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
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
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
通过中贵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结束云贵高原无管道天然气历史10月20日11时许,随着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分公司总经理常延魁下达点火令,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在中国广西贵港市点燃,这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
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据悉,截至10月20日,有来自全国50家建设单位的1.5万人奋战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建设一线,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计划天然气管道支线年内投产、原油管道2022年6月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国内段将通过西二线广南支干线向广东地区输送天然气,并从贵阳向中贵线分输。
昆明、贵阳、贵港等沿线城市天然气管网正在加快建设和规划,大理、保山、安宁、安顺、贵阳等一批城市今年底或明年将用上天然气,从此结束我国云贵高原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掀开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的全新一页。
此外,通过中贵线把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使这两个管网系统的气源可以进行相互调度和置换,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保障能源安全,惠及沿线民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后每年120亿立方米的供气量相当于去年进口量的1/4,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缅天然气管道典型管段风险评估
表 2。采用最大特征根法,求出各因素的权重 Wi。 表 2 自然灾害破坏因素成对判断表
因素 权重值
选取中缅 天 然 气 管 道 干 线 广 西 境 内 3km 典 型山地管段为研究对象,其管径 1016mm,设计压 力 10MPa,采 用 3PE外 防 腐 层,阴 保 系 统 采 用 强 制电流保护,最 大 海 拔 差 达 450m,沿 途 有 1处 小 型河流 穿 越 和 1座 RTU阀 室。 该 地 区 年 均 降 水 量 1500~2800mm,日 最 大 降 雨 量 可 达 300mm 以 上,降雨主要集中在 4~9月,沿线社会活动较少。
导致山地管道失效的最大因素之一便是自然 灾害。夏炜对川东北山区滑坡地质灾害条件下的 天然气管道进行 风 险 评 估,建 立 了 适 用 于 川 东 北 山区地质 灾 害 条 件 下 的 风 险 评 估 模 型 和 评 估 软 件 。 [11] 结合预评估管段基础 数 据 和 地 理 环 境,笔 者以故障树 中 自 然 灾 害 破 坏 M21为 例 具 体 说 明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故障树的风险量化评估 方法。 3.1 AHP确 定 评 价 指 标 权 重
261
“特征根法”对成对因 素 判 断 表 进 行 处 理,求 取 评 价 因 素 的 相 对 权 重 ,计 算 权 重 向 量 的 近 似 值 ,并 进 行归一化,得 到 评 价 因 素 权 重 向 量。 对 成 对 判 断 矩阵做一致 性 检 验,求 取 矩 阵 一 致 性 指 标 C1,查 阅文献得出判断矩阵的平 均 随 机 一 致 性 指 标 R1, 计算 一 致 性 检 验 差 别 式 CR=C1/R1,当 一 致 性 检 验差别式 CR<0.1时,则 认 为 成 对 判 断 矩 阵 通 过 一 致 性 检 验,否 则 需 要 对 判 断 矩 阵 做 适 当 的 调 整 。 [10] 2.3 建立单因素 模 糊 评 价 矩 阵 和 模 糊 综 合 评当
浅谈中缅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滑坡 特点 制定 。对于 施工 过程 中诱发 的滑坡 一 般规模 较 小 ,可 以 采用 卸载 、支挡 的方法进 行治理 。滑坡 段具体 的防护 措施有 挡墙 、挡土 墙 、
抗 滑桩 、削坡 护坡 等 。
适 用范 围 :对于 管道 建设 中挖 方段 可 能诱发 的小型 滑坡 ,因其 规 模 小 ,下滑推 力小 ,采 用浆砌 石 修建 内支 挡 即可 ;对 于对拟 建 工程 危 害较 大 的滑坡 或崩塌 ,因其 滑动 面埋 深大 ,下 推 力大 ,则 可采 用挡 土
安 全 运 行
、
前 言
适用 范 围 :在碳 酸盐 岩 、板岩 区 ,碎屑 岩 弱风化 区 ,岩体 破 碎 时 ,容 易产 生掉 块 、崩塌 ,采用 坡面 喷浆 、灌 注水 泥 、挂 金属 网等 措施 ,防 止坡 面产生掉 块 、崩塌 。
2 . 滑坡 的防治措 施及适 用范 围 滑 坡 的防治 措施 主要 有卸 载 、抗 滑桩 、支挡 等 ,具体 措 施应 根 据
中缅 天然 气管 道地 质灾 害主 要是 由于 自然 因 素的和 人为 的地 质作 用 ,导 致 地质 环 境或 地质 体 发 生变化 而 形 成的 ,就 其管 道 建设 而 论 , 主要 是 以管道 施工 等人 为作 用诱 发 的地质 灾 害为 主 。中缅 油气管 道 玉 溪支 线沿 线地质 灾害有 滑坡 、崩塌 、泥 石流 等类型 。
墙进 行支挡 。 3 . 泥石 流的 防治措施 及适用 范围
二 、地 质灾害类 型 、产 生机理 及对管道造 成的 危害
1 . 崩塌 ( 危岩 ) 崩塌 ( 又称 崩 落 、垮塌 或 塌方 ) :是 从 较 陡斜坡 上 的岩 、土体 在重
泥 石流的 防治措 施主要 有河沟 的修整 、河床 的加 固 、河 岸 的防护 、 斜坡 后缘排 水 、 拦 砂坝 、植 树种 草 ,恢 复植被 等 。 适 用范 围 : 3 . 1 拦挡 主 要针 对评 估 区内泥 石 流的 治理 。对 沟 岸崩 、滑体 和 泥 砂 补给源 修建 拦挡工 程 ,控制 泥 石流发 展 ;或 在泥 石流 沟 中修 建拦 砂 坝 ,减弱泥 石流 势能 ,减 轻对下 游地 区的破坏 。 3 . 2 生 物工程 主要 针对 碎屑岩 地 区或土 层较厚 地 区的 活动性 冲 沟 、 泥石 流形 成 区。通 过沟谷 两侧 及 谷底 植树 种草 ,恢 复植 被 ,防 治 水土 流 失 ,减 少水土 流失带来 的泥石 流物源 ,控制 活动性 冲沟 ( 冲蚀 ) 、泥 石 流沟的进 一步发展 。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缅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保障了能源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2008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9年正式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该管道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为起点,经过缅甸境内各地,到达缅甸的西海岸和东海岸,通往印度洋。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全长771千米,净输送能力分别为每天4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到2020年建成,届时能够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每天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中缅油气管道的重要意义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而且大多数进口能源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缓解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减少在海洋运输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帮助中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提高能源的供给效率。
