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定稿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激发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主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入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2. 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速度、路程和时间的理解和经验。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速度、路程和时间有关的情况。
第二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速度。
教学内容:1. 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速度。
教学活动:1. 复习第一章的内容。
2. 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速度。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速度问题。
第三章:路程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路程的概念。
2. 学会计算路程。
教学内容:1. 介绍路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路程。
教学活动:1. 复习前两章的内容。
2. 讲解路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路程。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路程问题。
第四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时间。
教学内容:1. 介绍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时间。
教学活动:1. 复习前三章的内容。
2. 讲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时间。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时间问题。
第五章: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应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应用。
主题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主题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主题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板题导入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2.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自学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一)自学自测(1)出示本课生字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边疆银杏水杉化石金桂(二)小组纠错(1)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耐寒:经得起寒冷北疆:北方的边疆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
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自学指导:1.出示本课的生字“杨、壮、桐、枫、松”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
2.完成课后的描红。
(1)自学自测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师强调书写姿势(2)小组纠错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第一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
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
(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
(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从:跟从)3、补充并做评价(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赏析课文(一)内容浅析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板书:吏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开课教案1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精品]老师公开课教案11篇
[精品]老师公开课教案11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或许"老师公开课教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老师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自渎、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分析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日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齐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3)幼儿回答,教师帮忙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齐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经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教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一样颜色的大小雪花片。
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
幼儿学教师的样貌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教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
当教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
游戏数遍后能够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当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教师举给教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3、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先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明白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
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速度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路程的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路程。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路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时间的概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和背景。
2. 理解种树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特点。
2. 讲解种树的生态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 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特点。
3. 讲解种树的生态意义。
4. 学生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第二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内容】1. 解读《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解读文本内容。
2. 分析法:分析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解读《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3. 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 学生阅读并思考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树案例。
2. 分析种树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内容】1. 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种树案例。
2. 分析种树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方法】1. 讲述法:介绍种树案例。
2. 讨论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树案例。
2. 介绍种树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
3. 分析种树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
4. 学生思考并讨论种树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种树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种树的意义。
2.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 分享法:引导学生关注种树的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种树的意义。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种树的实际意义。
公开课教案百分数的认识(定稿)
公开课教案百分数的认识(定稿)公开课教案——《百分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2)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3.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将百分数化为分数或小数,再进行计算。
4.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百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计算方法以及与分数、小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百分数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注重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加强对百分数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技巧。
4.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六、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教科书2.教学课件:PPT、视频等3.辅助材料:练习册、试卷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计算方法以及与分数、小数的转换方法,能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诗文,识认4个生字。
2.读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风使周围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风》一课是第11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由唐朝李峤写的古诗。
诗题为《风》,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
假如在教学中,采用“三了解” 的学习过程,即:了解字词――了解句子――了解诗文。
那么,“了解字词”将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 又因为构建开放性课堂意味着教育必需回归生活世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鉴于此,我设计了在课堂上采用“三读”的学习方法,即:读通――读懂――读好。
读通,即读文识字,能较为顺畅地将文读下来;读懂,即在读文的过程中,感知诗文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文蕴含的感情,并以此推断诗文中的重点句、词、字的意思;读好,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得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学〖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理解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公开课教案1.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①教师:同学们,你留意过大自然中“风”给你的感受吗?(放“轻柔和煦和猛烈刺骨之风声”的录音,协助学生尽快回忆“风”曾经给他的感受。
)②听到了风声,能不能说一说“风”?学生A:当风吹过时,我感觉冷。
学生B:当风吹过时,我感觉凉爽。
学生C:风吹来了,大树狠劲摇晃起来。
……[评点: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生活中“风”的记忆,为学生口头描述风提供素材。
]③教师:唐朝诗人李峤写了一首关于“风”的诗,诗题为《风》,但诗文中却无一个“风”字。
这是怎么回事,你想不想读一读?学生:读诗文,同桌交流,想方法认识生字;同桌互读,相互检查是否能读通诗文;抽读生字卡片。
[评点:学生听读课文,识认生字是个好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
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热爱生活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
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
”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8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
“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
”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
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
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
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定稿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定稿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运用文本细读、比较阅读等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理解作者追求真理、倡导科学的精神。
(2)认识民族偏见和封建观念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回顾《藤野先生》的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鲁迅等。
(3)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如民族偏见、追求科学等。
2. 写作手法:(1)欣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艺术手法。
(2)分析作品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2)对作品深层主题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藤野先生》。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探究:(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2)组织小组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提升:(1)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梳理文本知识点。
(2)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 简介《种树郭橐驼传》的文学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柳宗元,包括其生平背景及文学成就。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产生阅读兴趣。
3. 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内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作者柳宗元及《种树郭橐驼传》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文章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章的开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对文章开篇进行深入理解,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2. 指导学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开篇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郭橐驼和他的种树技艺。
