致一些小组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不够理想。
八年级上语文《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英勇与智慧。
3.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芦花荡的美。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环境描写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2.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芦花荡》。
(2)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分享一下你们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理解。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4.分析人物形象(1)请大家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从故事情节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1)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主人公的形象。
(2)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形象。
(2)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分析环境描写(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关于芦花荡的环境描写。
(2)分析这些环境描写与主人公性格的关系。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以及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1)本节课,我们分析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深入理解了主人公的形象。
(2)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芦花荡的美,以及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英勇与智慧。
五、板书设计1.《芦花荡》2.主人公形象:英勇、智慧、坚韧3.环境描写:芦花荡的美、恶劣环境4.故事情节:遭遇敌人、巧妙应对、取得胜利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故事的主线。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哦~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1:《芦花荡》这篇课文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让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从这些语句中能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最后让学生用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择一种试着描写一个熟悉的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但还有个别同学完不成。
第二课时让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景的妙处,同学们思考后也能有所收获。
但我上完课后,反思自己认为景物描写妙处应该给同学们总结,写到黑板上,我就在处理练习册时把这个遗漏补上了。
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2:《芦花荡》是一片文质兼美的小说,文章的训练点,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在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值得留作记忆:一、当二菱看到自己的姐姐受了伤,她会想到了什么?当二菱在苇塘中,偷偷看到“老头子”智打敌人的英雄场景时,她会想到了什么?二、试想,小姑娘是那么可爱、那么天真,当“老头子”看到他护送的孩子受了伤,他是那么的自责与愧疚,他看了看远处的芦苇……(会是什么样子?),低头看了看水里的鱼儿……(又会是哪样的?)《芦花荡》教学反思3: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芦花荡》教学反思中英文
《芦花荡》教学反思(中文版)经过本次《芦花荡》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通过文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文中描绘的抗战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充分。
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芦花荡》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芦花荡》教学反思(英文版)After teaching "Luhua Marsh", I have conducted a thorough reflection, mainly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points:Firstly,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I emphasized guid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oryline and character traits, but overlooked cultivating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future teaching, I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through the article, enabling them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depict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Secondly,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I tried to adopt various teaching mean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s and role-play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ever, during implementation, I found that som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was not high, possibly because I did not consider thei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ufficiently. Therefore, in future teaching, I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and adjust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ir actual situations.In addition, I also realized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In future teaching, I will focus more on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actively and explore independently, cultivating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spirits.In summary, through this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Luhua Marsh", I have recognized my shortcomings in teaching and found directions for improvement. I will continue to strive to improve my teaching level and provide better teaching services for students.。
《芦花荡》教学反思范文
《芦花荡》教学反思范文《芦花荡》教学反思1:昨天和今天教学《芦花荡》,由于我对七年级的教材不熟,不知学生有没有学过小说,教学设计是保守的。
第一课时讲了小说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是梳理故事情节。
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在学生当中还是有异议,学生的基础太差,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对我的提示也领会不了。
不过,教后想想还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讲的术语太多,起点定得太高,其实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表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讲一下在小说中它们很重要,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老师心中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术语),但不能象其它学科一样灌输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主要还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两个刚毕业的老师和小段来听课。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
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
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
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
有老师在听课我就对她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
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
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这种情况在三个新老师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尚且手足无措肯定是令人失望的。
芦花荡教学反思范文(2篇)
芦花荡教学反思范文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
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
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
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
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
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
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
芦花荡教学反思范文(2)作为教师,我一直坚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近期,我组织了一次芦花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次活动的组织安排还算合理。
在活动前,我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与同事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协商。
活动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我通过问答、讲解和示范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芦花荡的起源和特点,培养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同时,我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芦花荡的美丽和魅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在活动结束后,我还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总结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然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芦花荡课程教学反思
芦花荡课程教学反思芦花荡课程教学反思芦花荡课程教学反思篇一《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食、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强,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鱼鹰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水塘里穿梭,从未发生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又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这篇小说很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遵循了语文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以人物心理的揣摩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在这一方面我设计了“想象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老鱼鹰”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时,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在语文素养方面,我抓住了本文是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叙述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将“老鱼鹰”的英雄事迹和鲜明的个性表露无遗。
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更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
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阅读实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在进行局部的精读,先从一般性的简单内容开始,再到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类的深度阅读,最终能够抛开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自我体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深入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本课的景物描写时,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评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芦花荡》教学反思3篇
