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

合集下载

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

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

设题误区一:范围概念不清;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原文: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选项:“草原之路”是路上丝绸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概念缩小原文: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选项: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范围扩大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原文:苏文提出:如果窦娥不认罪,而让蔡婆去挨那无情的棍棒,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拷刑,或只能取保放之;然而笔者有理由提出两种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一是年迈的蔡婆熬不住酷刑,屈打成招;二是蔡婆被活活打死;选项:针对苏文如果窦娥不认罪及蔡婆婆能挺住刑讯的假设,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更可能的后果是蔡婆婆不是被屈打成招就是被活活打死;后者是作者提出的“可能性更大的假设”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Ⅱ卷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题第7题A项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原文:卖毒药给张驴儿的赛卢医——本案的唯一证人,即使是污点证人,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真凶便会落入法网;选项:作者认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也是唯一证人就是赛卢医,尽管他是个污点 ,但只要把赛卢医抓捕归案,窦娥一案便会水落石出;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高考例题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14题D项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因果颠倒原文: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选项: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强加因果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年广东卷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12题A项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试题第6题B 项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原文: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路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选项: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10年江西卷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试题第6题C项解析:推断不合逻辑;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09年江西卷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试题第2题A项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

.
2
• 2.因果混乱
• 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 【典例分析】
•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 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 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 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
• 【选项】
• 社会成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 更为向往。
•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 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11
.
6
• 6.张冠李戴
• 故意弄错对象
• 【典例分析】
• 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 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 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 【选项】
•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 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另一个来源是 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 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
.
4
• 4.无中生有
• 找不到依据或者主观臆断
• 【典例分析】
• 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人与自然关系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 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 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 【选项】
• 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
要的礼节。
.
5
• 5.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 范围上随意扩大或缩小
• 【典例分析】
• 原文: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24小时 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 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

论述类文本命题十大雷区

论述类文本命题十大雷区

【试题】(重庆卷第5题)下列对于“文化转型” 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 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剖析: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 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D项所说 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 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却是“文 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D项表述的对象 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这就犯 了将“此”(文化危机)表述成“彼”(文化转型)的 错误。
9.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 事物的客观性,而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 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 [对位信息] 1997—1998年,南美西海 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 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 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试题】 (全国卷I第7题)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 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 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 尼诺现象。 剖析:“阿尔戈斯”方案的持续实施或许可以 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但利用这一成果, 并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根据原文,厄 尔尼诺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所导致的 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只有消除海水温度异 常的大幅上升这一因素,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而“预报海流循环”并不能消除这一因素。所以, 该项对“阿尔戈斯”方案作用的推断就犯了夸大 事物效用的错误。
6.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会在事物的因果关系 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 因果关系。如: [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 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 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 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 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 什么意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碰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就缘故原由而言有主要缘故原由和主要缘故原由,就表现而言1有主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主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一、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⑴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3题。

(2010年广州市一模)论法的精神(法)XXX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一定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涵纪律。

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纪律。

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

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

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

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

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

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

因而,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

在人们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已经有自然法存在。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以偏概全的常见方式
只引用有利于自己观点 的信息,忽略不利于自 己观点的信息。
选择极端的例子来代表 整体,忽略中间和普通 的例子。
只关注短期效果,忽略 长期影响。
只考虑某一地区或群体 的情况,忽略其他地区 或群体的情况。
如何避免以偏概全
01
02
03
04
全面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并 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因果倒置的常见方式
混淆因果
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混淆为 因果关系,例如“他喝了酒, 然后发生了车祸”,无法确定 是喝酒导致了车祸。
遗漏其他原因
只考虑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而 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 “他学习很努力,所以成绩很 好”,忽略了天赋、方法等因 素对成绩的影响。
夸大或缩小因果关系
将某个事件的作用夸大或缩小, 例如“这个药能治好癌症”, 忽略了其他治疗方式和患者的 个体差异。
多角度思考
不要只从单一角度看待问 题,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 和分析问题,以避免被单 一观点所误导。
05
陷阱五:数据误用
数据误用的定义
• 数据误用是指在使用数据时,由于对数据的理解不足或疏忽,导致数据解读错误或数据使用不当的情况。
数据误用的常见方式
01 引用的数据来源不清晰或未注明出处,导致数据的可 信数度据受来到源质不疑明。
02
03
04
核实信息来源
在引用任何信息之前,一定要 核实其来源是否可靠、权威。
对比不同来源
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确保信 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批判性思维
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 作者的观点,要自己思考和判
断。
引用权威资料
尽量引用权威机构、专家学者 的研究成果或观点作为论述依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陷阱读论述文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文章类型之一,它会给读者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见解,但也有一些陷阱可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下面就说说读论述文本阅读的十大陷阱:一是缺乏对背景知识的理解。

有些读者不会去思考论述文的背景知识,忽略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文章分析往往失误,文本认知效果不佳。

二是缺乏细节的注意力。

论文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提取,缺乏细节理解往往会让读者了解不到全部信息,观点判断不完全准确。

