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近十年地中海贫血研究的国内文献分析
析, 总结其特点 , 以便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服务 。
华 医学 遗传学 杂志)3篇 , 广东 医学) 1 , 2 1 , 占 4 《 2篇 共 0篇 约
十年总文献量 的 2 . 1 , 占载文期 刊总数 的 4 4 %。载文 16 % 约 .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
“ 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 光盘数据库 的文献 作为检索对象 , 检索时
2 结
果
2 1 文献 的年份分 布 .
检 索结 果表 明 ,19 97年 1月 至 2 0 贫血可与 血液 、 07 并发症 、 药物 、 诊断 、 传学 、 因学 、 遗 病 超声检查
组配的副主题词 中,预防与控制 1 次 、 1 药物 1 4次 、 血液 2 3次 、
年 4月近十年 间“ 国生 物医学 文献 ” 中 共收 录 9 0篇有关 地 中 等副主题词组配 。经统计 , 3 近十年来研究 地中海贫血 的文献所
近 十 年 地 中 海 贫 血 研 究 的 国 内 文 献 分 析
龙 玲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医学科 学情报研 究所 , 南宁 502 ) 302
[ 要] 目的 探讨地 中海 贫血近十年的研究状况及国 内文献 分布特点 。方法 选 用 中国医学科 学 院医学信息 研究所 “ 摘 中国
种 , 占载文期 刊总 数的 7 8 % ; 约 . 7 登载 4~5篇 相关文献 的期
的期 刊 4种 , 占载 文期 刊总数 的 4 4 % 。由此可 见 . 究地 约 .9 研
索方法 : 进入“ 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 ” 光盘数据 库检索 页面 , 选用 刊 6种 , 占载文期 刊总数 的 6 7 % 。登载 1 约 .4 —3篇相关 文献
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
特定基 因(DNA)或某转录物 (mRNA)进行分析来诊 细胞 内 DNA和胎 儿 游 离 DNA 证 实 ,孕 妇 外 周 血 中
断遗 传病 的技 术 。1983年 Mullis建 立 PCR技术 ,多 胎儿游 离 DNA 的代谢 动力 学相对 于有 核红 细胞
年来 ,这种技术在实 际运用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DNA具有浓度高、清除快 、高敏感性、易于分析等特
烯酰胺凝胶 电泳来 明确。在地 中海贫血筛查 过程 中 ,应注意进行血清铁 蛋 白测定 ,以排 除缺铁性贫 血 _1 。部分轻型地 中海贫血 患者尤其 是静止型 OL 一 地中海贫血 ,MCV和 MCH均可以正常 ,这是造成 地 中海贫血基 因携带者漏诊 的主要原 因,B一地 中 海贫血漏诊率可达到 13.23%_l 。
收稿 日期 :2013—03—18 修 回 日期 :2013—05—13
2.2基 因诊 断
中国计 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 7月 第 21卷 第 7期 Chin J Fam Plann,Vo1.21,No.7,July 2013
491
基因诊 断又称分子诊断 是通过对受 检者某一 等 _2 通过 比较妊娠期各 阶段、产后妇女血浆 中胎儿
通 过对 新生 儿 、婚 前检 查 、孕前 检查 及产 检人 群进 行 地中海贫血筛查 ,有效防止重症地 中海贫血患儿出 生是国际上公认 的预防对策。而可靠的地中海贫血 诊 断结 果是 地 中海贫 血患 儿双 亲在 知情 同意 的基 础
地 区,世界 上有 4.83% 的人 口携带 珠蛋 白变异基 上选择终止妊娠 首要前提。所 以,快捷有效 的诊断 因_3]。在我 国以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发病率较高 , 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干预中极为重要 。随着现代医学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完整版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研究进展施建刚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贵港 537100[摘要] 地中海贫血在临床上也称为“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域为东南亚,在我国多分布于两广、四川等地。
目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是预防地中海贫血胎儿活产的主要检测方法,也是诊断出地中海贫血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各类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进展[中图分类号] R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3-50-04Research progress of thalassemia gene detectionSHI Jian'ga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uig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Guangxi, Guigang 537100, China[Abstract] Thalassemia, also known as 'marine anemia', is a group of hereditary hemolytic anemia diseases. According to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ata, the high incidence area of thalassemia is Southeast Asia, and it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Guangxi and Sichuan, etc. of China. At present, thalassemia gene detection is the main detection method to prevent live birth of thalassemia fetu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iagnose thalassemia disea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detection technologies, the quality of thalassemia gene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gradually applied to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Thalassemia; Gene; Detection; Progress[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Z20190320)。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研究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研究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地区和亚洲部分国家。
该疾病主要由于红细胞内缺乏或缺失血红蛋白而引起,而血红蛋白的合成则依赖于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进展。
1. 地中海贫血简介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严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的特点是β-珠蛋白链合成受损,导致红细胞功能异常,引起体内大量不正常红细胞产生。
该疾病由多个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β-珠蛋白基因(HBB)的缺失或缺陷。
2. 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节机制β-珠蛋白基因表达受到复杂调控。
研究表明,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对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转录因子、增强子以及调控元件等还参与了β-珠蛋白基因的调控过程。