相对于其他进口能源方式,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进口成本。
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缅甸是中国的南向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管道的建设可以使缅甸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来,带动缅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的市场开发和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缅两国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波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筹划5年,建设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终于投入运营,但这一曾被冠以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能源大通道在迎接第一批天然气时,其背后的争议却仍未间断。
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线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当日,来自中、缅、韩、印投资四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控制阀门,采自缅甸西南海域的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管线首站——皎漂分输站,然后通过793公里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在中缅边境南坎计量站进行计量后,从云南瑞丽入境。
尽管已建成通气,但该管道仍将面临一些考验,除来自缅甸的部分居民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对这一项目的抗议仍存在外,国内长期关注这一项目的石油业权威人士也对中缅能源通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今,横挡在中缅油气管道面前的难题正日渐明显,其中,环保之踵、利益分歧、以及尤为关键的上游资源瓶颈等问题都逐一显现,这条被称之为“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的战略能源通道的前景也似乎蒙上了多层阴影。
“中缅油气管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但设计的2200万吨输油量相比每年经马六甲海峡的原油进口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是一个虚造的概念。
”中石油集团下属研究机构一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尴尬处境对于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中缅油气管道施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来说,管道从建设到开通所面临的阻力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结构复杂的地形,以及在征地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补偿利益分歧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等问题外,缅甸当局的政治环境以及缅甸此前带有“虚夸”成分的海上油气储量无疑是导致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尴尬的两大重要掣肘之因。
“中缅油气管道提案的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云南省政府作为项目的提出方目的在于将云南打造成大炼化基地,并由此辐射大西南地区,但相比8年前,在项目正式上马后,缅甸的政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长期关注中缅油气管道,并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考察的一名知情者说。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李华章;贾亮亮;何文刚;张相春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4
【摘要】中缅管道贵州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受管道建设期大面积的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沿线地质灾害异常发育。
作者在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
依托半定量评价方法对单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单点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对管道沿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划分,以精准风险管理,得出实时风险状况。
因此,中缅管道贵州段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管道安全运营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遭受多种地质灾害的长距离管线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李华章;贾亮亮;何文刚;张相春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长-呼原油管道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2.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贵州段雷电环境分析及防雷设计
3.中缅输油管道瑞丽—禄丰段地质地貌特征及风险分析
4.基