三是缺乏篇章结构的理解。

论文包含了多种文本结构,如开篇、背景介绍、理论证明、论证问题。

如果缺乏篇章结构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会被忽视,阅读效果也会降低。

四是缺乏反思的态度。

很多读者会停止思考,而一定要学会反思,思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去选择性地回顾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是缺乏再思考的能力。

不只是简单地阅读,需要培养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从中发现以往未有的发现,从而形成新的观点。

六是缺乏专业术语的理解。

由于论述文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不清楚,便可能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歧义,甚至会影响阅读理解。

七是过度汲取浅层的理解。

许多读者都倾向于汲取浅层的文章内容,但是,有些文章它的内涵深受探索,会隐含很多更深层次的含义,阅读这些文章,应该尽量考虑这些更深层次的含义,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八是没有给文章留下思考空间。

只有有给文章足够的思考空间,对文章思考才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九是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论文一般会给出很多知识内容,但不能停留在知识所容易产生的花絮,阅读要综合性,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而不能死记硬背。

十是忽视文章的目的。

每篇论文都有其特定目的,读者应有意识地去思考文章的作者是想传达什么信息给读者,以期待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之干扰项“十大雷区”复习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之干扰项“十大雷区”复习
例1:[对应文段]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 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 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 序列。 [试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 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 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的信息,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六)因果倒置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 或强加因果关系。注意“所以”“而”“导致”“引发”等词,看是否乱用因 果,违背逻辑。
•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文阅读之干扰项“十大雷区”
Hale Waihona Puke 命题者对干扰项的设计有如下十大雷区
1.以偏概全 2.已然未然不分 3.前后倒置(时间事件) 4.主次颠倒 5.选择与兼备 6.因果倒置 7.答非所问 8.肯否混淆 9.夸大与缩小 10.无中生有
(一)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计干扰,故意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出现 “凡”“一切”“全”“都”等词一定要小心。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例3: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 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 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分析]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属于“混淆时态”的错误类型。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梳理论述类阅读最常见的十种设错方式,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论述类阅读啦!~设错方式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 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错方式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做选择题时,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重点在于能否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命题者有时会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

这种错误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特别是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和频率高低的词语。

2.混淆时态混淆时态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考生需要注意已然与未然的区别,比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即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考生需要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混淆模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考生需要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主次颠倒指命题者将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倒置。

考生需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指命题者将肯定和否定的说法颠倒或混淆。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说法,与原文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一致。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就题型而言,为三道选择题。

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

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论述文句子理解11大误区分析

论述文句子理解11大误区分析

八:言此与言彼
理论: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 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 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 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 方面入手分析。
例子:
【对应文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 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 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试题】 8下列表述符台原文意思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 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 对称的参照系。
三:部分和整体
理论: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例子: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 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 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 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千 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 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七:原因与结果
理论: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 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例子: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 少数民族政权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 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 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高中语文复习 论述类阅读十大雷区

高中语文复习 论述类阅读十大雷区
。【剖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 ”的目的,第三段说的是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题干要求从“此”(宋朝统治者)入手分析,而D项却从“彼 ”(藏族)入手分析,这就犯了表述对象误判的错误。
八、肯定与否定
理论: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 ,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
例子: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 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 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 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 何方向运动的目的。……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 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 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 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 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 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剖析】据原文,“把胰岛素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这项结 果目前只在“小鼠”体内得以实现,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所以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 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推断犯了把“未然”误为“ 已然”的错误。
三、前期与后期
理论: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 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 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 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 述为“先期和后期”。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 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 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部 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与答题思路共30页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与答题思路共30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与答题思 路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Hale Waihona Puke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好: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十大雷区共56页文档

好: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十大雷区共56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好: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十大雷区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题误区一:范围(概念)不清。

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原文: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选项:“草原之路”是路上丝绸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概念缩小)
原文: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
选项: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

(范围扩大)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
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试题第5题C项)
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试题第2题A项)
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原文:苏文提出:如果窦娥不认罪,而让蔡婆去挨那无情的
棍棒,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拷刑,或只能取保放之。

然而笔者有理由提出两种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一是年迈的蔡婆熬不住酷刑,屈打成招;二是蔡婆被活活打死。

选项:针对苏文如果窦娥不认罪及蔡婆婆能挺住刑讯的假设,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更可能的后果是蔡婆婆不是被屈打成招就是被活活打死。

(后者是作者提出的“可能性更大的假设”)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全国Ⅱ卷)
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题第7题A项)
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

原文:卖毒药给张驴儿的赛卢医——本案的唯一证人,即使是污点证人,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真凶便会落入法网。

选项:作者认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也是唯一证人就是赛卢医,尽管他是个污点,但只要把赛卢医抓捕归案,窦娥一案便会水落石出。

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高考例题]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

(2010年湖南卷)
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试题第14题D项)
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

(因果颠倒)
原文: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选项: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强加因果)
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2010年广东卷)
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试题第12题A项)
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

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天津卷)
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试题第6题B项)
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

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原文: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路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选项: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
忙了。

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

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

(2010年江西卷)
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试题第6题C项)
解析:推断不合逻辑。

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2009年江西卷)
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试题第2题A项)
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