3. 基因表达异常与地中海贫血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对β-珠蛋白基因传递信号的反应明显受损。
这种异常可能源自于多种原因,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转录因子突变或缺陷、甲基化修饰改变等。
4. 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有时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染色体7上一小片段缺失或转座到其他染色体上。
这些异常可导致HBB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正常表达。
5. 转录因子突变与地中海贫血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存在与β-珠蛋白基因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转录因子在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的基因表达。
6. 甲基化修饰改变与地中海贫血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地中海贫血研究发现,与HBB基因启动子区域相关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改变,这可能导致该区域间断性失活,从而降低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
7. 基因治疗策略近年来,针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治疗策略。
β-地中海贫血研究现状与分析
β-地中海贫血研究现状与分析摘要】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因首次被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而得名。
这种疾病是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引起,表现特征是珠蛋白肽链产生障碍。
β-地中海贫血是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病理机制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血红蛋白里的β-珠蛋白链含量不足或者缺失,从而使得红细胞寿命减短。
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因重症贫血、脓毒败血症、全身器官衰竭而失去生命。
目前治疗方法包含输血、祛铁治疗、药物诱导γ-珠蛋白基因活化、骨髓干细胞转移和基因治疗等。
本文就当前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β-地中海贫血是常见的溶血性贫血,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关。
β-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机制是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β-珠蛋白链生成减少或者缺乏。
它是世界上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也是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常见和危害很大的遗传病。
全世界约1.5%的人带有该疾病基因,每年至少有20万名新生儿是β-地中海贫血纯合或双杂合基因型。
该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就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1.β-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是四聚体,有两个α链和两个非α链。
人血红蛋白是在胚胎、胎儿和成人不同阶段中具备不同肽链的四聚体结构。
β-珠蛋白基因存在于11号染色体短臂之上,基因突变时,多数为点突变,少数是缺失。
根据β-珠蛋白的表达量的程度不同,β-地中海贫血可分成β0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表达无影响)和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部分表达)。
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使得β-珠蛋白肽链减少或不生成或生成异常肽链,造成α-珠蛋白肽链相对增加,产生包涵体并沉积物在红细胞膜上,减少红细胞形变能力,易被破坏,造成溶血性贫血。
轻度β-地中海贫血是β0或β+杂合子。
这种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通常没贫血症状。
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2478•广东医学2020年12月第 41卷第 23期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丨D e c.2020,V o l.41,N o.23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黄楚雯,江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23)【摘要】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因调节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形成障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一般以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方式遗传随着药物的不断发展及支持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地中海贫血患者能够接受充分的治疗,让他们生命得以延续。
本文回顾地中海贫血治疗的发展过程及研究进展,让我们更充分认识疾病本身并且总结出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重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中图分类号】R556.6;R457.7 【文献标志码】AD O I:10. 13820/j. cnki. gdyx.20192634地中海贫血是人类最常见的与a和(3珠蛋白 链组成缺陷相关的单基因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范 围内每年约有40 618个新生儿出生时有p地中海 贫血⑴。
P地中海贫血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发 现,在疟疾影响区域大流行,但是由于人群的迁徙,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散发。
据报道,世界上至少 7%的人带有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主要分布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例如非洲、地中海和东南亚。
在我国 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及香港等地区 常见,发病率达10%〜14%。
根据不同类型的珠蛋 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将地中海贫血分为a地中海贫 血、(3地中海贫血、S地中海贫血、7地中海贫血及少 见的地中海贫血,以前两种类型常见D本文对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更进一步 加深对地中海贫血的认识的同时,总结出更为安全 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I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a珠蛋白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6!)13.33- pl3.丨1 - pter),总长约29 kb,包含7个连锁的a类基因或假基因。
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地区分布特点
01 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较高, 如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
