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适应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郡中学2024年下学期高一适应性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1000万亿个连接,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

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

”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几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在指引我们的行为、理解和认识世界以及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方面,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调查考试 语文试题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调查考试 语文试题附答案



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班级
学校
语文试题长郡版第! 页共!"页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 色 成 为 一 致 共 识#一 批 文 化 底 蕴 深 厚%充 满 地 域 特 色 的 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 色 成 为 共 识#一 批 文 化 底 蕴 深 厚%充 满 地 域 特 色 的 美 丽 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 此$有人说!%没有一流 的 心 性"就 没 有 一 流 的 技 术$&的 确"倘 若 没 有 发 自 肺 腑#专 心 如一 的 热 爱"怎 能 有 废 寝 忘 食#尽 心 竭 力 的 付 出)没 有 臻 于 至 善#超 今 冠 古 的 追 求"怎 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 工 的 卓 越)没 有 冰 心 一 片#物 我 两 忘 的 境 界"怎 能 有 雷 打 不 动# 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 精 神 中 所 深 藏 的"有 格 物 致 知#正 心 诚 意 的 生 命 哲 学"也 有 技 进乎道#超然达观 的 人 生 信 念$ 从 赞 叹 工 匠 继 而 推 崇 工 匠 精 神"见 证 社 会 对 浮 躁 风 气#短视心态的自我 疗 治"对 美 好 器 物#超 凡 品 质 的 主 动 探 寻$ 我 们 不 必 人 人 成 为 工 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 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 金色名片"亦是社会 品 格#国 家 形 象 的 荣 耀 写 照$ 工 匠 精 神 并 不 以 成 功 为 旨 归"却 足 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文章第一句话刻画了时代背景#为话题&工匠精神'设置确切的言说范围$ '%文章第二段提出整体观点(在 当 代 背 景 下 工 匠 精 神 对 于 一 个 企 业 乃 至 一 个 国 家 的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学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狙.击(jū)慰藉.(jiè)剽.掠其人(piào)B.龟.裂(jūn)敕.造(chì)殒.身不恤(yǔn)C.缱绻.(juǎn)熨.帖(yù)间.或一轮(jiàn)D.炮.烙(páo)着.想(zháo)残羹冷炙.(zh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

B.若把你眼中的成功人士和我提到的“遇难者”相比,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作凤毛鳞角。

C.生命的代价太过沉重,在暄嚣的舆论中,这应该激起关于树立规则意识的波澜。

D.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蹋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不能动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片黄叶,一枚飘飞的羽毛,都让他内心有所触动,但是他没有能力将这些感觉诉诸..文字。

B.《舌尖上的中国》以独特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让中国人兴奋不已。

C.跑步有益健康,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获得益处,反而..会诱发其他疾病。

D.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正确的,这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易中天中华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巨匠,它讲述了中华民族3700多年的命运。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1. D2. C3. B4. A5. D(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6. ①风雪交加,路上行人稀少,马蹄声显得特别清晰。

②日暮时分,山回路转,我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③此时此刻,我孤身一人,四顾茫然。

7. ①作者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②明月如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渴望。

③明月当空,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8. ①“破浪”和“乘舟”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破浪”和“乘舟”寓意着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③“破浪”和“乘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6分)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语言文字运用(25分)11. A12. D13. B14. C15. D三、作文(65分)作文题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文内容: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激情、梦想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是我们实现梦想的阶梯。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

只有通过奋斗,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能让我们收获成长。

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让我们学会坚持、学会勇敢、学会担当。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能让我们收获幸福。

当我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时,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这种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满足,来源于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携手同行,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在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彩,让青春的火焰燃烧得更旺!总结:本次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已全部完成。

通过这次考试,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语文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③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
D.材料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公民权利能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与其所掌控的权力相关。
7.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互联网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重塑差序格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微信中,有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组成的微信群,如“我爱我家”;也有因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建立的微信群,如“××班同学群”。
②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A.费孝通把西洋的社会结构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是团体格局,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
B.差序格局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差序格局,但这种作用依然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去理解。
C.在网络社会,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

浙江省临安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临安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学科一、语言综合运用(36分,1-16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依偎.(wēi) 峥.嵘(zhēnɡ)濒.危(pín)挥斥方遒.(qiú)B. 脊.骨(jí)阻遏.(è) 戏谑.(xuè)百舸.争流(ɡě)C. 给.予(jǐ) 给.以(gěi)慰藉.(jiè)慷慨.激昂(kǎi)D.流岚.(lán)眷.属(juàn)粗犷.(kuànɡ)沁.园春(qìn)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ﻩ跬.步(ɡuǐ)ﻩ句读.(dòu)ﻩ金石可镂.(lòu)B.老聃.(dān)ﻩ戕.害(qiānɡ)接触.(chù) ﻩ锲而不舍.(shě)C。