6、八年级语文《芦花荡》优秀教学反思《芦花荡》是一篇浅显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品读探究。
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一个他们喜爱的模拟欢乐话吧,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课文。
关于欢乐话吧,可直接进入语音室实际操作。
条件差些的地方可在教室内分组对话即可。
老师播放《铁道游击队》片尾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后,可分别引导学生进入下列三个话题进行欢乐对话。
一、话题一:说说内容以话吧形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地谈论是解读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
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能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悟的过程中,生成智慧,闪现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内容──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统读感悟文章主旨逐步进行。
1、整体感知内容,要学生把握文章是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两个孩子报仇即可。
2、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片断摘录):师:文中的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寻读课文说一说他奇在哪里?生1:他奇在将近六十岁了,却不在家休息生2:他奇在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什么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生3:他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下却能来去自如。
生4:他奇在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生5:他奇在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生6:他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却很悠闲。
生7:他奇在工作那么繁忙危险,却始终那么乐观自信。
教师小结:文中的无名老英雄确实神奇,他奇在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自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悠闲又乐观的`情绪。
3、感悟文章主旨,只要学生悟出,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具有爱国热情。
从他身上看到白洋淀人民乐观豪迈的抗日斗志即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老师低估了学生的潜力,固而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被我们这种好心给抹杀了。
说内容给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期待。
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自主活动中感受成功,收获惊喜。
二、话题二:谈谈写法一篇美文首先是内容美,其次还得写得巧,本文在起伏照应、人物刻画等方面特别明显,教师要想办法唤醒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什么发言欲望,在互相谈论中自主赏析。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示范课教案反思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示范课教案反思一、教案的设计与准备在教学设计与准备方面,本次示范课教师做得非常充分和细致。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并在课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了解和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问题和疑惑。
同时,教师还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类,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本次示范课的教学过程设计非常合理,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导入、分析课文、阅读童话和小结回顾。
教师在四个环节的设计上,注重了阅读教学方法的使用和主题词汇的讲解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本次示范课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采用了课堂问答、PPT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文分析环节,教师采用了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小结回顾环节,教师通过问答、梳理知识点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应用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效果与评价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本次示范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教师的提问积极回答,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芦花荡》的主要意义和文化内涵,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教学中讲解的速度较快,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异构性的考虑,在某些环节的讲解上,没有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分类教学。
为改进这些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提高讲解的速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本次示范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与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设计,把教学过程做得很详细,并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芦花荡的教学反思范文(2篇)
芦花荡的教学反思范文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
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
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
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
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
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
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
芦花荡的教学反思范文(2)芦花荡是一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曾带领学生参观芦花荡,并进行教学活动。
回顾这次教学经历,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这____字的反思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反思。
首先,我观察到学生对芦花荡的自然风光非常感兴趣,他们对芦花荡的湖泊、田园和植物品种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然而,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错误是缺乏针对学生兴趣的导引和引导。
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点,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
因此,在部分学生中,我观察到了一些不积极的表现,他们缺乏参与和投入的意愿。
其次,我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1:
《芦花荡》这篇课文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让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从这些语句中能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最后让学生用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择一种试着描写一个熟悉的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但还有个别同学完不成。
第二课时让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景的妙处,同学们思考后也能有所收获。
但我上完课后,反思自己认为景物描写妙处应该给同学们总结,写到黑板上,我就在处理练习册时把这个遗漏补上了。
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2:
《芦花荡》是一片文质兼美的小说,文章的训练点,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在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值得留作记忆:
一、当二菱看到自己的姐姐受了伤,她会想到了什么?当二菱在苇塘中,偷偷看到“老头子”智打敌人的英雄场景时,她会想到了什么?
二、试想,小姑娘是那么可爱、那么天真,当“老头子”看到他护送的孩子受了伤,他是那么的自责与愧疚,他看了看远处的芦苇.... 会是什么样子?),低
头看了看水里的鱼儿••…又会是哪样的?)
《芦花荡》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4、师对学生发言加以点拨、引导和评价,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节课,巧妙的过渡语,智慧的点拨,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
可是今天我上课主要看学生的行为、学习的效果,我发现这堂的课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
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
学生的困难在如何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而我恰恰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略而在前一阶段处理得详。
其次,课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
因为课堂有限,那么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就是倾听。
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总结。
几十分钟一直在倾听。
他们有的同学走了神,有的同学做了小动作。
第三,这堂课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自己充分的预习、思考。
那么有没有人没充分预习呢?从观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因为上课老师总要说,总要总结的。
自己既不发言,也无须思考,只要听就行了。
长此以往,不愿预习、不愿思考、不愿举手的人就多了。
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
总之,从本节课看来,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都不应只是老师依据教材来定,而应依据学生认知教材的情况来定。
一由此得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应只看课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应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多少新的收获。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反思4:
昨天和今天教学《芦花荡》,由于我对七年级的教材不
熟,不知学生有没有学过小说,教学设计是保守的。
第一课时讲了小说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是梳理故事情节。
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在学生当中还是有异议,学生的基础太差,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对我的提示也领会不了。
不过,教后想想还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讲的术语太多,起点定得太高,其实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表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讲一下在小说中它们很重要,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老师心中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术语),但不能象其它学科一样灌输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主要还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两个刚毕业的老师和小段来听课。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
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
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
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
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
有老师在听课我就对她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
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
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这种情况在三个新老师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尚且手足无措肯定是令人失望的。
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
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
两个新老师反馈说
举手的学生太少,怎样设计过渡语,冷场时怎么救。
小段课后问我怎样听课,听课笔记怎样写。
上星期的作业有三个钉子户,今天找来谈话。
了解到七年级开始他们就不交语文作业了。
从去年刚毕业一直就教他们数学的老师那儿一了解也是一学年不交作业的。
我就想让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对教学充满了激情的老师都放弃的学生,那肯定是无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