02 在亚洲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也较高,特别 是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越南、印度等。
03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
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迁移和族群融合,地中海贫血的流行病学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地中 海贫血患者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和修复, 以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基因载体研究
研究新型的基因载体,如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以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细胞免疫疗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异常的 血红蛋白或造血干细胞,以达到治疗地中海 贫血的目的。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
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研究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和细胞 生物学过程,为新药研发和基因治疗提供 更精确的靶点和策略。
针对目前基因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疗 效不确定性,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提高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
近年来,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在一些非传统高发地区呈上升趋势,可能与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也更加深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04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与控 制策略
预防措施
遗传咨询
通过遗传咨询,向有地中海贫血 家族史的夫妇提供生育建议,降 低后代患病风险。
加速地中海贫血新药和基因治疗的临床试 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患者 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发展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发展摘要】地中海贫血(Thalassenmias 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是一类以血红蛋白的珠蛋白α链或β链合成量不足或缺失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有1.8亿人,每年出生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近20万。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为高发区,其中以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发病率最高,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地中海贫血最早在地中海周边国家发现,故而得名。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研究发展1 资料评估病例90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患者来自海南及附近地区,均为重型和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其中男性28例,女性62例,年龄在9-53岁之间,平均22.5岁。
90例患者多有轻度发育不良,轻度地贫面容,皮肤发黄,其中肝肿大40例,肋下1-3厘米,平均1.8厘米;脾脏肿大60例,肋下1-5厘米,平均3.5厘米。
2 临床表现2.1 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和轻型,患者无症状。
中间型又称血红蛋白H病。
此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出现贫血的时间和贫血轻重不一。
大多在婴儿期以后逐渐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肝脾大、轻度黄疽;年龄较大患者可出现类似重型β地贫的特殊面容。
重型又称 Hb Bart's 胎儿水肿综合征。
胎儿常于30~40周时流产、死胎或娩出后半小时内死亡,患儿呈重度贫血、黄疽、水肿、肝脾肿大、腹水、胸水。
胎盘巨大且质脆。
2.2 β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的症状,至3~12个月开始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发育不良,常有轻度黄疸,症状随年龄增长而而已明显。
由于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1岁以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髓腔增宽;1岁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
患儿的生长缓慢,反应迟钝,有些可见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溃疡。
3 讨论3.1 贫血是一组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慢性溶血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α珠蛋白肽链与β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的不平衡,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研究报告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
骨髓移植 - 适用于严重病例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 - 尚处于研究阶段
结论
结论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 液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质 量至关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 - 乏力、疲劳 - 皮肤苍白 - 心悸、呼吸困难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
骨骼畸形 脾脏肿大
地中海贫血的 诊断方法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电泳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基因检测 - 用于确定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
变
地中海贫血的 治疗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
地中海贫血研 究报告
目录 引言 地中海贫血的定义 地中海贫血的分类 地中海贫血的病因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 结论
引言
引言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 本报告旨在介绍地中海贫血的研究 进展和治疗方法
地中海贫血的 定义
地中海贫血的定义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红细胞疾病 主要特征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缺乏或 异常
地中海贫血的 分类
地中海贫血的分类
α地中海贫血 - 缺乏α珠蛋白链的合成 - 严重贫血症状
地中海贫血的分类
β地中海贫血 - 缺乏β珠蛋白链的合成 - 贫血程度较轻
地中海贫血的 病因
地中海贫血的病因
遗传因素是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原因 α地中海贫血与β地中海贫血的遗 传方式不同