痴.迷(chī)宝藏.(zànɡ)ﻩ郯.子(tán)ﻩ骐骥一跃.(yào)D.积累.(lěi)沉溺.(nì)ﻩ瞬.间(sùn)不计其数.(shù)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意气义气意趣异趣B.辟谷避邪避嫌壁谢C.寥落辽廓辽远燎原D。

原形原型园形元勋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绮丽凯旋向往点缀B.嵯峨遐思澎湃糊涂C.暴雨想象羡慕强悍D。

濛胧神秘眺望绿荫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______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②______风那么大,我们还是登上了山顶。

③是的,我焦急地______着他们的评定。

④给以轻蔑的微笑,______的嘲讽。

A .毅然 尽管 等候 辛酸B 。

依然 尽管 等待 辛辣C .毅然 不管 等待 辛酸D .依然 不管 等候 辛辣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重庆图书馆设立“十八大”主题图书借阅专区,希望市民通过阅读,回顾党的奋斗历史,重温峥.嵘岁月...。

高一语文适应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适应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适应性综合测试(语文)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畸形犄角风光绮丽倚势欺人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馈赠匮乏功亏一篑发聋振聩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口讷惶悚口碑甘败下风B.思忖唾骂偌大错手不及C.穹顶朕兆忿懑弑君杀父D.消蚀差池皈依青出于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南国花园是我市公园中一座富有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B.从群众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群众关注的热点十分广泛,其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备受冷落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风险加大之时,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重新走俏市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八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①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②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③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④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⑤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①④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作家。

高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裨益恣意濒危摒息B. 瞭望谗言缭绕桎梏C. 偌大踌躇蹉跎蹂躏D. 谆谆峥嵘踌躇桎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还乐于助人。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C.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自由奔放。

D. 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

C. 他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

D. 他的才华横溢,令人赞叹。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他怎么可能不参加这次比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语文适应性考试卷高中

语文适应性考试卷高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毛遂自荐B. 气喘吁吁水乳交融C. 振聋发聩息息相关D. 雕梁画栋眉清目秀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被迫延误。

B. 我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C. 她的舞蹈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个选修课程。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B. 我知道他一定会成功的。

C. 他们一起去了图书馆。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很认真。

B.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

C. 这本书很有趣。

D. 他的观点很有道理。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很认真。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某某省某某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造(chì)笑靥.(yǎn)监.生(jiān)朱拓.(tà)B. 炮烙.(luò)数.罟(cù)鞭笞.(chī)锋镝.(dí)C. 嫡.亲(dí)巉.岩(chán)逡.巡(jùn)瘦削.不堪(xiāo)D. 俨.然(yǎn)砧.板(zhān)贾.人(gǔ)间.或一轮(jiā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靥”应为“yè”,“监”应为“jiàn”;C项,“逡”应为“qūn”,“削”应为“xuē”;D项,“砧”应为“zhēn”,“间”应为“jiàn”。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蒙胧懵懂寒暄曲终收拔B. 蹙缩膏腴惘然璀璨夺目C. 惫懒鞭笞舟揖内帏斯混D. 撩倒呕哑骐骥哀声叹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蒙”应为“朦”;“曲终收拔”应为“曲终收拨”。

C项,“舟揖”应为“舟楫”;“斯混”应为“厮混”。

D项,“撩倒”应为“潦倒”;“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药到病除画龙点睛B. 莫衷一是雕梁画栋眉清目秀C. 惊心动魄翻箱倒柜水落石出D. 赏心悦目雕虫小技纸醉金迷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工作中不仅表现出了严谨的态度,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为了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C.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筛选和甄别,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D. 他每天起早贪黑,为的是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B.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C.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要勇于挑战,不断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D. 他的演技炉火纯青,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这是服务员对顾客的礼貌用语。

B.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啊!”这是家长对小孩的责备。

C. “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我会尽力帮助你的。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

D. “这事儿你就别管了,自有分寸。

”这是同事之间的关心。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登高》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B. 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D. 《呐喊》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C.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作家施耐庵。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D.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B.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B.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
D.《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适应性综合测试(语文)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畸形犄角风光绮丽倚势欺人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馈赠匮乏功亏一篑发聋振聩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口讷惶悚口碑甘败下风B.思忖唾骂偌大错手不及C.穹顶朕兆忿懑弑君杀父D.消蚀差池皈依青出于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南国花园是我市公园中一座富有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B.从群众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群众关注的热点十分广泛,其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备受冷落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风险加大之时,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重新走俏市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八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①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②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③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④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⑤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①④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作家。

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品。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例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是指男子十五岁。