于长输气管道与斜坡位置关系的管道地质灾害易损性探讨——以中缅天然气输气管道(贵州段)为例5.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水毁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探讨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 2020年第4期(总第310期)No. 4,2020(Sum No. 310)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探讨曾利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4001)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天然气是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诸多能源中,天然气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且该种资源逐渐将稀缺的石油资源所取代,成为一种新型能源。
天然气是一种危险性系数很高的能源,具有可燃性,为了 确保天然气管道使用的安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通过立法确保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防止天然气泄漏,防止天然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三荔高速SLTJ -2合同段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三荔高速SLTJ -2合同段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实施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施工方案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383(2020)04 -0098 -021案例概况该合同段为三都至荔波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 里程桩号为 ZK55 + 549/YK55 + 539 ~ K77 + 84.762,全长20 279 762 km 。
根据平面图,天然气 管道隔施工部位比较近的是堪董2*隧道、忙海大 桥、更地坡隧道及更地大桥,高速公路堪董2*隧道 与中缅天燃气管道弄雷隧道并行大约337 m ,间距 大约372 m 、相对高差大约57 m ;高速公路右线忙 海大桥/号台~9号墩、左线忙海4*大桥0*台~ 10* 墩与中缅天燃气管道弄雷隧道并行大约395 m,间 距大约370 m ;高速公路更地坡隧道与中缅天燃气 管道更地坡隧道并行大约4 272,间距约116 ~ 46叫更地坡隧道出口施工点距离天然气管道最 近距离为60 m ,天然气管道与高速公路线路右线 YK54 +425.5(左线ZK54 +444)处正交,天然气管 道位于更地大桥第二跨桥下通过。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为两国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
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中缅两国加强了管道的保卫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更好地做好管道保卫工作。
首先,我们意识到管道保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油气管道的安全不仅仅是
管道公司的责任,也需要政府、军警、民众等多方共同参与。
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才能真正保障管道的安全。
其次,我们加强了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我们可
以更加及时地发现管道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另外,我们也加强了对管道保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管道保卫人员是保障管道
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管道的安全运行。
因此,我们加强了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缅甸方面的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跨越了两国的领土,因
此需要两国共同合作来保障管道的安全。
我们与缅甸方面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共同维护油气管道的安全。
总的来说,中缅油气管道的保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为两国经济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8年第2期文 | 本刊记者苏亚轩本文根据陈湘球在能源商学院上的讲课整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化合作项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样本工程,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经典范例之一。
该项目由中、缅、韩、印4个国家的6家公司共同参与投资,始终遵循国际惯例和商业模式,并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运营近十年,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战略通道。
2017年11月19日,王毅在内比都与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方视缅方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两国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根据缅国家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与缅方共同探讨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中缅管道就是中缅两国合作成功的发展项目之一。
先导示范的作用目前,中国约有五分之四的进口原油必须途径马六甲海峡。
从2003年年底开始,我国领导人意识到,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我国必须要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建设和维护开展调研、论证和比选工作。
2004年4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宣布,美军方将制定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
根据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
美国的行动似乎应证了我国领导人对“马六甲困局”的担忧。
然而,中缅油气管道成功避开马六甲海峡,实现了将来自中东地区的油气,从缅甸经陆路直接输送到中国。
2013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2015年1月28日,中缅原油管道试投产暨马德岛港预开港投运仪式在缅甸仰光举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战略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国内全长1727公里,所经地段地质构造复杂,需要穿越多道河流、海沟和高山。