地中海贫血的 临床表现
地中海贫血的诊治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诊治进展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群中,由于红细胞色素合成缺陷而导致贫血、骨骼畸形等症状。
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在诊治该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进展,下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
1.基因筛查技术的普及
目前,地中海贫血主要通过基因遗传方式传播,因此,对于有家族史或有地中海沿岸国家血统的人,基因检测可以预测出其遗传风险。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人们能够更早、更便捷地了解自己和家人的患病风险。
同时,基因筛查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误诊、漏诊或延误治疗等问题。
2.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通过使用干细胞,可以制作出供体无关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供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患者使用。
该技术还有可能开发出可持续补充血细胞的方法,有效地治疗慢性血液疾病。
3.成人干细胞移植
当地中海贫血患者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得到缓解时,成人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该方法需要使用完整的
配型,以确保移植干细胞与患者的组织相容,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风险高,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密切监测。
4.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最新的治疗方式,旨在通过改变被遗传病毒感染的基因来治疗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在该方法中,可以使用负载额外基因的病毒矢量来将修改后的基因传输到患者的细胞中。
这种方法虽然仍在测试和开发中,但是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首要治疗方法。
总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正在不断发展。
虽然这种疾病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们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基因筛查和现代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探讨
科技应用 农家科技 47 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探讨贾 朔1 赵玲玲2(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4;2秦皇岛北戴河新区人民检察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 要:地中海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有α型地中海贫血和β型地中海贫血。
目前医学界已对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地中海贫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新生儿的患病率,减轻患者的症状,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1.引言 地中海贫血是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病之一,由于早期的病例都均发生在地中海国家,所以称为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后来发现这种疾病是广泛发生在热带地区的遗传病。
该病自发现以来,引起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医学界已对其发病原因和一般症状有了一定了解,并针对该病形成了一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和治疗 2.1地中海贫血简介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由于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缺陷(即发生突变或缺失)引起相应珠蛋白的合成速率下降或丧失,导致构成血红蛋白的α链和β链珠蛋白的合成比例失衡、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溶血性贫血[1]。
根据基因缺陷的种类,临床上主要分为α链珠蛋白地贫和β链珠蛋白地贫。
2.2病因和发病机制 2.2.1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α-Thal)是一组以珠蛋白合成减少,α链/非α链比例失衡为特征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2]。
α-Thal 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病。
分为基因缺失和点突变两大类,即缺失型和非缺失型突变两大类[3]。
2.2.2β-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
绝大多数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少数为基因缺失所致[4]。
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作者:XX学号:2009XXXXX指导教师:XX完成日期:2010-7-211地中海贫血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张育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结合近十年人们对地中海贫血病的研究成果(包括:病因和致病机制;常见类型(β型和α型)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中医治疗和转基因治疗);最近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病致病机制检测诊断预防α型地中海贫血病β型地中海贫血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基因治疗1、引言: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
该病因最先发现于地中海地区而得名,其实,地中海贫血病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万个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出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病之一。
东南亚是该病高发区之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等省亦多见。
要了解地中海贫血,首先需要知道一些正常血液与贫血的知识,比如它的致病机制等如下介绍。
致病机制:众所周知,人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红血球中含有血红蛋白。
我们通过呼吸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但氧气很难直接溶于血浆中,必须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才能运至身体的各个部位,正如过河需要船一样,血红蛋白就是氧气的运输工具。
成人的血红蛋白主要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甲链(α珠蛋白链和两条乙链(β珠蛋白链)。
甲链和乙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人体内任何一种血红蛋白链合成量不足或者完全不能合成,就会导致红血球解体而贫血,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氧障碍,即患地中海贫血病。