C.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人物,《庄子》后世尊称为《南华经》。

《逍遥游》一篇中说的“逍遥游”,指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就是词牌名。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

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⑧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⑧,死于罔罟。

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逍遥游》)①瓠:葫芦。

②瓠落:大的样子。

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④洴:浮。

澼:在水中漂洗。

絖:丝絮。

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⑦狸:野猫。

狌:黄鼠狼。

⑧敖:通“遨”,遨游。

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⑧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

⑨罔:网。

罟:网的总称。

⑩犛(lí)牛:牦牛。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培育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砸破。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出售。

D.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莫:没有8.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拙于用大的一组是()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②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立之涂,匠者不顾。

⑤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⑥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B.惠子举樗之例,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说明庄子的理论是不会被众人认可接受的。

C.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与大的辩论,庄子的语言雄辩、精辟,从而使惠子也认为大瓠、樗、嫠牛都是物有所用的。

D.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第Ⅱ卷(120分)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10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岁寒,。

(《论语》)(2)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清水出芙蓉,。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杜甫《旅夜书怀》)(5)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6)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五、现代文阅读题:文学类文本(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一17题。

剑桥晚钟毕会成①记忆中,傍晚5时15分的剑桥总在雨中,而这时,国王学院礼拜堂的钟声又把它淹没。

同来的朋友描述他此时的感受,谓尘嚣尽落,心如止水。

境界脱俗高远,但我怀疑他把英立甘教会的晚钟当佛寺的晚钟听了。

②这来自天国的钟声从不提供心理慰藉。

它源于规范作息的现实需求。

在罗马帝国毁灭后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残壁断垣之中,这重新回荡在哥特式教堂的钟声传达了一种对秩序和权力的渴望。

僧侣们先是被要求,后来也习惯于依钟声而劳作,而祈祷,而读经,而休息,虽流转千年而不殆。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将钟声的组织功能推向教堂外的社会生活,于是出现了高悬在议会大厦上的标准时钟,出现了工厂、学校里急促的铃声。

出现了客厅里滴答作响的挂钟,出现了揣在怀里或戴在手腕上的表。

正是靠了这层级延展的钟表系统,近代社会千头万绪的自组织化过程才得以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社会乃是一种典型的钟表文化。

③然而,人生不幸辨钟始。

始于墙上那面有着三根针的圆盘对你产生全新含义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这个圆盘只是家里众多物件中的一个,时间对你意味着每天不一样的椰林夕阳、月下西窗,意味着台阶上斑驳的苔藓,秋千上来了又去的蜻蜓,花丛中消失了的蝴蝶。

然而,伴随着那轮圆盘在你的世界中的提升,最终成为凌驾其他所有物件之上的特殊物件,这个生动的世界被遮蔽了。

自此后,你只能借助那一副公事公办的圆脸孔来触摸时间;自此后,你被那冰冷的指针引导着嵌入社会巨大的集成体,有如一套螺母或螺栓,不复有自身完整的存在;自此后,圆盘以时间本身自居,要求你的面对,如何打发时间,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时间发挥出最大效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将纠缠你直到时间的终点。

时间成了横在我们面前的巨大存在,人生意味着与时间无休止的搏斗。

即便为了让这样的人生进行下去,我们也必须为它赋予某种更高的目的,人生进而成了推动时间巨石上山的过程。

而每一次登顶的结果,总会发现前方还矗立着另一座有待登顶的山峰,脚下的曾作为过去的目的的山峰转而成了未来目的的一段过程,一个有待否定自身目的性的存在,人生就在这种过程与目的的交替转换中陷入荒诞。

更荒诞的还在于,由于时间以它的标准制式取消了未来,这种看似在时空中无限展开的转换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被罚将注定反复滚落的巨石又反复地推回山顶的西西弗斯不期然地演成了近代人生的标准写照。

④钟表时代的人无法生活在当代。

那么,过去呢?不是总有人梦想回到过去吗?其实,他真正想回的不过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类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刻。

若是真来一次完整的过去,那简直太恐怖了:那刻骨铭心的痛还来吗?那断肠百折的悔还来吗?那徘徊复徘徊的等与待还来吗?当下尚难以面对,如何再去面对一个重复的过去?叶公好龙的姿态决定了,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从时间之流中抽取的几个片断。

⑤还有未来呢?未来不正是钟表时代的信仰吗?钟表时代之前,时间自然地以先逝者为大,当下之合理性只能被过去证实,越近源头的社会越具真理性,与这种视域下的历史与生俱来的是“异化”的符咒——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源头的渐行渐远。

钟表文化的目的性伦理则假定,时间沿着一维性展开的方向呈现价值递增的线性上升运动,越是趋近未来,就越是接近完美,终极完美则被延宕于时间的终结处,终结前的历史注定走不出“历史局限性”的魔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