浅谈中缅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浅谈中缅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摘要: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通过对长输管道两侧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规模、活动特征的排查与分析,预测管道建设及以后的运营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对管道本身和沿线环境可能构成的危害,提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和合理建议,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危害,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证油气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管道地质灾害危害治理措施安全运行一、前言根据国外统计表明,管道在运营期间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管材、焊接、防腐以及其他结构缺陷,而是由外力引起的,如洪水灾害、地震、滑坡、塌方以及其他一些意外事故等,外力事故占总数的50%-60%。
中缅管道玉溪支线沿线90%以上在山区丘陵地貌敷设,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灾害发育,管道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复杂山区地段的管道设计务必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管道正常安全运行。
中缅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就其管道建设而论,主要是以管道施工等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为主。
中缅油气管道玉溪支线沿线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类型。
二、地质灾害类型、产生机理及对管道造成的危害1.崩塌(危岩)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体主要包括四种情况:一是施工前已经自然存在的;二是劈山、修路、开挖管沟过程中产生的;三是爆破引起的震动引起的;四是管道建成后暴雨或地震诱发的。
崩塌对管道的危害:主要是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当崩塌体高空坠落时,可能冲击到管道位置,造成现场人员伤害或管道损伤。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中缅天然气管线传递正能量
加强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 国六方”的合作模式,强化能源供
区的联络和沟通,还可以在应急情 应与需求之间的连接与制衡,在资
况下,进一步提升对下游用户的多 源国、进口国和石油公司之间形成
气源供应保障能力。
紧 密 的 利 益 共 同 体, 充 分 体 现 了 地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油气工业 区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方面
[ 作者简介:空军(航空大学) 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
70 中国军转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管道路权费、每吨 1 美元的原油管 巨变。对外,缅甸通过增进与美欧
道过境费。作为股东,缅方在未来 关系来平衡其对中国的还 从中获利 ; 在内部,各种势力裹胁
将得到大量税收、土地租金、过境费、 着民意,在一些私营媒体推波助澜
技术培训基金等。除了基础设施, 下,批评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多
工程剩余工程量超过 85%,工艺安装
工程的安全。”
尚未开始,而且控制性工程有 4 条
显 而 易 见, 管 线 建 成 投 产 之 后
海 沟 定 向 钻 尚 未 开 工, 基 地 建 设 整
的战略任务和当初论证时的情况已
体进度延迟 5 个月。 在此背景下,中国调整了对缅甸
的外交工作思路,任命亚洲事务特使 主要处理缅甸事务,邀请缅甸总统吴 登盛访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还 邀请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姬所在 政党访华。除了政府层面的活动外, 在微观层面,中国公司后期也加大了 在缅宣传公关力度,消除了一些民众 的误解,压缩了反对势力的活动空间。 后来了解到,散布油气管道负面新闻 的主要是伊洛瓦底通讯社和 DVB 电视 台 (“缅甸民主之声”),这是两家 流亡海外的缅甸反政府组织的喉舌媒 体,一直得到美国中情局资助。于是, 东南亚管道公司邀请多家缅甸媒体参 观交流,缅甸《先锋期刊》、《北方 之星》、《曼德勒时报》、《内比都 时报》等十多家媒体与中方交流后, 均认识到一些非主流媒体杜撰、捏造 没有事实根据的负面消息对中国企业 确实不公。
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问题浅析——以西气东输管道为例
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问题浅析—-以西气东输管道为例摘要:天然气管道运输仍是输送天然气最主要的方式。
中国天然气仍以进口管道气为主,天然气管道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止。
本文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了建设天然气输气管道时可能遇到的降雨、地表水、冰川及积雪消融、人类活动等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天然气管道运输地质灾害1天然气的地质学分布1.1天然气的性质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大多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此外还含有少量非烃类。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还有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以及少量的己烷以上烃类;天然气中的非烃类气体,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天然气的组成并非固定不变,不仅不同地区油、气藏中采出的天然气组成差别很大,甚至同一油、气藏的不同生产井采出的天然气组成也会有区别。
天然气具有以下性质:(1)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和空气混合后,温度只要达到550℃就燃烧。
在空气中,天然气的浓度只要达到5—15%就会爆炸。
(2)天然气无色,比空气轻,不溶于水。