1.3分类:型地中海贫血病:2α地中海贫血病:是α链珠蛋白中α—链的合成部分或完全被抑制的遗传性疾病,可简称为α—地。
本病多见于东南亚,在我国南方也不少见。
地中海贫血诊治进展与我国现状
结论总的来说,地中海贫血的诊治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然而, 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政 策制定者和公众共同地中海贫血这一疾病,加强协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地中海 贫血诊治事业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 相信,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好,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研究不足
尽管中国南方地区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首先,在治疗方法方面,尽管基因治疗为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 路,但其临床应用前景仍需进一步探索。目前,基因治疗仍存在安全性、有效 性等问题需要解决。此外,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输血和去铁治疗也面临着一些问 题,如铁过载等。
临床应用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地中海贫血的诊治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 由于地中海贫血的遗传特性,患者在出生时可能无法立即确诊,往往需要依靠 家族史和临床表现进行推断。其次,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需要综合考 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 出以下解决方案:
3、优化治疗方案: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例如,对于轻型患者,可采用补铁、祛铁等保守治疗;对于重型患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先进治疗方法。
4、加强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长期甚至终身性疾病,患者 需要长期治疗和。因此,社会各界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同 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广东省在防控地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首先就是婚前检查和产前诊断。通过对 准备结婚的男女进行地贫筛查,以及在怀孕期间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预 防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目前,广东省的婚前检查和产前诊断覆盖率已经达到 了95%以上。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与治疗新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与治疗新进展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遗传缺陷引起的常见遗传性血液病,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及其周边地区发病率较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新进展。
一、基因筛查和婚前遗传咨询地中海贫血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因此进行基因筛查和婚前遗传咨询是预防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措施。
基因筛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是否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婚前遗传咨询则可以提供相关的遗传风险评估,指导夫妇进行合理的生育规划。
二、新生儿筛查和早期治疗在新生儿筛查方面,新的进展包括使用更准确和敏感的筛查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早期诊断对于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旦确诊,早期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疾病的严重后果。
三、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是地中海贫血治疗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异常基因,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除了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也是一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方法。
干细胞移植可以替代患者异常的造血系统,有效治疗地中海贫血。
四、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药物治疗在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药物用于缓解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螯合剂可以帮助控制铁过载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支持性护理也是地中海贫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五、社会关注和教育宣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宣传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地中海贫血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对地中海贫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措施,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基因筛查和婚前遗传咨询到新生儿筛查和早期治疗,再到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在不断拓宽地中海贫血的治疗路径。
地中海贫血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刘宜平;冯建军;尹维;舒向华;吕连华;王永碧【摘要】Objective:Mediterranean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chniques include screening test and genetic testing;the former di-agnosis method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including forms of red blood cells,red blood cell permeability test,erythrocyte osmotic test,hemoglobin component analysi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etc.The latter is mainly based on various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PCR,including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Southern blot),PCR reverse dot blot hybridization (PCR-RDB),analysis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probe dissolution curve (PMCA),gene chip and DNA sequencing,etc.In this paper some methods of diagnosis of the Mediterranean a-nemia are to be reviewed.%目的:地中海贫血实验室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血液学筛查及基因检测两大类。