2. 探讨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对郭橐驼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他的性格特点、技艺特点等。
2. 指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对自然的尊重、勤劳智慧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郭橐驼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物形象背后含义的探讨能力。
第四章:文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探讨《种树郭橐驼传》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享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智慧。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树木的成语或故事呢?2. 教师分享:《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3. 讨论: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期待?第二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解读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朗读文本,感受语言韵律。
2. 教师引导: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和象征手法。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比喻或象征手法进行解读。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入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
2. 探讨郭橐驼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种树事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郭橐驼,通过表演理解人物性格。
2. 小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种树事业的影响。
3. 分享与反馈: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种树文化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代种树文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讨种树与生态、经济、道德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分享:介绍古代种树文化及其意义。
2. 小组讨论:探讨种树与生态、经济、道德的关系。
3. 分享与反馈: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种树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定稿可能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定稿可能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定稿可能性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定稿可能性的定义和意义。
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定稿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问题解决。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定稿可能性的定义和意义2.1 定稿可能性的定义解释定稿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
2.2 定稿可能性的意义阐述定稿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3 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介绍并讲解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方法。
2.4 定稿可能性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定稿可能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3.1 概率计算方法讲解概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2 统计方法介绍统计方法在定稿可能性计算中的应用。
3.3 计算实例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概率计算和统计方法进行定稿可能性计算。
第四章:定稿可能性的应用4.1 定稿可能性在决策中的应用讲解定稿可能性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方法。
4.2 定稿可能性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介绍定稿可能性在风险评估中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3 定稿可能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讨定稿可能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小组讨论和总结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讨论定稿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5.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5.3 总结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六章:实践活动:定稿可能性游戏6.1 游戏介绍引入一个定稿可能性游戏,如“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定稿可能性的应用。
6.2 游戏规则讲解游戏规则,并解释游戏中定稿可能性的运用。
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整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
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爱慕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故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三、基础识记和谐点缀煞它风景孕育对于美的感受或者体味——美感叙述英雄传说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史诗 住手脚步——驻足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者错误极大。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自由朗读课文,思量并探讨以下问题: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来欣赏一副画?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之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里的桥、乡间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五、文章结构:、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所起的形式作用、总结全文六、美句欣赏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此间显现一座石桥时,宛然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宛然孩子们寻觅热闹。
定稿可能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定稿可能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定稿可能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讲解定稿可能性的基本概念。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定稿可能性案例,如彩票、抽奖等。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定稿可能性。
第二章:定稿可能性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定稿可能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2 教学内容:讲解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定稿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如概率公式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实例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定稿可能性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定稿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定稿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决策制定、风险评估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解释和辩护。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估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第四章:定稿可能性与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定稿可能性在策略制定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策略分析。
4.2 教学内容:讲解定稿可能性在策略制定中的应用,如游戏策略、投资策略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实际策略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策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策略方案,并进行解释和辩护。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估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策略方案的优缺点。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定稿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定稿可能性进行解答。
5.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公开课教案(样例5)
公开课教案(样例5)第一篇:公开课教案Word插入图片教学目标1、往word里插入图片2、进行图片的排版教学重点1、图片版式的设置教学难点1、图片版式的设置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插入艺术字2、新知识学习插入图片(1)学生自行练习(2)学生演示(3)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1点击菜单栏中的插入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式菜单中选择图片,在选择来自文件2直接把图片拖动到word里点击图片,按住左键不松手,拖动鼠标,拖动到word文档中板式的设置(1)学生练习(2)学生演示(3)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1双击图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进行选择版式:嵌入式、文字衬于下方、文字衬于上方......2在图片上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显示“图片”工具栏,在弹出的工具栏中进行版式的设置3教师进行知识的总结4学生自行练习第二篇:公开课教案7.4.2简单的线性规划时间:10月11日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的意义。
2.线性约束的条,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3.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1.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
3.会用图解方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让学生树立数型结合思想。
二.教学重点:用图解方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三.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例题进行讲解,学生再通过练习来掌握用图解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内容:课本P60图7—23 廖士哲记作7.4.2A⎧x-1=0过程:先分别作⎪⎨x-4y+3=0三条直线,再找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3x+5y-25=0⎩区域(即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封闭的区域),再作直线L:2x+y=0.然后,作一组与直线平行的直线:L:2x+y=t。
(或平行移动直线L)从而观察t值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I.课题导入上节课,咱们一起探讨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以下如何应用其解决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李冰雁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
1.文言字词释疑
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3. “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
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对比
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四、为官戒——探养民之术
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类比
3. 作者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
明确:顺民之性以养民。
要了解百姓,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做好官府该做的事,不要朝令夕改,繁政扰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4. 从一个生活中的人和事,作者提炼出了“养人术”。
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是“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
显然,柳宗元写作的目的不是空谈道理,而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什么要“以为官戒”呢?联系当时的背景思考并回答。
背景: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五.拓展迁移——以子之道,移之他理,可乎?
柳宗元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事例中得出做官的道理:要顺民之天以养其民。
你能否将这个道理推及到其他方面?例如教育、人与自然、社会现实、政治历史等。
讨论并分享。
六.文如其人——悲悯情怀
阅读相关链接,探讨为什么柳宗元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相关链接:
①柳宗元出身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
柳宗元才名早著,21岁就中了进士。
为官后深入了解了很多朝政腐败的黑暗面,立志要肃清朝政,于是参加了永贞革新。
失败后被贬。
33岁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到柳州,人生中最能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就断送在了穷山恶水之间,年仅47岁,就抑郁而终,客死柳州。
长安为官时期:参与永贞革新,《种树郭橐驼传》除此之外:
②贬官永州,他写下了《捕蛇者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刻画了悍吏扰民的形象,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的感叹,
③贬官柳州,即使被贬柳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忘改革弊端,兴办教育: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
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子厚墓志铭》
他所做的这一切,源于一个儒者对民生的关切和对社会的担当,更源于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学写作的方法,学顺天致性的哲理,更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是柳宗元的悲悯情怀。
七.作业布置:
由事及理的写作方法,在我们的议论中常常用到。
作为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许多点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个完整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