一立方米气田天然气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55%左右,一立方米油田伴生气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75%左右。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本身无毒,但如果含较多硫化氢,则对人有毒害作用。
如果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4)天然气的热值较高,一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发出的热量是同体积的人工煤气(如焦炉煤气)的两倍多,即35.6—41。
9兆焦/立方米(约合8500-10000千卡/立方米)。
(5)天然气可液化,液化后其体积将缩小为气态的六百分之一。
每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需要大约十立方米空气助燃。
(6)一般油田伴生气略带汽油味,含有硫化氢的天然气略带臭鸡蛋味。
总之,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热值高的特点。
浅谈地震灾害对输油管道的影响
浅谈地震灾害对输油管道的影响浅谈地震灾害对输油管道的影响李东凯(长庆输油气分公司惠安堡维抢修队)摘要地震波影响的区域要比永久性地土移动所发生的区域广,破坏管道系统薄弱部分的可能性大,但是永久性地土移动比地震波产生的后果要严重的多,由地震引起的大规模永久性土地移动,如地表断裂、沙土液化、塌方等对输油管道的损坏尤为严重。
宁夏处于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的北缘,历史上曾出现过里氏8.0级以上地震两次并多次出现里氏7.0级以上的地震,属于地震多发区域。
从管道损伤的角度来评价损坏的原因,对于规定地震危险等级和工程设施的定点都很重要。
列举1987年厄瓜多尔发生的地震对石油设施的影响以及从这次地震中得到的教训。
主题词地震灾害输油管道影响一、地震的危害性地震波影响的区域要比永久性地土移动所发生的区域广,破坏管道系统薄弱部分的可能性大,但是永久性地土移动比地震波产生的后果要严重的多,它往往造成严重的灾难性破坏。
在地震时,永久性的土地移动对地下管道和其他管道造成的最大扭曲,可以看作是地震中最严重的破坏形式。
地震波对地下管道产生拉伸作用,但是由此动力激发的惯性效应极小,对管材的屈服点或断裂界限值的构成只占很小的比例。
一些遭受腐蚀或焊接质量差的薄弱管段收到过地震波得破坏,而按照当代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建设的连续环缝焊接钢管在发生地震中几乎没有受到破坏。
大规模永久性土地移动,如地表断裂、土壤液化、滑坡对管道的损坏最为严重。
1.地表断裂地表断裂是最显著的一种地动形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地表断裂活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一直是许多图表和报告的主题。
其实地表断裂很少发生,地震等级不到里氏6级,不会产生地表断裂现象,地表断裂位移大到足以使管道损坏,一般地震等级必须要达到6-6.5级。
2.土壤液化通常,对于地下管道,土壤发生液化诱发的地土移动对管道危害最大。
流滑事故指完全液化的沙土位移,通常发生在坡度大于5度得疏松的、饱和沙土中。
侧向扩展指由于下层沙土液化致使表面的土体产生水平运动。
土质对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分析_1
土质对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6T07:29:56.62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冯光林王东阳冶春云[导读] 结合图1中所示内容,当接地电阻的常规电流通过接地结构,流入土层的过程中,此时入地电流A将受到土层的异变影响,呈现一种显著的阻容特性,这种物理特性符合时变场的变化特点。
国网克州供电公司新疆阿图什 845000摘要:精准的分析土质变化,对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规划与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对此开展了土质对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分析。
综合分析成果,得出土质异变造成接地电阻散流,结合接地网接地电阻与异变区域结构示意图,描述流入电流的散流现象,以此提出随着土层异变电阻率的提升,散流下降率逐渐呈现一种下降趋势。
土质接触导致接地网接地电阻率下降,在全面考虑电阻接触边界现象的前提下,随着接地电阻接触范围的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率随之下降。
关键词:接地网;接地电阻;异变电阻率0引言接地网是发电站与变电站的主要构成,也是保障供电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接地网大多与土层直接接触,而土层结构、性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对接地电阻的运行。
在针对此方面进行实地勘察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土层均以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为主,少部分的大型发电厂或变电站中的土层以一种特殊的结构存在[1]。
例如,在接地网附近的土层中,含有不同影响电阻率的有限个积体块土质;在部分高电阻区域也会含有电阻率相对较低的土层区域(包括水池、水沟、水域等)。
在进行变电站基地网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倘若忽视了土质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接地网散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网的运行效率与供电输电能力。
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在早期便有相关研究学者对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接地网附近土质、土层与接地网接触界面、土层厚度等多种因素,均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接地网的影响[2]。
但由于早期我国电网技术仍不完善,相关支撑性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缅油气管道送来福祉
38 2017封面故事Cover Story中缅油气管道送来福祉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为缅甸带来包括国家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培训基金等在内的可观经济收益,并直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和就业的发展,提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于林涛里。
两条管道最终都经云南省瑞丽市进入中国,与国内油气管道网相连接。
赛亚乌出生于仰光的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他与马德岛上的一个姑娘结婚,并定居岛上的亚瓦玛村,而亚瓦玛是岛上仅有的三个村落之一。
“八年前我首次踏上岛屿时,这里一片荒芜,没有电,没有像样的路可以行车,只能喝存储的雨水。
岛上的村民日复一日地过着简单的生活:种地、出海、捕鱼。