地中海贫血的诊治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诊治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alassemia.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是由于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造成肽链合成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1900年代国内有学者主张将其译为海洋性贫血,后来又有血液学家提出珠蛋白障碍性贫血未获赞同。
地中海贫血可以分为α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为α型地中海贫血和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β型地中海贫血。
1 地中海贫血的溶血机制的研究对地中海贫血的溶血机制的众多研究发现导致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的原因不仅由于过剩珠蛋白链的沉淀造成膜的损伤、氧化损害,还与红细胞膜骨架异常,红细胞代谢以及红细胞前体的骨髓无效生成[7]有关。
1.1 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渗透等试验证实地中海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更僵硬,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容易在循环中被破坏。
1.2 膜骨架蛋白异常作者对黎族β-地中海贫血病人的红细胞膜作SDS凝胶电泳发现有过多的球蛋白和speetrin含量的增加[8] ;进一步mRNA研究[17]发现地中海贫血病人红细胞膜α-和β-收缩蛋白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
这说明地中海贫血膜的组份也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溶血的另一个原因,这些过量的球蛋白与膜有结合且发生部分氧化损伤。
1.3 血管外溶血和细胞氧化损害有研究发现做过脾切除地中海贫血病人比未切除脾的红细胞膜更不稳定,并提示地中海贫血的异常红细胞易被脾脏扣留。
既然地中海贫血的血管外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系统,有研究发现未做脾切除地中海贫血病人比正常对照组有4倍的红细胞吞噬现象。
红细胞膜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内翻向脂质双层膜外,被认为也使红细胞成为巨噬细胞的“侵袭”对象,而用Annexin V做探针标记荧光检测,仅有少数β-地中海贫血的红细胞存在PS的外翻,所以认为β-地中海贫血红细胞膜的损伤主要是由于α链过剩而引起氧化损害[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作者:XX学号:2009XXXXX指导教师:XX完成日期:2010-7-21地中海贫血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张育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结合近十年人们对地中海贫血病的研究成果(包括:病因和致病机制;常见类型(β型和α型)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中医治疗和转基因治疗);最近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病致病机制检测诊断预防α型地中海贫血病β型地中海贫血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基因治疗1、引言:1.1 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
该病因最先发现于地中海地区而得名,其实,地中海贫血病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万个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出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病之一。
东南亚是该病高发区之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等省亦多见。
要了解地中海贫血,首先需要知道一些正常血液与贫血的知识,比如它的致病机制等如下介绍。
1.2 致病机制:众所周知,人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红血球中含有血红蛋白。
我们通过呼吸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但氧气很难直接溶于血浆中,必须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才能运至身体的各个部位,正如过河需要船一样,血红蛋白就是氧气的运输工具。
成人的血红蛋白主要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甲链(α珠蛋白链和两条乙链(β珠蛋白链)。
甲链和乙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人体内任何一种血红蛋白链合成量不足或者完全不能合成,就会导致红血球解体而贫血,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氧障碍,即患地中海贫血病。
1.3分类:1.3.1α型地中海贫血病:1.3.1.1 α地中海贫血病:是α链珠蛋白中α—链的合成部分或完全被抑制的遗传性疾病,可简称为α—地。
本病多见于东南亚,在我国南方也不少见。
据报道,这类贫血在泰国的发生率可达20—30%,国内,黄绍良等报告广州地区发生率为2.6796,赵静波报告南宁地区达14.95%。
1.3.1.2 α地中海贫血病的分类:此病在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名称是:HbBart8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血红蛋白H病(中间型α—地);标准型α—地,静止型α—地(后二者都可称作轻型α—地)。
此外,HbCons-LantSpring携带者也相当于一种静止型α—地,而且它还有相应的血红蛋白H病。
1.3.1.3 α型地中海贫血病的致病机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直接实验结果完全证实了基因学说的客观性。
曾经有过两种假设:①单一基因”学说;②“双基因”学说。
单一基因学说认为,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位点控制口—链合成,并且认为有两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等位存在,但二者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
其中之一称为α—地中海贫血1基因,完全抑制α—链的合成;另一种称为α—地中海贫血2基因,部分抑制α—链的合成。
单一基因学说认为,上述两种不同α—地基因与正常α—基因的各种不同组合,才表现出不同临床类型的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为α—地;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为α—地;血红蛋白H病的基因型为α—地。
双基因学说认为,每个染色体上有两个α—链基因位点(故亦称双α位点学说),也就是说,每个双倍体细胞共有4个α—链基因。
双基因学说主张,这些α—链基因缺失数目不同,才表现出不同临床类型的α—地中海贫血。
例如,Kan等人通过DNA分子杂交对各种类型α—地中海贫血进行鉴定。
他们提取出患者细胞的DNA与放射性互补DNA(cDNA,即口基因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以正常为对照测定杂交百分率。
所得结果是:正常人的杂交百分率为60—70%,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病人为50—60%,血红蛋白H病患者为40—50%,HbBar“胎儿水肿综合征为20—30%。
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口基因学说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证据。
正常人的DNA经内切酶EeoR工水解后,可以产生一种长度为23.0kb的断片,其中含有两个口基因,分别存在于5’端及3+端。
