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诗意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渔歌子》【唐】张志和翻译及读后感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读后感:
原文《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翩翩飞翔,桃花在流水中摇曳,鳜鱼在水中肥美。
身穿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无需归去。
读后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作者通过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青箬笠、绿蓑衣则增添了一份朴素和清新的氛围。
诗中透露着一种恬淡之美,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感受着自然的宠爱。
诗人通过描述身着青箬笠、绿蓑衣的形象,似乎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与风雨共舞,与山水共存。
整首诗简短而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斜风细雨中的“不须归”更显得一种豁达和释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亦或是对俗世纷扰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渔歌子》通过朴素的诗意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淡泊的感觉。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渔歌子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张志和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 13篇诗文96猜您喜欢过温汤唐代:李治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渔歌子1张志和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
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
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
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
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
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
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启示】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
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以海上渔民唱渔歌的情景为主题,表现了渔民们的生活、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该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是古代文学中流传甚广的一首诗歌。
一、诗意解读《渔歌子》全诗长达七十八句,形式为十六字句。
首句即道出诗歌的主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里写出了一个渔民在海上唱渔歌的场景,景象具体生动,画面感强烈。
整首诗描写了渔民在海上生活的种种景象,但并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更深层次的是对人生与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句写出了海上天空的变幻:“白鹭飞过,天空变化无常。
”该诗抓住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一瞬间的变化可能带来五感上的刺激,更让人们瞥见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第三句“临岸羡鱼不自由,择水而游方此乐。
”写出了渔民的内心感受。
他们虽然不像鱼儿般自由,但在水里游动也能带来快乐。
诗人阐述了自由的含义,自由既让人们得到快乐,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第四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说的是人生的道理,人生的旅程充满着各种险阻和波折,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命的意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句中唱出了古人对自由心态的态度,将与自然的交流、放牧全然描写了出来,使人生的沧桑凝练在渔歌中。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句中体现了岁月的沧桑。
纵观天地,生老病死、花开花落等自然的周期运动,淡泊名利,无论风雨晴时都是静心追求,享受自己的舒畅幸福。
二、译文翻译前有西塞山,在山前白鹭飞,Backed by the Mount Xisai view, white egrets fly.桃花流水鳜鱼肥。
Peach blossoms drift near the waterways where big fish thrive.抱膝坐愁城下路,黯然销魂者。
One sits here in dejection, having sold the soul in the past.在岸上羡慕鱼的自由,可他自由的选择水里游动,不失为一件欢乐的事。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一、渔歌子的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
唐高宗时期,张志和做了一名官员。
他常常外出巡视神水、龙门、统营等地。
他喜欢到渔舟上去捕鱼和听渔家儿女唱歌,久而久之,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二、渔歌子的意思《渔歌子》的意思是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的状况和爱情离合的悲欢。
它是一首充满着诗意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首描写渔村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描述女子对渔人的爱情以及渔人的漂泊和贫穷的境况,凸显了社会的内在矛盾。
它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甘,反映了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三、渔歌子的全文欣赏长沙引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真遗老。
春衫薄,夜茶凉,壮志凌云酒干忙。
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尽挹西江,歌怀北斗,五陵豪客多才俊。
公瑾无缪,陈琳已死,老归休。
江南江北看相似,只有巫山巫峡。
不信请看金陵烟雨,数十年前,两岸灯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堤。
一朝春夏换人间,百年富贵无几时。
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开始描写多情而又怕相思,入罗帏的少女心境。
她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这体现了她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接着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他感叹人生短暂,生命中应该有耐心和智慧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而非为了虚荣和利益而努力。
最后又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地方美景,但都不能和渔歌子的情感和情节相提并论。
2. 语言:1.第1句“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表达了少女许多的情思,与“才入”和“又”寄托了她内心的激动。
2.第6句“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用“天堑变通途”来处理思想的转换,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追求生命真正价值的重要性。
3.第11句“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用心灵的语言呼唤生命的幸福,提醒人们不能整日沉浸在虚荣和利益的臆想中而忘记了生命的本质。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长诗。
全诗通过渔民的歌声,描绘了渔民的艰辛生活与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渔民歌唱的情景来开篇:“渔歌子声里,声聒浴翁船。
”这一句表达了渔歌的声音响彻船上,渔民精神饱满地划动船桨的情景。
这种歌声的存在使得整个船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之后,诗人通过对渔民在海上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硬质的手编渔网,“疲暮还居巢,数钓半船沉。
”这里描绘了渔民们辛勤的劳作和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毅的品质。
他们劳作的辛苦与严峻的海上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渔民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对夜晚的星空情有独钟,“饥鹿朝夜号,悲风吹洲渚。
”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赞美星空、大海和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乐观积极精神的赞美:“汝辈安得颂,彻夜游鱼戏。
”他们用歌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克服苦痛和劳累,享受着海洋带来的自由与乐趣。
《渔歌子》描绘了渔民们在海上漂泊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渔民的敬佩和对朴实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平凡
的渔民为主角,展示了他们不畏艰辛、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渔歌子》译文
《渔歌子》译文《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作,原文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对于这首词的译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西塞山的前面,白鹭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长得肥美。
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微微的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丝毫没有要回家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
西塞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前有洁白的鹭鸟在展翅翱翔。
白鹭的飞翔姿态优美,给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
仿佛我们能够看到那广阔的天空中,白鹭伸展着翅膀,轻盈地划过天际。
“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一句呈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桃花盛开,花瓣飘落,随着潺潺的流水飘然而去。
而水中的鳜鱼也在这个时候变得肥美,暗示着这是一个捕鱼的好时节。
桃花的娇艳与流水的灵动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富饶。
“青箬笠,绿蓑衣”,这里描写了渔翁的装备。
青色的箬笠和绿色的蓑衣,不仅是渔翁遮风挡雨的工具,也成为了画面中的独特元素。
这些简单而实用的装备,体现了渔翁的朴实与勤劳。
“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微风细雨的天气里,渔翁却并不急于回家。
他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着垂钓的乐趣。
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传达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渔翁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闲适、美好的生活场景。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们对那种远离尘世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心生向往。
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首词或许还蕴含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在那个时代,官场的复杂和社会的动荡可能让诗人感到疲惫,而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
对于这首词的译文,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这首词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领略到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它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渔歌子》及译文
《渔歌子》及译文
《渔歌子》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子” 即是“曲子” 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雨都不回家。
渔子歌的意思
渔子歌的意思
《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衰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翻译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渔歌子的诗意很简短
渔歌子的诗意很简短1.渔歌子诗意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2.渔歌子的诗意简洁版是什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
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朝代:唐代作者:张志和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渔歌子的翻译简短
渔歌子的翻译简短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子歌意思翻译
渔子歌意思翻译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河边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肥在水中。
渔翁头戴蓝竹帽,身披绿蓑衣,冒着斜风细雨,自得其乐地钓鱼,不必回家。
原文:《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河面上,丰满的鳜鱼快乐地游着,浮在水面上的桃子是那么鲜艳饱满。
银行里的一位老人,戴着绿色的竹帽雨衣,穿着绿色的雨衣,冒着风雨,悠闲自在地钓鱼,他被美丽的春光迷住了,连雨也没有回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其原创性、真实性及本文所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确认,本网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后世影响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鲁直闻而继作。
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
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
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
惊鱼错认月沉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斜风细雨转船头。
”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
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
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
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叶梦得《岩下放言》)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
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