”赛亚乌告诉记者,“由于油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几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中国公司资助修通了连接岛上三个村子的路,为村民建造了水库和净水设施,将水库的水通过水管连接到各个村子,还架设了电网,修建了学校、诊所,变化太大了。
”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而在马德岛土生土长的吴腊吞看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带给岛上村民最大的变化是帮他们开阔了视野。
“之前,由于没有正规的学校,大部分孩子上两三年学就退学了。
现在油气管道项目部给岛上建了两所学校,有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正规教育,以后他们可以上到十年级(高中)甚至大学。
”有两个女儿的赛亚乌告诉记者,以前孩子们只能接触到周围的村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岛上,孩子们还见到了传说中的大油轮。
他相信这些新鲜事物能够开阔年轻一代的眼界,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
岛上出现的这些变化是村民之前所想象不到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
37岁的赛亚乌是缅甸皎漂特区马德岛的村民,谈及在马德岛石油港的工作,他难掩自己喜悦的心情。
自2014年起,赛亚乌便一直在该港口驾驶特种车。
他告诉记者,中缅石油管道项目给他带来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观,这让他感觉无比幸福。
赛亚乌提到的石油管道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缅甸油气公司合资建设,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工程的一部分。
中缅管道缅甸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中缅管道缅甸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7-05-19T16:13:38.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徐江[导读] 摘要:缅甸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已经成为影响中缅管道缅甸段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缅甸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已经成为影响中缅管道缅甸段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近年来对中缅管道缅甸段的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统计,总结了改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中缅管道;地质灾害;滑坡;坡面水毁(冲蚀);河沟道水毁1 引言中缅管道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大管道项目之一,是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
中缅管道缅甸段起于缅甸皎漂海岸,途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掸邦,从云南瑞丽入境,缅甸段全长约800 km,为油气并线敷设。
管道沿线穿越多个地貌单元、大地构造单元和及多条地震活动带,属构造运动和地震活跃区。
因其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强烈的现代地壳运动和强降雨气候现象,决定了中缅管道缅甸段沿线地质灾害频发,对管道安全运营构成了极大威胁。
2 地质环境条件缅甸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90%;管道沿线年降雨量可分为2000mm以上区域(分布在若开邦及皎漂沿海,年均降雨量4800mm,极端情况可达6000mm)、1000~2000mm区域(分布在缅北掸邦高原)和1000mm以下区域(分布在马圭省、曼德勒)。
管道沿线主要穿越了阿拉干滨海低地、若开山地、伊洛瓦底江盆地、掸邦高原等地貌单元和印缅—苏门答腊褶皱系(Ⅲ)、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Ⅱ)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及多条地震活动带,属构造运动和地震活跃区。
管道沿线穿越的地层主要有前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等地层;岩性主要有砂岩、泥岩、板岩、千枚岩、黑云母花岗片麻岩、角闪花岗岩及第四系松散冲击的粉土、砂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4T17:09:28.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潘春锋李洪涛[导读] 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管道有限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
结果表明:放电时,对距离接地极较近的绝缘管道影响较大,局部监测点的干扰电位最大能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且在放电过程中,此段管道的断电电位超出阴极保护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
关键词:永宁接地极;小黑土接地极;中缅管道;高压直流干扰;断电电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是一种能够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直流输电系统,自问世以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极大的保证,它的高效、经济的运行方式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我国能源和资源分布的极为不均,也促使这种长距离节能高效的输送方式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越发旺盛,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的运行,使得高压输电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与油气输送管道交互,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行,高压直流接地极对油气管道的干扰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工程简介
