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年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 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附:诗人张志和介绍:约730—810,唐代诗人。
本名龟龄,字子同,
金华(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
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掉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渔歌子翻译
渔歌子翻译《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渔歌子》翻译以供大家学习。
《渔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赏析一: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此词选自《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张子和,字子同,早年出仕,唐肃宗时因事贬官归隐乡里,浪迹江湖,寄情山水,自谓“烟波钓徒”。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访谒,次年三月,颜真卿与名士时贤饮宴,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席上诗酒唱和,张志和首唱,唱的便是《渔歌子》五首。
曾一度散佚,幸有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保存,流传至今。
此词是五首中的一首,其余四首被此首所掩,流传不广。
在盛、中唐时代,词还处在发展初期,形式上与诗相异不大。
此词乍看很似七言绝句,唯一的不同,只是第三句分成二个三字句。
然而,诗词已分界,词是配合曲调来演唱的,且有特定的曲子调名,此词的曲子名就是“渔歌子”,今存唐《教坊记》记载有此调名。
后来曲子失传,调名就成了词的词牌,此处“渔歌子”就是此词的词牌。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xxxx西面。
③xx: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解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解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全文如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乐而忘返。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在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词中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这首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 自然景色的描绘:词中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清澈、鳜鱼肥美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渔翁生活的惬意。
- 渔翁形象的刻画:“青箬笠,绿蓑衣”描写了渔翁的衣着,展示了他的朴实和自在。
而“斜风细雨不须归”则表现了渔翁在风雨中仍悠然垂钓,不急于回家的闲适心态。
- 活动的描写:词中提到渔翁在钓鱼,这是一种悠闲的活动,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些方面相互结合,共同营造出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
本为唐朝教坊曲。
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
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
【释词】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不须:不需要.【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意思】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张志和【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渔歌子》【唐】张志和翻译及读后感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读后感:
原文《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翩翩飞翔,桃花在流水中摇曳,鳜鱼在水中肥美。
身穿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无需归去。
读后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作者通过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青箬笠、绿蓑衣则增添了一份朴素和清新的氛围。
诗中透露着一种恬淡之美,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感受着自然的宠爱。
诗人通过描述身着青箬笠、绿蓑衣的形象,似乎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与风雨共舞,与山水共存。
整首诗简短而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斜风细雨中的“不须归”更显得一种豁达和释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亦或是对俗世纷扰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渔歌子》通过朴素的诗意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淡泊的感觉。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渔歌子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张志和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 13篇诗文96猜您喜欢过温汤唐代:李治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一、渔歌子的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
唐高宗时期,张志和做了一名官员。
他常常外出巡视神水、龙门、统营等地。
他喜欢到渔舟上去捕鱼和听渔家儿女唱歌,久而久之,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二、渔歌子的意思《渔歌子》的意思是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的状况和爱情离合的悲欢。
它是一首充满着诗意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首描写渔村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描述女子对渔人的爱情以及渔人的漂泊和贫穷的境况,凸显了社会的内在矛盾。
它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甘,反映了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三、渔歌子的全文欣赏长沙引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真遗老。
春衫薄,夜茶凉,壮志凌云酒干忙。
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尽挹西江,歌怀北斗,五陵豪客多才俊。
公瑾无缪,陈琳已死,老归休。
江南江北看相似,只有巫山巫峡。
不信请看金陵烟雨,数十年前,两岸灯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堤。
一朝春夏换人间,百年富贵无几时。
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开始描写多情而又怕相思,入罗帏的少女心境。
她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这体现了她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接着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他感叹人生短暂,生命中应该有耐心和智慧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而非为了虚荣和利益而努力。
最后又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地方美景,但都不能和渔歌子的情感和情节相提并论。
2. 语言:1.第1句“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表达了少女许多的情思,与“才入”和“又”寄托了她内心的激动。
2.第6句“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用“天堑变通途”来处理思想的转换,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追求生命真正价值的重要性。
3.第11句“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用心灵的语言呼唤生命的幸福,提醒人们不能整日沉浸在虚荣和利益的臆想中而忘记了生命的本质。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
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长诗。
全诗通过渔民的歌声,描绘了渔民的艰辛生活与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渔民歌唱的情景来开篇:“渔歌子声里,声聒浴翁船。
”这一句表达了渔歌的声音响彻船上,渔民精神饱满地划动船桨的情景。
这种歌声的存在使得整个船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之后,诗人通过对渔民在海上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硬质的手编渔网,“疲暮还居巢,数钓半船沉。
”这里描绘了渔民们辛勤的劳作和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毅的品质。
他们劳作的辛苦与严峻的海上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渔民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对夜晚的星空情有独钟,“饥鹿朝夜号,悲风吹洲渚。
”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赞美星空、大海和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乐观积极精神的赞美:“汝辈安得颂,彻夜游鱼戏。
”他们用歌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克服苦痛和劳累,享受着海洋带来的自由与乐趣。
《渔歌子》描绘了渔民们在海上漂泊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渔民的敬佩和对朴实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平凡
的渔民为主角,展示了他们不畏艰辛、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渔歌子古诗全文及翻译
渔歌子古诗全文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原文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西塞山美景,塑造了一位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返的渔翁形象。
在赞美了渔家生活的同时,展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享受归隐田园生活的心境。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张志和,字子同,唐肃宗时金华人,自号玄真字。
他16岁时举明经,后待诏翰林,因事被贬官,赦还后隐居,自号“烟波钓叟”。
他擅长音乐、书画、诗词,有《玄真子》传世。
他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人称最美词之首。
这是张志和的组词《渔歌子》五首中的第一首。
现代许多词的选本只选一首,其他四首很难看到了。
为便于全面赏析,现将这一组的五首《渔歌子》,全部抄下: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钓,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从这五首词思想内容看,自有其一以贯之的共性,而每一首却又各有侧重的主题。
第一首写不怕风雨,第二首写不忧风浪。
第三首写不嫌生活穷困,第四首不避寒冷天气,第五首总结:“乐在风波不用仙。
”每一首都在末句点名主旨,虽各写了一个侧面,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歌颂了渔父的全部生活,其基调和风格都是统一的。
当然,这五首词还是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单抽出来读固亦未尝不可,可是总有点不够全面。
不如五首通读,读者所得到的渔父形象才能更加完整。
从这五首词的意境和技巧看,当然第一首的艺术水平最高,远远超过其它四首。
那么第一首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妨由表及里来进行赏析。
起首两句是一幅关于自然的图景:高处是翩然飞翔的白鹭,低处有漂浮着娇艳桃花的欢然流水,流水中有恰然游动的肥嫩鳜鱼。
“白鹭”与“桃花”色调上一冷一暖,对比明丽,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读者从中不难体会到“万物正得其时”的盎然与勃发。
如果说这是一幅更多地显示了动感的图画,那紧接着的则是一幅更多显示了静态的图画,“青箸笠”、“绿蓑衣”是伫立在“斜风细雨”中的“渔父”形象。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解】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
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
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注释
渔歌子注释: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朝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古诗词】渔歌子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古诗词】渔歌子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
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
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
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
俗的意趣。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
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
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
与富有诗
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
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
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白红青绿)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8.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