如果单倍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只有一个邙基因,则产生另一种19kb的DNA断片。
根据这些特点来研究α—地中海贫血病人的DNA,得到如下结果:①静止型α—地患者出现23kb和19kb两种断片,说明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一个口基因;②标准型α—地患者出现两种情:(i)只出现23kb断片,支持一条染色体上同时缺失两个口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这两个基因仍然存在;(ⅱ)只出现19kb断片,支持每条同源染色体上各缺失1个a基因,血红蛋白H病患者只出现19kb断片,支持双倍体细胞中缺失三个e基因;HbBart8胎儿水肿综合征没有出现上述两种DNA断片,说明双倍体细胞中口基因全部缺失。
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的实验结果针对性更强。
此酶能特异地切割口基因内部若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基因则应切成两个断片,如果有两个口基因则应出现三个断片。
用此法检查正常人DNA,结果出现三个断片(17kb,4.5kb及3.9kb),这是对双α基因学说直接而又非常有力的证据。
此外,Kan等人在国外华侨家族中还发现另外一种类型血红蛋白H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血红蛋白H病相同,也是两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双杂合体,但此时一个是α—地2基因,另一个是非缺失型α—地基因。
1.3.2β地中海贫血:1.3.2.1β地中海贫血病(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的构成血红蛋白HbA(α 2β 2)的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造成α与β肽链合成失衡所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胎儿同时接受来自父母的两个β地贫基因,则为突变纯合子,绝大多数表现为重型β地贫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这些病人往往幼年夭折或靠输血维持生命, 通过基因检测预防地贫患儿的出生是控制该遗传病的可行方法。
1.3.2.2β型地中海贫血病中β-地中海贫血病基因常以点突变最为常见。
可以分为四类: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轻型β地中海贫血,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1.3.2.3β型地中海贫血病的致病机制:β珠蛋白基因的 CD17(A→T)点突变是最早报道的与β地贫疾病相关的点突变之一。
2、诊断:2.1直接诊断:(一)临床表现:1).出生后不久开始进行性贫血(轻型可无贫血),溶血严重时出现黄疸,颅面骨呈特殊面容(头大、眉距增宽、鼻梁低平、颧骨突出)及肝脾肿大。
2).常有家族史:(二)实验室检查1).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异形,靶形红细胞(可有0~66%),网织红细胞增多。
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3).血红蛋白分析重型和中间型母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F含量明显增高,抗碱血红蛋白可在40%以上。
轻型p地中海贫庇患儿的HbA2含量增高。
HbH病或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患儿其HbH 于HbBart的含量分别增高。
2.2利用聚合酶延伸技术诊断:利用聚合酶延伸技术及双链特异性嵌入染料的特性,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点突变的检测方法,在特定引物聚合过程中, 不同基因型的聚合反应进程被实时转换为荧光信号, 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基因点突变的快速检测,不需要复杂的凝胶电泳、荧光和同位素标记等操作. 通过对β珠蛋白基因 CD17 点突变的检测, 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廉价、简便、快速的筛查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病β珠蛋白基因 CD17 点突变的方法, 该方法可扩展到各种基因的点突变检测。
2.3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革命。
分子诊断仅需少量 DNA ,样本易于获得 ,可从有核细胞如白细胞、口腔粘膜细胞 ,产前诊断时可用绒毛膜微绒毛或羊水细胞中分离。
分子诊断的主要限制是构成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改变的多样性 ,广泛变异从单个碱基取代到整个基因缺失。
Hb S基因改变总是在β 2珠蛋白第 6 位密码子 A取代 T ,而囊性纤维病(CF)的情况就很不同 ,70 %患者为囊性纤维病跨膜传导调节蛋白基因中缺失 3 个碱基使蛋白质失去 1 个苯丙氨酸残基 ,其余30 %患者的基因突变各不相同 ,已鉴定者多于200 种〔 7 ,10 ,11〕。
鉴定突变基因需测定与遗传病有关的整个基因的碱基顺序 ,以发现突变的部位并分析它是否为病原性或存在多态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用来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 DNA ,使分子诊断更加快速和简便〔 12〕。
基因诊断可用于很多疾病患儿出生前的筛查。
意大利的撒丁岛和塞浦路斯的新生儿中β 2地中海贫血病的频率已降至零,这归功于产前筛查。
出生后诊断包括对患者个体的诊断 ,和对无症状携带者的筛查。
当前只能对极少几种病进行筛查 ,一方面是技术上原因 ,另一方面是资金花费太多。
2.4生物芯片新技术:3、预防和调理:3.1.预防:广泛有效地开展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要在多发区普及预防宣传。
我国产前诊断方法已达国际水平,应努力推广应用。
HbH患者应避免使用氧化剂药物如磺胺类、非那西汀类药物。
对于脾亢、白细胞减少者,应防止空气污染及交叉感染。
3.2.调理:(1)生活调理:地中海贫血患者往往体虚,卫外不固,要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预防外感;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养,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凡辛辣厚味,过于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应当禁食或少食。
农工党中央了解到,目前我国尚未将地中海贫血病防治纳入公共卫生范围进行政府干预,国家实施的出生缺陷监测和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都没有将其纳入监测筛查范围。
农工党中央同时注意到,在几个地中海贫血病高发省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监测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工党中央认为,儿童地中海贫血病可防不可治,其预防技术成熟可行。
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华南、西南地区制定实行“地中海贫血病干预工程”方案,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
将地中海贫血病干预纳入地方政府公共卫生工作,把实施地中海贫血病干预工作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
建议由政府牵头,卫生、计生、教育、妇儿工委、财政等部门联合实施地中海贫血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是开展儿童地中海贫血病筛查。
建议由卫生、教育、妇儿工委等部门联合在儿童入学时进行血常规筛查。
二级预防措施是开展婚育年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病基因普查。
最有效办法是婚检。
三级预防措施是开展新生儿地贫筛查。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地中海贫血病相关科研给予立项支持。
开展以人群为基础地中海贫血病监测,进一步找出地中海贫血病发生的地域、人群规律;重视地中海贫血病导致的出生缺陷干预研发廉价、高效、准确的地中海贫血病筛查检测方法和治疗药品的研制和生产。