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辖属的中缅天然气管道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黑土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较近,管道与小黑土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7.5km,与最近的永宁二号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1.25km,管道存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影响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高压直流干扰产生的入地电流可达数千安培,能产生几百到上千毫伏的电位偏移,同时发现部分测试桩和站场的跨接线有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造成的烧毁现象。
通过测试沿线管道受干扰时的电位偏移情况,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同时分析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对当前管道的风险进行评判。
2 监测范围
本项目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点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监测系统服务器设置在西南管道油气田,对中缅天然气管道受小黑土直流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干扰影响进行监测。
通过对沿线管道监测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和管道风险,同时对管道平常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情况。
3 高压直流干扰结果分析
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共监测接地极放电8次。
其中永宁接地极放电7次,小黑土接地极放电1次;监测结果显示,永宁接地极的7次放电均为阴极放电,共有3个等级的入地电流,分别为:3640A,1200A和720A。
小黑土接地极为阳极放电,放电电流为1200A。
3.1 永宁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目前中缅管道采用分段保护方案,分别在安顺站和贵阳站将中缅管道分为独立几个绝缘管段,单独采用阴极保护系统保护。
在永宁接地极364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的干扰电位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
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6.4V。
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789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48V,超出标准要求,存在腐蚀的风险;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
结果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只是在靠近接地极端的干扰超过标准要求,具体超标的管道长度,需要增加监测点。
在永宁接地极120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和测试桩k1029位置的干扰电位达到+18V。
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4.6V。
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808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7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84V,接近标准要求,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
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
3.2 小黑土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在小黑土接地极1200A阳极放电时,安顺站至贵阳站段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和负向偏移的同时,管道的断电电位也发生了明显的正向和负向偏移。
在放电期间管道的断电电位均超过阴极保护标准的要求,其中受接地极干扰时,负向偏移管道长度约19公里,正向偏移管段约59公里,靠近贵阳站段的管道干扰大于上游靠近安顺站段管道。
36#至安顺站段的管道,在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安顺站进站位置干扰较为明显,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3.7V,断电电位负向偏移至-1.21V,远离安顺站上游的位置管道电位正向偏移,但是整体正向偏移量较小,且受干扰时,断电电位仍接近-0.85V,处于有效的保护。
表明小黑土接地极对上游干扰影响较小,仍处于可控范围。
小黑土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中贵线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是整体干扰较小。
贵阳站进站位置和中贵线71#阀室位置电位均往负方向偏移,贵阳站进站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2.0V,但是断电电位仍处于阴极保护准则范围内,71#阀室管道电位负向偏移200mV,断电电位仍处于有限保护。
3.3 阴极保护监测分析结果
通过电位远程监测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缅管道38#阀室、中贵管道贵阳站进站、中贵管道71#阀室、中贵管道61#阀室这四个监测点在受到高压直流干扰时管道的通断电电位波动较大,处于异常状态。
除此以外的14个监测点的管道断电电位,在未受到特高压干扰时,大部分时间均能处于-0.85V~-1.2V之间,处于良好的阴极保护状态。
4 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结果分析
通过电位监测系统对管道的交流干扰电压监测结果显示,根据GB/T 50698标准要求,交流干扰电压高于4V时,需要采用交流电流密度来评价管道的交流干扰程度,K1051测试桩处、安顺站进站位置、安顺站出站位置、K1138测试桩处、K1155测试桩处、贵阳站进站位置、贵阳站出站位置的管道交流电压瞬间值高于4V,需要进一步测试管道的交流电流密度。
参考文献
[1]秦润之,杜艳霞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研究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6, 28(3):263.
[2]程明,张平.鱼龙岭接地极入地电流对西气东输二线埋地钢质管道的影响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5):22.
[3]王雁冰.川气东送管道杂散电流排流工程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潘春锋(1987-),男,贵州黎平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电气信息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从事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